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318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名师一号》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课后限时练:选修3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练(四十)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2014山东青岛期末)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先除去葡萄枝梗,然后反复冲洗,直至彻底干净B应控制发酵温度维持在20 左右,变化不能太大C发酵过程中应该不断从充气孔进行通气,以维持发酵的需氧环境D酵母菌存在广泛、生命力强,因此果酒制作时不需对所用器具消毒灭菌解析在精选葡萄后应先冲洗12次,然后除去枝梗,原因是要除去污垢,但不能洗去附着在表面的酵母菌,先去枝梗会造成汁液流失和污染;酒精发酵过程是一个厌氧过程,在有氧的条件下,醋酸菌可将酒精氧化为乙醛,进而氧化

2、为乙酸;在酒精发酵时,一定要对器具消毒,以免杂菌污染和危害酵母菌,影响酒的品质;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 。答案B2(2014广东湛江质检)果酒变酸、酸奶的制作、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B乳酸菌、毛霉、醋酸菌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解析果酒变酸是由于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原因。酸奶的制作是通过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来完成的。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是毛霉生长所形成的菌丝,经腌制之后形成的。答案A3(2014安徽滁州期末)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B用来腌

3、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D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解析豆腐腐败变质是杂菌繁殖造成的。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或制作卤汤时加料酒量太少都会导致杂菌大量繁殖。相反,如果料酒加入过多,则不会导致杂菌大量繁殖。答案C4(2014广东佛山质检)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制作果醋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在发酵过程中需

4、要适时通入氧气。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当氧气、糖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答案B5(2014山东烟台期末)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污染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解析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时要防止污染,以防泡菜腐败变质;清水与盐的质量比应为4:1;若食盐量不足,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答案B6(2014黑龙江八校联考)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

5、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为1825 左右,而醋酸发酵温度为3035 ,且醋酸菌是需氧型,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还需充足的氧气。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因为豆腐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为防止杂菌污染,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应增加盐量。答案C7(2014广东惠州质检)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

6、的是()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是青霉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21%左右,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A BC D解析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豆腐上生长的白毛就是毛霉的直立菌丝;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能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用来制作腐乳的豆腐一般含水量为70%左右;卤汤直接关系着腐

7、乳的色、香、味;卤汤中酒的含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答案B8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A BC D解析在果醋的发酵过程中,首先瓶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产生CO2,会使pH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消耗殆尽,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也可产生CO2,会使pH继续下降;最后进行醋酸发酵生成醋酸,会使pH迅速下降。答案B9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B导致过程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C过程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8、D过程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解析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过程、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过程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0(12分)某同学利用葡萄汁来尝试制作果酒和果醋,选用了如图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仔细观察装置,若用于制作果酒,装置中的不妥之处有哪些?(2)在制作果酒和果醋时,充气口应怎样使用?为什么?(3)排气管用弯曲细长的玻璃管或弯曲的长胶

9、管与瓶身相连,原因是什么?(4)出料口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简易装置的组成、应用及注意事项。制作果酒果醋简易装置的基本组成包括发酵瓶、橡皮塞、充气口、排气口及出料口。发酵装置清洗消毒后,将发酵液从瓶口装入,预留发酵瓶1/3空间,塞紧橡皮塞,密封出料口,充气口玻璃管应插在发酵液深处,排气口应离开液面一段距离,以防发酵产生的泡沫堵塞排气口。在果酒制作时,充气口应关闭,排气口的外端管口向下,防止外界杂菌进入发酵瓶的同时,能及时排出瓶中废气。装置中出料口除排出废料外,还可以用来提取发酵过程中的液体,检测发酵产物浓度及菌体数量。答案(1)该装置错误有两点:充气口应插入液面下一定深度;出气口管

10、口应在液面上方离液面一段距离。如图:(2)在制作果酒时,充气口应该密封,否则外界气体会通过充气口进入瓶内,影响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即影响酒精产量;在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应接气泵,不断充入空气。(3)排气口通过弯曲细长的玻璃管或胶管(最好用橡皮管)与瓶身相连,原因是既能防止空气中微生物污染发酵液,又能使瓶内气体顺利排出。(4)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发酵过程中需定时检测发酵产物的浓度及菌体数量,还可用来排出废料。11(16分)(1)传统生物技术与我们现代的生活依旧很贴近,下面是几则实例,请分析回答:人类酿酒的历史有5 000年了,直到19世纪,法国的巴斯德才发现葡萄汁变酒是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在葡萄汁装入

11、消毒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为什么?所使用的发酵液能使酵母菌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种发酵液应具有_的特点。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腐乳生产工艺如下:现代科学研究证明,a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经过发酵后的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原因是:_。利用发酵技术生产泡菜等食品易产生亚硝酸盐,过量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要检测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色,与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用一滴淋巴液成功

12、培养了蝌蚪神经细胞,首创了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无菌、无毒的环境,_、_、_、_等适宜条件。解析(1)利用酵母菌发酵酿酒时,应使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制作腐乳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分泌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成了氨基酸、小分子多肽,从而利于消化吸收。(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无菌、无毒环境,营养成分齐全,温度、pH适宜,氧气、二氧化碳浓度适宜等。答案(1)既能保证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又能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缺氧、呈酸性毛霉毛霉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玫瑰红(2)营

13、养温度pH气体环境(或O2和CO2)12(12分)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某年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 kg,再分别倒入相同量的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作为对照,后来定时测定,结果见下图。请问:(1)在腌制过程中,会出现坛中溶液量增加,这是由于_。(2)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在腌制过程中的第_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若要食用,至少要在腌制后的第_天比较好。(3)该小组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否合理?_。原因是_。(4)为了降

14、低亚硝酸盐含量,泡菜加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请简要谈一下你的想法。答案(1)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另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2)310(3)不合理应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亚硝酸盐的含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实验组越多,数据越真实(4)防止杂菌的污染;在腌制过程中注意腌制的时间,控制好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都易使细菌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加13(15分)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

15、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最适环境温度为28 30 。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前者是用盐过多,后者是用盐过少。在实验室或工厂化生产泡菜时,还要跟踪检测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2)菜坛为什么要密封?若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_。(3)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4)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_。(5)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如何变化?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如何变化_。(6)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1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

16、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7)若要获得大量乳酸菌菌种,应选用培养基培养,培养基中应有_、_、_、_和_五大营养,同时还需适宜的条件,主要有_、_。解析泡菜制作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发酵原理,提供的新鲜蔬菜是它的培养基。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发酵可产生大量乳酸,能抑制其他厌氧菌的生存;在有氧情况下,自身受抑制,不能进行乳酸发酵,需氧菌繁殖会使泡菜变质。乳酸菌生长繁殖需要消耗有机物,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种类的有机物。乳酸菌属异养厌氧型,培养基中应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五大营养,需要的培养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28 30 )、无氧环境,这样菌种才能大量增殖。答案(1)消毒(2)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密封后造成缺氧环境;菜坛有裂缝,将导致乳酸菌不能正常生长,而一些杂菌大量繁殖,泡菜会变质(3)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4)提供乳酸菌菌种(5)有机物干重减少;种类增加(6)C(7)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适宜的温度无氧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