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学案二第2讲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赤亭、轮台均在新疆,李副使赴碛西途经此地。祁连城:在甘肃省张掖市西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
2、人对李副使的勉励。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答案】B【解析】“悲伤的惜别之情”理解有误,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2本诗塑造了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结合全诗从三个角度分析这一形象。(6分)【答案】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秋日再寄唐晁采珍簟生凉夜漏
3、余,梦中恍惚觉来初。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注】晁采:唐代宗大历时女诗人。浪:没有拘束,不受限制。肠断寒猿:典出自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珍簟生凉”与“梧叶雨声疏”,紧扣了题目中的“秋”字,突出了初秋的特点。B首联中的“觉”与“惟觉时之枕席”之“觉”,意思相同,刻画的状态也是相同的。C“窗外江村钟响绝”,不仅用钟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还侧面表现了思妇难眠的情态。D“肠断寒猿
4、”运用典故,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由凉到寒,还表现了思妇心情的变化。【答案】D【解析】“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由凉到寒”错误,结合注释内容“桓公入蜀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分析可知,肠断寒猿,是形容极度悲伤的。2诗里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描绘了一个思妇的形象。秋夜天凉,思妇刚刚入梦就醒了,想梦见对方的愿望落空了,她再也无法入睡。半夜过后,只听到雨打梧桐叶的声音,这正是思念对方的时候,即使寒猿肠断,也远不如这相思之苦。没有见面的机会,只好写此诗寄给对方。表现了思妇与所思念之人无法见面的痛苦心情与难以排遣的愁绪。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小
5、寒食舟中作唐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770年)春诗人停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鹖冠: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强饮”句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B“鹖冠”句运用典故,点明了诗人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刻画了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C“天上坐”“雾中看”写诗人舟中所见所感,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也
6、让我们感觉到诗人复杂的心绪,笔触细腻含蓄。D颈联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运用叠词,韵律优美,且语含比兴,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答案】D【解析】“由远及近”错误,应为“由近及远”。2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情状,但在如此情境下诗人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困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
7、面的题。(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x ch):一种像鸳鸯的水鸟。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劳。B“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C“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
8、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答案】C【解析】“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与诗意不符,诗句只能反映“蚕娘”的忙碌。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归雁唐陆龟蒙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
9、行未高。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注】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照应首联,言归雁行程之远。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雁群所处的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描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答案】D【解析】“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描写事物的形象”
10、错误,本诗也描写了事物即“归雁”的形象,只不过侧重点在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2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相同点:都是以物喻人。都抒发了诗人苦闷(愁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诗人羁旅天涯的感慨)。不同点: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王维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使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维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题陈正献公六梅亭宋文天祥相府亭前梅六株,四围香影护琴书。月华犹带玉堂色,风味曾分
11、金鼎余。五柳门前空寂寞,三槐堂上竟萧疏。惟渠不变凌霜操,千古风标只自如。【注】陈正献公:陈俊卿,南宋名相。被认为“明公道”“备见忠谠”,有“仁者之勇”。去世后,获赠太保,谥号“正献”。余:吃剩食物。三槐堂: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槐而闻名。王佑的文章和高洁节操都很著名,其后人多贤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围绕梅树来写,颇有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韵味。B颔联写月光明亮,风味美好,实写眼前梅所处环境的富丽雅致。C“犹”表未变,“曾”“空”“竟”表变化,寄寓了诗人内心的感叹。D尾联直抒胸臆,赞美梅花,表达诗人对坚韧不拔、高洁情操的崇尚。【答案】B【解析】“实写眼前梅所处环境的富丽雅致”错误,颔联的意思是:皎洁的月光如以前一样洒在亭子上,当年宴饮佳肴的风味似乎还在空气中飘荡。属于虚写。2诗歌为什么由梅转而写到五柳门、三槐堂?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五柳门、三槐堂和相府六梅亭都是有象征性的事物,蕴含主人的情趣,体现主人的人格魅力。五柳门前的寂寞、三槐堂的萧疏,暗寓风气不良、人才凋敝的社会现象,衬托梅花凌寒不凋的品质,更好地表现了诗人的追求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