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7 ,大小:4.84MB ,
资源ID:81494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49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3单元 第3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3单元 第3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

1、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第3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宏观把握历史时空时序|时空坐标|微观了解历史阶段线索|主旨概览近代思想解放潮流20 世纪重大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科教文化知识主线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鸦片战争后林魏、洋务派的仿制器物;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强的仿行制度,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成为

2、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五号”胜利返回,表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推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在改革开放后大放异彩,科学研究与文艺事业迎来春天主旨概览主旨归纳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在中西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近代中国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思想武器;现代中国科技、教育、文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3、,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知识体系|学法指导|(1)把握一个“主题”: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2)理解三大“特征”: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连,体现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明确四个“阶段”: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素养热词 强国御侮之道的最初呐喊;“师夷长技”主张的最初实践;由“器物”到“制度”的首次嬗变;融贯东西思想文化的旧三民主义;深入思想理念层次的新文化运动。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 1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原因(1)

4、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代表:林则徐、魏源。3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1 _”的思想。4作用(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 2 _。(2)为后来洋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迪作用|思维点拨|“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首先,“悉夷”是“师夷”的必要前提;其次“师夷”是“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上述三条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

5、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 3 _的形势代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 4 _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师夷长技以自强”内忧外患封建纲常伦理实践(1)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迈出了中国 5 _历程的第一步(2)清末新政初期也以“中体西用”为主旨影响(1)冲击了“夷夏之辨/华夷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未消除“中学”与“西体”的矛盾,在维新变法期间,影响了西学的传播和实践,成

6、为了反对维新思想的武器(与维新思想相抵触)(3)维新运动之后,“中体西用”论仍流行近代化|教材补遗|“体用之争”“体用之争”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争论的实质是关于维护清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但是,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到了清末,扩展到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争论,维新派认为“体”应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体用之争有了更新的内涵。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6 _的产生。(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

7、业,与外国进行 7 _;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8 _制度。(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民族资本主义商战君主立宪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出现,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自身反思:洋务运动破产的反思。(2)代表人物代表作主张(特点)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9 _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变法通议主张伸民权、10 _、变法图存严复翻译天演论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孔子改制考设议院(3)实践:戊戌变法。

8、(4)影响维新思想直接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 11 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思想启蒙|思维点拨|早期维新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较早的思想启蒙者,他们作为思想史上的拓荒者、耕耘者和播种者,既有许多来源于西方文明的思考,又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明的痕迹。虽然早期维新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康梁等人维新思想的形成。四、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1三民主义(1)背景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主张屡屡碰壁阶级19 世纪末,以孙

9、中山为代表的 12 _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2)提出1905 年,孙中山提出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3 _,平均地权”。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统称为“三民主义”。创立民国(3)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14_。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15_。民生主义:即“16 _”,主张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4)实践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

10、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临时约法:1912 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17 _”“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二次革命(5)评价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2新三民主义(1)背景三民主义指导下一系列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使孙中山逐渐认识到,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

11、,与时俱进的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2)标志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18 _”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 19 _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20 _,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联俄、联共、扶平民节制资本助农工(4)评价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 21 _的旗帜。局限性:仍属于 22 _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

12、命的胜利。国民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误区警示|“平均地权”“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教材补遗|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倡的实行“五权制度”的宪法原则。五权制度即“五权分立”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将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这五种治权分别由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个机关独立行使,以防止政府之专权;而同时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由人民掌握,实行所谓“权能划分”。|素养感悟|孙中山有着深厚的

13、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的情怀。这是他追求真理,矢志革命的力量源泉,是他奋斗不息,永不言弃的深厚基础。五、新文化运动1背景物质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 23 _直接原因 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24 _的逆流社会环境从 1912 年中华民国建立到国民党 1927 年开始训政,中国社会言论空前自由民主制度尊孔复古2.兴起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25 _,宣传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

14、动的序幕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阵地 26 _(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3.内容:提倡 27 _,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青年杂志新青年民主与科学4影响(1)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为 28 _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马克思主义(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

15、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从后来的中国历史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极权制度。|概念阐释|民主与科学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思维点拨|新文化运动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后的必然结果。其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其直接原因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拓展提升|北大成为

16、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原因(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3)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思维点拨|新文化运动前期三项内容之间的关系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1)29 _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3)30 _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部分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2过程(1)第一阶段:马克

17、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9 年,李大钊发表 31 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社团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面向工人创办 32 _,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工人补习学校|教材补遗|问题与主义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论战,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马克思

18、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分裂的开始。在这次斗争以后,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同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进行论战,逐步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归纳总结|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从学习内容看,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2)从学习主体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3)从学习背景看,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深入;(4)从学习目的看,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 2主题一|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一)史料实证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思想史料解读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鸦片战争

19、的惨败使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思想。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历史解释|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的特点(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3)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二)唯物史观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认识史料“中体西用”后来就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

20、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探究 概括史料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提示 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历史解释|多角度评价“中体西用”主张(1)从目的上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上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经济上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1、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思想上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对应训练 1(2019 届山东青岛一模)19 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A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B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C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

22、融合D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解析:选 B 奏折内容提及的是“肄习西学”,没有涉及其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故 A 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曾国藩的奏折内容可知,对选拔幼童进行教育的内容是“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表明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故 B 项正确;幼童学习内容虽然涉及了中西方的文化,但是派他们出洋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不在于把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作为着重点,故 C 项错误;根据奏折中幼童学习的内容可知,曾国藩并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留学的主要内容,故D 项错误。主题二|从维新变法到三民主义(一)史料实证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史料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

