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宁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卷一、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 西周初分封制D. 西周末王室衰微【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度并且还是西周初期的,因为从材料来看此时周王室的势力很大,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度而非诸侯争霸,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西周时期而非战国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
2、的是西周初年王室势力强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王室势力强大属于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度。2.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信息说明与古代宗法制有较大关系,故B项正确;A属于地方制度;C属于秦朝地方制度;属于考试
3、制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3. 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丞相直接任命C. 都属于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制度D.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分封制”、“郡县制”等,可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关于分封制,可知,从长远来看,而且周朝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的,分封制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的。故A项表述错误;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免,故项错误;二中都是地方制
4、度,故错误;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东周及秦朝时期政治制度郡县制【名师点睛】类别分封制郡县制建立基础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巩固了统治,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
5、.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攻打匈奴D. 修筑长城【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不实行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度,所以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焚书坑儒,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族问题,未体现出攻打匈奴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求其宁息”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而非修筑长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说明不能
6、再有侯王出现而实行郡县制。5. 秦朝的中央官制最高官职是百官之首的丞相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服务于皇帝掌握大权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秦朝最高官职是百官之首的丞相,秦朝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服务于皇帝掌握大权,他们在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故均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中央官制【名师点睛】名称职责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6. 下列历代
7、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唐玄宗设置节度使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 B. C. D. 【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监察制度变化【名师点睛】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复习时注意一个“继承”、把握两个“趋势”、抓住三个“创新”。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两个“趋势”:一是从汉到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三个“创新”:从汉到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机构)、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
8、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影响。7.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利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法律体系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注意题干时间“隋唐时期”。废分封,置郡县是在秦朝,组成决策机构“中朝”是在汉朝,废丞相,设内阁是在明朝,只有C符合隋唐时期。其他均不是材料所旨。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
9、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并维护中央集权的补充和调整。8. 清朝赵翼有诗云:“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皇袍便罢兵。”与诗中相对应的宋太祖的措施不包括A. “杯酒释兵权”B. 以枢密使分割宰相权力C. 将禁军权力一分为三D. 设刺史防止地方势力过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10、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可知诗反映的是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刺史防止地方势力太大”这是汉武帝的做法,故选D;A属于军事措施;B属于分割宰相权力;C属于军事举措。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君主专制措施【名师点睛】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9
11、. 汉朝选官实行的察举制,其选拔人才的依据是A. 门第B. 孝廉C. 进士D. 名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选官实行的察举制,其选拔人才的依据是孝廉;门第是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依据。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朝代制度选拔方式或原则先秦世官制官位世袭汉代察举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隋唐科举制考试选拔人才明朝八股取士八股文考试方式10. 下列关于内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B. 起初以官
12、位较高的官员入午门的文渊阁当值C.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内阁制D. 内阁可以正式统率六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此题考查明朝内阁制。由基础知识可知,期初官位较低,故B项错误;内阁制是明成祖是设立,明太祖时设立的是殿阁大学士,不是内阁制。故C项说法不正确。D项内阁始终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正确。故只有A项说法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名师点睛】内阁一词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内阁在明朝时期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西方的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
13、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11.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答案】A 12.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废中书省内
14、阁制度正式形成设置南书房设置军机处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初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置内阁,清朝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因此先后顺序是废中书省,设置内阁,设置南书房,设置军机处。A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名师点睛】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极端与黑暗时代。复习时把握个“趋势”、注意两个“联系”、抓住三个“核心”。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两个“联系”:一是联系明清时期经济、思想状况,说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二是联系同
15、一时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说明中国政治制度的落伍。三个“核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有三大核心内容,即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13.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对后世影响很大。下列历史现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A. 爱琴文明西方文明希腊文明B. 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C. 西方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D. 希腊文明爱琴文明西方文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爱琴文明是指西方远古文明的起源,是指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故A项符
16、合题意。其他选型顺序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希腊文明14. 古代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发源地。为了维护民主,雅典人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活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如果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会被放逐。下列对陶片放逐法的理解正确的是其运作程序体现出民主精神,是保护新生民主政治的武器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难免会出现个人操纵的痕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维护了公民的利益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当时政治斗争需要的产物,其实质是以民主方式制约贵族专制的一种有
17、效手段。其运作程序体现出民主精神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雅典民主政体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陶片放逐法发生了异化,个人操纵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制度本身的民主精神遭到践踏。均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点【名师点睛】15.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一规定表明A. 罗马法已经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罗马法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C. 罗马妇女与奴隶的地位完全一样D. 主人处死自己奴隶只会受到较轻的处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
18、材料的能了以及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A项表述错误,因为罗马法的保护对象不包括奴隶; CD两项表述符合罗马法规定,但与材料无关;只有B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实质16.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 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B. 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C. 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D. 按律量刑限制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标志着古罗马的法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这就限制了贵族按照习惯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使得平民的利益受到一定的维护,故本题选D选项。A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第一步
19、成文法;B选项错误,债务奴隶制是雅典的一种制度;C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对习惯法进行了适当修整,并不是完全的汇编。17.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A. 十二铜表法制定B. 罗马公民法的制定C. 罗马万民法的形成D. 民法大全的编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罗马法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两部法律。D项正确,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B和C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实质18.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20、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C. 人人平等,公正至上D.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答案】D【解析】罗马法的核心观念是“人人平等,公正至上”,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观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属于汉谟拉比法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属于中国古代的法律观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产阶级人权宣言的内容。19. 前不久,英国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你是否赞成保留英
