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396.50KB ,
资源ID:81010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01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下列与此病毒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最小的生命系统B. 此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C. 含有核糖体D. 通过细胞分裂繁衍【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胞是最小的生命系统,A错误;B、新型冠状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B正确;C、病毒不含核糖体等细胞

2、器,C错误;D、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进行细胞分裂,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后代,D错误。故选B。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是( )A. 细胞B. 分子C. 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故选B。【点睛】1、多细胞动物具备以上各个层次;2、植物缺少系统,植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3、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个体水平,如:大肠杆菌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4、病毒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病毒是生物的依据是它在宿主细胞内能够增

3、殖,但由于它不能独立地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因此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而且病毒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3.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的图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调节粗准焦螺旋 调节细准焦螺旋 转动转换器 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A. B. C. D. 【答案】B【解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故选B4. 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 )A. 所有的细胞都有相同的结构B. 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C. 所有的细

4、胞都有相同的细胞器D. 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的统一性包括:(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一致;(2)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3)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子通用。细胞的差异性包括:(1)真、原核细胞结构差异:细胞核的有无;众多细胞器的有无;(2)动、植物细胞差异:细胞壁的有无;细胞器的种类、功能;(3)同一个体细胞的形态差异。【详解】A、所有细胞并非都具有相同结构,例如: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不具有,A错误;B、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B正确;C、原核细胞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

5、,不同真核细胞细胞器也有所不同,C错误;D、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错误。故选B。5. 下列有关细胞和生物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B. 多细胞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C.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 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呈现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

6、产生。2、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于细胞分化,细胞呈现多样性,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B、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器官,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B正确;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正确;D、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于细胞分化,细胞呈现多样性,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A。6. 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化学元素,那么,牛和草在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相同化学元素的含量上分别是A. 种类差异很大,含量上大体相同B. 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C. 种类和含量都大体相同D. 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较大【答案】D【解析

7、】【分析】不同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较大。【详解】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故选D。7.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下列各组元素中,全是微量元素的是A. Fe、Mn、Mo、S 、BB. Mo、Zn、Cu、B.、FeC. P、N、K、Ca、MgD. C、H、O、Ca、Mg【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内根据元素含量的高低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详解】A、S是大量元素,A错误;B、Mo、Zn、Cu、B

8、.、Fe均为微量元素,B正确;C、P、N、K、Ca、Mg均为大量元素,C错误;D、C、H、O、Ca、Mg均为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B。8.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下列不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图A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错误;B、图B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错误;C、图C中的氨基和羧基不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正确;D、图D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错误。

9、故选C。9. 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数和合成时失水数分别是( )A. 48、48B. 49、49C. 50、50D. 51、51【答案】B【解析】【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详解】胰岛素形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21+30)-2=49个,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10. 下列各种蛋白质与其

10、功能不相对应的是 ( )A. 酶催化功能B. 血红蛋白运输功能C. 胰岛素调节功能D. 抗体蛋白细胞结构的组分【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羽毛等;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血红蛋白等;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蛋白质类的激素胰岛素等;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酶具有催化功能,A正确;B、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其功能是运输功能, B正确;C、胰岛素的功能是进行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 C正确;D、抗体是免疫功能,不是构成细胞结

11、构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D。11. T2噬菌体(一种病毒)、烟草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数目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4、4、1和4、4、1B. 5、8、2和4、4、1C. 4、4、1和5、8、2D. 5、8、2和5、8、2【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不同生物细胞中核酸的种类及核酸的结构,识记病毒的类型、DNA和RNA的分子组成是解题的关键。【详解】T2噬菌体是DNA病毒,体内只有DNA一种核酸,所以有4种碱基、4种脱氧核苷酸、1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叶肉细胞中有两种核酸,所以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2种五碳糖,C正确。故选C。【点睛】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12、细胞中一般都有两种核酸。DNA中有脱氧核糖、ATCG4种碱基、4种脱氧核苷酸;RNA种有核糖、AUCG4种碱基、4种核糖核苷酸。12.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A.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 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C.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D. 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答案】D【解析】【分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使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使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是为了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也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

13、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详解】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使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该实验中使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是为了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也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本实验中没有用到酒精,所以ABC正确,D错误。故选D。【点睛】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用到酒精。13. 据图所示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 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

