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月考试卷七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2、。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材料二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
3、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既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
4、。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他们多以19世纪以前的西方诗歌为参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这没什么意义。(摘编自辽宁日报)材料三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
5、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
6、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诗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评价体系或许才是明智之举。多年来,诗歌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诗歌,无疑为中国新诗提供了转型契机,但这种转型不是分阶段的蜕变,而几乎是共时性完成的。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
7、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从20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的普吕多姆,到爱尔兰的叶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
8、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耿耿于怀于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最后,还涉及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持否定态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摘编自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的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
9、人失去创造力。C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D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二段说“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新诗只是在这一方面比古典诗歌有所进步,选项以偏概全。B项,“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二第四段说的是“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
10、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C项,“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三第二段“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的意思是新诗的价值不可低估。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C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
11、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没有叠词。B项,“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可知,“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是为了说明余光中等人对中国新诗的贡献。C项,“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
12、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理解错误,谢冕的观点是“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王久辛的观点是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新诗有无音乐性这样的疑问的。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典诗歌处于高峰期后的“熟透”阶段,现代新诗处于生长期,二者不可比。B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C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的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依然不够成熟。D新诗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观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
13、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理解错误,根据“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可知,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4材料三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这一问题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答:答案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以中国新诗自身“小传统”为参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14、。“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角度看待新诗;“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是从西方现代诗歌的角度看待新诗;“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
15、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是从中国新诗自身“小传统”的角度看待新诗。5应如何评价百年新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答案在某种意义上,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在这个
16、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可总结出在某种意义上,新诗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根据材料三第八段“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可总结出新诗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根据“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可总结出新
17、诗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幺姨的灿烂年华贺捷生我亲爱的幺姨,总是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椅了。这让我们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104岁的她和84岁的我,多少有些伤感。生活那么漫长、那么灿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以18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六军团总指挥萧克将军的女生呢。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佛,1916年7月出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岁那年听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是我妈,嫁给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岁听