21、王”的民意调查,结果70%民众投票赞成保留国王。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英国人尊重历史传统B. 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C. 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D. 英王在国家政治地位举足轻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英国国王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D项说法有误,英王是英国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所以不是举足轻重。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王的地位和作用20.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
22、为深远的影响是A.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B.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说法错误,君主立宪制并未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较多国家实行民主共和制;B、D项说法是对英国本国的影响,不属于对世界民主化的影响。根据所学,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君主立宪制对世界
23、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为C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名师点睛】近代英国代议制形成、发展过程体现的特点有哪些?(1)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如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等。(2)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如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21. 下列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享有行政权B. 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C.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D. 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24、。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7年,可连选项连任。所以答案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师点睛】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22.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B. 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
25、邦制原则C. 民主、分权制衡原则D. 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总统由民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原则;总统、国会,并未提及“最高法院”,故不成立三权分立选择,只能就题干意思概括出“权力制衡”原则;联邦制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本无体现。所以答案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23. 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
26、志的政治特点是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 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判断出德国的专制色彩比较浓厚;由“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可以看出其军国主义比较浓厚,故A项正确,C项不全面;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不是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皇帝享有国家最早的政治权力,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名师点睛】
2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德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内容:国家元首是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首相: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权力小,国会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只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特点: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24. 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A.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B. 指出了战争的实质C.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D. 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实质上
28、是英国在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的前提下,为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而题干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混淆了战争的正义与否。只有A项正确评价了鸦片战争。其他选型均不是正确评价。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25. 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B. 使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足的地位C. 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D.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中国完全
29、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最终签订的辛丑条约,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名师点睛】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侵略特点:1、侵略国家:英法美俄为主,英国是先锋和主力; 2、侵略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获得侵略特权(俄国还有扩大领土目的); 3、经济手段:商品输出为主,还有掠夺原料、走私鸦片、贩卖华工、早期资本输出等。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0分)26.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1
30、)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各自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2)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克利斯提尼改革以什么为单位进行选举?这些措施沉重打击了哪一个社会阶层的政治特权?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中国古代史资料库(3)根据材料二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有何利弊?【答案】(1)东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方:民主制度。(2)依据:按财产多少划分。单位: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为选举单位。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实力;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1、3)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利弊:废除丞相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但是不利于政治决策的民主和科学【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可知,秦朝的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秦朝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古代雅典实行民主制度。(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财产多少;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为选举单位;这些措施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实力;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3
3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废丞相以后的利弊:废除丞相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但是不利于政治决策的民主和科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除丞相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华盛顿说:“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
33、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巳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这一制度有何特点和作用?(2)、哪个国家的政体是材料二的典型反映?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对美国政体进行评价。【答案】(1)隋唐,三省六部制;权力: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批政令,尚书省:执行;特点: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皇权。(2)美国,总统共和制(总统制);权力:总统:行政权,国会:立
34、法权,联邦法院:司法权(3)原则:权力制衡;评价要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颁布诏书,门下省审核的职能,尚书省执行的职能;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美国的总统共和政体。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可知,总统行使行政权,国会行使立法权,联邦法院行使司法权。(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
35、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可以看出,材料三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要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28. 材料一: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媾和和缔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材料二:1789年,经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努力,美
36、国宪法增加了十条修正案(政府不得立法等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众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材料三:据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任期内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西安兵马俑。当他步出展馆时,发现一小女该站在高处观望他。双方招呼并对话:克:你为什么站那么高?孩: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克: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孩:管美国人(民)。克:(略微思索后)准确的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的政体是什么?从材料中看出国王权力行使有何特点?(2)你认为克林顿和中国小女孩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差异?(3)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1)君主立宪政体。突出特点:国王“统而不治”,是虚
37、位元首,但也起着维系国家纽带的作用。(2)选民选举产生议会和总统;议会制定宪法。(3)选民选举产生议会和总统;议会制定宪法。【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了一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行使的特点主要突出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之类的答案均可。(2)需要注意的是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回答角度非常多,最好能从政治体制的角度进行解释,例如,“美国人民在管总统”说明美国的总统由于政治体制的制约而要对选民们负责等答案均可。(3)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的最大区别主要突出君主立宪制是由议会制定宪法,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而民主共和政体则是由选民选举产生议会和总统,选出的总统要对选民负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