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高二选修扬州慢课堂教学设计学科语文授课年级高二设计者工作单位课题名称扬州慢授课学时1课时课标依据1.培养阅读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并鉴赏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通过自主预习,初步鉴赏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咏史怀古诗相关知识。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合作探究,深刻体会情感,从
2、而简单归纳出赏析咏怀古迹诗歌情感的方法。3.激情投入,体悟诗人深沉的情感,增强爱国热情。内容分析姜夔的扬州慢是高中语文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第二单元的推荐作品。本单元学习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技巧,扬州慢在写景抒情上极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是一篇咏史怀古的佳作。上片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因此,本课的设计就是通过对本诗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去举一反三,学会明确意境,借助方法,去缘景明情。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对诗歌鉴赏已有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成系统,需要给学生在方法上以指导
3、。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1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讲授法、启发式、归纳演绎法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展示法、点评法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对景物的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积累咏史怀古诗相关的知识,抓住有特征的景物,借助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课前准备1.反复诵读,整体梳理。2.完成预习案,查阅并搜集资料,了解咏史怀古诗相关知识。教学用具音乐、投影、课件学习环境()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其它教室教学
4、媒体的选择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题材2.意象3.手法4.情感明确题材,置身诗境,借助手法,缘景明情照片、录音、投影、课件1.创设情境,引发动机2.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3.归纳总结,复习巩固播放-提问-讨论-讲解-总结1.照片、录音(导入新课3分钟)2.投影、课件(贯穿全课)1.歌曲从网上下载2.PPT自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媒体的应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播放乐曲二胡二泉映月由余秋雨的名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导入二、解读学习目标;指出重、难点1.反复诵读,通过自主预习,初步鉴赏诗歌
5、,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咏史怀古诗相关知识。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合作探究,深刻体会情感,从而简单归纳出赏析咏怀古迹诗歌情感的方法。3.激情投入,体悟诗人深沉的情感,增强爱国热情。三、反馈预习案情况:1.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2.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请指出它体现在哪些相关的诗句上。昔日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句子有所体现?如果用一个成语概括古今的景物特点,会是什么?作者的感受是什么?(1)公布优秀小组及个人(2)说明存在的问题并指导改进欣赏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享受成果整理完善录音投影投影创设情境,调动情绪有目的地学习调动兴趣,进而完善预习案,达到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学习新知四、P
6、PT显示探究任务及要求:1.探究任务探究一:假如你是词人姜夔,你穿越来到了当年荒凉、破败的扬州城,面对此景,你一定会感慨万千,那么请将你看到的景象分享给我们大家,进而让大家感受你那时那刻的情感。(提示:结合诗句赏析)探究二:词人写昔日的扬州城与眼前的扬州城,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展示任务探究一 1-6组探究二 4组3.自由点评,教师可适度指导或点拨探究一探究二五、课堂小结:方法:1.看题材(吟咏对象)2.看意象(景物特征)3.看手法(对比、虚实)4.明情感六、布置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7、常百姓家。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出的?七、课外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晚唐诗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高效
8、讨论并展示:(1)明确任务(2)高效讨论(3)展示成果探究一:展示讨论成果探究二:展示讨论成果(1)精彩点评探究一:点评探究二:点评(2)及时补充(3)提出质疑(4)完善探究案整理归纳标记作业相关检测,反馈课堂教学落实情况投影前黑板前黑板投影投影导导学案中的【巩固提高案】1.感受探究情境2.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3.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4.享受小组合作的成果1.进一步整合怀古诗的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赏析怀古诗情感的能力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悟诗人抚今追昔的哀思,增强爱国热情。回扣目标,加强认知,有目的地学习加强认知有目的地学习链接高考,进行知识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课
9、外检测知识点学习目标测试题目内容1.看题材(吟咏对象)2.看意象(景物特征)3.看手法(对比、虚实4.品情感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相关知识的积累,抓住有特征的景物,借助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晚唐诗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个性化练习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10、请简要分析。1.本诗的题材是什么?2.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从而能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习评价我在这一课收获了:1预习案中不明白的问题解决了_ 2.咏史怀古诗歌的分类、结构、情感、手法积累了_3鉴赏怀古诗的方法学会了_ 4. 赏析怀古诗还存在的问题_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或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结构:1. 播放乐曲二泉映月,由余秋雨的名句导入,提出问题:2. 解读学习目标,指出重、难点:3. 反馈预习案情况:(1)公布优秀小组及个人(2)说明存在的问题并指导改进4. PPT显示探究任务及要求:探究任务探究一:假如你是词人姜夔,你穿越来到了当年荒凉、破败的扬州城,面对此景,你一定会感慨万千,那么请将你看到的景象分享给我们大家,进而让大家感受你那时那刻的情感。探究二:词人写昔日的扬州城与眼前的扬州城,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展示任务,分配给小组自由点评,老师可适度指导或点拨5.课堂小结:6.布置作业:7.课外测试:链接高考板书设计扬州慢姜夔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名都盛、虚春风十里情景交融今所见: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虚实相生黍离之悲二十四桥、冷月、空城衰、实怀古伤今红药所闻清角吹寒方法总结归纳:1.看题材(吟咏对象)2.看意象(景物特征) 4.品情感3.看手法(对比、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