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335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时作业: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学案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学案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时间:1978年12月。2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2、3历史意义(1)伟大转折:开始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2)标志: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归纳总结历史上党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第一次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2)第二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3)第三次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名师指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3、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民自发变更土地使用权开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逐渐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运营形式。深化探究材料有人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思考材料中所述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案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方式: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方针: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2)基本任务: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4)形式: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5)表现:国有企业改革原则: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措施: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重点精讲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1)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2)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点精讲如何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生产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也不可

5、能腾飞。(2)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化。在改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使人们尽快看见改革的经济成果,尝到改革的甜头,获得改革的利益。这样,改革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才能不断深化。 名师指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营企业为重点,是从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开始的,相继经历了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发展阶段。深化探究探究点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图一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农业大丰收思考(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使农村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2)出现图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仍

6、归集体所有。(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探究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准备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工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和时间上的浪费。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国

7、家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滋生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措施:实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思考图片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

8、成1过程: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2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概念辨析区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1)经济特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2)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3)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

9、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带。易混易错经济特区不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主要特殊在与内地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在管理体制上,在社会制度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化探究材料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思考(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是什么?(2)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答案(1)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2)本质区别: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今天的开放是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而旧中国的“开放”是被迫的,无独立自主可言。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10、)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答案D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2外国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完成了土地私有向公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答案C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A、D两项是指土地改革;B项是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下

11、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领取生产新时期土地流转 承包合同书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答案C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A、B两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流转都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D项排除;三幅图所反映的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故C项为正确选项。420世纪80年代,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一“行动”在当时的最主要的意义是()A打开了我国对外开

12、放的窗口B加强了与世界各国间的联系C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华开放D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20世纪80年代开放沿海城市作用的理解。根据所学可知,A项指的是经济特区,排除;B项范围过大,排除;C项是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应排除;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项。5经过了以深圳特区建设为代表的第一轮对外开放浪潮,1989年,邓小平说:“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这说明开发、开放浦东()A是中国产业更新换代的标志B开发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C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风向标D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试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浦

13、东的开发。从题干可知1989年国际上担心中国会更改对外开放政策,邓小平表示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于是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的风向标。 基础达标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开始。21982年中共十二大后有一副对联写道:“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

14、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批:“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关键信息:“1982年中共十二大”,“三十年前”,“三十年后”,“耕者有其责”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推广的一项土地政策,它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打破了过去平均主义分配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故选B项。3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

15、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最大的干扰项是D项,题干虽然提及了“沿海某市”,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图片中的“个体”二字明显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4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下图中的()A深圳B上海浦东 C珠海D汕头答案A解析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5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

16、田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D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答案D解析国家把长江三角洲的开放范围扩大,说明是要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A项是经济特区的设立;B浦东的开发是在1990年;C项是经济特区的设立。能力提升6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A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B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C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答案A解析农业生产合作社和

17、家庭联产承包合同书都是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产物。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使农民个体土地私有转变为农村集体所有,所以B、C、D三项均错误。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经济开放区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经济特区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故排除含的A、B、C三项,D项正确。8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A深圳特区 B海南特区C港澳特别行政区 D上海浦东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

18、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十年(1)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答案(1)目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关系: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可能会带来一些暂时的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2)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解析第(1)问“目的”要从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等方面回答;“关系”要紧扣“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要求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