18、到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1934年12月26日,幺姨记得清清楚楚,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一个青春焕发的女子站在面前。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的爽朗驱散了。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嫩肉的,当红军能干啥?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父亲说,那是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量商量。幺姨收敛笑容,
19、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加红军要流血牺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能。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说,姐夫,你放心吧,我们蹇家人没有说话不算数的。红二、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坊的我的外公蹇承宴。外公对他们说,蹇家怕是着了共产党的魔,先是大儿和二女当了红军,如今幺女和二儿也争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就是这次拜会,当年只有27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
20、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11月1日出生,幺姨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母亲和幺姨,一个背着越来越沉的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年7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着我来到幺姨身边。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采来的一大把野菜。见面时,母亲告诉幺姨,她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跑前跑后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令是她们的丈
21、夫方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时会分娩也得出发。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叫,蹲在地上起不来。母亲四处巡一遍,看见路边有个只剩四堵颓败断墙的藏民放羊用过的土堡,忙把幺姨搀进去。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来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地当床。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上土堡里出生的意思。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第三天,幺姨刚被扶上马走了几步,就一头栽下来。恰巧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大姐路过,上前一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
22、但主要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有一斤大米的干粮袋,扔了过来。幺姨拼尽全身力气说,不行呀,李大姐,过草地,粮食是每个人的命啊!但李伯钊头也不回地走远了。母亲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幺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叫浴血罗霄。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104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有删节)文本二我近年写的是回忆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境”。
23、我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摘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的后记和自序)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九一八事变”的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还有她比较时髦、
24、有文艺范儿等个人因素。B作者对贺龙元帅着墨不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几句对话,就为读者勾勒出一位风趣随和、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C文章以幺姨坐上轮椅、让人伤感开篇,又以幺姨坐上轮椅、仍“顽强挺立”结尾,这样写既首尾呼应,又升华主题。D文章语言平白如话,通俗生动,已届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读者面前,将幺姨的革命往事娓娓道来,亲切动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A.“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儿等个人因素”错误,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有她爱国、追求进步等个人因素,而不是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儿的个人因素。7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毛泽东长征中
25、“五岭逶迤腾细浪”与文中“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等描写极具画面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意志。B作者的舅舅为照顾伤员而牺牲,李伯钊把珍贵的口粮留给幺姨,这两件事的叙述方式虽然不同,但是都能体现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C浴血罗霄这部长篇战争小说在战火中诞生,具有虚构性,是萧克夫妇的“孩子”,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人民军队军史的珍贵资料。D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前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后者再现了幺姨参加红军、长征等革命往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及文学素养的积淀。D.“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错误,本文没有以亲历者“我
26、”的口吻叙事,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部分事情“我”并没有亲历。8为什么说幺姨的年华是“灿烂”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答案幺姨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幺姨的一生是灿烂的,她献身革命事业,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从不向命运低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文本一描写青年时期的幺姨,她“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15岁“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并且和萧克将军结婚,可见幺姨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她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在长征路上
