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404KB ,
资源ID:81222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222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 章末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 章末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1、章末质量检测(三)(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C某些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D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反复利用解析:选D土壤微生物可将动植物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正确;在复杂的食物网中,某些消

2、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D错误。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污染长出的水华中有多种蓝细菌,这些蓝细菌也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建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利用物理信息(音响设备)吸引鸟类捕食害虫,属于无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D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投入解析:选D河流污染导致的水华中有多种蓝细菌,这些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也是生态

3、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建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无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C正确;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适当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投入,D错误。3“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湿地公园必须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

4、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食物D湿地公园建立后,恢复力稳定性增强解析:选B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导致生物种类减少,从而使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任何人工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光照;湿地公园建立后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增加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

5、性就越强解析:选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5.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的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B当蛇灭绝后,鹰和狐的竞争关系会加剧C鼠数量减少会使蛇的数量下降比例最小D鼠和蛇、蛇和鹰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解析:选B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当蛇灭绝后,鹰和狐均以兔和鼠为食,故鹰和狐的竞争关系会加剧,B正确;因该食物网中

6、蛇仅以鼠为食,故鼠数量减少会使蛇的数量下降比例最大,C错误;在食物链上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D错误。6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1),据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解析:选A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

7、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Jcm2a1),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1;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并不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7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中的生物

8、属于分解者解析:选C图中生产者为农作物和林地中的植物等,初级消费者是人和家禽、家畜;在该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是生产者,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废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不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沼气池中的生物的作用主要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8.下列关于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则缺少的成分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若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则由此可看出能量流动的循环性C若图示表示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流动,则表示有机物D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关系的制约,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分解者不受制约解析:选C

9、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缺少的成分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有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无循环性;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自然环境中生物由于受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制约,种群数量一般呈“S”形增长。9(2021河北高考)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 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种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1)若虫/(头叶1)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

10、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番茄单作22.73.20.816.51.2番茄玫瑰邻作1.40.20.11.82.2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解析:选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的若虫与成虫的比值由16.526.7变为1.81.7,年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比例并无变化,仍然是上部叶最多,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少,所以空间分布类型没有改变,B错误;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中增加了玫瑰田,群落的水

11、平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10考察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发现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D焚烧稻秆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能量高效利用解析:选D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最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A正

12、确;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会含有农药和化肥等物质,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B正确;搁田使稻田中水分减少,根系为吸收水分会向土壤深处生长,缺水也会使水稻纵向生长减慢,均利于抗倒伏,C正确;焚烧稻秆可加速物质循环(比由微生物分解稻秆的速度快),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能量在焚烧中以热能形式白白散失,未被利用。若将之投入沼气池,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沼气供人类利用,D错误。11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

13、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饲料中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解析:选A藻类暴发,覆盖水面,导致水草缺少阳光,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最终导致死亡;水生生物的死亡导致水体污染加重,属于正反馈调节;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以捕食藻类,有利于湖泊的生态恢复;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及饵料中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12.如图为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8.6109 kJ,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A6.3107 kJB8.6107 kJC4

14、.3107 kJ D7.45107 kJ解析:选AA储存的总能量最少需要按最长食物链,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所以食物链是ECA,EDA。为此,E的能量在传递给A的途径中,只有确保:E在传递给B时用去的能量最多;E的总能量减去传递给B的后再传给C、D时效率最低;C、D在传递给A时效率最低,结果才能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所以据此计算得A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8.61092.310810%)10%10%6.3107(kJ)。1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及箭头表示碳的去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乙、丙、甲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为CO2形式,为有机物形式C

15、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经流向乙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解析:选B题图中甲为大气中的CO2库,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题图中的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表示生产者固定的CO2,表示生物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碳,B正确;生产者同化的碳的去向包括,包含在中,C错误;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碳部分储存在乙体内的有机物中,还有部分因呼吸作用而散失,D错误。14.右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至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

16、淘汰的是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至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若M表示种群密度,a至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内竞争b最激烈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至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处于最高营养级A BC D解析:选C基因多样性越大的生物,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越不易被淘汰,正确;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错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越大,种内竞争越激烈,正确;根据能量传递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越低,正确。15树林中有一种杂食性动物,在其食物中,植食性动物所占的比例为1/4,植物所占的比

17、例为3/4。下表表示该杂食性动物体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能量单位:kJcm2a1),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摄入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1.523.127.0A.该杂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是24.6 kJcm2a1B该杂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的同化作用C若杂食性动物增重1 kg,则至少需要消耗10 kg的植物D该杂食性动物摄入的能量等于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解析:选D该杂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kJcm2a1),A正确;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杂食性动物既属于第二

18、营养及也属于第三营养级,因此其粪便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的同化作用,B正确;若杂食性动物增重1 kg,则从植物获取的能量为3/4,至少需要消耗植物3/420%3.75(kg),从动物获取的能量为1/4,至少需要消耗植物1/420%20%6.25(kg),则一共至少需要消耗植物3.756.2510(kg),C正确;该杂食性动物摄入的能量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D错误。16(2020烟台月考)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

19、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中鸽流向苍鹰的能量传递率是10%20%B鸽大声鸣叫报警属于行为信息C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C在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第四营养级,在自然界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率是10%20%,A错误;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传递物理信息、群飞骚扰属于传递行为信息,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C正确;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关系,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17

