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下学期宣化一中高二政治期初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得益于移动支付技术,打车、购物、就餐、转账、缴费、充值、订机票如今,这些生活需求只要在手机上轻点几下,通过移动支付,就可以轻松实现。这表明()A.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B. 生产是消费的目的C.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D.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2.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考察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恢复运行等情况。习近平强调国有大型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这是基于() 国有企业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制造业是一
2、国经济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A. B. C. D.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 B. C. D. 4. 2013年10月,安徽宿州尝试以信托方式破题,成为全国开展土地流转的“吃螃蟹者”。土地流转信托是指以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户个人将合法拥有或具有处置权限的农村
3、土地使用权作为信托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经营管理,定期获得信托收益。该尝试有利于()A. 规范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B.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C. 建立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D. 确认生产要素所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A. 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B. 能够降低劳动者就业成本,使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C. 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按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D. 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6. 下列措施中属
4、于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是()A. 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B.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C. 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 对个人工资薪金征收个人所得税7.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不断增加收入基础上调整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以下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再分配措施是()A.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B. 加大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C. 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D. 提高居民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8. 解决如图漫画中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政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调节过高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A. B. C. D. 9. 目前,我国的租房市
5、场仍不规范,“霸王条款”、无理涨价、房租欺诈、不退还押金等现象依然存在,租房者的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房地产市场要有序培育租赁市场,而租赁市场的有序发展和规范,需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这说明()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的弊端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住房租赁市场应限制市场发挥作用 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健全的法律来维护A. B. C. D. 10. 2021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在这里,国家运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A. 行政手段B. 经济手段C. 法律手段D. 政治手段11. 史蒂芬霍金在大设计里说:“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
6、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下列与斯蒂芬霍金的世界观相一致的有() 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A. B. C. D. 12.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自古以来,文人诗作每逢秋景,一般不是寂寥就是伤悲。20世纪20年代,作为革命的新青年和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眼里的秋光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这表明在文学领域() 抒情主体可根据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意识反映的对象 抒情主体主观世界不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就不同 不同抒情主体的意识
7、都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不同抒情主体无法对同一客观事物作出一致真实反映A. B. C. D. 13. 2020年7月23日,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正是中国航天人精诚协作,攻克无数难关,才让国人跨越两千多年的“天问”终于有机会找到答案。这说明()A. 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B. 真理标志着客观与主观相符合C.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D. 事物发展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4. 马拉松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健身的好办法,是一种磨砺意志和耐力的锻炼方式。但随着对马拉松危害的研究逐渐深入,许多健康专家都认为该项运动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会对神经
8、系统造成损害,并不是一项值得全民普及的运动项目。这说明()A. 认识是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 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C.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D. 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15. 下列古语中能反映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临渊羨鱼,不如退而结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A. B. C. D. 16.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活用“微邻里”,创新“微治理”,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坚持数据思维做实科学防控、技术优先做细健康服务,融合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疫情防控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支撑。武汉“微邻里”基层治
9、理模式创新表明() 创新引领发展,要坚持实践创新为先导 部分影响整体,要立足关键部分推动发展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善于创造具体联系 整体由部分构成,要坚持从整体利益出发A. B. C. D. 17.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哲学角度来看,下列对新发展格局理解正确的是() 以国内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促进矛盾斗争性变为同一性 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关门封闭-要坚持两点论 关键是提高国内供给质量,挖掘消费潜力-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最根本的是通过改革来解
10、放生产力-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A. B. C. D. 18.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唯物辩证法来看这个“发展新路子”的哲学依据是()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B. 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C. 把握矛盾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D.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 漫画艺术处理(作者:于海林)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B. 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C.
