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弘扬中华传统勤劳美德勤劳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劳动的范畴和内涵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延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是当下国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人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历史基点。勤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贯彻始终的道德倡导。人类劳动发展分为奴役劳动、谋生劳动、体面劳动、自由劳动四个阶段。对人类社会劳动的认知和热爱,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多有论及。大戴礼记武王践祚履屡铭中写道:“慎之劳,则富。”强调的是财富和劳动的关系。自古以来,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都是中国
2、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尚书周官中写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古今药石续自警篇中写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意思是人们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乏衣服与食物,勤劳能够让人避免饥饿与寒冷。先秦儒家关注的是一种“礼制”,而不是使用价值层面的劳动致富,也不是精神价值层面的劳动快乐,是一种自然分工的“伦理化”,为中国古人构建了一种脱离田间生产的劳动价值理论;后世儒家分离了“劳”和“思”两个概念。正如孟子所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在天论中所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表达了对勤劳耕作和勤俭节约的认同。墨家是劳动者的学派,墨子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
3、息。”这是中国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的萌芽。墨家思想兼容并蓄,形成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必要成分,是民族振兴、国家进步的精神力量。清仁宗味余书室全集中写道:“农夫不勤则无食;桑妇不勤则无衣;士大夫不勤则无以保家。”佛、道两家对于劳动和农业持消极态度,法儒两家主张繁衍人口,认为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孟子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思想,经过长期的文化大融合,儒、释、道、墨、法等多家思想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勤于劳动”被看作是“修齐治平”的根本性的道德品质,深深滋养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精神心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生活本身和精神意境。魏晋诗人陶渊明所作归园田居其三展现出我国古代人
4、民早起劳作,傍晚收工,期待有好收成的场景,展现出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形象。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融洽地将珍惜食物与辛勤劳动结合起来,一直影响塑造着中国人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唐代诗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的前四句展现出了古代人们愉快劳动的情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可见,劳动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劳动的协作性还可以培养人的互助和团结精神。自强不息是古代劳动人民战胜困难的智慧之源。古代物质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勤劳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积极探索。到了宋明时期,科技、手工业都变得发达。宋朝时发明了天文仪等多种精密仪器,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代表了那个时代科技造船业的世界先进水平。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在各个领域
5、: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巍峨长城、巧夺天工的都江堰、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素纱禅衣、榫卯结构、记里鼓车等等,无一不是凝聚劳动者勤劳智慧的伟大成果,尽责、乐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这些遗宝成为历史的烙印和华夏子孙精神的内核。(摘编自2019年6月3日光明日报第15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完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劳动观念和勤劳美德。B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当下国人就能建立起文化自信。C“勤于劳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性的道德品质。D李绅写的悯农将珍惜食物与辛勤劳动结合,形成了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美德。解析:选CA项
6、以偏概全,第一段说的是“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见还有“转化”和“发展”,并非“完全继承”。B项说法过于绝对,从文中来看,“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只是条件之一,并不是充分条件。D项曲解文意,文中是“影响”,不是“形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第二、三两段都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C文章用郑和下西洋的事例来表明当时中国造船业世界一流,中华儿女自强不息。D文章末段用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成果,证明工匠精神也是华
7、夏子孙精神内核。解析:选BB项,“文章第二、三两段都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并没有运用引用论证。3(把握观点态度)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儒家关注的“礼制”,是一种自然分工的“伦理化”,认为脱离田间生产的文化人也能创造劳动价值。B墨子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表明当时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比较成熟。C墨家思想能兼容并蓄,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振兴、国家进步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力量。D勤劳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积极探索,在劳动中磨炼了意志,在劳动的协作性中培养了互助和团结的精神。解析:选BB项,“表明当时社会福利、
