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单元序曲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在天地间值得欣赏的美好事物中,还有什么比灿烂的春景和自然山水更值得流连?在世间最可珍惜的情感中,还有什么比珍贵的友情更需要精心培育?畅想在最富人文气息的唐代,寒腊过后,山景清明,充满才情的诗人,远足郊外,怎能不载酒携朋?于是,写一封书信,温润情谊;道一款心曲,邀约友情。一位是最善于模山范水的唐代诗人王维,一位是意气相投、诗赋相酬的秀才裴迪,他们的友谊有诗歌作证,有辋川的山水作证,还有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书信作证。第三单元与尹师鲁第一书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坎坷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2、。如果说友谊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思念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真诚的太阳。欧阳修的这封与尹师鲁的书信,正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友情的最好体现,是真挚的朋友之间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是两颗曾经饱受仕途磨难的心灵的相互慰藉。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与微之书“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西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中国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因共同的耿直,两个好友竟落到同一被贬的命运。白居易在凄凄秋风中离开长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赴贬所走过的路。诗人满腔惆怅
3、,一路上寻找着好友留下的墨迹。这首题在蓝桥驿上的绝句,是两位伟大的诗人在患难中相互思念相互鼓励的最好见证。与微之书更将这种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第三单元寄欧阳舍人书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迎接夏的到来而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而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而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品行,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是人生永恒的支点。面对自己的恩师,曾巩满怀感恩之心,感谢老师的培养提携,盛赞老师的道德文章,更把自己家族的兴荣、祖业的承系,“一归于先生”。其情也拳拳,其言也切切!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古诗品韵辋川闲居赠
4、裴秀才迪王 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第三单元【赏析】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湲。一个“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一个“日”字,却令人感觉山水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三、四两句,转而写情。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不言而明。五、六句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
5、。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三单元【思考】诗歌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秋日景象?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一、字音猥(wi)青皋(o)夜舂(chn)朝雊(u)辋水(wn)黄檗人(ni)鯈(tio)麦陇(ln)曩昔(nn)灞(b)憩(q)二、通假字无忽 _无,通“毋”,读w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三、一词多义(1)过故山殊可过 _寡人之过也 _有过之而无不及 _从
6、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_动词,过访,此处指游览名词,过错动词,胜过动词,超过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2)间复与疏钟相间 _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_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_动词,交错动词,参与名词,期间名词,时期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3)因因驮黄檗人往 _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_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_因击沛公于坐 _因拔刀斫前奏案 _因造玉清宫 _凭借随着经由,通过趁机表示顺接上文,于是,便表因果,相当于“因为”“由于”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
7、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四、词类活用与山僧饭讫而去 _夜登华子冈 _露湿青皋 _名词用作动词,吃饭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打湿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五、古今异义景气和畅古义:_今义:指社会生产增长,经济繁荣。非子天机清妙者古义:_今义:借喻极秘密的事。气候。天性。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六、特殊句式判断句非子天机清妙者(“非”表否定判断)省略句憩感配寺(动词“憩”后省略介词“于”)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作者卡片姓 名 王
8、 维 生卒年 701?761 字号称谓 字摩诘,外号“诗佛”籍 贯 太原(今山西太原)主要成就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代表作品 王右丞集 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写作背景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辋谷水出峣山口北流入灞水。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
