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2 ,大小:629KB ,
资源ID:80904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904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专题十三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专题十三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ppt

1、专题十三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目录专题备考引擎高考导向 专题概览 考纲扫描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备考重点 1.复习时,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是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脉络及特征.重点把握对

2、现代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中国不同阶段的外交政策、方针,突出对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中俄关系的梳理和理解.2.高考命题继续注重创设新情境,考查三大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意义,从现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从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背景下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3.注意联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热点问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也要从和谐世界构建,中美、中日关系等热点角度,分析理解现代中国外交发展阶段特点、政策及成就.本节目录考点整合分层突破考向聚焦高频探究热点话题高考链接创新预测高分跨栏目录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考 点 整 合 分 层 突 破 考点一

3、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建立 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转变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发展 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曲折 1966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完善 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目录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条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4、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3)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积累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含义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目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原因(1)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中国共产党长期民主革命斗争的经验积累 依据 共同纲领和中华人

5、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 含义 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地方性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标志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目录【深化点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处理民族关系

6、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目录1“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1)内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2)实践: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台湾问题(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两岸关系发展: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主张“和平统一”方针.1987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底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史上的重大突破.考点二祖国统一大业目录【深化点拨】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其一应注意它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最早成

7、功运用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地区;其二要注意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成因,“一国两制”下享受的权力也不同,这突出表现为台湾回归祖国后成立的“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军队,但都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之下的行政区域.目录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奠基时期)(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处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家之间参与外交国际事务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新中国外交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考点三现代中国的外交目录(3)重大外

8、交活动: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4月参加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2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拓展时期)(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目录3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创新时期)(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3)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4)积极发挥在联合国和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深化拓展

9、】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也就是坚持联合国宪章,尊重独立国家的独立主权来与多个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目录典例1探究一现代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考 向 聚 焦 高 频 探 究(2012高考广东文综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目录【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分析理解各个口号所反映的历史特征.迁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背景分析判断.具体分析如下:【答案】B选项 逐

10、项分析 结论 A项 据题干时间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排除 B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 正确 C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于1956年提出,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排除 D项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排除 目录【借题发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是高考的重点。高考主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历史的角度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渊源。复习备考时,要特别重视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相关背景、目的、特点等。目录提升必备建国初期中国民主

11、政治成果的特点1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2)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4)实行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目录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成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公认.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2)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

12、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3)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目录(4)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统一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实行的.(2)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区域自治.(3)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目录应用训练1(2012北京东城区练习)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

13、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目录解析:选D.在1954年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了转变,成为统一战线组织.目录2(2012日照调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目录解析:选D.归绥、迪化等是旧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带有一定征服心态的称呼,具有强烈

14、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新中国改称呼是切实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目录探究二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与祖国统一(2012高考江苏单科卷)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典例2目录【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提取题干中的信息“1987年”“自由返乡运动”,迁移两岸关系变化的有关知

15、识分析思考.题干材料反映了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的做法,其本质目的是旨在推动台湾放开到大陆探亲限制,B项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构想还没有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故A项可以排除;“一个中国”的共识在1992年达成,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可以排除C项;港澳回归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也不符合时间要求,可以排除D项.【答案】B目录【借题发挥】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也是持续的社会热点。高考多是隐性考查与国家统一有关的历史史实,特别是“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复习备考时,适当拓展,链接古今中外的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相关史实,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认识国家统一的必要性及影响。目录提升必备新

16、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1两岸关系紧张对峙期(19491979年):两岸关系是一种隔绝、敌对、对抗的关系,期间两岸隔海对打,人为地将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2两岸关系民间接触期(19791992年):1990年元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为标志,两岸关系进入了“冷和”阶段.随后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家探亲,大陆方面积极推动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使得两岸关系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学术、体育等得到发展.目录3两岸关系和平交流期(1992年今):1992年底“两会”达成了“九二共识”,1993年在新加坡实现了“汪辜会谈”,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2005年中国国民

17、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目录应用训练1(2012江南十校二模)2012年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首次提出“一国两区”,即一个国家,两个地区(大陆,台湾).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的事件是()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B1984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C1992年,两会(海基会、海协会)发布“九二共识”D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目录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两岸的分离是历史原

18、因造成的,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一个国家”,这也是“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目录2(2012中山期末考试)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派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的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目录解析:选C.1974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尚未提出,A项错误;国民党尚未有建立统一战线的意向,B项排除;共产党代表中国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国

19、民党只代表台湾当局的利益,D项排除.答案为C.目录探究三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政策、特点典例3(2012高考山东文综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目录【解题思路】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处理与亚洲周边国家问题时提出来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初的外交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仇视封锁新中国,A项应为其主要目的.B、D两项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与时间不符;C项与提出背景不符,排除.【答案】A目录【借题发挥】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外交特点、成就及影

20、响是高考考查的高频区域。复习备考时,一要分析理解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特点及成就;二要结合国际国内背景,特别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历程及特点进行分析理解各阶段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原因。目录提升必备新中国各阶段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及影响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1)特点:“一边倒”.(2)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处于孤立.(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

