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选择题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 B C D【答案】C2(2016年全国2卷文综历史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
2、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给出的时间段是“一五”计划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重工业迅速发展。一五计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工业化,因此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全部拖后,这是时代特点的体现,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说法错误,过度发展重工业是不利于国民经济结构平衡的;C选项说法片面,基本建设包括很多方面,材料仅仅说的是其中一方面;D选项没有抓住材料的主要含义,材料并没有强调城市化的发展。3(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
3、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和四川,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故D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4(2016年全国3卷文综历史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C5(2016年全国2卷
4、文综历史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应的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因此欧美把目光投向苏联,探讨为什么苏联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当时的苏联是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A排除;本题题干中提到了苏联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在苏联主要是实行重工
5、业,因此农业发展并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排除C选项,选择B选项。D选项包含了范围过大,一五计划只在重工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6(2016年海南卷历史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 “1760年到1850年”说明这一时期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的
6、商品化,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原棉数量的增加,这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7(2016年江苏卷历史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答案】D8(2016年上海卷历史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
7、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人们对时间观念的改变: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社会节奏变快了。时钟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这说明时间对人们很重要,这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因此选择A项。B项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时间过晚;C项城市化与人们是否受到日常时间的影响无关;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时间也相对较晚。9(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概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
8、修工、铁模工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机构的变动 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 B C D【答案】A 【解析】10(2016浙江文综历史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Com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殖民
9、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可知指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可得出说明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阐释“殖民主义”,故B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英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C错;题干中没有阐述“启蒙思想”,故D排除。11(2016年海南卷历史21)1948
10、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答案】A 12(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 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答案】C【解析】威尔逊时期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十四点”原则,企图夺
11、取一战后的世界领导权,但此时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结果遭到英法的抵制而失败,故A错误;罗斯福时期虽然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但是罗斯福在二战后期去世,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等,故B错误;根据“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二战后初期,美国无论政治、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并且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与“二战后初期”对应的只有杜鲁门时期,故选C;肯尼迪时期是在杜鲁门之后,与“实现这一意图”不符,故D错误。13(2016年江苏卷历史2
1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答案】B【解析】A项应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87年”,故排除;题目中1987年,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倡导创建“没有国界的欧洲”的主张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集团内部的合作,为欧洲联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故B项表述正确;C项应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
13、成立,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87年”,故排除;D项中“扫清障碍”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14(2016年全国1卷文综历史34)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答案】B15(2015年天津文综历史10)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 B C D【答案】D16(20
14、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历史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1958年单位亩产量的惊人纪录是“浮夸风”的表现,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生产情况,农业合作化运动并不能正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率有作用,那作用也是有限的,并不可能出现“惊人”的
15、结果。在当时的中国关于农业科技方面并没有显著的科技成果和应用,故C项也是错误的;虽然数字虚假,含水成分大,但反映出当时人民迫切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心态。17(2014年四川文综历史0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Com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知识点。解答本题须理解经济特区是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对外开放的试点;题干问的是主要原因,应从中国这个内因角度分析。是从外
16、因角度分析,不符合题意;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与试点,从内因来看,符合题意;“经济基础薄弱”说法错误;经济特区的设置是现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从思想这个内因来看,是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故正确。正确选项为D项,ABC项错误。18(2015年福建文综历史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7世纪上半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世纪是荷兰贸易的黄金时代,通过
17、侵占据点(如台湾等),控制东亚海上商路,故A项正确。英国打败法国是在18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故B项错误;西方的殖民扩张,促使中国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表述错误。19(2015年全国2卷文综历史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答案】C20(2015年重庆卷文综历史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
18、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答案】C【解析】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股“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
19、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有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变迁之风”,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故D项错误。21(2015年广东卷文综历史23)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答案】D22(2014年浙江卷文综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
20、“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铁路之利,首在利民”,“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可见洋务派把修铁路作为利国和利民的手段之一,修筑铁路能达到“求富”“自强”的目的,故选A。B项只是对西方科技的态度;C项只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D“民生主义”是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内容,均可排除。23、(2014年天津卷文综0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
21、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答案】【解析】24(2014年四川卷文综0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 京师大学堂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党改组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民主革命的知识点,可采用排除法。解答关键是理解“组织的反应”的概念。属于“技术的反应”,属于“制度的反应”,分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政党,都属于“组织的反应”。故ABC项排除,D项正确。25(2014年浙江卷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
22、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
23、指的是工业革命后产生的机器大工业,所以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A项“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不是材料的主旨;工业革命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自由主义盛行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项最符合题意。26(2014年重庆卷文综12)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 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24、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答案】C二、 非选择题1(2016年全国1卷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5、【答案】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解析】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材料论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其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付诸实践,因此可以拟定卢梭共和制构想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实践。然后选择史实依据加以论证,如选择路易十六的波旁王朝如何违背民意,
26、使得其在1789年大革命中被推翻?为何法国人民要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同时也要指出卢梭反对英国式的代议制,主张直接民主,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2(2015年安徽卷文综历史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
27、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危害自己,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答案】(1)答案示例: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理由:导致“蒸汽时
28、代”的到来。(2)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3)不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美国: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占主导地位。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
29、赢。第(3)问,主要考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两国确立经济地位的相关史买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紧扣材科主旨分析归纳,言之有理即可。3 (2015年山东卷文综历史40)(节选)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编 1500年以前
30、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 科学革命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二、英国革命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五、法国革命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答案】(2)不同: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
31、政治革命的一部分。(4分)(3)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6分)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过成都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材料的来源“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由此归纳其历史观“全球史观”,再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分析西方获得“优势地位”的原因。4
32、(2014年北京文综历史37)(22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材料二(2)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
33、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2)示例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的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
34、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河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示例2: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
3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解析】(2)阅读图16至图19,并结合所学知识,图16反映的是公元1400年之前,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图17反映的是14001800年间,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开展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图18反映的是1920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图19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也可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科技进步、国际贸易中心的变化等角度角度进行阐述。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