11、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D.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20.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该法典() 属于上层建筑,将巩固我国的经济基础 作为社会存在,能与社会意识协调发展 属于生产关系,将进一步解放我国的生产力 作为改革成果,是社会主义法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 B. C. D. 21. 一味迎合受众的阅读偏好,定向推送粗暴,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越“好”越“偏”。原本能够提供多样化精神食粮的手机
12、APP,却让人有一种“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的惊喜与尴尬,从而受困于“信息茧房”。从哲学角度看,走出“信息茧房”,需()A. 提升鉴别和过滤信息的能力B. 把具体知识上升为哲学知识C. 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D. 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阅读22. 武警江西总队的战士张勇在参加抗洪时,在救生衣写下“别怕有我在”,这一行为被许多网友转发点赞。在抗洪一线,像这样的“00”后年轻战士还有很多。在父母眼里,他们还是孩子,但是穿上军装,他们就是战士,肩上扛着保卫人民的责任。这表明() 价值判断以价值选择为基础 价值观影响人的行为选择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13、A. B. C. D. 23. 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一定的阶级范围内”与“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理解民主概念的关键词句。下列对民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 民主是与专政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B. 民主既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又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C. 在阶级社会里,民主制始终是最基本的国家制度D. 民主实际上就是承认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24. 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主要政体,其区别有() 前者不设总统,后者设立总统 前者政府对议会负责,后者政府对总统负责 前者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后者
14、的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前者的议会拥有立法权,后者的立法权在总统A. B. C. D. 25. 某学者在反思西方民主制度时指出,西方民主是在假设权力是绝对的基础上建立的,这是西方民主存在的“基因缺陷”,它导致个人至上主义以及社会责任的缺乏。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A.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权力日益膨胀导致行政权力逐步萎缩B.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总统对国会负责,权力制衡导致效率低下C. 美国实行两党制,政党利益常被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危害国家和公民利益D. 法国实行行政双头制,总统与总理分工不清导致政府工作无法正常运行26. 2020年9月14日,菅义伟在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和地方支部联合
15、会代表投票中,当选自民党第26任总裁。16日,菅义伟在临时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日本第99任首相。随后,菅义伟正式接受天皇任命,其领导的内阁也正式启动。由此可推断出,在日本() 首相作为国家元首,由国会产生并对国会负责 如果国会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可能会集体辞职 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和代表,有权决定首相人选A. B. C. D. 27. 2020年4月22日,大病初愈但仍然在首相乡村官邸恢复疗养中的英国首相约翰逊,给女王打电话“汇报工作”,并报个平安。通话中,两人强调了疫情时期国际协作的必要性。下列关于英国女王与首相的观点正确的是()A. 向女王“汇报工作”
16、是因为女王是国家权力中心B. 首相向女王报平安表明首相的权力来源于女王C. 向女王“汇报工作”是礼仪性地听取女王意见D. 首相与女王电话沟通疫情因为政府受元首监管28. 英国的立法程序实行“三读”制度。2020年9月14日,英国下议院二读通过政府提出的“内部市场法案”。随后,英国首相约翰逊承诺,如果内部市场法案在议会最后获得通过,那么英国政府在实施法案的每一项授权之前,都会再次提请议会通过。这表明() 英国政府要向议会负责 英国首相的实际权力越来越大 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越来越强 作为“至尊议会”的下院拥有立法权A. B. C. D. 29. 2020年7月3日,因对重振法国经济的政策存在分歧,
17、总理菲利普向总统马克龙递交了辞呈,并得到了总统的同意。随后,马克龙按议会推荐任命卡斯泰为新总理并开始重组政府。10月14日,马克龙宣布了应对第二次疫情的防疫措施,总理卡斯泰宣布了后续的详细措施。由此可见,法国()A. 总统占主导地位,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B. 总统和总理的意见分歧导致“左右共治”C. 总统负责制定国家政策,领导政府活动D. 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总理负责具体行政30. 美国最高法院在2014年取消了对个人政治捐款总额的限制,曾经压在资本头上的“紧箍咒”不复存在。为赢得总统大选,共和党和民主党候选人都拼命拉赞助,2020年总统及国会选举总花费预计达到140亿美元,而高额选举费
18、用实质上是利益集团“合法合规”笼络候选人的结果。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在美国国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执政党 美国是两党制国家,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 美国最高法院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选举的相关法律 利益集团依靠金钱干预政治,为腐败提供了肥沃土壤A. B. C. D.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31.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各国加强合作,让团结成为主流,共同抗击疫情。而此时,美国宣布将暂停资助世界卫生组织,意图审查世卫组织“在处置失当和隐瞒病毒扩散真相”上的作用,影响全球共同抗疫。在国内,以联邦政府名义对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三州
19、疫情严重地区进行强制隔离。该建议遭到了纽约州州长的强烈反对,称特朗普的建议基本相当于“联邦政府向这些州宣战”,导致美国民众面对疫情威胁时无所适从,不知该遵循联邦政府还是当地政府的指令,从而全国上下不能有效同心抗疫。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依据国际组织分类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属于何种类型国际组织?从美国国家结构形式角度,分析其全国上下不能有效同心抗疫的原因。32. 在美国选战正酣之际,最高法院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的去世又引发两党的大法官提名战。2020年9月25日,特朗普总统称“任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是总统能做的最大一件事,因为它为美国未来四五十年定下了基调”,
20、并于次日提名立场保守的巴雷特填补空缺,而按照惯例,总统临近大选是避嫌不提名大法官的。民主党人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占参议院多数席位的共和党领袖则声称已掌握通过提名所需的多数票。经参议院投票通过,巴雷特成为目前最年轻的大法官,大法官中保守派与自由派的比例变为6:3。舆论担心,提名战使党争激化、选情变化和大法官立场严重失衡,损害最高法院超脱政治的信誉,加深社会的分裂。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中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运用“美国权力运行的规则”的有关知识,说明特朗普总统急迫提名任命大法官的原因。从国体与政体的角度,说明美国最高法院是否拥有超脱政治的信誉。33. 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叠加经济全球