27、,她挺着大肚子坚定地走在草原上,甚至在四野茫茫的长征路上生孩子,生完孩子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就继续上路,最后饿得栽下马来;“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104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可见幺姨献身革命事业,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从不向命运低头,她的一生是灿烂的。9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理由并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色意境”;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赞美之情,体现了“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热情讴
28、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解析本题考查点评作品,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注意审题,注意结合情境分析文本。题干所给情境是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文本中表现出的红色革命精神。从人物形象来看,文章主要叙述幺姨参加红军和长征等革命往事,其中还写到了贺龙、萧克等老一辈革命家,例如文本一第六段“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展现了贺龙将军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整篇文章刻画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
29、推荐此文,可以让大家感受和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从内容上看,本文主要写了幺姨参加红军和长征等革命往事,而“我”就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文本二第一段“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文章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赞美之情,体现了“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从主旨上看,根据文本二第二段“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可知,文本一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推荐此
30、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从上甘泉,既至,会殿中,(陈)庆与廷尉范延寿语,时庆有章劾,自道:“行事以赎论,今尚书持我事来,当于此决。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余。”方进于是举劾庆曰:“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庆坐免官。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
31、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无何,方进奏咸与逢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后为少府,数馈遗汤。信、咸幸得备九卿,不思尽忠正身,内自知行辟亡功效,而官媚邪臣,欲以徼幸,苛得亡耻。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咸、信之谓也。过恶暴见,不宜处位,臣请免以示天下。”奏可。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方进乃起
32、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谥曰恭侯,长子宣嗣。(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B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C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D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答案D解
33、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时方进新为丞相”意为“当时,翟方进新任丞相”。“时”在句中作句首状语,其后可以停顿。“陈咸内惧不安”意为“陈咸内心恐惧不安”,“乃”常作连词,放在句首,所以应在“乃”前停顿,排除B、C两项。“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意为“于是命令小冠杜子夏去探测一下翟方进的意图”,句意完整,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B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的总称。在秦代,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
34、内史、少府。C疏,古代官员向君主分条陈说意见的文字,是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委婉规劝的一种常见文体。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比喻暗示”“委婉规劝”错误,“疏”是一种古代文体,是臣子直接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意见的奏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翟方进恪尽职守。在担任丞相司直时随皇帝入甘泉宫,因发现了陈庆有罪而弹劾他,陈庆因此被朝廷免去了官职。B翟方进刚正直言。新任丞相后没过多久,就上奏陈咸与逢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奏请皇上
35、罢免他们以告天下。C翟方进识才爱才。淳于长虽为外戚,但擅长谋略,翟方进刚任职时唯独与他交往,因翟方进的举荐,淳于长位列九卿。D翟方进深得皇帝信任。很多官员因淳于长的事被免职,他却安然无恙,皇上还勉励他不要懈怠,要保重身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因翟方进的举荐,淳于长位列九卿”错误,根据“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可知,淳于长“位列九卿”并非因为翟方进举荐,而是因为他自己擅长谋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4分)译文:(2)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4
36、分)译文:答案(1)(他们)都知道陈汤奸邪谄媚反复无常,巧言善辩不合法度,却还和他亲密交往赠送财物,来谋求举荐。(2)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嘛,早晨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你还疑虑什么呢?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点:(1)倾覆,反复无常;不轨,不合法度;赂遗,赠送财物;以,来。(2)交通,交往;与,赞许;君何疑焉,宾语前置句,意为“你还疑虑什么呢”。14翟方进和淳于长交好,不仅没受到淳于长大逆罪的牵连还得到了皇帝的宽慰,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答:答案翟方进位高权重。翟方进一向被皇帝器重。翟方进主动请罪,严于律己。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重要信息的能力
37、。根据“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可知,翟方进位高权重,且翟方进一向被皇帝器重。根据“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可知,翟方进主动请罪,严于律己。参考译文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河平年间,翟方进调任为博士。几年后,任职朔方刺史,做官时不烦琐苛刻,察访发现有犯了法令的就检举法办,很有威名。多次向朝廷奏事,升迁为丞相司直。(他)跟随成帝去甘泉宫,到了甘泉宫后,在殿内集会,陈庆和廷尉范延寿交谈,当时陈庆正被奏章弹劾,陈庆便自己说:“既往之事可以用财物来赎罪,现在尚书拿着劾奏我的奏章来,应该在这里判决。以前我做尚书的时候,曾经有所奏之事,我忽然忘了,搁置了一个多月。”翟方进因此
38、举报弹劾陈庆说:“陈庆有罪却没有伏诛,没有恐惧之心,事先自己预设不被判罪的案例。他又泄露宣扬尚书的事情,说快慢没有什么关系,亏损了圣德的聪慧明察,奉行诏命不谨严,这些都是不恭敬的表现,我谨以此弹劾。”陈庆因此被免去了官职。当时,翟方进新任丞相,陈咸内心恐惧不安,于是命令小冠杜子夏去探测一下翟方进的意图,暗暗替自己辩解。子夏拜访了翟方进后,探明了翟方进的意图,不敢替陈咸说话。没过多久,翟方进上奏陈咸与逢信(的事):“(陈咸与逢信)奸邪贪污,图谋私利超出自己的欲望。(他们)都知道陈汤奸邪谄媚反复无常,巧言善辩不合法度,却还和他亲密交往赠送财物,来谋求举荐。他们后来做了少府,屡次赠送财物给陈汤。逢信