14、物C. 若由b构成的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则a为核糖D. 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详解】A、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B、若m为尿嘧啶,则b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B正确;C、若由b构成的核酸主要存在于细

15、胞核中,则该核酸是DNA,则a为脱氧核糖,C错误;D、若a为核糖,则b为RNA基本组成单位,D错误。故选B。14. 下列哪组物质是固醇类物质A. 性激素和氨基酸B. 维生素D和维生素CC. 胆固醇和核苷酸D. 性激素和维生素D【答案】D【解析】【分析】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脂肪: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A错误;B、

16、维生素C的化学本质为一种多羟基杂环化合物,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B错误;C、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C错误;D、性激素和维生素D均属于固醇类物质,D正确。故选D。15. 细胞内无机盐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 维持酸碱平衡C. 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D. 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还可以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等。【详解】细胞内的无机盐和蛋白质可以参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A不符合题意;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对维持细胞的维持酸碱平衡非常重要,B不符合题意;无机盐不能

17、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C符合题意;某些无机盐可以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如镁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合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 下列关于水的生理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B.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 水溶液可运输代谢废物到排泄器官D. 水分解能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中的水分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二者的功能不同。【详解】A.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B.结合水通过氢键与细胞内其他分子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C.自由水作为良好溶剂,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正

18、确;D.水分解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D。17. 人体内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在细胞膜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 糖类的含量及种类不同B. 脂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C. 蛋白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D. 空间结构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理解和记忆。【详解】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选C。【点睛】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与蛋白质有关。18. 为获得纯的细胞膜,最好选取哪种细胞做实验?A. 鸡成熟的红细胞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C. 菠菜叶肉细胞D. 羊成熟的红细胞【答案】D【

19、解析】【分析】正常的真核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系统,除含有细胞膜以外,还含有细胞器膜与核膜,因此用这些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制备的细胞膜往往含有其他的膜碎片,同时用植物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制备细胞膜时,细胞壁的存在也带来了操作上的麻烦,【详解】A、鸡成熟的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其他具膜的细胞器,不能获得纯净的细胞膜,A错误;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其他具膜的细胞器,不能获得纯净的细胞膜,B错误;C、菠菜叶肉细胞含细胞核和其他具膜的细胞器,另外细胞壁的存在使操作更加复杂,C错误;D、羊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也不含各种细胞器,作为实验材料制备的细胞膜纯净,且操作比较方便,D正确。故选D。1

20、9.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与蛋白质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细胞膜的识别功能与膜蛋白有关D. 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主要成分是磷脂与蛋白质,A项正确;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项正确;膜蛋白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C项正确;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D项错误。20.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麦幼茎皮层细胞,可观察到的结构如图中的()A. B. C. D. 【答案】B【解析】图中是线粒体、是叶绿体、是内质网、是高尔基体、是中心体。在小麦幼

21、茎皮层细胞中存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因此可以观察到图中等亚显微结构;而该细胞中不存在中心体,因此不可以观察到;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21.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B.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C.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 只有动物细胞才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细胞器,涉及细胞器的分布和细胞器的结构,考查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系统掌握细胞器相关知识的能力。【详解】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液泡和叶绿体,A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2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正确.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D错误.【点睛】叶绿体中是光合作用色素,液泡储存了色素,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22.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都含有的物质是( )A. RNA、蛋白质B. DNA、糖类C. RNA、磷脂D. DNA、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绿体中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糖类等;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DNA、RNA、蛋白质,且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核糖体是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且不具有膜结构,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详

23、解】A、RNA、蛋白质是叶绿体、线粒体以及核糖体中共有的物质,A正确; B、DNA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共有的物质,而核糖体不含DNA;糖类在叶绿体中合成,因此叶绿体中含有糖类,B错误;C、RNA是叶绿体、线粒体以及核糖体中共有的物质,但磷脂是核糖体不具有的物质,因为核糖体无膜,C错误; D、DNA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共有的物质,蛋白质是叶绿体、线粒体以及核糖体中共有的物质,D错误。故选A。23. 下列对“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口腔上皮细胞在健那绿染色前需要用盐酸处理,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 可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来观察叶绿体C. 高倍镜下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