9、乐趣。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这就是本文内容。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我的理解 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联系。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串始终的线索。像第一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第二段对往昔的回忆,第三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
10、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2.怎样理解“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的深刻含意?我的理解 这是全文的关键性语句。诗人所说的“不急之务”,恰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陶醉与留恋。“是中”“深趣”就是陶渊明的“此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深趣”一词寄寓他对纯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自然生活的喜爱。“无忽”,是诗人对朋友的交代,也是对自己的提醒。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3.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我的理解 作者在这短短篇幅中,浓墨重彩地描
11、写冬日景色,遥想描绘春天的美景,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把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山中与裴秀才迪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近 腊月下,景 气 和 畅,故 山 殊现在接近十二月末,山中气候宜人,故居的这座山很值得可
12、过。游赏。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故称十二月为腊月。下:时间、次序在后。景气:气 候。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区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此指王维晚年隐居的辋川,在今陕西蓝田辋谷川口一带。过:过访,游览。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足下方 温经,猥 不 敢相烦,辄 便独你正在温习经书,我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一人往山中,憩 感配寺,与山僧 饭 讫 而去。去山中,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方:介词,当,正当。温经:温习经书。猥:鄙,自我谦称。相:动作偏指一方。辄:副词,就,便。感配寺:据旧唐书载,蓝田有化感寺
13、,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讫:终止,完毕。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 比 涉 玄 灞,清 月 映 郭。(归途中)等到我北行涉过灞水,清朗的月亮映照着城郭。比:及、等到。涉:渡水。玄灞:灞水。灞水在长安附近,源出蓝田,北流入渭水。玄:黑色,指水色深绿近黑。郭:外 城,泛指城。夜登 华子冈,辋水 沦涟,与 月 上下。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波澜随着月光起伏荡漾。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辋水沦涟:辋川水微波荡漾。辋水:即辋川,也称辋谷水,在蓝田南。沦涟:水 起微波涟涟
14、。与月上下:指水月相映,月光随波荡漾。寒 山 远 火,明 灭还有冬天远山上的火光,在树林 林 外。深 巷 寒犬,吠 声间忽明忽暗。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子里传来像豹子叫 如豹。似的犬吠。寒山远火:冬天远处的山火。村 墟夜舂,复 村中舂米的声音,又与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 与 疏 钟 相 间。庙宇中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村墟:村落。夜舂:晚上捣谷。疏钟:稀疏 的钟声。相间:相互交错。此时 独 坐,僮仆 静默,多这时候只有我独自静坐,僮仆都已休息,常常思 曩 昔,携 手 赋 诗,步 仄回忆起往昔(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径
15、,临清流 也。漫步,在清流旁伫立。曩昔:从前,往昔。仄径:狭窄的小路。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当 待 春中,草 木 蔓 发,春 山 可 待到来年春季,草儿转青,树木萌芽,可以看到山色一片 望,轻鯈出 水,白鸥 矫翼,露 湿 青 皋,麦陇新绿,小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湿润了河岸,麦田里 朝雊,斯之 不 远,倘 能 从 我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来年不会有了,你能与我一起来游乎?游赏吗?蔓发:蔓延生长。轻鯈:又称白,鱼名,一种银色小鱼,游动轻捷。矫:举。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朝雊:早晨野鸡的鸣叫声。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16、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非 子 天 机 清 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 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 务相邀?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相邀呢?天机清妙:指裴迪天性高洁超 尘。天机:天性。清妙:指清新脱俗。不急之务:不急的事,闲事,指游赏山水。然 是中 有然而,这山中有着深 趣 矣!无 忽。浓郁的情趣啊!千万不要疏忽错过。是中:这中间,其中,无忽:不要忽略,不要忘记。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因 驮黄檗 人 往,不 一。托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详细地讲述给你听。山中人王维白。山中人王维说。因驮黄檗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你处之便