39、、陈咸有幸能够身列九卿,不想着尽忠正身,自己内心也知道行为不正没有功效,却谄媚奸邪大臣(陈汤),想以此企求非分,苛且求得丧失廉耻。孔子说:这种人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君王吗!说的就是陈咸、逢信啊。错误邪恶显露无遗,不适合再担任官职,臣请求罢免他们来昭示天下。”皇上同意了。先前,定陵侯淳于长虽然是外戚,然而因擅长谋略而位列九卿,刚任职时,翟方进唯独与淳于长交往,称赞举荐他。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那些和淳于长亲近交好的人都因他被免职,皇上因为翟方进是重臣,又向来器重他,替他隐瞒掩饰。翟方进内心惭愧,上奏请罪要求退职归家。皇上答复说:“定陵侯淳于长已伏罪,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嘛,早晨知道
40、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你还疑虑什么呢?请你一心一意不要懈怠,看医用药来保重身体。”翟方进才重新开始处理政务,逐条陈奏淳于长所亲近交好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刺史被免职的有二十余人,翟方进被皇上信任到如此程度。(他死后)皇上赐谥号为恭侯,翟方进的长子翟宣继承了他的职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三十年前好用工吴澄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儿何者为英雄?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注吴澄(12491333):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宋元之际学者。弟子甚多,从学者不下数
41、千百人,平时结草庐而居,人称“草庐先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源自孔子“三十而立”,诗人刚刚到三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见识。B首联即开宗明义,并用设问的句式总起下面的诗句,设问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深思。C中间两联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育积累,是绝难办到的。D全诗首尾照应,语言平实,态度真挚,表现出了老师对学生殷勤勖勉的深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A项,“诗人刚刚到三十岁”于文无据,无中生有。16在诗人看来,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答:答案对国家、社会具有强
42、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克制自己的私心,不以恶小而为之。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题目要求概括成为英雄需要具备的条件,答题时注意根据诗中的重点词句作答。诗句“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是说,作为一个有英雄气概的男儿,他必须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所以说“有事皆当做”,有了这种献身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自然会“无坚不可攻”了。“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说明仅有觉悟和勇气还不够,更需要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稳步向前,决不可好大喜功,急躁冒进,正如行万里路要从脚底下起步一样,“一毫非莫入胸中”则是从前人“勿以
43、恶小而为之”的格言变化来的,意思是要学会克制自己的私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过秦论中“,”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守卫要塞、可靠的大臣与精锐的士兵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用语简洁凝练,仅仅“”一句就交代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一句就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事件发生时的落寞氛围。(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一句用到了“东风”这一自然景物;“”一句描绘了词人在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答案(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小楼昨夜
44、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弩、浔、荻、堪。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神秘的面纱徐徐地揭去了,令人灵魂震慑的景象出现了:一片幽深的蓝色,平静地闲适地躺在群山群峰的足下,阳光爱抚着投射下来,那一袭长裙的色彩变幻莫测,胸脯淡了腹上浓了腿脚又浅淡了;愈是颜色浅淡的裙褶里,万千的宝石和碎金的闪光愈是璀璨。山顶上的千年积雪倒映不出影像,被深沉的蓝得发青的水融解了。白云白雪和山峰都无法在其中投下倒影留下印记,她太深了,抑或是太娴静了,不把任何献媚者收入眼帘?只有太阳是可以骄傲的,可以在那一袭长
45、裙的每一寸裙褶的宝石上撩拨起闪光,她却依然沉静雾的面纱又徐徐地遮盖过来了。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是羞色里的纯净。至纯至洁的天池之水,便自然蓄蕴着羞羞的神色。她高踞海拔两千多米的长白山巅,绝除了灰土、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浸染,保护着一份至纯至净至洁,()再到哪里去寻觅如你天上之池一样的羞色?告别天池,告别长白山,留一份纯净,留一份羞色,陶冶情感滋润心灵。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突然喑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奔涌前行。B花开花落,候鸟迁徙,四季轮回,潮汐涨落自然界的周期重演现象可曾引起过你的注意?C在那个遥远的村庄,我第一
46、次听到这样的歌谣: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D穿长袍的看他是一个外地来的陌生人,就问道:“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她却依然沉静雾的面纱又徐徐地遮盖过来了”中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A.表示语意未尽;B.表示列举的省略;C.表示引文的省略;D.表示语音的延长。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正是沉静里的羞色,而这气韵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镜中都不可能找见了。B那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正是沉静里的羞色,而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镜中都不可能找见这气韵了。C那沉静里的羞色正是与天生丽质
47、俱来的一种气韵,而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镜中都不可能找见这气韵了。D那沉静里的羞色正是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而这气韵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镜中都不可能找见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后的话题是“羞色”,因此括号内也应当以“羞色”为主语,排除A、B两项;句子前半句以“气韵”结尾,后半句应当以“气韵”开头,这样首尾顶真使衔接更紧密,排除C项。20拟人的特征是把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答案把天池之水(天池)人格化,将幽深(没有倒影)、平静、纯净的天池之水(天池)写成一位“娴静”“不把任何献媚者收入眼帘”的女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