24、粒体被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D. 因为叶绿体呈现绿色,故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无需对细胞进行染色【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详解】健那绿染色剂是对活细胞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液,用盐酸处理细胞会死亡, A错误.靠近菠菜叶下表皮叶肉细胞叶绿体较少、体积大,易观察,B正确.高倍镜下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C正确.因为叶绿体呈现绿色,故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无需对细胞进行染色,直接观察即可, D正确.【点睛】健那绿只能对活细胞的线粒体染色;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靠近下表皮的叶肉

25、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内叶绿体大而少。24. 科学家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两部分,发育结果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最能说明 A. 细胞质控制着细胞代谢B.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C. 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D.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答案】D【解析】实验表明,没有细胞核的部分不能进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只能说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不能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选D。25. 下列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A. 遗传信息库B. 细胞代谢中心C. 遗传的控制中心D. 染色质存在的场所【答案】B【解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是染色质存在的场所。细胞代谢中心是细

26、胞质,其中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6. 如图所示,U形管底部中央放置一半透膜(不允许溶质分子透过)。A液和B液原先体积相同,由于浓度不同,后来产生一个高度差H。请问H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 A液和B液中溶质分子大小B. A液和B液所在管的粗细C. A液和B液中溶剂是否相同D. A液和B液的浓度差大小【答案】D【解析】【分析】渗透作用发生条件是: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详解】高度差H的产生,是由于B液浓度大于A液,发生了渗透作用,H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液和B液的浓度差大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27.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27、的原因是(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据分析可知,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A正确;B、如果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将发生渗透吸水,B错误;C、如果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

28、胞将发生渗透吸水,细胞体积会增大,C错误;D、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解题要点是能够结合细胞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来分析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28.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 欧文顿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 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

29、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D. 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的磷脂分子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分析】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

30、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

31、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C正确;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蛋白质分子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发现历程,识记相关知识即可解答。29. 下图是人体成熟红细胞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其中表示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细胞膜上都是静止的B 细胞识别与物质有关C. 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 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答案】A【解析】【分析】【详

32、解】A、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A错误;B、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B正确;C、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C正确;D、磷脂的单分子层面积小于该细胞膜面积的两倍,D错误。故选A【点睛】30. 如图所示为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点和B、C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 载体数量,能量B.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C. 能量,载体数量D. 能量,离子浓度【答案】C【解析】【详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点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细胞吸收NO3的量增加,说明该段限制细胞吸收NO3的量的因素是氧气浓度;B、C点氧气浓度相同,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相

33、同,细胞对于K+和NO3的吸收量不同,细胞吸收NO3的量大于吸收K+的量,原因是细胞膜上吸收K+和NO3的载体数量不同,吸收NO3的载体数量多于吸收K+的载体数量因此影响A、B点和B、C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能量、载体数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31.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作用的实质是A. 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B. 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C.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 提供化学反应的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分子反应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活化能是分子从常态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详解】酶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缩短

34、到达平衡的时间,酶起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B 说的是作用而不是实质,A、B、D错误,C正确。【点睛】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32. 在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温度和pH分别属于()A. 自变量和因变量B.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C.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D. 自变量和对照变量【答案】C【解析】【分析】变量是指实验过程可以变化的因素,自变量是指人为改变的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是因变量。【详解】本题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自变量,PH值是无关变量,C正确。A、B、D错误。33.

35、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 )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向各试管注入1mL唾液并摇匀,并在各自的温度下静置5min;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温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实验过程中至少要设计3个温度值,需先将酶和底物调到相应的温度,然后再混合,顺序不能颠倒。【详解】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先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将淀粉调整相应的温度,所以将3支试管分别

36、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然后加入酶,即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淀粉用碘液鉴定,所以反应后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故D正确,A、B、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34. 下图为在某温度和pH条件下,人血液中的碳酸酐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底物浓度为a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B. 底物浓度为b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C. 底物浓度为a时,若改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可能改变D. 底物浓度为b时