21、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目录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1)特点:“一大片”.(2)原因: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3)作用: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目录320 世纪70年代(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重点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原因:美苏争霸,美趋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3)作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

22、交,扩大了世界影响.420世纪80年代起(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目录(2)原因: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3)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录应用训练1(2012天津质检)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

23、国为合法政府B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目录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据题干“1949年”和“原封不动地退回”美国“总领事”写给外交部的信,说明新中国采取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答案为B项.目录2(2012黄山质检)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均势概念做了重新解释,提出现在是一个五极世界,其中的一极便是中国,它应该摆脱被孤立局面.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格局正逐步形成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D中国致力于打破外交孤立的

24、局面目录解析:选C.A项正发生于现在,排除;B项是尼克松访华以后的影响,排除;D项说法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劣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答案为C.目录热 点 话 题 高 考 链 接 话题:中美、中日关系与中国的多边外交【话题关注】(链接生活实例!)新华社北京电:2012年4月28日,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表示,南海主权争议不是中美之间的问题.中方注意到美方已多次表示对南海主权争议不持立场,中方希望美方信守这个表态.目录新华网北京电:2012年8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9日就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答记者问时说,中

25、方对此表示强烈抗议,敦促日方停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切实处理好当前问题,避免严重干扰中日关系大局.中美、中日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贸易保护问题、人权、意识形态的分歧问题;中日关于战争反省、钓鱼岛主权问题、东海石油开发以及南海主权问题等,是影响中美、中日关系走向的核心问题.中美关系分歧与合作问题、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及前景、中国倡导多极化、和谐世界的建设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目录【链接考点】(打开思维之窗!)1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特别是新中国建交以来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及中美关系走

26、向的国际形势与政治格局等.2近代日本两次侵华影响及中日两国关系邦交化的理解认识.3中国古代、近现代的外交政策、地位及影响.4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特点、成就.目录【典题例证】(寻找高考足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材料2: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

27、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材料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目录(1)依据材料1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

28、系方面的影响.(2)材料2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3)概括材料1、2、3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录【解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考查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第(1)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第(2)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3)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目录【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9、.(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目录【方法技巧】大跨度、高概括材料解析题的特点及解答方法(1)特点:大跨度、高概括材料解析题型是以某一历史问题为求答对象,考查与之横向、纵向相关的知识.它要求考生将散布在历史课本各处有关知识点进行回

30、忆,加以归纳,并作宏观概括,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它是从宏观的角度或从全局的高度对某一专题、某一知识点进行大跨度的概括归纳总结,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素养水平.目录(2)方法大跨度问答题顾名思义是跨度大,或横向或纵向.审明题意,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回答好问答题的前提和关键.一道典型完整的问答题,包含有提示语、求答项目、中心语、限定条件四种构题成分.只有审定好题目的基本结构,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确定好题型,即找出试题中的提示语,明确试题对答题表达方式的要求.大跨度问答题与其他题型一样,具有“分析说明”“分析比较”“概括指出”“比较说明”等表达方式.审题时一定要具

31、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将有关方式巧妙结合,并按照题意,分出轻重主次.目录审定好解答对象和限定条件.大跨度问答题中的限定条件很多,如时间限定、空间限定、角度限定等,它的跨度往往是很大的.要求对所掌握的知识必须网络化,并具有立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还需要具有很强的时空观和空间想象力.在大跨度问答题中,限定条件虽然不是试题的主干,但对于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会起着答题路标的作用.答好大跨度问答题的要点不全在技巧,而在于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掌握,对高层次历史学科能力的不断提高.目录【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2013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

32、第34个年头.30多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38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主张和平.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策时都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目录材料2:1943年,美国罗斯福指出:“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目录材料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摆在美国面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承认新成立的中华

33、人民共和国,要不要跟蒋介石政权切断关系.1950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引发美国方面的反应.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马上发表声明表示要干预朝鲜的内战.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中表示,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要等到太平洋安全的恢复.杜鲁门这个声明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标志.陶文钊美国要害中国吗目录材料4:时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之际,美国前总统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目录材料5

34、:2011年9月21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即为台“改装”其现有F16A/B战斗机,售台军用飞机零配件,并提供有关训练项目,总额达58.52亿美元.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已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多年来,美方不顾其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联合公报中所作承诺,一再启动对台军售,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中美战略互信,对中美两国共同利益有百害而无一利.新华网目录(1)材料1中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什么?请根据材料说明原因.(2)材料2中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3)据材料3回答,从1949年到20世纪5

35、0年代初,影响中美关系的内外因素是什么?“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实质是什么?(4)根据材料4、5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目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归纳出其核心;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信息归纳原因.第(2)问据材料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阶段特征分析说明政策变化及原因.第(3)问注意从国际、国内两方面说明原因;实质从美国的战略意图思考.第(4)问提取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目录答案:(1)核心:对日本侵华“保持中立”(或答不干涉、纵容等皆可).原因:借口“主张和平”,“自我克制”,“不使用武力”和“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2)与中国联合结成同盟,树立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美国(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减轻其压力).(3)因素:外部的苏联问题;内部的台湾问题.实质: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4)台湾问题、国家利益、历史偏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地缘因素、国际政治环境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