48、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横线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娴静”“不把任何献媚者收入眼帘”,把幽蓝的天池之水拟作一位超凡脱俗的少女;这样写把湖水的深邃、平静表现得十分生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网上流传一种说法,长时间特别是夜晚玩手机,会(1),如同患上了“眼癌”,完全无药可治。其实,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眼部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诱发黄斑变性的原因还有很多种,包括眼部炎症、高血糖、吸烟等,(2)。此外,将黄斑变性称为“眼癌”也不准确。所谓“眼癌”,是指生长在眼部的恶性肿瘤,一般为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引发的。“黑暗中玩手机会得眼
49、癌”的说法有些耸人听闻,容易对人造成误导。不过,(3),但沉溺于玩手机确实是个坏习惯,容易损害人体健康。科学研究显示,睡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视力大幅下降;长期玩手机也会使睡眠质量下降,手机屏幕的光亮会干涉褪黑素的分泌,使我们在放下手机入睡后更多处在浅睡眠,但不能进入深睡眠。因此,大家还是要学会合理使用手机,切莫沦为“手机控”。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1) (2) (3) 答案(1)造成眼部黄斑疾病(或:导致黄斑变性)(2)这与玩手机无直接关系(3)虽然这种说法不太科学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
50、情境补写的能力。第(1)处,根据前文语境“长时间特别是夜晚玩手机,会”可知,此处是说夜晚玩手机造成的后果,根据后文“其实,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眼部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可知,此处是说长时间特别是夜晚玩手机,会“造成眼部黄斑疾病”。第(2)处,前文说长时间玩手机会造成眼部黄斑疾病,又说黄斑疾病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诱发黄斑变性的原因还有很多种,包括眼部炎症、高血糖、吸烟等”,可见此处是说造成眼部黄斑疾病与玩手机无直接关系。第(3)处,由后文“但沉溺于玩手机确实是个坏习惯,容易损害人体健康”可知,此处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语句,应该用关联词“虽然”,结合上文意思,此处应是说虽然网上流传长时间
51、玩手机造成眼部黄斑疾病的说法不太科学,可填“虽然这种说法不太科学”。2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四处语病,请修改。(4分)答:答案病句:修改:“睡前长期”改为“长期睡前”。病句:修改:“干涉”改为“影响”。病句:修改:“睡眠”后加上“的状态”。病句:修改:“但”改为“而”。(或:删除“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序不当,“长期”是时间状语,修饰的是“睡前玩手机”,应放在“睡前玩手机”之前。搭配不当,“干涉”与“分泌”搭配不当,应改为“影响”。成分残缺,“处在”后边缺少宾语中心词“的状态”。不合逻辑,“处在浅睡眠的状态”和“不能进入深睡眠”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但”,或是将“但”改为“
52、而”。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首歌唱得好:“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这首歌表达了对大树的礼赞,也能触发我们更多的联想:樊锦诗北大毕业后,扎根敦煌数十载,为敦煌艺术赢得世界声誉;“五四”精神传承百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好大一棵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材料解读所给作文材料共
53、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歌词概括大树的三个特点:不畏磨难、坚强不屈,为人民服务、造福人民,胸怀高远、脚踏实地。第二部分由树及人:樊锦诗扎根敦煌数十载,体现了大树般的坚守与执着;“五四”精神传承百年,如大树般稳固坚定;中国共产党屹立百年而不倒,因其如大树般不惧风雨,坚毅不屈考生需先发掘大树所蕴含的精神与品格,从中分析其与个人、当代社会、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联系,并由此立意作文。立意指导以树为名,为国为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其根深植,其冠亭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等等。佳作展台百年树木,其冠亭亭读白杨礼赞,眼中满是倔强直立的白杨树,让人想到在华北平原上纵横决荡用鲜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再
54、听好大一棵树,让人想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恰如百年树木,如今枝繁叶茂,其冠亭亭。(以散文、歌曲开篇,引入自然)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诞生于风雨如磐的动荡时代,成长于内忧外患的社会,昌盛于如今的风云变幻,靠的是其如建木般顶天立地、风雨无惧、冰雪不屈的顽强。(分论点一,观点鲜明)从上海法租界到浙江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伊始就彰显出受压迫而不屈的意志;从“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到“皖南事变”,白色恐怖只会让中国共产党愈加顽强;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暴力战争从来不会让中国共产党妥协让步。哪怕时光荏苒,时移境迁,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共产党也依旧斗志昂扬;哪怕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
55、疫情,党依然带领我们勇敢面对,逆境不颓。苦难是弱者的无底深渊,是强者的垫脚石,恰是百年来那些无法将我们击倒的冰雪,让中国共产党变得愈发强大。(排比式论证,增强文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让中国共产党坚毅不屈的动力是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分论点二,承上启下)1940年,杨靖宇在白山黑水、冰天雪地间,与日军周旋数日,最终不幸殉国。参战的日军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早已弹尽粮绝的杨靖宇是凭借什么和他们抗衡数日的。直到他们剖开杨靖宇的尸体,发现其肠胃中有草根、棉絮等,大为震惊,但那群自私贪婪的日本军人自然想不明白:作为一名党员,杨靖宇为之奋斗的并非个人的权势与名利,而是中国的未来
56、,是让中国千千万万人民不再饱受屈辱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发展百年,时代在变,局势在变,不变的是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树其枝萋萋,其冠亭亭,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处荫庇之所。(举例论证,丰富文章内容)“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中国共产党有胸怀万民之志,真真正正扎根现实,脚踏实地,在点滴惠民为民的举措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分论点三,更进一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 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一项项举措惠及人民,无数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热情与坚守将脱贫攻坚落到实处。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百年树木,其冠亭亭矣,成就这“好大一棵树”的,是中国共产党临难不屈的精神、为民造福的情怀、务实求进的实干精神。(结尾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名师点评文章以树喻中国共产党,围绕材料中呈现的树的三种精神品质,以分论点递进的行文结构展开论述。主体论证部分从“坚毅顽强”“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成“百年树木”且“其冠亭亭”。结尾收束全篇,照应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