37、,若改变反应pH,反应速率可能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酶促反应曲线时:(1)首先要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相同的曲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表示的含义不同。其次明确曲线中的几个关键点,如:起点、与纵横轴的交点、拐点、最低点、最高点等。(2)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影响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在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详解】A、a点时底物浓度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a点时反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A正确;B、b点时底物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C、底物浓

38、度为a时,改变反应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反应速率可能改变,C正确;D、底物浓度为b时,改变反应pH,会影响酶的活性,反应速率可能改变,D正确。故选B。35. 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B. 细胞中的ATP在不断地被水解和合成C. 只有线粒体才能产生ATPD. ATP水解后释放的能量可用来重新合成ATP【答案】B【解析】【详解】A、ATP中含有二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B、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在细胞中不断地被水解和合成,B正确;C、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都能产生ATP,即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C

39、错误;D、ATP水解后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不能用来重新合成ATP,D错误。故选B36. 现有三只试管、,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和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 和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 实验结果是只有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D. 实验结果是、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试管对照说明酶的专一性,故A正确;B、和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B正确;CD、只有组的淀粉被水解,故只有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故C正确,D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

40、酶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7. 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的阶段是()A. 葡萄糖丙酮酸B. 丙酮酸酒精C. 丙酮酸乳酸D. 丙酮酸酒精或乳酸【答案】A【解析】无氧呼吸过程中仅在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中产生ATP,第二阶段不形成ATP。38.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那么它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A. 1:2B. 1:3C. 3:1D. 2:1【答案】B【解析】【详解】酵母菌有氧呼吸葡萄糖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之比为1:6,无氧呼吸葡萄糖消耗量与二氧化

41、碳生成量之比为1:2;若两种呼吸产生了等量的二氧化碳,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应是有氧呼吸的三倍。故选B。39. 稻田为什么要定期排水()A. 抑制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污染环境B. 水分过多影响植物生长C. 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D. 抑制水生植物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水稻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是产生乳酸。【详解】此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水稻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酒精,从而使根系变黑、腐烂,C正确。故选C。40. 下图表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的曲线。

4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O2浓度为a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B. 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相等C. O2浓度为a时,果实有机物消耗最少,利于储存D. 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当氧气浓度为0时,苹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当氧气浓度为b时,苹果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B、O2浓度为b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最低,A项、B项错误;C、O2浓度为a时,果实有机物消耗最少,利于储存,C项正确;D、O2浓度为a时,cd=ca,说明有氧

43、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反应式,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D项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41. 如图所示,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E、G、H都是生物大分子,回答下列问题:(1)A一般是指_;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_,在植物细胞中主要是_。(2)F是指_,它是由B(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除F之外,脂质还包括_和_。(3)C是_(4)D是指_,生物体内的H分为_和_两大类。【答案】 (1). 葡萄糖 (2). 糖原 (3). 淀粉 (4). 脂肪 (5). 磷脂 (6). 固醇 (7). 氨基酸 (8). 核苷酸 (9). 脱氧核糖核酸

44、(10). 核糖核酸【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根据生物大分子有多糖、蛋白质和核酸,推断A是葡萄糖,E是多糖; C是氨基酸,G是蛋白质;D是核苷酸,H是核酸; B是甘油和脂肪酸,F是脂肪。【详解】(1)由于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E表示多糖,A一般为葡萄糖。动物体内的多糖为糖原;植物体的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由于纤维素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能源物质,因此植物中的E主要指淀粉。(2)脂肪有甘油脂肪酸组成且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因此F是脂肪;脂肪属于脂质的一种,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3)蛋白质是重要的结构物质,因此G是蛋白质,C是氨基酸。(4)核酸是遗传物质,因此H是核酸,D是核苷酸;生物体内的核酸分

45、为两种,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点睛】本题关键要熟悉生物大分子的种类以及它们的组成单位,进而结合相应物质的功能推断各种有机分子的名称。42. 如图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颗粒的大体过程。在一定的时间内使胰腺细胞吸收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出现在处。据图回答问题:(1)处的物质首先是由 _合成,经 _加工、运输然后被 _加工包装而成。(2)结构可以出芽,也就是形成_,到达结构。(3)细胞具有分泌的功能,除了酶颗粒,细胞往往还会分泌其他蛋白质类物质,如_。(4)酶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等需要能量,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_。(5)结构与结构膜的主