21、化遭遇逆流的外部大环境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拥有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因而国内大循环要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加快服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居民消费提质升级的需求;同时,要通过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中国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知识,分析国内大循环要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理由。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22、”新发展格局的合理性。3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做出的新的重大论断。 材料二:“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新发展理念
23、,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推动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遵循。 材料三: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建议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我们党提出“新发展阶段”重大论断的依据。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结合材料三,说明“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2020-2021学年下学期宣化一中高二
24、政治期初试卷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符合题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得益于移动支付技术,这些生活需求通过移动支付,就可以轻松实现,表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B错误,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C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没有体现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D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决定消费,没有体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故选:A。本题考查: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并调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信息和各选项,排除观点错误
25、与不合题意的选项,作出最佳选择。2.【答案】B【解析】正确,题干指出国有大型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这体现了国有企业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错误,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错误,由教材可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故选:B。本题考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1)含义:国有经济是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6、(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2)地位及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本题考查学生对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理解,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做
27、此类题目考生一定要注意材料观点与知识点的对应的准确性。3.【答案】C【解析】不合题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符合题意,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合题意,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故选:C。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8、。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态度:鼓励、支持和引导,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学生应掌握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4.【答案】D【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获得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B不合题意,材料内容涉及的是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范畴; C不合题意,材料内容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建立我国再分配制度; D符合题意,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户个人将合法拥有或具有处置权限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信
29、托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经营管理,定期获得信托收益。这有利于落实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故选:D。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 (1)生产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信息、技术要素、管理要素。 (2)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
30、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5.【答案】C【解析】A不合题意,“零工经济”不属于按劳分配,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B不合题意,零工经济”不是国民收入再分配,而是初次分配; C符合题意,劳动者从事“零工经济”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分配收入; D错误,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没有改变。 故选:C。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 (1)生产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土地要素、信息、技术要素、管理要素。 (2)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
31、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6.【答案】A【解析】A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 BCD不合题意,财政转移支付、最低生活保障、个人所得税都属于再分配。 故选:A。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表现: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是中国特
32、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辨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7.【答案】B【解析】A不符合题意,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举措,不属于再分配措施。 B符合题意,加大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属于再分配措施,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 C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市场的决定性调节作用会拉大收入差距。 D不符合题意,提高居民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故选:B。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财政的作用 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1)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
33、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4)分配政策: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2、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