8、劳动保障思想比较成熟”中“比较成熟”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二段“这是中国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的萌芽”可知,仅是萌芽。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韩愈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无法回避的存在,他所处的中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点,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互相激荡中,中国文化应该沿着怎样的道路发展,韩愈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他所选择的路径对中国后期的社会文化影响深远,他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构建新的思想文化体系的努力与过程,对于当代的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韩愈在思想文化史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汲取分不开。韩愈非常注重对经典的研读,把学习、研究经典作为求道、治学的基础,“
9、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对这些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他知识架构的基础。在把握儒学思想的精髓与源流,深刻体会古代作家的创作经验,具有独立的批判能力之后,韩愈进一步泛览百家。这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学养更加深厚,为他的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韩愈接受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其研究性和批判性。他以儒家经典著作为思想依托,以渊博的四部学问为基础,常常以审视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他的学习充满主动性,“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提要、钩玄的过程其实就是概括、提炼、思考、领会的过程。他对一些古代著作如论语等,都下过校勘、注释、疏解的深细功夫。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他也有一个比较、
10、辨析、批判、吸收的过程,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在韩愈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抉择,这种挑战来自佛老二教,特别来自异域的佛教。唐代的官学虽仍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就民间和知识界的信仰与风尚而言,佛教实有风靡之势。在这种沧海横流的大势下,韩愈“障百川使东之,挽狂澜于既倒”,以勇毅之力排击异端,护持道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理论上,他著原道,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批判佛老二教的蠹国害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儒家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贡献,提出儒学的道统以与佛教新禅宗“教外别传”的统绪相抗衡;在实践上,他逆批龙鳞,谏
11、迎佛骨,反对官方对佛教的宣扬。他以势大力雄的横制颓波,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争取了空间。韩愈虽坚持民族文化本位的立场,但他对佛教的思想方法甚至佛教徒本身却并不简单地排斥了事。陈善认为,韩愈赠浮屠诸诗文中,有着引导佛子改弦更张、归顺儒道的良苦用心。在韩愈的文化思想中,一种植根于传统,但又注目于现实的品质极为突出。在他看来,传统文化不是一堆毫无生气的文献材料,而是先贤的智慧和灵性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富有意义的创造,蕴含着文化精英们的现实关怀和智慧灵光,因而时时可以给人以启发。对于传统文化,韩愈注重融会贯通其精神,而不株守其内容。他立足于当代社会文化的现实,从传统文化中摄取先贤智慧,将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
12、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资源,因而他对传统文化往往有新的认知角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文化创新。(选自杨国安韩愈的传统文化观,光明日报2019年2月16日)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唐时期,在中国文化发展道路选择上,韩愈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对后世影响深远。B韩愈十分注重研读经典,把握其思想精髓与源流,从而为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C对论语的校勘、注释、疏解,体现了韩愈接受传统文化时带有研究性和批判性。D佛老二教对于韩愈时代的传统文化挑战很大,特别是佛教在民间和知识界颇为流行。解析:选BB项,以偏概全,该项对应文本第二段“在把握儒学思想的精髓与
13、源流,深刻体会古代作家的创作经验,具有独立的批判能力之后,韩愈进一步泛览百家”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韩愈学习、研究经典,奠定了知识架构的基础,把握了儒学思想的精髓与源流;二是在此基础上,他还进一步泛览百家。选项B只涉及第一层意思。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立足点,来探讨韩愈的传统文化观。B文章不但揭示了韩愈在思想文化史上所取得的成就,还深入分析了取得成就的原因。C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结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为并列关系,分别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D在论述韩愈对待佛教的态度时,文章能够辩证地进行分析,显示出论证的严谨性。解析:选CC项,“第
14、二至第五自然段为并列关系,分别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错误,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结构,第一段总起,写了韩愈的传统文化观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二段至第五段对它进行分论。第二段论证韩愈接受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是钻研性和广泛性;第三段论证韩愈接受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其研究性和批判性。这两段是一种并列结构,共同分析了“韩愈接受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第四段论证韩愈护持道统,又不一味地排斥佛教思想。第五段论证韩愈的文化思想植根于传统,又注目于现实。因此文章应是第二、三段与第四段、第五段构成并列关系,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6(把握观点态度)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
15、上,立足于当时社会文化现实,努力构建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有着崇高历史地位。B对待传统文化,韩愈能够采用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因而学习充满主动性,并且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C韩愈力排异端,护持道统,他的原道从理论和实践上捍卫民族文化本位,为儒学传承发展争取了空间。D韩愈注重融会贯通传统文化的精神,将其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资源,故能进行超越时代的文化创新。解析:选AB项强加因果。“韩愈采用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与“学习充满主动性,并且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扩大范围。原道属于理论方面的,没有从实践上捍卫民族文化本位,为儒学传承发展争取了空间。D项曲解文意。原文为“进行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文化创新”,而不是“进行超越时代的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