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85KB ,
资源ID:81185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18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成套练习题:课时训练3( )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成套练习题:课时训练3( )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时训练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因此a处应该是“鸦片走私”,d处应该是“出超”。图中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的信息,故排除A、B两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C项。答案D2.1

2、820年前至1845年我国白银与铜钱的兑换如下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年份每两白银可兑换的铜钱数量1820年之前约1 000枚1827年1 300枚1838年1 600枚1845年2 200枚或更多一些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清政府滥铸铜钱,导致银贵钱贱D白银是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外贸易。从表中数据可知鸦片战争前后银贵钱贱的现象愈演愈烈。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故而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答案A3“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

3、清的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解析从鸦片战争的性质分析,对中国人民而言这是一场侵略战争,而不是一场贸易战争。答案B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等多方面原因,鸦片战争后很长时间,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并没有特别大的增长。西方国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开放的程度不够,因

4、此出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中国进一步对西方开放。答案B5北京汇文中学建校已经有140多年。据其校史记载,“本校肇建于前清同治十年,时有美以美会(美国基督教会)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附设蒙学馆一所。”据此推论,下列史实对汇文中学的创办有一定影响的是()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C洋务派号召“自强”“求富”D戊戌维新废除八股考试解析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故从美国基督教会于北京崇文内设立教堂可以判断B项正确。答案B6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5、。”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解析从材料中的“同治年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等即可判断选择D项。答案D7某同学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记载了下面一段笔记:这场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而且也暴露了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这就是通过索要巨额战争赔款,切断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资本供给。他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9世纪4060年代B19世纪607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期至五四运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

6、中国近代化与列强侵华。解答本题要观察笔记中的文字叙述,依据材料可知是中日甲午战争。答案C8英国人艾伦在他的龙旗翻卷之下中写道:“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旅顺)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该材料()充分揭露了侵华日军的兽性显示了英国学者的良知客观记录了日本军队的残暴是审判日

7、本罪行的铁证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和题目要求的能力,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切入点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旅顺大屠杀。本题材料所引起的震撼不仅仅是试题考查的能力目标,而且更真切地展示了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和对史料自身隐含价值的挖掘,自然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答案D9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的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D按当时的国际法,甲午中日战争的

8、爆发中国有一定责任解析“日虽竭力预备战守”“谁先开仗谁先理诎”,说明清政府已觉察到日本要发动战争。答案A10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A黄海战役中,北洋海军丧失了主力B日军海陆夹击,北洋海军四面受敌C海军提督丁汝昌身受重伤,失去指挥D李鸿章“避敌保船”,贻误了战机答案D11下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义和团反帝斗争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A BC D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原因主要是对“自发”这一概念理解不清。将清政府组织的抵抗运动也归入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中。正确理解应是:所谓自发,是指不受外力影响而自然产生,一

9、般没有明确的纲领或斗争目标,组织性也不强。黄海海战是清军北洋舰队有组织的与日军作战的行为,不是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的。答案C12.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解析由“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可知孙中山对义和团的盲目排外性持否定态度;由“其勇锐之气令人惊奇佩服”,可见孙中山十分赞扬其民族精神。答案C13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

10、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为反对清朝统治A BC D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故排除;在近代史上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霸中国,故排除。答案D14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

11、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由图示分析可知,答案为D。答案D15.这是一部手抄本中的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A反映了林则徐率清军抗击英国侵略的决心B反映了邓世昌强烈要求消灭日本侵略者的斗志C反映了维新志士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信心和勇气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等信息,可知这些都是义和团愚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表现。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

12、答问题。材料一旅顺,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军港。1894年,日军攻陷旅顺,近2万同胞惨遭杀害。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旅顺口又成为日俄拼死争夺的主战场之一。自1905年1月沙俄军队投降开始,旅顺口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40年之久。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口,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1955年,最后一批苏军撤离回国。摘自中新网材料二一份出版于明治27年12月6日(公元1894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日前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郑家杭村现身。该报以10个版面的容量,详尽报道了当时日军入侵中国的重大时事新闻,其中有日军血洗旅顺的大幅版画。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

13、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触目惊心。摘自中新网2007年9月5日电(1)基于旅顺口特殊的历史,人们评说旅顺为“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试以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2)材料一中“近2万同胞惨遭杀害”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3)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4)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中,我们应当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答案(1)1894年,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旅顺口成为主战场之一;日俄战争后,旅顺口被日本侵占长达40

14、年;日本投降后,苏军进驻旅顺口。(2)中日甲午战争。上述观点是错误的。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长期实施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战前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落后,成为被侵略的对象。关于战争由偶然因素促成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3)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那段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4)警钟长鸣,以史为鉴;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

15、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史上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失败原因及列强入侵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归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很显然没有归结到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与资本主义的强大。三次战争的灾难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即可。要从列强入侵时带来的西方文明及中国人的抗争精神及民族意识的觉醒等方面综合认识“新中国”的产生。答案(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