20、(12分)如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填字母)。与CO2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_,其中过程表示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_等。(2)图2中有_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丙和丁的关系是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 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kJ的能量。(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1中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这种能

21、力是通过_调节来实现的。解析:(1)图1中A是生产者,C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CO2库),B是分解者,D、E是消费者,构成群落的所有生物包括A、B、D、E;CO2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来自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2)图2中有甲乙丁戊、甲乙丁丙戊、甲乙丙戊和甲丙戊4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戊;丙和丁都以乙为食,二者为种间竞争关系,丙捕食丁,二者为捕食关系;最高营养级至少获得的能量(选择最长食物链、最小传递效率计算)为110810%10%10%10%1104 (kJ)。(3)生态系统发生波动后逐渐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2、这种能力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答案:(1)A、B、D、E光合作用分解者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2)4戊捕食和种间竞争1104(3)自我调节负反馈18(9分)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洼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答出3点)。(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4)鱼塘

23、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解析:(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有利的生物关系。(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乙)的同化量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3)种群“S”形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形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种群密度无

24、关,因此若环境条件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答案:(1)水平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2)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3)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4)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19(12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

25、单位为103 kJm2a1,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请回答:(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103 kJm2a1。(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

26、于_演替。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有两种方式:输入太阳能和人为输入有机物,从图可以推知,该生态系统输入的太阳能为(3147023)103110103 (kJm2a1),输入的有机物能量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补偿的能量之和,肉食动物需补偿的能量分析见(3)小题解析为7103 kJm2a1,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光合作用

27、能力减弱,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补偿能量输入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0.549)1032.5103 (kJm2a1),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0.050.252.15.1)2.51035103 (m2a1)。(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或次生)演替。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2.7%(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有机物中化学能(3)流入该

28、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5(4)CE(5)群落(或次生)20(2021河北高考)(13分)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 (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_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_形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

29、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解析:(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由于池塘的空间和资源有限,其种群数量会呈“S”形增长。当该种群密度较长期的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环境容纳量(或K值)。(3)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对照组,因此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高温度后浮

30、游植物的数量下降,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另外,升高温度可能会导致每一营养级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也会导致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4)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所以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答案:(1)物种组成次生(2)“S” 环境容纳量(或K值)(3)升温后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或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4)含碳有机

31、物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21(14分)资料一图1中的a曲线表示40年间人类燃烧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b曲线为环境中实际增加量。资料二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雪兔是一种常见动物,常栖息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香鼬、艾虎、赤狐、狼等,特别是冬季高原雪兔几乎成为唯一的食物来源,为了观察预警,高原雪兔会把巢穴周围较高的草从基部咬断;另外高原雪兔废弃的洞穴还能为褐背拟地鸦和多种雪雀提供繁殖场所。图2为冬季雪兔能量流动的图解(单位:Jhm2a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除了资料一中由化石能源燃烧返回大

32、气外,还有的途径是_(至少答出两条),图1中a、b两条曲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2)试根据资料二写出一条食物链:_。高原雪兔的存在增加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富度,体现在_;图2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用于高原雪兔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Jhm2a1。(3)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原因是_。(4)草原中有一种植物的根分泌一种萘醒,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这属于_信息,说明生物体的_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关。解析:(1)二氧化碳返回大气的途径除了化石能源燃烧,还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图1中a、b两条曲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产

33、者光合作用利用了部分二氧化碳。(2)根据资料二可以写出一条食物链:草高原雪兔狼(香鼬、艾虎、赤狐)。高原雪兔会把巢穴周围较高的草从基部咬断,提高了矮生植物的数量;高原雪兔废弃的洞穴还能为褐背拟地鸦和多种雪雀提供繁殖场所,提高了这些生物的生存率,这些都增加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图2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41071.9107)(1.051093108)100%14%。用于高原雪兔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同化量呼吸量1.0510931085.151082.35108 (Jhm2a1)。(3)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食物网)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弱,

34、抵抗力稳定性低。(4)萘醒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这属于化学信息,说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关。答案:(1)呼吸作用(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2)草高原雪兔狼(香鼬、艾虎、赤狐)调节植物间关系,增加植物多样性,有利于动物的繁衍14%2.35108(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4)化学生命活动教师备选题1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其性别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

35、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解析:选B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的声音,声音的大小影响雌性扬子鳄筑巢穴的位置,而巢穴位置(温度不同)则影响后代的雌雄比例,可见雄性扬子鳄发生“轰”的声音的信息可影响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2.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乙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B由乙丙丁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C乙、戊是实现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D乙、丙、丁被戊食用而

36、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解析:选D从图中乙和甲之间有双向箭头和其他箭头指向来分析,二者应分别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环境,生产者能实现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依次分析得,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乙丙为初级消费者捕食生产者,丙丁为次级消费者捕食初级消费者,二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实现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戊是分解者,不会捕食乙、丙、丁。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D、E、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CC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D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

37、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及生物群落内部往复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而选项A中无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A为生产者,D、E为消费者,C为大气中的CO2库,B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应为ADE;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密不可分的;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在生物群落的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4高密度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B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种间竞争的关系C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主要是被稻田中的生产者利用D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解析:选C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A正确;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种间竞争的关系,B正确;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主要是被稻田中的分解者利用,C错误;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D正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