23、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探究 据史料可知,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提示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历史解释|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

24、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3)救亡图存: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时代背景下,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二)史料实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史料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提示 以革命手段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争取民族独

25、立;主张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解决民生问题和贫富悬殊问题,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历史解释|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时代背景看 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从纲领核心看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从民生意识看 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对应训练 2(2019 届山东德

26、州一模)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两种主张都()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解析:选 D 强调托古改制只符合维新派,故 A 项错误;宣扬种族革命只符合革命派,故 B 项错误;维新派和革命派均没有调动社会各阶层民众,而且与材料主旨维新派和革命派均利用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无关,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可知维新派和革命派均利用传统文化

27、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 D 项正确。主题三|新文化运动(一)史料实证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史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之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史料二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1919 年自觉的女子探究 据史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具有怎样的作用?提示 变化:学习西方由器物、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思想的解

28、放,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解释|对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的理解(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前期是西方的民主、科学,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则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二)史料实证儒家思想的不同命运史料一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

29、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1898 年 6 月)史料二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探究 史料一、二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 没有区别,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级力量不同。|历史解释|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

30、家的传统道德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目的利用孔子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对应训练 3(2019 届广东江门一模)陈独秀认为,以往历次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由他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其实质是一场关于“人”的运动,即要改变

31、“人”,要换“心”。这说明该运动()A继承了明末早期启蒙思想B忽视了政党斗争的价值C聚焦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D旨在宣传国民革命运动解析:选 C 新文化运动与明末早期启蒙思想无关,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与政党斗争无关,故 B 项错误;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运动属于意识形态的革新,故 C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其目的在于清除封建专制的影响,与国民革命运动无关,故 D 项错误。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3|A 组|1(2019 年全国卷,29)1916 年 1 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

32、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选 B“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非国家至上,故 A 项错误;“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重点强调从思想上打倒封建伦理,而不是强调个人之自由,故 B 项正确;“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故 C 项错误;“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还停留在西方民主的范畴,没有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故 D 项错误。2(2

33、019年全国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解析:选 A 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流思想是民主和科学,而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因而“革命”一词较多,故 A 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是在 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并未被全盘否定,故

34、 C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未改变,故 D 项错误。3(2019 年全国卷,30)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解析:选 D 由材料“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见不一定特指知识界,故 A 项错误;“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没有必然联系,故 B 项错误;材料不

35、涉及民众对经济理论的关注,故 C 项错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专用称谓,“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见具有普遍性,故 D 项正确。4(2018 年全国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选 D 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

36、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 A 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 B 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 C 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 D 项正确。5(2018 年全国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

3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选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中探索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展开,欧美社会制度不是讨论的中心问题,并不一定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社会制度,故 B 项错误;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通过这场争论知识分子达成了共识,而且材料中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至少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方式,故 D 项错误。6(2018 年全国

38、卷,29)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选 C 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 A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 B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中的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 D 项错误。

39、7(2017 年全国卷,29)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 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选 A 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表明留学跟

40、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故 A 项正确;20 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的,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故 B 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故 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没有直接的关系,故 D 项错误。|B 组|1(2019 届新疆乌鲁木齐一模)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林则徐编译这本书的意义在于()A了解西

41、方列强国情B改革传统政体C维护中国司法主权D宣传商战的主张解析:选 A 林则徐是近代早期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代表,四洲志的意义在于使闭目塞听的国人了解了西方国家的社会状况,故 A 项正确;四洲志中没有表达改革传统政体的主张,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维护中国的司法主权,故 C 项错误;商战的主张由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故 D 项错误。2(2020 届广东肇庆一模)鸦片战争后,日本著名学者盐谷世弘曾大为感叹:“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反而资之他邦,吾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抑且为清主悲也夫!”这反映当时()A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C传统观念阻

42、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D国人对外部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解析:选 C 由材料“不为其君之用,反而资之他邦”可见清政府对西方事物不认同,故 A 项错误;魏源不属于洋务派,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反而资之他邦,吾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抑且为清主悲也夫”可见,鸦片战争后,清朝对魏源的思想没有接受,故 C 项正确;“吾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抑且为清主悲也夫”更多体现清政府统治的腐朽,故 D 项错误。3(2019 届山东菏泽一模)1891 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

43、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解析:选 C 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自身对儒学的考究,主观意识较强,真实性不强,故 A 项错误;新学伪经考是结合西方思想对儒学进行改造,不符合儒学的发展历程,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是既不照搬传统文化,也不全盘继承现有学说,而是选取其中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部分,可见康有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态度是借用传统文化,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故 C 项正确;康有为是拥护孔孟思想的,强调“托古改制”,并没有动摇传统儒学正统地位,故 D 项错误。4(2019

44、 届河南新乡三模)19051907 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A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B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C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解析:选 A 材料“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说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训,意图用社会主义注重民生的思想来对中国即将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补充与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是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及对资本主义的改造,未体现动员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故 B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

45、在 1917 年之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是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及对资本主义的改造,未涉及清政府的腐朽,故 D 项错误。5(2019 届安徽安庆二模)20 世纪 20 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材料强调()A人的全面发展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弘扬传统文化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解析:选 A 材料“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表明蔡元培强调公民的全面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蔡元培的公民观,与教育方针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强调蔡元培的全面公民观,与对文化的态度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主旨强调蔡元培的全面公民观而非新文化运动的科学观,故 D 项错误。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4谢 谢 观 看 THANKS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