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二)内环境的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消化液和组织液B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C内环境中的缓冲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内部或外来酸、碱性物质对机体pH的影响D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的相对稳定解析:选C消化液不是内环境,属于外部环境,A错误;内环境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B错误;内环境中的缓冲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内部或外来酸、碱性物质对机体pH的影响,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渗透
2、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和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2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了肝匀浆具有缓冲对HCO/H2CO3B据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是最精确的表示方法C该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前后自身对照D用不同生物材料处理与缓冲液处理的结果完全相同,与自来水处理的结果不同解析:选C肝匀浆等生物材料都有缓冲对,但该实验不能证明缓冲对的成分具体是什么物质,A错误;据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能直观地显示变化趋势,但并非十分精确,B错误;该实验每一组都测定了起始pH和实验处理后的pH,属于前后自身对照,C正确;不同生物材料的缓冲物质含量不同,对酸碱物质的缓冲能力不
3、同,所以用不同生物材料处理与缓冲液处理结果不完全相同,D错误。3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错误的是()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解析:选D实验设计要符合对照原则与等量原则,“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
4、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A正确;“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B正确;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故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C正确;实验结果反映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维持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很小,D错误。4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有HCl溅出,要立即用水冲洗15 min,并报告老师B参加实验的每个同学都要带防护手套C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D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坐标解析:选D盐酸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
5、睛接触,若有HCl溅出,要立即用水冲洗15 min,并报告老师,A正确;为了防止HCl和NaOH对操作者的手的腐蚀,参加实验的每个同学都要带防护手套,B正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干扰实验结果,C正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D错误。5下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a、b可表示体液调节、免疫调节Bc可表示体温,人体下丘脑具有感知体温变化的功能C血浆pH的稳定与HCO、HPO等离子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机体器官或系统参与解析:选D内环境稳
6、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a和b可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内环境的主要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因此c和d可表示温度和渗透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能感知体温变化,B正确;血浆pH的稳定与HCO、HPO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6某人到青藏高原后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速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对于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此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
7、出现紊乱解析:选C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内环境稳态会受到破坏,A正确;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如果超过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B正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稳态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由于高原环境严重缺氧,此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出现紊乱,D正确。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中,分别属于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是()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
8、疫调节A B C D解析:选A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综上分析,符合题意。8下图表示实验条件下,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 0.5 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甲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
9、是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 BC D解析:选A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说明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故调节能力强于乙;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1)时,血液浓度变化不大,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9下图中表示人体内主要的细胞外液,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B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中Ca2浓度降低而引起的C的成分可包括CO2、尿素
10、、血红蛋白等物质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选B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并不是恒定不变的,A错误;小腿抽搐可能是血钙含量降低导致的,血钙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因此不属于淋巴液的成分,C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10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分别代表组织液和内环境B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不仅有的作用,还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C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中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机
11、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解析:选D图中分别代表组织液和内环境,A正确;代表细胞内液,代表内环境,细胞内液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B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内液)中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C正确;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错误。11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抗体、神经递质等物质B图示过程在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的参与下就能完成C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液组成D可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
12、的直接交换解析:选B水、无机盐、葡萄糖、抗体、神经递质都存在于内环境中,A正确。图示过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再经过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进入内环境;过程,CO2要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通过呼吸系统才能排到体外;过程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因此,图示过程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下才能完成,B错误。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液组成,C正确。由题图可知,可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D正确。12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依据检查结果对某人健康作出的相关判断,错
13、误的是()项目尿素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测定值/(mmolL1)1.29.51.896.12参考范围/(mmolL1)2.574.46.60.342.032.85.85A.肝功能可能有损伤B肾滤过作用有障碍C可能会出现尿糖D可能高密度脂蛋白合成量较低解析:选B由于肝细胞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场所,尿素含量偏低,肝细胞可能有损伤,A正确;由于血清葡萄糖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导致血糖无法转变成糖原等物质,而和肾滤过作用有障碍关系不大,B错误;由于血清葡萄糖偏高,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能力,所以可能会出现尿糖现象,C正确;HDL是高密度脂蛋白的简称,其作用是将血浆中的胆固醇运回肝脏
14、进行代谢,所以血浆中HDL含量低,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偏高,D正确。二、非选择题13.如图是人体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与四大系统(A、B、C、D表示四大系统)关系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A为_系统,A中物质进入B的过程称为_。(2)外界物质经C进入B的方式是_,B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的场所是_。(3)经D排出的最终成分除了尿素外,还有多余的_等,除该途径外,排出代谢废物的器官还有_、_。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A为消化系统、B为循环系统、C为呼吸系统、D为泌尿系统。消化道中的物质通过肠道上皮细胞吸收进入毛细血管。(2)外界的O2在肺泡中通过自由扩散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
15、,最终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3)从泌尿系统排出的尿液中除了尿素外,还有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除该途径外,排出代谢废物的器官还有皮肤(出汗排出水、尿素)和肺(排出二氧化碳)。答案:(1)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2)自由扩散线粒体(3)水分、无机盐肺皮肤14下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2)人体内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_。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来反映。(3)细胞 C 最可能是_细胞。解析:(1)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管和血管
16、中,其内环境主要是淋巴液、血浆。淋巴循环为单向的,只能来自组织液,回流到血浆,故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 。(2)人体内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2/3。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来反映。(3)细胞C内可进行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故最可能是肝细胞。答案:(1)淋巴液、血浆(2)细胞内液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3)肝15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 测pH 滴加5 mL 0.1
17、mol/L的HCl、摇匀 测pH 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 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三种材料的pH都应测量,其目的是_。在每组实验结束时均应冲洗烧杯,再进行下一组实验,其目的是_。(2)该同学用如下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分析: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清水组,理由是_。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加入_后血浆pH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pH维持稳定的机制,因变量是三种溶液的pH变化,因此实验开始时三种材料的pH都
18、应测量,目的是获得实验初始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比较;为了避免前面实验结束时溶液的pH对后面的实验影响,在每组实验结束时均应冲洗烧杯,再进行下一组实验。(2)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应下降,与图中清水组曲线不相吻合。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一定范围内随滴加盐酸量的增加,血浆和缓冲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或血浆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实验还需补充加NaOH的对照实验。答案:(1)获得实验初始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比较避免前面实验结束时溶液的pH对后面的实验影响(2)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下降对照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或血浆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3)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