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希望该资料在您的教学和学习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江苏、河南、湖南、四川、宁夏、海南等六地区的试卷投稿,请联系QQ:23553 94698。一、选择题12012年10月25日,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精确入轨。这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亚太组网、形成区域服务能力,并按计划于2013年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A BC D解析:选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错误,含的选项均应排除。2“天
2、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两个飞行器要以比子弹还快数倍的速度飞行,完成无缝对接,难度好比百米之外“穿针引线”。这直接体现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解析:选B。“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手控交会对接,体现了科学实验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即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故答案选B。3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掌握了命运的中国人民以空前的力度重整祖国万里河山,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的江河状况。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意识能动性C社会性 D历史性解析:选D。建国60多年来,中国人民以空前的
3、力度重整祖国万里河山,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的江河状况,这说明中国人民的水利实践经历了历史发展的过程,故答案选D。4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解析:选A。科学属认识范畴,“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故答案选A。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项错误。C项干肢不符。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D项错误。5美国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新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行星,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
4、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可见()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实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具有替代性A BC D解析:选C。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新发现宜居类地行星,说明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也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干肢不符。实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来说仅仅是一种工具,观点错误。6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这是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 BC D解析:选B。“空谈误国、实干
5、兴邦”强调的是人们要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能夸夸其谈,正确指出了其中的原因,故答案选B。材料并未强调认识是从哪里来的,也未说明实践是如何推动认识发展的,干肢不符。7漫画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要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要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注重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A BC D解析:选A。小马能不能过河要通过“试一试”才能知晓,问别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启示我们,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符合题意,干肢不符,故答案选A项。8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
6、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王充的观点蕴含的哲理有()主观体验需符合客观事实事实虚实由经验来判断认识起点基于经学事理检验真伪需要实践做标准A BC D解析:选B。“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强调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观点错误且与题意不符。9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A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B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解析:选B。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
7、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故答案选B。10毛泽东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解析:选B。毛泽东这句话说明真理只有一个,谁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谁就发现了真理,可见,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答案选B。A、C、D三项观点错误,应排除。11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8、解析:选B。题干考查真理和谬误的联系,A不符合题意;C“融合”的说法错误;D说法也错误。12“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这句名言说明()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B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解析:选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波普尔的名言告诉我们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认识、丰富认识,不断地追求真理,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真理性的认识和谬误是相对立的。实践不断引领真理发展,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13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
9、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D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解析:选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与时俱进,使主观与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不断地发展真理、占有真理,故答案选B。A项观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1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灰霾的主因。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无法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也是人们对部分城市观测数据差异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进一步佐证
10、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因立场不同会有差异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A BC D解析:选B。因为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而无法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也说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正确。材料体现不出。15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和政府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这表明()A
11、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C真理是永恒不变的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解析:选D。党和政府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了人们对真理无止境的追求,故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16近年来,滥用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在世界各地发生。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恐慌情绪正在全球蔓延,而作为防止食品腐败的必需品防腐剂,更是被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为解决防腐剂的毒副作用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地从人类内脏中提取出了一种无害菌,制作成了一种新型防腐剂,这种新型防腐剂不仅绿色安全,而且防腐时间可以长达几年。它的问世与应用,意味着“防腐剂有毒”的说法,
12、即将成为一种历史。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解析:本题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为话题,创设情境,综合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应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考点所包含的具体知识,然后结合材料调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等知识组织答案。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解决防腐剂的毒副作用问题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迫切需要,同时,新型防腐剂技术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在科学实验中产生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为人们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人们在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过程中
13、,实现了对原有食品防腐剂技术的突破。(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家研究新型防腐剂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服务。(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原有防腐剂的毒副作用,是在接受实践的检验中暴露出来的;新型防腐剂经过科学实验的初步检验,具有绿色安全、防腐时间长的特点,它的可靠性还需要接受今后进一步的实践检验。17人们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最初,文化被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首先文化建设被单列出来,后来上升到与政治、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
14、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建设提高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可见,人们对文化地位与功能的认识是不会停止的。结合材料,请从认识发展角度说明“人们对文化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不会停止”的正确性。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发展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的知识限定,据此审读辩题可知,“人们对文化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不会停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一是说明认识需要不断发展和深化。据此回顾教材,不难对接相关原理。答案:(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文化地位和功能
15、的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的地位功能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对文化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随着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之后的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我们对文化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人们对文化地位和功能的认识是不会停止的。试卷投稿QQ以及名校教研室合作QQ:23553 94698。河南高中教师QQ群161868687;湖南高中教师QQ群,315625208;江苏高中教师QQ群:315621368,四川高中教师QQ群:156919447,海南、宁夏高中教师QQ群:311176091,欢迎各地老师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