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山西太原二模,31)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解析:选B通过题干中1993年中央1号文件与1984年中央1号文件相关内容的对比可知有以下两点变化,第一,土地承包期的延长,第二,“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了农
2、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在时间上有所延长,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没有发生质变,排除A项;题干没有述及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问题,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没有提及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排除D项。2(2019届广西南宁一模,31)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全国集市数量变化的态势。该变化()A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B是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结果C与国家政策调整密切相关D是“左”倾思想影响的结果解析:选C“文革”期间实行“左”倾指导的经济政策导致全国集市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思想、组织路线拨乱反正,集市数量不断增多,故选
3、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8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排除A项;该阶段大部分时期,中国仍旧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在1978年后才开始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排除B项;“文革”期间及两年徘徊期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排除D项。3(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4)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1978 81 491 149 229 23 042 230.911988 122 645 650 473 35 032 1 442表格
4、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化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解析:选A从材料中19781988的时间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后推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故选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客运量的变化,交通方式种类没有变化,排除B项;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而且这和客运量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方式,并没有特殊强调航空业的发展,排除D项。4(2020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34)1983年7月,宝安县政府设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并在深圳特
5、区报上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B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合法地位C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D经济改革在探索实践中发展解析:选D由材料“1983”“深圳”“投资入股”可知此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正在探索由完全公有制向多重所有制形式转变的新体制,故选D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于1984年,排除A项;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合法地位是在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宪法,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提出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排除B项;材料所述事件主要侧
6、重经济体制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排除C项。5(2019届山东聊城二模,31)浙江姚浜村是中国第一个实行“整村土地流转”的村庄。全村的土地先由村里集中、进行统一规划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种、养、加工综合生产经营,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探索。此后,土地流转逐步推广开来。材料主要说明()A个体经营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B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促进农业发展C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D变革土地所有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解析:选C农业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获得较多的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材料中的浙江姚浜村的土地流转是“全村的土地先由村里集中、进
7、行统一规划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种、养、加工综合生产经营”这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故选C项;材料的内容说明了土地流转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等方式出让经营权,有利于集约化经营,无法得出个体经营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排除A项;材料中的土地流转是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这不属于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排除B项;材料中的土地流转是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没有变革土地制度,排除D项。6(2019届四川德阳三模,31)1984年,中央决定延长农村土地承包的期限,规定一般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可以更长一些。同时还规定,社员在承包期内因无力耕种或转营他业的,可将土地交给集
8、体统一安排。这些规定()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加强了集体对生产的管理解析:选A延长承包期、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体现让农民放心,农民可以对生产进行更多的投入,或由集体统一规划,故选A项;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排除B项;农民的自主权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排除C项;承包期的延长不能反映集体对生产管理的加强,排除D项。7(2019届宁夏银川二模,31)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外媒评价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这主要源于()A联邦德国先进的技术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9、推动C国有企业自身的反省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选B根据材料“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结合所学知识,1984年,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故选B项;联邦德国先进的技术只是表面现象,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有企业自身反省,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D项。8(2019届四川教考联盟高三毕业班三诊,31)据统计,1978年中国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职务的领导人先后出访51个国家,1979年也有十几位领导人先后出访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
10、、美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频繁出访()A表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B反映了对外战略的根本转变C意在了解国外经济建设经验D促成了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解析:选C依据材料,1978年中国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职务的领导人先后出访51个国家,1979年也有十几位领导先后出访30多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所以当时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意在了解国外经济建设经验,故选C项;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1世纪初逐步形成,与材料所述1978年和1979年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积极向国外
11、学习,对外战略有所变化,但不能体现其根本性转变,排除B项;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是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排除D项。9(2019届广东肇庆三模,31)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60%,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D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解析:选B材料“全民所
