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 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下表。s1/cms2/cms3/cms4/cm8.209.3010.4011.50(1)小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否相等?(2)小球在位置2和位置3的速度v2和v3各多大?解析:(1)s2s1(9.308.20)cm1.10 cms3s2(10.409.30)cm1.10 cms4s3(11.5010.40)cm1.10 cm由以上可以得出,小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
2、差相等。(2)小球在位置2的速度v2,T0.1 s可得v20.875 m/s。v30.985 m/s。答案:(1)相等(2)0.875 m/s0.985 m/s2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有一个滑块,在滑块中央装有一宽度为L的挡光片。当滑块经过斜面上的B点时,装在斜面上B点的光电计时器(图中没有画出)记录挡光片经过B点的时间为t,于是滑块中央在B点的瞬时速度vB就近似为_。但是,由于挡光片有一定的宽度,所以上述的瞬时速度vB实质是挡光片经过B点的_。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适当_(填“增大”或“减小”)挡光片的宽度。解析:因为是利用平均速度来近似计算瞬时速度,所以挡光片的宽度越小,平均速度
3、和瞬时速度越接近。 答案:平均速度减小 3(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重庆卷)某小组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在打好的纸带上每5个点标记一个计数点,标记结果如图所示。A、B、C、D为连续选择的计数点,其位置分别为20.0 mm、34.0 mm、53.0 mm和77.0 mm。则(1)图中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_s。(2)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m/s。解析:(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0.02 s,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5T0.1 s。(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所以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B0.165 m/s
4、。答案:(1)0.1(2)0.165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周期为0.02 s的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d1、d3、d5。(1)读出距离:d11.20 cm,d3_ cm,d5_ cm;(2)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大小v2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毫米刻度尺的刻
5、度可知d35.40 cm,d512.00 cm。(2)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可用计数点“1”“3”间的平均速度表示,则v20.21 m/s。(3)小车通过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v40.33 m/s,则小车加速度大小a0.60 m/s2。答案:(1)5.4012.00(2)0.21(3)0.605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平齐,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不同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s速度/(ms1)第一次
6、0.230 440.347第二次0.174 640.344第三次0.116 620.343第四次0.058 500.342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的宽度最小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的宽度最小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ABC D解析:选D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越短,所测速度越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由于小车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故每次到光电门的速度相同,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越短,说明挡光片的宽度越小,因此正确。6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光电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20.11 s,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 cm,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结果保留三位小数)解析: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 m/s0.103 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 m/s0.273 m/s。答案:0.103 m/s0.273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