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300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理解巩固落实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人类与其他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各类生物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2)生物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这能够说明生物是不断进化的。()(3)不同的生物含有的蛋白质都是不同的。()(4)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特定的DNA、蛋白质等物质的相似程度,可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5)达尔文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并作出了科学的解释。()(6)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可形成化石B亲缘关

2、系越近的生物,细胞代谢方面的共同特征就越多CDNA中的碱基序列相似程度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可能越近D蝙蝠的翼与人的手是同源器官,说明两者存在亲缘关系解析:选D蝙蝠的翼与人的上肢是同源器官,而不是人的手。故选D。3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可作为生物进化中的证据,这属于()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 D生物遗传方面的证据解析:选B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

3、的科学。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故选B。4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C变异是不定向的D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解析:选B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使适应具有相对性。故选B。5下列有关遗传问题的叙述,哪一项是达尔文所未能认识到的()A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B遗传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C遗传是指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D遗传可以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解析:选B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故选B。6.如图表示未被破坏的甲、乙、丙三个沉积岩层,其中甲岩层更接近地表,A

4、、B是分布在甲、乙两个岩层中的生物化石,下列关于此图的解读,观点正确的是()A生物A是由生物B进化而来的B生物A的个体数量比生物B多C生物A和生物B起源于相同的年代D生物A的结构一般比生物B的结构复杂解析:选D生物A比生物B高等,但并不能说明生物A是由生物B进化而来的,A错误;生物A的个体数量和生物B的个体数量无法比较,B错误;生物A和生物B起源于不同的年代,生物A比生物B要晚,C错误;生物A比生物B出现得晚,所以生物A的结构比生物B的结构复杂,D正确。7炭疽杆菌生命力之顽强,堪称细菌之最。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炭疽杆菌的顽强生命力的形成,是由于()A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炭疽杆菌的定向选择B不良

5、环境引起炭疽杆菌发生的不定向变异C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产生的定向变异 D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通过DNA复制,使变异逐代积累解析:选A由于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炭疽杆菌的定向选择,导致炭疽杆菌形成顽强的生命力,A符合题意;变异不是由环境引起的,环境只能对变异进行选择,B不符合题意;变异是不定向的,C不符合题意;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局限于性状水平,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D不符合题意。8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

6、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观点相矛盾的是()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解析:选A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认为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这种观点明显相矛盾。故选A。9(多选)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工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自然选择的结果与人工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C“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D人工选择过程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解析:选CD自然

7、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不一定对人类有利,A错误;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是适合环境的,而人工选择保留的变异是符合人类需要的,B错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C正确;人工选择过程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正确。10.如图表示环境变化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Bab的变化是环境作用的结果Cbc是适应环境的类型逐代积累的结果D环境使害虫产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解析:选D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使得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A正确;环境变化后,适应环境能力强的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能适应环境或适应环境能力弱的变异的

8、个体被淘汰,ab的变化是环境作用的结果,B正确;环境变化后,把适应环境能力弱的个体淘汰,适应环境能力强的害虫保留,经过长期选择,使得害虫适应环境的个体越来越多,因此bc是适应环境的类型逐代积累的结果,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且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D错误。11通过测定并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化学结构,发现其序列很相似,但也有差别。如表所示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的差别,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又恰好与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相对应。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种类黑猩猩猕猴兔鸡龟蛇小麦酵母菌氨基酸差异数0191315233544(1)

9、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_。(2)表中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从表中数据看,人和_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_。(3)你在推断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时,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是_。(4)表中属于哺乳类的是_。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_动物进化而来的。(5)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从_方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解析:(1)通过题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2)黑猩猩与人类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酵母菌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

10、最大,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3)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4)表中的哺乳动物有黑猩猩、猕猴、兔。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5)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答案:(1)越小(2)黑猩猩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3)比较法(4)黑猩猩、猕猴、兔古代爬行(5)分子生物学12中国国宝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分布比较广泛,也曾形成一些旁支,如葛氏郊熊猫,但如今有许多种类已经灭绝。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现在以竹子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但牙

11、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属于食肉目。请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回答以下问题:(1)由肉食转为素食,表明在原始熊猫种群中存在许多的_,从而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大熊猫仍保持食肉的结构特征,这说明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性状可以_。(2)大熊猫的祖先曾经广泛分布,数量众多,这表明生物种群都有_的能力。当环境发生改变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会发生激烈的_,经过_,最终大熊猫选择了以竹子为食物来源,繁衍至今,这表明进化的结果是_。(3)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大熊猫的消化道内有一种特有的微生物,可帮助大熊猫消化竹子,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_的结果。解析:(1)由肉食转为素食,表明在原始熊猫种群中存在许多的变

12、异,从而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大熊猫仍保持食肉的结构特征,这说明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性状可以遗传。(2)大熊猫的祖先曾经广泛分布,数量众多,这表明生物种群都有过度繁殖的能力。当环境发生改变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会发生激烈的生存斗争,经过自然选择,最终大熊猫选择了以竹子为食物来源,繁衍至今,这表明进化的结果是适者生存。(3)大熊猫的消化道内有一种特有的微生物,可帮助大熊猫消化竹子,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的结果。答案:(1)变异遗传(2)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3)相互选择迁移应用发展13某小岛上有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生活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

13、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解析:选C根据图乙可知,树干68 cm的深度中虫的数量最多,4 cm以下的深度中虫的数量极少,根据图甲可知,鸟喙的长度在15 cm,只有更长的喙才更易啄到食物,因此可预测该种啄木鸟经过长期进化鸟喙会越来越长。但是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利的变异需要逐代积累,仅一代的时间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且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子代的喙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故选

14、C。14(多选)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可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解析:选ACD长舌蝠与其他蝙蝠都以花蜜为食,它们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长舌蝠的长舌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从而可以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长舌蝠是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由于不能传粉,从而无法繁衍后代;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

15、应。15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种群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2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_类型,而杀虫剂起了_,选择出了耐药个体,经过逐代_,耐药变异特性得以逐代积累加强,就逐渐形成了耐药新品种,而使杀虫剂失效。(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_,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其原因是_很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_的数量逐渐增多。(3)实验结果表

16、明,使用_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的效果较好。解析:(1)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适应环境,从而被保留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则用杀虫剂处理后从第2世代螺旋蛆蝇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耐药变异类型,而杀虫剂起了选择作用,经过逐代选择,耐药变异特性得以逐代积累,逐渐形成耐药新品种。(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人工诱变,人工诱变能够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但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有利变异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3)分析题图可知,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实验组导致种群个体数低,不反弹,消灭螺旋蛆蝇的效果较好。答案:(1)耐药变异选择作用选择(2)人工诱变有利变异突变率有利变异个体(或雄性不育个体)(3)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