17、捎去这封信)。黄檗:落叶乔木,果实、茎 内皮均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可作染料。不一:不一一详述。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居住在辋川,过着半吏半隐的生活,故自称“山中人”。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1.讲究绘画的结构美作者选择了辋川风景中两幅典型的图画,一幅是辋川寒山图,一幅是辋川春山图。两幅图画的构建体现了王维对自然具有敏锐的感悟力,以及取景布局的匠心构思。以辋川冬山图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之处。作者首先从全局着眼,从大处落墨,以“清月映郭”为这幅巨画摹下广阔的背景,把辋川的总体布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接着按照由远及近、
18、由山而水的层次,把所见之景一层层地铺开去,同时也把辋川的自然美景一层层地揭示在欣赏者的面前。粗线条勾勒完毕,作者就开始细致地描画工作,“水”,在月光中沦涟;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月”,在水中涤荡。远山忽明忽暗。再在自然图景中点染几声犬吠、夜舂、寺钟之声,使整幅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了,且着上作者的情感的色彩。2.讲究虚实相生之美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里,作者所描绘的辋川寒山图、辋川春山图,采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其中辋川冬景图为眼前所见之景,为“实景”,辋川春景图为想象之景,为“虚景”。一实一虚,形成对比,亦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完整的辋川风景图。同一
19、幅图里,则体现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原则。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在第一幅画里,透过“实”的画面,我们看到了辋川月下寒夜的幽寂、清寥的意境美;在第二幅画里,我们则看到了“虚”景之中充溢着跃动生机。两幅画图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闲居生活中那种闲逸萧散的情趣无不涤荡于其中,真正做到了景与情的水乳交融。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
20、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来躲避政治风险。面对辋川美景,王维不愿独享,便写信热情邀请诗友裴迪同游。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适用话题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那一世的辋川陆 虹 那一年,盛唐的阳光,照在辋川山间的湖面。山中,云自飘,水自流,花自芬芳,柳自窈窕。见与不见王维,辋川依然空山鸟鸣。王维用诗告诉我们,辋川的诗境,是他“吾无隐尔、舍筏登岸”的物化的世界。我相信,王维是早早地沐浴了生命的阳光,他在辋川更深地成就了自己。栏目
21、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 公元744年,王维住进陕西蓝田辋川别墅。从此,辋川成了王维的别称,王维为后世制造了一个世代不灭的精彩的梦幻之境。那一世的辋川,经历了千年的时空,依然清风晓月、柳浪飞泉般成为历代文人一生的精神之梦。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了,那是有着王维魂灵、盛唐气质的回归之地。辋川,那鹿砦、宫槐陌、临湖亭、南诧、柳浪、白石滩、竹里馆、椒园二十个景别,成了王维山水诗的灵感之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辋川集成了王维诗歌创作的巅峰,而此刻的王维真是“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
22、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 与其让他人主宰,不如放飞自我。长安城里的功名利禄虽也诱人,但毕竟,王维已不再是初到长安的翩翩少年,经历过仕途的失意,已过不惑的他,更愿意在混浊的官场外找寻到一个心悦神愉的自在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维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辋川成了王维结友、奉佛、听风、赏月的田园,他骨子里的淡泊、悠然渐渐在这里凸显而出,至此,王维不再有边塞时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激昂的诗情,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简而不薄的禅意开始在他心灵中开启,王维也许不知,他的单纯与直接影响了后世千年的艺术。天机自开的王维,还没有做到陶渊明那么彻底,但他
23、和他的辋川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桃花灿烂中,王维心如满月,肌骨清凉。那山中的动静、虚实,清远、寂静都入得王维心境,不知是辋川寻王维,还是王维寻辋川,他在那花开花落的自然中获得了身世两忘、万境虚空的境界。辋川时期的王维是深情而淡远的王维,他侍老母、结道友,于空寂中望穿人生。即使后来历经“安史之乱”,即使后来人称“王右丞”,王维也从未因世间不定之事,而过于悲喜。盛唐的诗人杜甫、岑参与他唱和,当朝的权贵也往来于他,但是王维的心真的已经住进了辋川,自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
24、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 辋川带来的不仅是世间的美景,更是王维挥之不去的心境。经年而去,那诗中的画意、音韵、禅境从未淡去“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真是感到诗人与自然恍若一体的幻觉,在静谧的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的生机。再提辋川,清幽、明净、静寂的象征。那一千三百年前的庄园,更是后世沉浸佛教以求超脱的精神王国。辋川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充满空灵寂静的禅意,我们何时想起,都充满了奇特的力量。【赏评】美丽的辋川是王维的精神家园,是“与其让他人主宰,不如放飞自我”精神的象征。文章融议论于优美的文字中,本身就是辋川“清幽、明净、静寂”风采的表现。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栏目导引 课前 预习案 课堂 探究案 课后 拓展案 巩固 提升案 第三单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