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德实验中学高 一 年级 (语文)导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课 题杜甫诗三首 课型新授课课时1主备人傅庆仁审核人陈瑞艳时间16.3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其人和近体诗有关知识。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重点难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方 法诵读和讨论【自主学习】1、诗人生平: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
2、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这条主线杜诗风格,基本上是“”,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2、背景介绍: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
3、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
4、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3、近体诗知识近体诗在开始形成,是和(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相对而言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近体诗分为、。绝句是句,律诗共有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联和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课文所选的三首均为律诗)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或绝句,首句可以用韵,也可以不用韵。近体诗以首句不押韵的为正格,押韵的为偏格。教材中这三首诗全都是偏格。近体诗中律诗的对仗是指颔联和颈联中的
5、出句与对句对仗。杜甫的律诗首尾两联也常用对仗【基础演练】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万壑( )渚清( ) 千载( ) 王嫱( ) 青冢( )朔漠( )省识( )环珮( )暮砧( )2 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巩县(今河南),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B杜甫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于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C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本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
6、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等。D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边塞上C丛菊两开他日泪: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他日:往日。D白帝城高急暮砧急:急促;砧:捣衣石。4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
7、/城高/急暮/砧【合作探究】1 该怎么理解“秋兴”这个标题?2探究诗歌内容,杜甫的律诗有个特点,一般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1)前两联中,作者写了哪些秋景?这些秋景有什么特点?(2)诗歌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以本诗的颔联为例来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和谐统一?3 杜甫的诗歌语言十分含蓄,咀嚼起来耐人寻味。试就颈联为例,分析其语言上的特色。【巩固提升】(一)课内检测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
8、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漂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二)课外拓展阅读杜甫的江汉,完成第2小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阅读杜甫的阁夜,完成下列3-5题阁夜杜
9、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3下面对阁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B其中颔联写出了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借视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听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C全诗当用高昂的调子来读,速度要稍快一些。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XXXXXXX”。D这首诗系因感伤时事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后写的,结尾还表达了积极的感情。4杜甫律诗章法严密。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阁夜这首诗前后两
10、层的大意。4 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是就该诗选景的特点来评价的。请作具体分析。教师或学生课堂随笔、后记等。秋兴八首(其一)参考答案【知识导学】1、子美少陵野老诗圣儒家诗史2、唐初古体诗绝句律诗四八颔颈【基础演练】1、答案:xngdiolsnzhn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 :C【合作探究】1、 答案:“兴”是起兴,“秋兴”即借助秋天的景色来抒情。2、(1)参考答案: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夔州风云等;凋零衰败的枫树林、萧瑟阴森的巫山巫峡、汹涌连天的江水、密布天地之间的夔州风云,整体上营造了一种阴沉萧森的意境。(2)答案提示:感伤自己的身世和倾诉思乡思亲的衷
11、曲;(“他日泪”是多年来的艰难岁月;“泪”字托出焦灼无奈的思乡之情;用一个“孤”字传说出漂泊无依的苦况。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忧国伤时之感;(为远方的游子或戍边的将士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是国家的秋声;由诗人的颠沛流离可见当时百姓生活的不幸。)3, 参考答案:“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很好地做到了情景的和谐统一。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
12、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夔州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特征。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危危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4、答案:“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一语双关:“丛菊两开”既
13、谓花开有时,又见出时光流走;“一系”既伤归乡无期;又见出人迹滞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巩固提升1、 答案: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漂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2、 参考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结合,营造了一个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3、 答案:A4、 答案:阁夜: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5、答案: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道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笼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