34、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与宏观调控)。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8.【答案】D【解析】漫画揭示了公司高管与员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太大,因此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不合题意,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不合题意,财政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漫画
35、反映的公司高管与员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太大问题无关; 符合题意,依据题意,调节过高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解决公司高管与员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太大问题。 故选:D。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1)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4
36、)分配政策: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9.【答案】A【解析】正确,我国的租房市场仍不规范,“霸王条款”、无理涨价、房租欺诈、不退还押金等现象依然存在,租房者的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这表明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的弊端; 错误,诚实守信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
37、不可少的条件; 错误,“限制市场发挥作用”说法错误,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正确,房地产市场要有序培育租赁市场,而租赁市场的有序发展和规范,需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这说明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健全的法律来维护。 故选:A。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缺陷;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 1、市场调节的缺陷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 (1)意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
38、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措施: 完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10.【答案】B【解析】A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体现的是经济手段; B符合题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39、策属于宏观调控主要的经济手段; D不合题意,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不包括政治手段。 故选:B。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规定、命令)。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只需学生准确区分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即可。11.【答案】A【解析】题中观点不承认
40、上帝的存在,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符合题意,“道者器之道,无期器则无其道”指的是道是具体事物的道,没有具体事物也就没有抽象的道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不合题意,“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认为道产生精神,精神产生形体,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符合题意,“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意思是说气这种物质是变化的,它的生生不息,就是道,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 不合题意,“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故选:A。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
41、定意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派别的区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文功底,理解题中观点的含义,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12.【答案】A【解析】正确,同样是秋景,生活在不同时代、生活实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体现了抒情主体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意识反映的对象; 错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正确,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不同抒情主体的意识都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错误,不同抒情主体可以对同一客观事物作出一致的真实反映。 故选:A。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
42、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13.【答案】A【解析】A符合题意,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这说明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B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43、。 C说法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D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 故选:A。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本题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
44、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4.【答案】B【解析】A说法错误,正确的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符合题意,许多健康专家都认为马拉松运动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不是一项值得全民普及的运动项目。这说明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说法错误,“循环过程”说法错误,否定认识的上升性。 D说法错误,“不断超越历史条件”说法错误,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故选:B。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事物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
45、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5.【答案】D【解析】不合题意,“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是说:水烧开了锅,你加瓢冷水,只是暂时压制了,一会儿还是要开锅的。比喻对事情作暂时性的压制,而不从根本解决,启示我们要抓关键,体现矛盾观点,不能反映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符合题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强调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了发展的观点,能够反映唯物辩证法
46、总特征; 不合题意,“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不能反映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符合题意,“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能够反映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故选:D。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
47、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发展观。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内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坚持发展的观念。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 (3)变
