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2.04MB ,
资源ID:80880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880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11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讲(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11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讲(含解析).doc

1、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情分析考查形式一般前2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第3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此专题的考查形式近年来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考情分析1所选文章的内容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理论、历史、美学、建筑等各个方面。每题3分,共9分;新课改后最后一题为4分,是简答题,共10分。2信息筛选、内容归纳、分析观点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考查的重点。命题预测1选择的文本的题材仍会非常广泛,不固定于某一特定内容。2不会再于单一考点上设题,考查更趋综合性。高考真题连接【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

2、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认知地图对

3、这些符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作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

4、“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啦?”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

5、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7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B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接受符号。C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资源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

6、,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B劝说参与者和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受劝说者会加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 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D接受者接受一些讯息,如汽车喇叭声、“失火了”的呼喊声,感觉会发生突变,不需要加工讯息,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答案】7A 8D9社会传播行为类型(A类传播行为与B类传播行为)。社会传播过程特点(传播至少两人,角色可以转换,循环往复)。【试题解读】7

7、.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段落语句,把主要的信息进行整合。文中A类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一、论述类文章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特点:第一,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第二,论点在文本中的位置:有的直接出现在文本的开头,开门见山;有的放在文本的结尾,篇末点题,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有的放在文本的中间;有的标题就是全文论点。当然,有少数文本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这就

8、要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论据有两种: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典型;二是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3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一

9、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论述类文章的类型1立论文立论文指对某个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意见的论述类文本。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标题就鲜明地摆出了作者的观点。论述类文本大多是立论文。2驳论文驳论文指反驳对方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论述类文本。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先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话,揭示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

10、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主张。驳论文中反驳的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三、论述类文章的结构(一)基本结构1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问题。好的引论简明新颖。2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3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解决问题。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二)论证结构1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

11、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2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

12、,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3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在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时,先以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再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正反对比,突出了文字的联想意义必须要善用的观点。4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3、,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5综合式有些文本并不是单纯地运用一种结构方式,而是以某一种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四、论述类文章应试中设置的题型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这样就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1、题型一:偷换概念选项在表述时故意把原文的概念用一个相近但有差异的概念来置换,两个概念之间或在类别上,或在范围上,或在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同。解答这类题目,

14、一定仔细察看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甚至要考虑“的”“了”等虚词,看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选项设置对应原文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比对分析:原文的意思是早期小说和故事只是流传形式略有差异,本质并无太大区别。此选项错把“形式差异”当“本质差异”,偷换了概念。2、题型二:篡改原文选项故意更换(或减少,或添加)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选项设置对应原文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

15、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比对分析:原文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不重要”并不意味着“不属于”,选项篡改了原文。3、题型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选项设置对应原文“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

16、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比对分析: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等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律”。属于张冠李戴。4、题型四: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无端地、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选项设置对应原文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

17、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比对分析:“更似绝句律诗”,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原文中并无此意,凭空捏造。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5、题型五: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以个别事物替代一类事物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或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者程度轻重的词,来干扰考生。选项设置对应原文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

18、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比对分析:以偏概全,对中国经典范围的认定,不仅包括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还应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文字学著作等。6、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节俭是美德,不过,它是安身立命的一种辅助性美德,并不是基础性美德。儒家把做人的基本伦理准则称为五常:仁、义、礼、智、信。在此基础上,儒家提倡以温、良、恭、俭、让的方式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就是说,五常是自我修养的绝对要求,其他是相对要求。节俭、俭朴作为生活方式上的优点,能帮助一个人养成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生活习惯,为他塑造低调、踏实的外在形

19、象,使他更易获得外部环境的认可,人生道路更通达。但它并不构成对一个人品质的根本性判断。从逻辑上看,节俭作为人对物质消费所采取的一种自我克制、自我约束的态度,脱胎于审慎和节制这两个品质母体。只不过节俭的对象总是金钱和物质享受,其伦理意味和价值分量到底与精神上的自律还是有所不同。中西道德哲学在节俭议题上的慎言,体现的是一种辩证的智慧:节俭作为理财的态度,归根结底涉及的是利不是义,过于珍视财物似乎又容易将人们引入歧路,重利轻义。节俭作为一种美德是辅助性的、相对的,恣意挥霍是错误,克己过度也不好;空有节俭,全无其他品德修养,它也就失去了价值。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为此提供了充分的说明。节俭对于平民阶层

20、是关乎生存和尊严的重要美德,对于统治者和权贵阶层则无足轻重。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同理。人们自古赞扬颜回安贫乐道,但并不参照同样标准评价贵族和士大夫,战国四公子便是以慷慨施财、广纳贤士留名史册。读红楼梦,人们敬重刘姥姥勤俭持家、知恩图报,也津津乐道贾府接待刘姥姥的讲究、体面和不惜耗费。究其因由,古时礼制为本,俭不可伤礼;如果俭与礼相冲突,那么俭的原则让位于礼。在西方,节俭成为全社会生活实践的主流价值,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要归因于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因为节制物欲,钱才能转化为资本;反过来,投入可持续,工业生产和销售可扩大发展,才能保障更大利润的回报。在我国,农业社会绵延数千年,生产力低下、物质

21、匮乏的年代漫长,节俭是人们度过艰难岁月的经济策略,是世代相传的生存法宝。节俭的目的是更长远地安排生活,是兼顾一时和长期的生活质量,是使日子安稳、幸福长久,并不是忍受不便和痛苦本身。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句刻薄的话:“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都会死。”这是因为他自己提出的“节约悖论”是反对节约的。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但显然不能拿凯恩斯的理论指导生活。 。1.下列对“节俭是美德,但它是安身立命的一种辅助性美德,并不是基础性美德。”的解说,不属于直接理由的一项是( )(3分)A.儒家的基本伦理准则是仁义礼智信,在此基础上,提倡以温良恭俭让的方式与人相处、待人接物。B.节俭作为人对物质消费所采取的一种自我

22、克制、自我约束的态度,脱胎于审慎和节制这两个品质母体。C.节俭的对象总是金钱和物质享受,其伦理意味和价值分量到底与精神上的自律还是有所不同。D.节俭作为理财的态度,归根结底涉及的是利不是义,过于珍视财物似乎又容易将人们引入歧路,重利轻义。2.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节俭作为一种美德是辅助性的、相对的,这意味着恣意挥霍是错误,克己过度也不好。B.在资本主义时代,节俭不仅成就小富,也可使小富成为大富,使创业者成就大业。节俭是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所仰赖的重要品质之一。C.在中国封建社会,人们认为贫苦百姓能够勤俭持家是美德,而对于王公贵族来说,慷慨大方,仗义疏财是一种美德。 D.中国农业社会绵延数千年,物质匮乏的年代漫长,节俭是人们度过艰难岁月的经济策略、生存法宝,因此老一辈人比年轻一代更注重节俭。3.根据文本,在横线处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消费观点。(不超过20个字)【答案】1.B 2.A 3.俭而有度,合理消费。【试题解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