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命题视角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363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命题视角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命题视角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命题视角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命题视角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命题视角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命题视角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命题视角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已考视角1命题点:清代农耕经济(2019高考海南卷)“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解析:材料“明朝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说明清朝重视农业,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故选B项;材料主要说明农业祭祀礼仪的继承不是所有制度继承,排除A项;材料“各代皇帝奉礼如常

2、”只是说明重视农业,不能说明满洲贵族成为农耕者,排除C项;材料体现重农不是笼络反清政治势力,排除D项。答案:B2命题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纺织(2019高考北京卷)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解析:由材料“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

3、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A3命题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2019高考海南卷)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C棉布 D白银解析:据所学,瓷器从唐朝时期开始大量外销,远达欧洲、非洲,主要渠道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到了宋元时代,海上交通发达,陆上则因为宋朝未统一全国,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因此大量瓷器开始通过海上运出,故选A项;据所学,十八世纪以后茶叶贸易占贸易主导地位,输出量迅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宋元时代茶叶并未大量外销,排除B项;棉布在宋元时期成为百姓衣料,主要内销,排除 C项

4、;白银在宋元都是流向中国,排除D项。答案:A4命题点:汉代的自耕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2018高考全国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封建社会一直沿用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税收情况而非农民的生产热情,故C项错

5、误;由题干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答案:B5命题点: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018高考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根据“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可看出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

6、少部分手工业者,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和雇佣劳动的普及,排除B、C两项;D项的“解体”过于绝对化,故排除。答案:A6命题点:战国前的冶铁技术(2018高考全国卷)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解析:图中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

7、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答案:D7命题点:西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17高考全国卷)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根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家致富,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答案:C8命题点:玉器的使用对等级秩序的冲击(2017高考全国卷)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

8、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大大增加,以至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也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B项正确。答案:B9命题点:唯物史观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2017高考全国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9、,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南方人喝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道俗皆饮”,体现了南方饮茶文化对北方的影响,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逐渐上升,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唐朝中期南茶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故B项错误;仅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故排除D项。答案:C10命题点:汉代庄园经济(2016高考全国卷)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

10、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2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故排除。答案:D11命题点:明末雇工地位的提高(2016高考全国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题干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明末农村雇工待遇

11、提高,是城镇经济发达,雇工出卖劳动力的机会增多所致,故选择A项;“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是个别雇主为了留住雇工而非政府行为,故B项错误;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而非强化,故D项错误。答案:A(二)待考视角12命题点:商周时期耕作方式的进步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解析:考古不

12、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D项正确。答案:D13命题点:汉代经济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影响西汉中期,各种铁制的犁铧、耧、锄、镰、斧、锯、刀、锤等农业生产用具普遍地取代了青铜器,并且推广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这可从侧面说明当时()A民族融合进程加快B内外经济交流频繁C国内经济整体发展D耕犁技术逐渐成熟解析:汉代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也实现了铁农具对青铜器的取代,并不能直接说明民族融合的进程加快,故

13、A项错误;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都属汉代的内部交流,并未提及涉外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我们不难推断,汉代的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和推广,这就从侧面说明汉代整体的社会经济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铁农具的推广并不代表耕犁技术的成熟,故D项错误。答案:C14命题点:明清时期赋税制度变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耕地面积人口明初11亿亩6 600余万清前期12亿亩4.1亿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B摊丁入亩政府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清前期耕地面积仅增加1亿亩,而人口却增加5倍多,显然开垦的耕地无法承担如此多增加的人口,故A项错误;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使得百姓不再隐瞒人口,故B项正确;一条鞭法是明代实行的税收政策,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无法解释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故D项错误。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