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2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 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 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3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
2、,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4生活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苏州名士王世贞和安徽文士詹景凤曾一起议论苏州文士和徽商密切交往 的情况。王世贞说:“新安贾人见苏州文人如蝇聚一膻。”詹景凤说:“苏州文人见新安贾人亦如蝇聚一膻。”这反映出明中后期A士商交往,相互影响B文士清高,不同流速C商贾逐利,世风日下D政治腐败,官商勾结5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
3、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7下表数据选自我国著名经济史学家许涤
4、新、吴承明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894年用洋(机)纱量及其相应比重数最有可能是 1840 1860 1894 土布用棉纱量(万担) 6209 6286 6124 其中:用洋(机)纱量(万担) 25 35 比重(%) 040 056 A15、024 B46、075C1434、2342 D5605、9158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5、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9有学者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成为社会共识 B仅凭暴力不能使革命胜利C对袁妥协是革命党人正确选择 D妥协与斗争都是革命方式10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A军阔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 B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C国家实力
6、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11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下表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反映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时间地点会议193412贵州猴场猴场会议19351贵州遵义遵义会议19356四川两河口两河口会议19359甘肃俄界俄界会议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C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 D教育说服少数民族群众和地方群众12图1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 F1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南京国
7、民政府的前十年D解放战争期间1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B.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C.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D.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14.右图是1919年苏俄发行的纸币,纸币上印有多种文字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924年末,该纸币几乎完全被排挤出流通市场并于1925年停发。关于该纸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8、因发动社会革命需要而发行 B.因流通市场逐步恢复而排挤C.因违背计划经济模式而终止 D.其历程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15.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阵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形成 B.交通工具革新 C.信息技术应用 D.美苏冷战结束16(18分)以蚕丝为原料的纺织品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著名特产。 材料一秦汉时期,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每年经费高达千万钱,官营丝织工场“作工各数千人”。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
9、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僚地主也自营纺织,田庄中有养蚕、缫丝、织缣、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利。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增加,盐铁论中说:“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粢(xi,指麻类植物的纤维)而已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缯薄织,不鬻于市。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 摘编自林剑鸣等著秦汉社会文明 材料二 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和四川成为丝绸主要产区。海外贸易进一步繁荣,据记栽,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50多国的海船常到华南采购丝绸。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用于航海,而且海运比陆运省钱。宋朝在广州、泉州、杭州、
10、明州(宁波)、秀州(嘉兴)、温州、江阴、密州(山东诸城)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征收关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当时的海港以扬州、泉州和广州最为繁荣,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直航路线也越采越远,从南印度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东非海岸。 摘编自刘治娟著丝绸的历史: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彩带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分析秦汉时期丝织业的经营方式和消费状况。(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海路丝绸贸易兴盛的原因和影响。(6分)(3)依据材料三的图表,评述晚清时期的中外生丝贸易。(6分)17.(12分)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记录下某一历史瞬间或反映某一历史想象
11、。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结合图一、图二和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对这一主题进行阐释。(命题:要求主题突出,简明扼要,不得照抄图片文字内容。阐释:围绕主题说明解释,史论结合。)参考答案(2017.12.19)1.D 2.C 3A 4A5D6A 7C8B 9 D 10A 11C12D13.A14.B 15.C16 (1)经营方式包括:官营丝织业发达(1分)商人经营的丝织业获利丰厚(1分)地方经营的丝织业产品用于自己消费,也作为商品出售(1分) 消费情况:丝织品品种多,数量增加(1分)社会消费的丝织品增加(1分)丝织品消费打破等级界限(1分)(2)原因: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
12、区(经济中心南移完成);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海陆运费较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影响促进港口城市繁荣;促进广东福建地区的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路线进一步延伸。 以上每点1分本问总分不超过6分(回答其他合理答案,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也可得分)(3)状况:外伤大量收购生丝,生丝出口量增加(1分)生丝生产行业中出现近代生产方式(1分) 评价:生丝生产日趋商品化(1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分)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近代化。17.(12 分) 主题可命制: 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集体生产与个
13、体经营;农民的心情;形同意异等。 示例: 主题: 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阐述: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获得土地。1953年国家实施一五计划,开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农民自愿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从个体的生产形式变为集体生产组织,将农民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我国农业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集体生产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总结: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到公有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两次的合与分,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