48、化发展的规律性 内容原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和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并能利用规律。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事,实事求是。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无关的选项。16.【答案】D【解析】说
49、法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说法错误,整体居主导地位,统帅部分,所以我们应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 符合题意,疫情期间,武汉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活用“微邻里”,创建用数据思维科学防控、技术健康服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融合公共服务数据资源的“微治理”模式,为各行业、各领域精准抗疫、服务民生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这是武汉市基于抗击疫情的全局考虑,根据社区固有的邻里联系创造有利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体现,表明联系具有客观性,要善于创造具体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要坚持从整体利益出发。 故选:D。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
50、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联系: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也离不
51、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4)方法论: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7.【答案】C【解析】错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相互转化。 正确,发展经济要内外兼顾,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关门封闭,这体现了两点论。 正确,从“关键”一词可知,提高国内供给质量,挖掘消费潜力是集中力量解决主
52、要矛盾的体现。 错误,“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是谈做法,体现了抓主要矛盾,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故选:C。本题考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含义: 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
53、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
54、点本身错误的选项。18.【答案】C【解析】A错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B错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C正确,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唯物辩证法来看这个“发展新路子”的哲学依据是把握矛盾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D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辩证唯物论,而不属于唯物辩证法。 故选:C。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
55、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19.【答案】C【解析】ABD不合题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漫画主旨不符。 C符合题意,漫画艺术处理反映了施工人员不积极处理楼房裂缝的问题,反而画一些花纹来掩盖楼房的裂缝。这讽刺了一些人不能正视矛盾,不能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积极寻找办法解决矛盾。 故选:C。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
56、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20.【答案】B【解析】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华人民共和
57、国民法典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制定该法典以巩固我国的经济基础。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属于社会意识,通过制定该法典与社会存在相协调。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生产关系。 正确,该法典是改革成果,属于社会主义法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故选:B。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
58、况的规律。 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即排除题肢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难度不大。21.【答案】D【解析】A不合题意,题干要求从哲学角度看,提升鉴别和过滤信息的能力不属于哲学角度; B不合题意,材料未涉
59、及把具体知识上升为哲学知识; C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D符合题意,原本能够提供多样化精神食粮的手机App,却让人有一种“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的惊喜与尴尬,在不知不觉中受困于“信息茧房”。从哲学角度看,走出“信息茧房”,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阅读。 故选:D。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
60、导。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2.【答案】B【解析】说法错误,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符合题意,武警江西总队的战士张勇在参加抗洪时,在救生衣写下“别怕有我在”,这一行为被许多网友转发点赞。在抗洪一线,像这样的“00”后年轻战士还有很多。在父母眼里,他们还是孩子,但是穿上军装,他们就是战士,肩上扛着保卫人民的责任。这表明价值观影响人的行为选择,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不合题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故选:B。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
61、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
62、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和无关的选项。23.【答案】B【解析】A错误,作为国家制度,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民主是与专政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只看到二者的对立,没看到二者的统一。 B正确,民主是一种政治形式,反映着相应的政治性质,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性质。 C错误,在阶级社会里,“民主制始终是最基本的国家制度”说法错误,在阶级社会里,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实行专制政体。 D错误,民主具
63、有鲜明的阶级性,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 故选:B。本题考查:民主与专政的区别与联系 1、专政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民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
64、级的民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运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选项,选出正确选项。本题难度中等。24.【
65、答案】B【解析】错误,议会制国家也有总统; 正确,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主要政体,其区别有前者政府对议会负责,后者政府对总统负责;前者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后者的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错误,在代议制下,立法权都属于议会。 故选:B。本题考查: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1)在议会制国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
