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2020江苏卷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 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 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 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后,以沉郁悲壮的情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盛唐时期的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为主,而安史之乱后由于唐朝逐渐由盛转衰,唐诗主要以沉郁悲壮色彩为主,说明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A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而不
2、是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B项错误;唐诗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但不能表述为“再现社会真实”,夸大唐诗作用,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社会变迁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没有强调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的问题,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2.(2020全国卷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图4 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人物画的代表作,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唐朝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史料价值,故选C项;吐蕃不属于西
3、域地区,与西域风情无关,排除A项;步辇图属于人物画,与表达文人意趣的文人画、反映市井风情的风俗画无关,排除B项;阎立本的步辇图再现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风格,排除D项。3.(2020全国卷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答案】C【解析】由材料“梁思成、林徽因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可知梁思成、林徽因根据唐代壁画的记录发现了历史遗存古迹,壁画的内容印证了
4、文化遗存,故选C项;材料提及的壁画“大佛光寺”和实物佛光寺,说明壁画的创作还是有实物作为创作原型的,并不是源于艺术想象,排除A项;“完整还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壁画和遗迹的价值来自于历史传承,不是学者的发掘,排除D项。4.(2020全国卷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得笔法之意”和“而得其神”并结合所学张旭是草书大家可知其描述的是草书的特点飘逸灵动,故选B项;材料“笔法之意”和“而得其神”可
5、知偏于写意,不强调严整性,排除A项;据所学草书强调笔法流畅简约可知不是笔画的繁杂性,排除C项;材料“争路”和“舞剑器”说明不是内敛,排除 D项。5(2018.4浙江高考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答案】D【解析】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故A项错误;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故B项错误;楷书形成于汉末,故C项错误;晋代开始盛行,行书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D项正确。6(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
6、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但是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三种字体,故A项错误;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当时流行的字体是隶书,这与材料“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
7、文字”,后来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D项错误。7(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
8、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项错误。8(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答案】C【解析】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
9、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的特点,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故C项正确;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2014全国大纲卷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其诗歌风格古朴自然,陈子昂的诗歌充满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其诗歌风格质朴、刚健,两人诗歌风格不同,故A项错误;岑参的边塞诗“雄奇瑰丽”
10、与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B项错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空灵冲淡”自然清淡,其诗师法陶渊明、谢灵运等人,故C项正确;李白的诗歌雄奇飘逸、真率自然,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和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D项错误。10(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
11、“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11(2014北京文综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
12、城市化水平很高【答案】C【解析】授时历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的整体水平,故A项错误;西游记只是明代文学成就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明代文学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从全国范围看,唐代宰相大部分来自北方,这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C项正确;扬州只是南宋城市之一,扬州城市繁荣不能代表南宋整个城市化水平,故D项错误。12(2013山东基能17)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D何
13、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解。A项“一诗”指的是梁父吟,“二表”是指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前后出师表,“三分鼎”指的是天下三分,“万古千秋五丈原”是融合了时空观念对诸葛亮和五丈原的赞语;B项是佚名题滁州醉翁亭,是为了纪念欧阳修;C项是郭沫若先生的对联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为世人所推崇;D项是乾隆时期举人,曾任刑部右侍郎的秦瀛 (17431821)为屈子祠写的一联很有名:联语嵌屈原的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问),作者即赞美了屈原崇高的品德,又凭吊了屈原自沉的汩罗江。故
14、答案A符合题意。13(2013海南单科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答案】D【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讲宫女给士兵写情书,皇帝成全士兵和宫女,思想风气比较开放和自由,故选D。佛教因缘观念不是故事的主题,排除A。材料所表达并非爱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兴衰,排除C。14(2012海南单科卷4)魏
15、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项无从反映。15(2011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
16、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 【解析】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无法体现。故选A项。16(2017海南高考26)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颜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官侍御史等职,因为人刚直,不附权臣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一郡独撑河北危局
17、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军国大事,知无不言”,“累进封鲁郡公”。藩镇李希烈反,颜真卿前往安抚,面对叛军“不能屈节,当自烧”的威胁,奋然赴火。后被叛军杀害,终年77岁。朝廷赠司徒,谥“文忠”。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史书称赞他“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是文之杰也”。唐人重书法,“工书”者甚众,颜真卿“善正、草书,笔力遒婉”,尤为后人所推崇。欧阳修得其所书残碑,赞曰:“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虽其残缺不忍弃之。”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概括颜真卿的个人品德。(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
18、析颜真卿书法为后世推崇的原因。(8分)【答案】(1)品德:勤奋好学,有学识;不附权势;坦诚直言;不畏强暴;忠义守节(7分)(2)原因:“颜体”气势雄浑;注重书法规范,便于后人学习;书法与个人修养的统一;个人品德提升其作品的价值。(8分)【解析】(1)颜真卿的个人品德,材料中“少勤学业,有词藻”可看出勤奋好学,有学识;“为人刚直,不附权臣杨国忠”可看出不附权势;“军国大事,知无不言”可看出坦诚直言;“面对叛军不能屈节,当自烧的威胁,奋然赴火”可看出不畏强暴;“守其正,全其节”可看出忠义守节。(2)颜真卿书法为后世推崇的原因,“善正、草书,笔力遒婉”可得出楷书规范,便于后人学习,草书气势雄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可见他的书法作品融入了个人修养,从而提升其作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