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91.50KB ,
资源ID:81615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615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5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5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福建莆田模拟)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曾致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尔等远海蛮夷如此大胆,竟敢藐侮我天国神威。天道其一,容尔等洗心革面,改邪归正。”林则徐如此措辞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军事实力有所增强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D战争初期中国取得一定的胜利解析:选B。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军事实力远不如英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英国为“蛮夷”,以中国为“天国神威”,可以看出其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不可能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

2、识可知,战争初期中国没有取得一定的胜利,故D项错误。2(2016河北唐山模拟)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必然性B偶然性C可能性 D必要性解析:选A。从材料“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有其发生的必然性,A项符合题意。3(2016安徽黄山高三质量检测)下图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

3、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的条约(TREATY)的是()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D攫取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解析:选C。从漫画的时间和事件,可知体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外国签订天津条约的史实,A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故C项符合题意;D项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故D项不符合题意。4(2016太原模拟)中英南京条约中有“领事报关”

4、的条款,规定: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公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这项条款()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丧失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C促进中英贸易迅速增长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解析:选B。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的关税趋于程序化,海关自主权的丧失主要指的是对于关税税额的双方约定,故A项错误;中国海关关税趋于程序化,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的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与中英贸易的增长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无关,故D项错误。5(2016江西新余模拟)1859年两广总督上奏称:“粤海

5、关税务近年征收未见起色惟有仿上海办法,用外国人治外国人,语言通晓,底蕴周知,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此奏折()A所述办法是对付经济侵略的妥协之举B反映了东南沿海商品经济发展较快C体现了晚清官员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D折射出清政府防民甚于防寇的思想解析:选D。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此奏折的出发点是“于税务必有裨益”,而不是为对付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粤海关税务近年征收”,但不能说明东南沿海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已规定协定关税,奏折只是提出“仿上海办法,用外国人治外国人”的具体方法,故C项错误;由材料“用外国

6、人治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可知D项正确。6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B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C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解析:选C。梁启超强调“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即增强自身实力,与缺乏对战争的预见无关,故A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日本纵容和支持,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梁启超强调失败的原因是“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即清政府一味依

7、靠国际牵制日本,调停中日矛盾,结果导致贻误战机,故C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7(2016江西鹰潭模拟)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C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台湾、金门、马祖岛的主权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解析:选B。依据材料“19世纪末”“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

8、国真正的无能”结合所学可知是中日甲午战争。天津条约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故A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对华投资设厂,极大地刺激了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可知主要是彰显中国政体的落后,没有强调领土主权的丧失,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明清政体的腐败,并未说明要向日本学习,故D项错误。8(2016陕西渭南模拟)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说:“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面对“基本分界线”理解正确的是()A突破了封建范畴,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B中华民族开始了反侵

9、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开始向西方学习解析:选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甲午战争前的运动只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甲午战争后的运动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它是“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故A项正确;中华民族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始于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9“传教士,恶多端,抗教斗争

10、,起风烟。入直隶,奔津京,发展壮大,势力增。”该事件反映出()A西方侵略开始深入津京地区B北方民间反侵略意识增强C西方侵华的手段是传教愚民D北方受西方侵略最为严重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反洋教的斗争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壮大。材料中义和团运动向津京地区深入,但无法推断西方侵略是否此时才开始深入津京地区,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形势的高涨,反映出北方民间反侵略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西方侵华的主要手段是政治经济侵略,以文化侵略传教为辅,故C项错误;由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无法直接推断北方受西方侵略的程度,故D项错误。10(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模拟)“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

11、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解析:选C。革命史观或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12、;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其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时,义和团的反抗被赞美,符合革命史观中关于阶级斗争的内容,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时,义和团的毁坏行为遭到谴责,符合近代化史观的观点,选择C项符合题意。11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

13、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解析:选B。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清政府官员”的信息可知清政府正逐步成为洋人的朝廷,故B项正确;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2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

14、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解析:选D。义和团运动使西方国家看到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因此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都与清政府最终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无关,没有体现出“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故A、B、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15、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清史稿(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10分)(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

16、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4分)(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破坏?(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6分)解析:本题以中国的海防建设为主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揭示的问题从材料一中概括得出,后果联系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史实来回答。第(2)问联系洋务运动的内容加以概括。第(3)问从制度的差异来回答根本原因,联系中日甲午战争的史实说明海疆主权的破坏。第(4)问可综合三则材料,从海防的发展与清政府的关系方面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问题:军队腐败,武

17、器落后;海防废弛。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侵香港岛,迫上海等五口开埠;附件中取得军舰巡查贸易权;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2)正确。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进一步的破坏:威海卫军港遭日毁,旅顺、大连被日占,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4)认识:清王朝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保卫海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日

18、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26分)(要求: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一是对中日甲午战争背景的叙述不符合史实,日本的侵略,在瓜分中国的愿望上,与西方列强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得到它们的默许;二是日本对中日甲午战争性质的模糊化叙述,企图掩盖其侵略战争的本质。答案:修改建议一:关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应将“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中的“支持”改为“默许”。理由:日本在亚洲的侵略一方面损害了部分列强在华的利益,但更多的是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愿望一致,故而列强持默许态度。修改建议二:关于战争的结果,应把列强瓜分中国的“进入中国”改为“入侵中国”。理由:可以明确战争的性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