66、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 (2)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3)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政府中仍设内阁总理,向议会而不向总统负责。这种管理形式,既有议会制的特征,又有总统制的特征,被称为半总统制。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25.【答案】C【解析】A错误,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权力不断萎缩; B错误,美国总统对选民负责; C符合题意,西方民主是在假设权力是绝对的基础上
67、建立的,这是西方民主存在的“基因缺陷”,它导致个人至上主义以及社会责任的缺乏。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美国实行两党制,政党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奉行个人主义,往往损害社会利益; D错误,法国实行行政双头制,总统与总理各司其职选项说法有误。 故选:C。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 1、联邦制下的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有三个基本特征 (1)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政府行使宪法“列举的权力”,以及根据最高法院解释可以从“列举的权力”中引申出来的权力。州政府拥有“保留的权力”。 (2)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在联邦制下,联邦政府与州之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在各自规定的权限范
68、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均享有对人民的直接管辖权,相互间不得进行任何干涉。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不能监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联邦事务。 (3)联邦地位高于州。联邦宪法、法律以及以联邦名义缔结的条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各州必须遵守:州的宪法或法律,凡与联邦宪法、法律或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 2、美国是实行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美国的两党制主要表现为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 在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共和党分别提名本党的总统候选人,最终获胜
69、的党成为执政党,败北的党则沦为在野党。在美国,政党能否成为执政党,关键就在于能否获得总统选举的胜利。执政党通过由本党中坚人士组成的行政部门掌握政治权力。 在国会选举中,民主党、共和党也分别推出本党候选人,竞争议员席位。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多数党,获得少数席位的政党为少数党。多数党议员担任国会领袖及国会各小组委员会主席,并借此主导国会事务,但少数党仍能发挥重要的制衡作用。 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都赞同美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但民主党和共和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虽有明显差别,但这些政
70、策上的差别,不过是充当着使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其结果是互相牵掣,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极端,背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在选举中,两党为争夺民众,不得不竞相提出符合选民利益的政策主张,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实质上,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美国两党制的阶级实质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71、26.【答案】C【解析】错误,在日本,天皇是国家元首,首相是内阁首脑。 正确,日本是议会制国家,内阁对国会负责,如果国会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可能会集体辞职。 正确,日本是议会制国家,国家元首没有实权,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的手中。 错误,在日本,天皇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但不能决定首相人选,首相由国会的多数党领袖或政党联盟领袖担任。 故选:C。本题考查: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1、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议会制 在议会制国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接受议会的
72、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27.【答案】C【解析】A错误,英国是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府由议会产生,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错误,英国首相由议会产生,首相的权力来源于议会而非女王。 C正确,因为英国是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女王作为国家元首是象征性的,没有实权,首相向女王汇报工作是礼仪性地听取女王意见。 D错误,首相与女
73、王电话沟通疫情是礼仪性的,政府受议会监督而不是受元首监管。 故选:C。本题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 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虽有分权,也有制约,但分权界线不是很清晰,权力交叉情况突出。 英国法律赋予议会至尊无上的地位。但20世纪中期以来,权力重心逐步向内阁和首相倾斜,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 内阁权力很大,主要有:制定内外政策;向议会提交议案以及需要议会审议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门职权;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采取紧急行动;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本题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
74、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28.【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依据题意,英国下议院二读通过政府提出的“内部市场法案”。随后,英国首相约翰逊承诺,如果内部市场法案在议会最后获得通过,那么英国政府在实施法案的每一项授权之前,都会再次提请议会通过。由此可见,英国政府要向议会负责;作为“至尊议会”的下院拥有立法权; 不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的是英国政府要向议会负责,而不是英国首相的实际权力越来越大; 错误,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 故选:A。本题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 英国议会是“议会之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1688年“光荣革命”后,
75、议会逐步获得至尊无上的地位,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后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效法英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议会制,因此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 英国议会的地位及上、下两院的权力。议会是英国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有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英国议会下院历来有“至尊议会”之称,拥有极大的权力,包括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上院在议会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表现在监督下院工作、协助下院立法、通过行使“延搁权”修改或否决议案等方面。它也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
