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993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一: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31,4分)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

2、,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31,4分)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勤俭节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1953年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可知,漫画倡导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D选项符合题意。文人画的特征

3、是写意和诗书画印于一体,A选项排除。1956年底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选项排除。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C选项排除。3(2019年江苏卷,12,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选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只是为了工业化奠定基础,“初步完成”这一表述错误,A选项排除。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恢

4、复基本完成,C选项排除。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会导致轻重比例协调发展,D选项排除。4(2019年海南卷,12,2分)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答案】B【解析】1953年至1962年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迫于国防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则发展缓慢,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

5、59年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给农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960年冬天开始,党中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至1962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才会促进材料中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故本题选B。这一时期,经济所有制结构没有变化,合作化运动是在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没有解决,故排除A、C、D三项。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41,15分,节选)材料一表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78527334841955285106174527941196512231192691024116197523901058214134102311

6、9803712100801480011141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答案】(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

7、四个国家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产量快速增长,其原因结合50年代中国工业化建设及一五计划的影响回答。美国的也在增长,主要是受到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但是要考虑到70年代因滞胀所带来的下降。苏联数据也在增长,到70 年代放缓。原因主要在于后斯大林时代,苏联的改革仍然以重工业为主,实现了稳步增长,到70年代受整体经济颓势影响而放缓。日本主要是因为战后在经济的恢复过程中利用美国的扶植,引进技术而快速增长,但由于70代年受到美国滞胀的影响而放缓。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41,10分,节选)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

8、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答案】(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解析】(2)特征:根据“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得出完全自主;根据“在海关

9、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根据材料“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并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等角度概括。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31,4分)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

10、在展开【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全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31,4分)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

11、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解析】漫画中一位老奶奶用尺量布做衣服,小孙女在一旁翻看书本陪着老奶奶;两位女勘探队员肩上扛着工作用的长尺和三脚架等工具向这边走来。此画以小孙女的口气,用了这样的副标题:“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奶奶的尺”与“阿姨的尺”这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讴歌了新中国女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故选B;工业化是用机器生产的形式,而材料中奶奶的用尺子做新衣属于手工劳动,故A排除;

12、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中的“1956年”不符,故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城市还是乡村,更没有城乡之间的对比,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 “三大改造”进行于1953年至1956年,A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于19531957年,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单一的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这大大促进了市场的活力,C正确。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3、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其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86年为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前提下的放权让利改革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和物质刺激,调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1992年至今,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2(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31,4分)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

14、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与所学知识,显然报告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精神一致,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活市场经济,排除A;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剖析西

15、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但不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排除D;这份提交中央的报告显然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相关联,故C项正确。【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和理解。本题难度不大,实际上考生如果把握好时间这一要素,就不难得出正确判断,如题干中提到“1990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经济体制优化”,自然可以与90年代初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衔接起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时要关注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16、,这有利于分析题目时将题干与相关知识点对号入座。3(2017年海南卷,13,2分)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说明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17、故B错误;我国是在2008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故C错误;中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故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92年”,由此时间可排除BCD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A项。4(2017年海南卷,13,2分)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

18、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材料中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相应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中国资源配置手段的变化,没有反映出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故B项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确立,而材料中数据反映出指令性计划在资源配置中仍然占据很大比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还未确立,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资源配置手段的变化,没有反映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故D项错误。5(2017年11月浙江

19、选考,16,2分)如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答案】A【解析】1984年农民自动承包植树造林,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植树造林不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故B项错误;生态意识是指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上图反映的是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C项错误;农民自动承包不是自发承包,是在国家指导下进行的,故D项错误。6(2017年11月浙江选考,17,2分)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

20、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答案】C【解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在1992年之前,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故B项错误;1993年实行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故C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与材料的内容“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符,故D项错误。7(20

21、17年4月浙江选考,15,2分)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答案】C【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没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故A项错误;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故B项错误;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故C项正确;中共

22、十五大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故D项错误。考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2019年海南卷,13,2分)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答案】C【解析】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1988年海南单独设省,并确定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跨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题干中的现象,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出现

23、的,故本题选C。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是在2018年,排除A项;B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与材料信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不符,排除D项。2(2019天津卷,13,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

24、张对外开放的原因。(6分)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己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7分)材料三 (数据来

25、源:“中国一带一路网”)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6分)【答案】(1)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基本建立社会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26、,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2)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3)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

27、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经济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败实践及当前经济状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进行

28、分析阐述。(2)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根据材料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并结合所学从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进行回答;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新变化根据材料“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进行概括即可。(3)根据材料一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及天津渤海新区的发展进程可知从“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立论,并结合所学从我国改革开放的提出、开放格局及当今“一带一路”进行分析阐述;也可根据材料三“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

29、现互利共赢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反对保护主义”以“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进行立题,结合所学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经济的意义进行分析阐述。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41,16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

30、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答案】(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解析】第(2)问,“有利条件”的回答也要紧扣设问时间限定“20世纪中期以后”。依

31、据材料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的地理位置、中西文明影响、近代民族工业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等角度分析。第(3)问,“问题”,依据材料信息“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口问题、城市布局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角度分析。 点睛: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规模、发展程度都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生产力水平很高时,城市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人与

32、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便不会出现城市社会问题;相反,若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发展过程中便会出现失调现象,如生产资料供不应求;能源消耗高,但经济效益低等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对城市问题的关注,会给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一些借鉴与反思。1(2017年江苏卷,13,3分)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解析】材料中“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的现象主要与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关,企业没有自主权,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建议可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股份制是1992年之后企业改革措施,故A项错误;中国1986年才提出“复关”,故C项错误;1980年国家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