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知能提升模块一 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栏目导航1234主干整合单元串讲大题增分单元测试卷(三)主 干 整 合 1单 元 串 讲2一、全面认识列强侵华1主要侵略方式主要方式表现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中“领事裁判权”等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治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
2、人主要方式表现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获取特权南京条约: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天津条约: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主要方式表现经济侵略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 2 100 万银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 4.5 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
3、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期推行奴化教育2.基本认识(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
4、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针对训练|1(2019 届湖南长郡中学实验班三模)从 1896 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解析:选 C 中日马关条约中无日本取得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的内容,故 A 项错误;1896 年中国依然处于被
5、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侵略的局面,故 B 项错误;允许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各列强(包括日本)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取得设立租界的权利,故 C 项正确;群众反帝斗争只会不利于日本侵略,故 D 项错误。二、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种威胁,各民族之间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
6、,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针对训练|2(2019 届山西太原一模)下
7、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之一。浮雕采用了立体层次构图,背景为天安门、华表、五色旗。该浮雕所纪念的历史事件()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C推动国共两党走向联合D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解析:选 A 根据图片可知,该浮雕所纪念的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深化了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识,有利于民族的觉醒,故 A 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故 B 项错误;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故 C 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故 D 项错误。三、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结果时期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
8、果国民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是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时期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了中华
9、人民共和国;大陆与台湾分离,祖国长期不能得到统一|针对训练|3(2019 届山西大学附中诊断)1923 年 12 月 25 日,中共中央发出第 13 号通告:“吾党在此次国民党全国大会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望各区会与地方会预商当选之同志,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A注重国共合作中党的独立性问题B触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C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D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的领导权解析:选 A 据材料“1923 年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在国共即将合作
10、之际,中共中央注重国共合作中党的独立性问题,故 A 项正确;B、C 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掌握领导权,故 D 项错误。大 题 增 分3“闯关东”清代移民与社会变迁|素养链接|当前,中国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样,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而且二者往往相伴而生,处于交织状态。这严重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在 21 世纪初,中国政府开始广泛探索并实施生态移民战略。就是通过对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实施搬迁,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11、发展,构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真题示例|(2014 年全国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
12、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 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 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 1 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 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 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 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 1 100 万人,1911 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
13、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 分)|增分策略|思维流程第(1)问:答题限定语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过程”即“不同的时期”,界定好时段分析是关键)答题提示语概括(语言精练,层次清晰,体现过程)第(2)问:答题限定语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作用”即“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释)答题提示语简析(“简”即简练,说明答案要高度概括;“析”即分析,说明答案要从材料中升华)信息获取第(1)问特点显性信息“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
14、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第(1)问特点显性信息“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隐性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
15、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移民政策与列强的侵华战争有直接关系第(2)问历史作用显性信息“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迁往东北的人口数量增加,缓解关内人口压力“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移民加强了民族间、区域间、文化间的交融“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907 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改将军为行省,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隐性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有助于抵御列强的侵略答案整理(1)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2)作用: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单元测试卷(三)4谢 谢 观 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