46、要成分是_。结构的膜面积会_,结构的膜面积会_,细胞膜面积会_。【答案】 (1). 核糖体 (2). 内质网 (3). 高尔基体 (4). 囊泡 (5). 抗体或蛋白质类激素等 (6). 线粒体 (7). 蛋白质和磷脂 (8). 减小 (9). 基本不变 (10). 增大【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核糖体,表示内质网,表示高尔基体,表示囊泡,表示分泌出细胞膜外的物质。【详解】(1)分泌蛋白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在进入内质网进行粗加工,然后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包装而成。(2)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膜融合。(3)除消化酶外,抗体和部分蛋白质类激素也属于分泌蛋白。(4)线粒体是细胞

47、的“动力工厂”,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主要需要线粒体供能。(5)结构与结构的膜都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中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加。【点睛】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43. 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三组实验:组别材料实验试剂及条件观察内容A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清水、苏丹染液、酒精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B苹果匀浆?、

48、5065水浴加热组织样液颜色变化C豆浆?组织样液颜色变化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将A组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1)进行A组实验时,使用酒精的作用是_,其中,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染液着色的小颗粒是_(物质),小颗粒的颜色是_。(2)B组实验中,检验还原糖的试剂是_,组织样液中出现_沉淀,实验使用试剂时应注意NaOH与CuSO4溶液要_使用,现用现配。若将苹果匀浆换成蔗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做上述B组实验,结果是溶液颜色呈现_色。(3)在C组实验中,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检验蛋白质的试剂是_,是否需要水浴加热?_(填是或否),呈现_色。【答案】 (1). 洗去浮色

49、 (2). 脂肪 (3). 橘黄色 (4). 斐林试剂 (5). 砖红色 (6). 等量混合均匀 (7). 蓝 (8). 双缩脲试剂 (9). 否 (10). 紫【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1)检测脂肪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脂肪可被苏丹溶液染成橘黄色。(2)检测还原

50、糖实验中,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将NaOH与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使用,且需要现用现配。蔗糖不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时不会出现颜色变化,呈现出的是斐林试剂本身的蓝色。(3)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脂肪实验、检测蛋白质实验、检测还原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44. 如图所示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

51、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_。(2)A代表_分子;B代表_。(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4)红细胞吸收O2、K+的方式依次是_、_(用图中标号表示)。(5)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K+的吸收量不受影响,其原因是_。【答案】 (1). 脂质(磷脂) (2). 蛋白质 (3). 磷脂双分子层 (4). b、c、d (5). b (6). a (7). 毒素只抑制了Ca2+载体的活性,而对K+载体活性没有影响【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e的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是主动运输;b的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

52、量,是自由扩散;c、d的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A是载体蛋白,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多糖。【详解】(1)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说明细胞膜含有脂质。(2)A代表的是蛋白质,B代表的是磷脂双分子层。(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4)红细胞吸收氧是自由扩散,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故是b、a。(5)加入毒素后,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K+的吸收量不受影响,而它们的吸收都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说明毒素对能量没影响,故应是毒素抑制了Ca2+载体的活性,而对K+载体活性没有影响。【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结构、

5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掌握是解题的基础。45. 阅读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2)、代表_,其中最多的代号是_。(3)H与O2结合生成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4)有氧呼吸全过程可分为_个阶段,其中能释放出少量能量的是第_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第_阶段。(5)有氧呼吸必须在有_的参与下进行,如果缺乏这个条件,则产物是_。(6)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_。【答案】 (1). 丙酮酸、H2O、CO2 (2). 能量 (3). (4). 线粒体内膜 (5). 三 (6). 一和第二 (7)

54、. 一 (8). 氧气 (9). 乳酸 (10). 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解析】【分析】本题以“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 图中所代表的物质是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所代表的物质是H与O2结合生成的H2O,所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CO2。(2) 、依次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所示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3) H与O2结合生成的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4) 有氧呼吸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能释放出少量能量的是第一、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第一阶段。(5) 有氧呼吸必须在有氧气的参与下进行。如果缺乏氧气,则人体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乳酸。(6) 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点睛】理清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场所,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明辨图中数字所示物质名称或能量的多少,并与无氧呼吸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