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第33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知识体系|学法指导|(1)把握一个“实质”:文化专制。(2)注意两个“目的”:适应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3)理解三个“主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和提倡孝道。素养热词 由民间学派到官方正统;由“以人为本”到“以君为本”;由批判现实到服务政治。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 1一、西汉初年:黄老之学1背景(1)西汉建立之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
2、的教训,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3)道家“1 _”适应了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需要。无为而治2内容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学派,“老”指老子学派,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因时制宜”,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的无为”。3评价(1)积极影响:从汉初到武帝即位,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对恢复经济和巩固西汉政权起到积极作用,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基础。(2)消极影响: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使中央权威被削弱。二、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经济 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
3、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提出“2 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3 _”学说。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并大力提倡孝道。(3)作用:董仲舒为逐步走上强盛的西汉王朝提供了严谨而完备的治国理论,并为未来的政治活动、社会发展设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这一设计方案,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统治模式之一。春秋大
4、一统天人感应2汉武帝独尊儒术(1)思想: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并付诸实施。(2)政治: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3)教育教科书:规定儒家“4 _”为官方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中央:兴办 5 _,太学生员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授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地方: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得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 6_地位。五经太学独尊|误区警示|罢黜百家禁绝百家“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意味着仅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
5、需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1)“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学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其思想是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2)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教材补遗|法律的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
6、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思维点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 2主题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一)史料实证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史料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他还大力宣扬孔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他提出的“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上等的是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
7、下等人只能永远当牛马和奴隶。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董仲舒的政治观点,并指出董仲舒提出该观点的目的。提示 观点:“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的观念;人性分等级的主张。目的:从维护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立场出发,神化专制皇权,把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结合起来,为统治阶级服务。|历史解释|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
8、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二)史料实证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史料 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提示 重视传承与借鉴孔孟之道
9、;思想体系具有杂糅性;辩证分析人的行为和神化君主。|历史解释|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并改造了先秦儒学。从与当政者的关系看,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但带有相当多的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不占统治地位。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
10、“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对应训练 1(2019 届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下表是汉代朝廷通过集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据此可以判断汉代()汉代集议所引理据考时期议题理据内容汉文帝民政议可以佐百姓之急灾异阴阳不调,日月薄蚀,年谷不登,大遭旱蝗饥馑之害,谪见天地,灾及万民汉武帝礼法议尊宝鼎祥瑞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汉光武帝人事议郡守不宜频更灾异六年有日食之异A民间迷信思想盛行B“天人感应”观念普遍流行C皇权政治具有神秘色彩D政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解
11、析:选 C 材料表明的是“汉代朝廷通过集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反映不出民间迷信思想问题,故 A 项错误;灾异、祥瑞是“天人感应”的反映,但看不出“普遍”流行,故 B 项错误;祥瑞、灾异往往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认为它们是天命的象征,是上天对人君施政的肯定或谴告,其主要政治功能在于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服务,故 C 项正确;自然环境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为皇权服务,而不是政事深受单纯的自然环境的影响,故 D 项错误。主题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一)史料实证新儒学对教育的影响史料解读 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
12、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这说明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历史解释|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二)家国情怀儒学独尊地位的
13、深远影响史料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探究 根据史料,指出汉代儒学地位有何根本变化?概括其主要影响。提示 根本变化:汉代儒学官方化,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为封建统治提供思想基础;有利于维护统一局面和加强中央集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历史解释|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14、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应训练 2(2019 届百校联盟摸底考试)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崇尚天人合
15、一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D主张君权神授解析:选 C 材料“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体现了大一统的伦理观,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君权神授思想,故 A、B、D三项错误。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3|A 组|1(2019 年全国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选 C 汉景帝平定“七国
16、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故 A 项错误;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 B 项错误;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故 C 项正确;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故 D 项错误。2(2019 年全国卷,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
17、,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解析:选 D 佛教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与中原地区的儒家思想文化逐渐融合,表现在佛像的面部和服饰方面,即时代较晚的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逐渐整齐,故 D 项正确。3(2016 年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选 C“五经”大多成书于孔子儒学思想产生前,不
18、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 A 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 B 项错误;“五经”是比论语更古老的文献,汉代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 C 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 D 项错误。|B 组|1(2019 届山东济南一模)西汉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景帝时,胡母生、董仲舒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为博士。由此可以推知,汉初()A经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之途B品行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黄老之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D儒学逐步取得了独尊地位解析:选 A 材料“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以传公羊春秋 被任命为博士”表
19、明经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之途,故 A 项正确;材料“诗”和“公羊春秋”说明选官的主要标准是经学而不是品行,故 B 项错误;汉初文帝、景帝时推行黄老之学,故 C 项错误;儒学取得了独尊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故 D 项错误。2(2019 届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一模)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A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统一B法度严明利于统一C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大一统是历史规律解析:选 A 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然后统纪可一
20、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董仲舒主张国家统一需要思想统一,用思想的一统维护政治的一统,故 A 项正确;法度严明是思想统一的结果,材料强调的是思想统一,故 B 项错误;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而不是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故 C 项错误;大一统是大家认可的准则而不是历史规律,故 D 项错误。3(2019 届湖南株洲二模)郭沫若说:“自汉武帝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的。”他意在强调()A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B儒学日益僵化禁锢人的思想C儒学精神被歪曲退出历史舞台D汉代儒学主要
21、为皇帝一家服务解析:选 A 由材料可知,帝王利用儒书,官方控制思想,导致儒学失去本真意义而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故 A 项正确;儒学日益僵化是在明清时期,故 B 项错误;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 C 项错误;汉代儒学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而不只为皇帝一家服务,对整个社会均具有影响力,故 D 项错误。4(2019 届广东佛山顺德二模)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B为察举制的建
22、立提供理论依据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解析:选 C 材料不仅强调建立学校,也有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信息,故 A、B、D 三项错误;董仲舒的这些主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故 C 项正确。5(2019 届甘青宁联考)“循吏”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西汉循吏者,属“奉职循理,何必威严”之官吏。循吏能“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循吏”的出现反映出当时()A儒学影响扩大B私学发展迅速C监察制度缺失D社会秩序混乱解析:选 A 由材料“循吏能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可知,循吏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亲民爱民的特点,故 A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迅速,故 B项错误;循吏主要通过儒家思想管理百姓,而使“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与监察制度无关,故 C 项错误;由材料“教之以礼”可知,注重礼乐教化,有利于形成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故 D 项错误。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4谢 谢 观 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