12、有制企业、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说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故选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A项;材料“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说明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各种所有制所占比重不单指城市经济,排除D项。10(2019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2月质量检测,31)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所有制和分配上,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要求纯而又纯、绝对公平,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逐步突破传统经济制度的束缚C缩小了全民所有制经济规模D开始
13、承认了非公有制的合法性解析:选B十三大强调公有制以外的经济成分发展不够充分,说明逐渐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故选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A项;材料强调鼓励多种所有制的发展,C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从法律上承认非公有制的合法性,排除D项。11(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1)下图是20072017我国不同性质企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统计图,该统计图表明()A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B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齐头并进C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D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解析:选C通过图片可知,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总值中的
14、比重由15%增长到了40%左右,而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占比都有所下滑,可知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比较明显,故选C项;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性质的企业在进出口总值中占比的变化,不涉及进出口产品结构问题,排除A项;图片反映了三种不同性质企业的占比有所变化,不是齐头并进,排除B项;通过图片可知,外商投资企业的占比有所变化,但变化的幅度较小,比重一直在50%以上,不能得出其进出口总值已经失去了优势,排除D项。12(2019届重庆二模,31)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行。到201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 643.9亿美元。下图为1997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
15、(GDP)增长率(%),据此可知,外商直接投资()A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不大B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C变化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D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解析:选D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减少,国际经济形势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影响很大,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外商投资与国内经济关系,未涉及投资形式的主体,排除B项;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年度如2002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显著,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
16、3(25分)(2019届山东临沂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个伟大的年份是1984年。1984年的特殊气质,在元旦刚过不久就散发了出来。1月邓小平突然决定到此刻正饱受争议之苦的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看看,并先后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论断。也正是这一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惊奇地发现,日后很多我们现在还耳熟能详的公司(张瑞敏创办的海尔、柳传志的联想、李东生的TCL、赵新先的三九制药、王石的万科、李经纬的健力宝、潘宁的科龙)均诞生在这一年,后来,人们
17、就把1984年叫做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材料二“改革”主要是相对政府资源垄断,政府管制而言,指的是恢复个人的自由选择权,让老百姓有权利决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如何做,做成的东西卖多少,到哪里卖,以什么价格卖,得到的收入怎么分配,剩下的钱如何再投资等,一句话,就是给个人以自由。“开放”实质上也是扩大自由,是让中国人和外国人能更加自由地进出国界,做投资,做贸易。让个人经济自由权跨越国界延伸,拓宽自由的地理边界。陈志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4年”被称为“伟大年份”的理由,并分析改革和开放的关系。(12分)(2)概括材料
18、二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3分)解析:(1)第一小问理由,据材料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个伟大的年份是1984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很多我们现在还耳熟能详的公司(张瑞敏创办的海尔、柳传志的联想、李东生的TCL、赵新先的三九制药、王石的万科、李经纬的健力宝、潘宁的科龙)均诞生在这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济特区取得重大成功;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开放沿海14个城市;一些大企业和著名企业家登上历史舞台。第二小问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要论述的两个点:改革和开放,并结合材料一“邓小平突然决定到此刻正饱受争议之苦的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看看,并
19、先后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人们就把1984年叫做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等信息,再结合(1)第一小问的答案,得出关系: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证明,开放能够催化原有体制或推动改革,改革为开放创造更有效的氛围和条件。(2)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改革主要是相对政府资源垄断,政府管制而言,指的是恢复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开放实质上也是扩大自由让个人经济自由权跨越国界延伸,拓宽自由的地理边界”等,得出无论改革还是开放,实质都是给生产经营者以自由选择的权利。第二小问说明,我们可以结合现代中国的相关史实人民公社化运动、计划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证明观
20、点:无论改革还是开放,实质都是给生产经营者以自由选择的权利。答案:(1)理由:经济特区取得重大成功;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开放沿海14个城市;一些大企业和著名企业家登上历史舞台。关系: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证明,开放能够催化原有体制或推动改革,改革为开放创造更有效的氛围和条件。(2)观点:无论改革还是开放,实质都是给生产经营者以自由选择的权利。说明: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体制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及主体性作用发挥;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以生产经营的自由;通过政企分开等措施来扩大企业自主权;对外开放政策则让中外都获得投资、贸易、技术等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又发
21、挥了政府的指导作用。14(12分)(2019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少平高考落榜,回乡生产。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村支书田福堂为加强自己的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1979年春以后,孙少安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孙少平青春的梦想和
22、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简要评述。解析:小说情节:据材料“1979年春以后,孙少安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
23、下再度奋起”,得出1979年春后,农民孙少安建窑烧砖,贷款扩建机器制砖。历史现象: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及孙少安建窑烧砖的历史情节,得出1978年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评述:联系所学,将经济体制的变迁以及其相关影响,并结合孙少安办厂私营企业的情节,展开恰如其分的叙述与评价,从而得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制度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农民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开始打破城乡的差别,积极发展私营经济(孙少安的私营企业)。农村经济
24、体制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积累了经验,并奠定了基础。另外,也可以从孙少平外出找工作,得出历史现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使得农村劳动力有了剩余,涌入城市等。答案:(示例)小说情节:1979年春以后,农民孙少安建窑烧砖,贷款扩建机器制砖。历史现象:1978年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评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制度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农民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开始打破城乡的差别,积极发展私营经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积累了经验,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