76、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29.【答案】D【解析】A错误,在法国,总统占主导地位,施政重点在国防外交; B错误,议会多数党不一定与总统是同一党派,因而会出现总统和总理不是一个党派的“左右共治“局面; C错误,总理负责制定国家政策,领导政府活动; D正确,依据题意,因对重振法国经济的政策存在分歧,总理菲利普向总统马克龙递交了辞呈,并得到了总统的同意。随后,马克龙按议会推荐任命卡斯泰为新总理并开始重组政府,马克龙宣布了应对第二次疫情的防疫措施,总理卡斯泰宣布了后续的详细措施。由此可见,法国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总理负责具体行政。 故选:D。本题考查:法国的政治制度 法国政体的
77、运行及特点 (1)法国政体的运行 法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总统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总统通过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主持内阁会议,直接领导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尤其是在国防和外交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总统可以通过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等,控制国家局势,决定国家命运。 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由于总统和总理都有行政权,人们把法国行政领导体制称为“行政双头制”。一般来说,总统和总理有基本分工: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议会拥有立法权
78、和监督权,在国家政治体制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表现在多方面:政府施政纲领及各项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和提案,必须经过两院议会通过才能生效;年度财政预算须经议会通过;议会可以通过“政府对议会负责”的规定制约政府活动,可以通过质询、投不信任票甚至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30.【答案】C【解析】错误,在美国国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多数党,总统选举中获胜的党成为执政党; 正确,美国是两党制国家,两大政党通过竞
79、选争夺执政地位,利益集团依靠金钱干预政治,为腐败提供了肥沃土壤; 错误,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选举的相关法律。 故选:C。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 1、联邦制下的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有三个基本特征 (1)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政府行使宪法“列举的权力”,以及根据最高法院解释可以从“列举的权力”中引申出来的权力。州政府拥有“保留的权力”。 (2)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在联邦制下,联邦政府与州之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在各自规定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均享有对人民的直接管辖权,相互间不得进行任何干涉。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统一
80、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不能监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联邦事务。 (3)联邦地位高于州。联邦宪法、法律以及以联邦名义缔结的条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各州必须遵守:州的宪法或法律,凡与联邦宪法、法律或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 2、美国是实行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美国的两党制主要表现为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 在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共和党分别提名本党的总统候选人,最终获胜的党成为执政党,败北的党则沦为在野党。在美国,政党能否成为执政党,关键就在于能否获得总统选举的胜利。执政党通过由
81、本党中坚人士组成的行政部门掌握政治权力。 在国会选举中,民主党、共和党也分别推出本党候选人,竞争议员席位。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多数党,获得少数席位的政党为少数党。多数党议员担任国会领袖及国会各小组委员会主席,并借此主导国会事务,但少数党仍能发挥重要的制衡作用。 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都赞同美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但民主党和共和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虽有明显差别,但这些政策上的差别,不过是充当着使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其结果是互相牵掣,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极端,背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82、在选举中,两党为争夺民众,不得不竞相提出符合选民利益的政策主张,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实质上,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美国两党制的阶级实质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31.【答案】【小题1】从成员性质看,世卫组织属于政府间国际组织。 从地理范围看,世卫组织属于世界性国际组织。
83、从职能范围看,世卫组织属于专门性国际组织。【小题2】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与州都有权对健康及公共安全负责,因此,联邦和州都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控疫情。 联邦与州在各自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相互之间不得任意干涉。因此,联邦与各州都可以自行其事,难以形成统一的防疫举措。 面对疫情防控的艰巨任务,联邦与各州之间各自为政,导致防疫效率不高。这实质上是全国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与地方性利益集团分享权力,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所以美国全国上下不能有效同心抗疫。【解析】(1)本题要求依据国际组织分类方法,说明世界卫生组织属于何种类型国际组织,属于简答题,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即可。从成
84、员性质看,世卫组织属于政府间国际组织;从地理范围看,世卫组织属于世界性国际组织;从职能范围看,世卫组织属于专门性国际组织。 (2)本题要求从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角度,分析说明美国全国上下不能有效同心抗疫的原因,属于原因类适合题。可结合材料中“美国以联邦政府名义对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三州疫情严重地区进行强制隔离。该建议遭到了纽约州州长的强烈反对,称特朗普的建议基本相当于联邦政府向这些州宣战”,可从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与州在各自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相互之间不得任意干涉方面,说明联邦与州都可以自行其事,难以形成统一的防疫举措,都有权对健康及公共安全负责,都有义务采取措
85、施防控疫情;可结合材料中“联邦与州之间各自为政,导致美国民众面对疫情威胁时无所适从,不知该遵循联邦政府还是当地政府的指令,从而全国上下不能有效同心抗疫”,可从美国的联邦制使得联邦与州各自为政,导致防疫效率不高,说明这实质上是全国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与地方性利益集团分享权力,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所以美国全国上下不能有效同心抗疫。(1)本题为简答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
86、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32.【答案】【小题1】美国权力运行的规则是三权分立,核心内容为权力的分立、制约和平衡。 美国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审查立法或行政行为是否违宪;法官只要忠于职守便可终身任职。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特朗普总统的提名容易在共和党占多数的参议院通过,壮大最高法院的共和党阵营并扩大党争优势,进而影响司法审查权的行使。如特朗普大选获胜,此举对其施政大有便利;若民主党
