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政治1.(2020江苏卷12)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 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 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 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 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中国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
2、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全面建立”不符合建国初期的史实,排除D项。2.(2020天津卷14)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 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 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答案】B【解析】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近代中国各阶层都曾进行过救亡图存的运动,指导思想也从带有迷信色彩的宗教到资产阶级民主再到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社会性质也从半殖民
3、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体现了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故选B项;从材料中能够看出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演变线索,但这只是材料呈现的现象,并非更深刻的认识,A项并非最佳选项,排除A项;材料中“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等存在因果关联,但国民革命运动和抗日战争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联,C项并非最佳选项,排除C项;材料所列事件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并非循环往复,排除D项。3(2019.4浙江高考14)请看右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C北京
4、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答案】A【解析】根据报影“本市人民政府遵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并改名北平为北京”,新中国定都于北京,故选A项;材料与北京市人大、政协无关,且根据所学,1954年全国范围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排除B项;同理,且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月1日前,排除C项;根据报影“已于九月二十八日通知直属各单位自十月一日起实行务必如期实行”,实行日期为十月一日,排除D项。4.(2019北京高考1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
5、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民主集中制A B C D【答案】C【解析】由材料“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可知为多党合作,统一战线思想。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故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故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政党、各人民
6、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民主协商的制度,故正确;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5(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答案】C【解析】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就抗战胜利后国家走向的谈判结果,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无关,故A项错误;论联合政府是抗战即将胜利时,中共关于政权建设的单方设想,既不能说凝结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心血,也不能说
7、得到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故B项错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以最广泛地召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领域人员代表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确定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故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主要是在中共内部总结建国以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由毛泽东结合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概括出来的,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并不密切,另外论十大关系涉及的利益关系在当时并不是没有矛盾,不能说“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故D项错误。6(2015上海单科27)“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8、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答案】C【解析】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与“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提出建立包括中共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与“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不符,故B项错误;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故C项正确;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推动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材料中国体的规定无关,故D项错误。7(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
9、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解析】“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8(2013北京文综20)图8是中华人
10、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图8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答案】A【解析】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央人民政府受政协领导和一些机构的名称如“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等。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在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责的时期,故正确。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排除。 9(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
11、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A【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10(2013上海单科29)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
12、义国家,这是因为()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基础上,1949年9月,全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正确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故选正确。是在1956年,故排除。11(
13、2012广东文综卷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答案】B【解析】从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可知时间信息,以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项正确,A项排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于1956年提出的,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项排除;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因
14、此D项排除。12(2011浙江文综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 【解析】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
15、,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C项,得出 D项。13(2011山东基能31)中国人展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展政府主席B会议开幕之日北平昼夜长短大致相等C在全国工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展代表大会职权D中国人展政
16、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答案】D 【解析】中国人展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才是。14(2010江苏单科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理解。A和D项内容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故排除;
17、C项内容是在1956年,故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15(2019江苏高考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答案】D【解析】新中国刚刚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对态度,没有承认新中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前就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
18、,不符合题意。16(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B【解析】参加万隆会议是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与材料的内容“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不符,故A项错误;“两
19、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是指中印两国承认意识形态的差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会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故B项正确;新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与材料的内容“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1950年,两国的社会制度相同,与题干材料“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故D项错误。17
20、.(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A【解析】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之那三国之一,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
21、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18(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
22、数据不一致,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一致,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 数据不一致,故D项错误。19(2015上海单科3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
23、话的主旨是()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答案】C【解析】这段话反映出,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与亚非国家在共同基础上展开合作。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美苏争霸,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中国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故C项正确;新中国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与重组大国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20.(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
24、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
25、国的国际声誉,但当时中国不是“强国”,故C项错误;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21(2014四川文综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答案】B【解析】新中国外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尤其是建
26、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还处于对抗中,故D项错误。22(2014广东文综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放弃“一边倒”政策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答案】C【解析】“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党建立
27、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很显然针对的主要对象是西方列强,与题干“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政策,当时还没有放弃“一边倒”政策,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示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是我国与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原则,故C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其含义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与题干“亚非拉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3(2014江苏单科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
28、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答案】C【解析】“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会议是亚洲和非洲国家共同出席的会议,故A项错误;除了中国,美国、苏联、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出席了日内瓦会议,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大会,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联大”会议包括世界各主要国家参与,故D项错误。24(2012上海单科卷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
29、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答案】A【解析】材料讲话意在处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25(2012福建文综卷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
30、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答案】A【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 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26(2012山东文综卷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
31、、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为了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27.(2019.4浙江高考31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
32、,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5分)【答案】(1)成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立场:一切国
33、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解析】(1)第一小问成效,根据材料一“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结合所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中国的外交发展,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结合所学,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会,促进了地区局势的缓和;根据材料一“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结合所学,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的国认同,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第二小问立场,根据材料一“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依据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实现民族的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