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时 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例6及练习九的15题。【教学目标】1.熟练找出关系句中的单位“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2.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会用其数量关系(线段图)列方程或算术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3.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优越性。【重点难点】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复习导入】1.说说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看作单位“1”,数量之间相等关系怎样。甲数是
2、乙数的。一支钢笔价格的相当于一本书的价格。一袋大米,吃了。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kg,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4.导入: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未知的,那用什么方法呢?(揭示课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新课讲授】1.学习例6。课件出示例6: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1)阅读和理解。找出已知条件和
3、未知问题。条件: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问题: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2)分析与解答。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比较量和标准量分别是什么呢?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也就是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也可以想成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下半场得分(比较量)与上半场得分(标准量)相比较。全场得分与上下半场得分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解答应用题。方法1:解:设上半场得分是分,那么下半场得分是12x分。x+x=42(1+)x=42x=42x=42x=42x=282814(分)方法2:解:设下半场得x分。2x+x=423x=42x=423x=1
4、442-14=28(分)算术方法:方法1:下半场:42(1+1+1)=14(分)上半场:42-14=28(分)方法2:把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上半场得分的(1+)倍是全场得分。上半场得分:42(1+)=28(分)下半场得分:42-28=14(分)教师:列方程解题的关键: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3)回顾与反思,验算写答语。这道题目我们解答是否正确呢?如何检验呢?学生:28+14=42,全场得分确实是42分。学生:1428=,下半场得分确实是上半场的一半。写答语。【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九的15题。(1)第1题。下半年:108(1+)=60(台)上半年:108-60=48(台)(2)第2题
5、。上衣:300(1+)=180(元)裤子:300-180=120(元)(3)第3题。航模小组:45(1+)=25(人)美术小组:45-25=20(人)(4)第4题。正桥:1670(1+)=1156(米)引桥:1670-1156=514(米)(5)第5题。白天:24(1+)=15(小时)昼夜:24-15=9(小时)【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第6课时解决问题(3)1.列方程解题的关键: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2.算术方法:找准单位“1”,找出已知量和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即: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
6、之几=单位“1”的量。1.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入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师要做的事,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要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给学生应有的思维空间。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分数基本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与前面相似,学生已具备分析能力,因此本课教学中学生尝试解决,交流思路,在互动中明确思路,掌握方法,体会成功,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新知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3.本节课在讲解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也采取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量说,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说,通过说,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过程,轻松掌握本节课的内容。4.存在问题: 设计中过于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授课中有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的生硬。反思后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一些,把思考、发现、创新的时间和过程多给予学生这也是我今后教学应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