87、胜出,共和党可利用在最高法院的优势有效进行制约。【小题2】国体决定政体,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作为三权分立中的一部分,美国最高法院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机关,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因此最高法院从本质上讲不可能拥有超脱政治的信誉。【解析】(1)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要求运用“美国权力运行的规则”的有关知识,说明特朗普总统急迫提名任命大法官的原因。根据教材可知美国权力运行的规则是三权分立,核心内容为权力的分立、制约和平衡。美国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审查立法或行政行为是否违宪;法官只要忠于职守便可终身任职。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材料中“特朗普总统称任命联邦最
88、高法院法官是总统能做的最大一件事,因为它为美国未来四五十年定下了基调,并于次日宣布提名立场保守的巴雷特填补空缺”,表明特朗普总统想通过共和党是参议院的多数党,容易在参议院通过自己提名大法官,壮大最高法院的共和党阵营并扩大党争优势。同时也为总统大选造势,如特朗普大选获胜,此举对其施政大有便利;若民主党胜出,共和党可利用在最高法院的优势有效进行制约等。 (2)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试题,要求从国体与政体的角度,说明美国最高法院是否拥有超脱政治的信誉。知识范围是国体与政体的角度,从国体的角度看美国是对资产阶级实行民主与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统一,政体是三权分立制,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务于政体,因此
89、,美国最高法院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机关,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因此,不能拥有超脱政治的信誉。(1)属于原因类试题,该类试题对于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独特的优势。此类题主要是让我们分析解决某问题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理论原因。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确定某知识范围,据此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具体做法的某方面的理论原因或现实意义。 (2)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90、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33.【答案】【小题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只有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 国内大循环要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小题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顺应了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现状,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客观规
91、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当前我国通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趋利避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知识,分析国内大循环要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具体知识指向不明确,强调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原因。首先,可从消费在经济活动四环节中的地位回答;再次,可从消费的反作用角度回答;再次,分析当前形势,说明其必要性,当前受疫情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影响,我国出口受阻,同时我国自身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最后,回答扩大国内
92、消费需求的现实意义。 (2)本题要求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规律的知识。材料中“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外部大环境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知识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因此可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角度分析。本题两问都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
93、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答案组织时从原因、意义角度组织。34.【答案】【小题1】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发展阶段”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作出的重大论断,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小题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
94、高质量发展。【小题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我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是党和国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体现,是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客观要求。【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和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党提出“新发展阶段”重大论断的依据,属于依据类试题。知识限定是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可先回顾联系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联系的多样性
95、,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依据”:“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新发展阶段”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作出的重大论断,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2)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型题。结合材料“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推动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
96、、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遵循”,学生可以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回答。 (3)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三,说明“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属于体现类型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建议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学生可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角度回答。(1)本题为依据类(某主体做某事的原因),答案必然包含现实依据,理论依据和意义重在
97、考察学生的事理论证,发散思考问题的能力,答案应包含理论原因、现实原因环境条件,客体条件、主体条件、偶然因素、必然因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紧扣材料指出这样做的原因及其意义。 (2)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3)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作答时首先:定点,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回顾相关知识点。其次:联系,审读材料,在材料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次,抓关键句。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与考察知识点对照,作到观点与材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