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衔接班生物期中考试一、单选题1. 果蝇的眼色有红色、朱砂色和白色三种表现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只要有B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 和E都不存在时为白眼,其余情况为朱砂眼。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的子代中雌性理论上表现为A. 红眼和白眼B. 朱砂色眼C. 白眼D. 红眼【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红眼为 XBY,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eeXbXb或eeXbY。【详解】根据题干分析可知,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且其XB一定会传给雌性后代,雌性后代一定含有XB,一定是红眼。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 以下关于蓝藻
2、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与蛋白质等构成染色体B. 发菜与菠菜、油菜等具有完全相同的细胞结构C. 细菌中绝大多数种类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D. 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属于自养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
3、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拟核中只有DNA,没有染色体,A错误;B、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菠菜和油菜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差异很大,B错误;C、细菌中绝大多数种类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C正确;D、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C。3. 下列有关水稻(2n= 24)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稻基因组计划只需研究12条染色体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米粒变大、变多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
4、杂交,可得到新物种三倍体水稻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穂、米粒变小【答案】A【解析】【详解】A、水稻是雌雄同体的植株,因此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12条染色体上碱基序列,A正确;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适当处理,染色体加倍,可得到四倍体水稻,多倍体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但米粒的多少与其无关,B错误;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不可育不是一个新物种,C错误;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没有米粒,D错误。故选A。4.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
5、的是A. 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大都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B.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只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 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不表达D. 细胞的体积越大,越有利于其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答案】A【解析】A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DNA可以发生转录,在核糖体上完成翻译,所以细胞质中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A正确;B物质的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胞吞和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错误;C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所以在正常细胞中两种基因都是表达的,C错误;D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不利于各项生命活动的
6、进行,D错误;答案选A。5. 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B. 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镊子去除细胞壁C. 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离心法获取D. 可以利用显微镜的高倍镜直接观察【答案】C【解析】【分析】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人的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渗透吸水破裂,其中的内容物混合在一起,通过离心的方法可提取纯净的细胞膜。【详解】A、家鸡的红细胞为正常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不能用家鸡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A错误;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
7、胞壁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错误;C、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再离心时将血红蛋白于细胞膜分离,C正确;D、用显微镜观察时,应该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再换高倍镜观察,D错误。故选C。6. 如图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变部位的相关生理过程(用图中数字表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 据图可推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B. 图中、过程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 图示表明,NMDA除了能与谷氨酸结合,还可以和其他神经递质结合D. 正常情况下,突触间隙的谷氨酸能长时间地起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兴奋传到轴突末梢时,可引起
8、突触小体的膜对钙离子的吸收,进而促进突触前膜对谷氨酸的释放,释放出去的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的内流,进而形成动作电位。【详解】据图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故可推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A正确;图中过程是谷氨酸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过程是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据图分析,NMDA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作用是识别谷氨酸,NMDA与谷氨酸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故据图不能说明NMDA还可以和其他神经递质结合,C错误
9、;正常情况下,谷氨酸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故突触间隙的谷氨酸不能长时间地起作用,D错误。故选A。7.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只发生在高等动物和植物中B. 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期C. 分化的细胞会呈现出在形态、结构、功能、遗传物质上的差异D. 细胞分化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了特异性的蛋白质【答案】D【解析】【详解】AB、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是一种持久性变化,AB错误;C、分化的细胞呈现出不相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D、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D。8. 果蝇中,红眼(B)与白眼(b)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
10、制的相对性状,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为红眼,F2代白眼:红眼=l:3但是白眼只出现于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结果不能用盂德尔分离定律解释B. 从上述结果就可判断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上无等位基因C. 将F2中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每一组杂交都可获得白眼雌蝇D. 要确定该基因是否仅位于X染色体上,应将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答案】D【解析】【详解】A、F2代雌雄表现型不同,为伴性遗传,推断红眼(B)与白眼(b)位于X染色体,亲本为XbYXBXB,由于F1性状分离比为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B、如果Y上有等位基因,实验结果与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一致,无法判断,B错误
11、; C、F2中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为XbYXBXB、或XbYXBXb、XbYXBXB不能获得白眼雌蝇XbXb,C错误;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如果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雄蝇都是白眼,雌蝇都是红眼,否则子代都是红眼,D正确。故选D。9. 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比为1:2:2的数量关系。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A. 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B. 存在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C. 细胞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D. 此时细胞中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染色单体:DNA的数量=1:2:2,该时
12、期应处于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前,即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详解】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比为1:2:2,A项不符合题意。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2N的时期只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无染色单体,B项符合题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比为1:2:2,C项不符合题意。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比为1:2:2,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
13、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变化情况,在解答本题是找准突破口,该比例一般出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10.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中,O最多,H次之C. 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不同,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中含水量比休眠种子高D. P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如磷脂、RNA、脂肪等【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
14、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解】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A错误;B、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因水的含量多,故O的含量(占细胞鲜重的质量百分比)最多,C次之,B错误;C、同一生物体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不同,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高,C正确;D、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不含P,D错误。故选C。11. 某研究小组开发出一
15、项新的血液检测技术,该技术能检测出胰腺癌患者血液中一种名为HSATII的非编码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一特殊RNA可以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今后有望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这一特殊RNA是在胰腺癌患者细胞的细胞质内合成的B. 胰腺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C. HSATII不能编码蛋白质,可能是因为它缺乏起始密码子D. 癌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表面均发生改变,但其遗传物质未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DNA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无法从题干中知晓该RNA产生的场所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故A错;B、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6、发生了突变,故B错;C、HSATII不能编码蛋白质,可能是因为它缺乏起始密码子,故C对;D、 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故D错。故选C。12. 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B.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A【解析】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其中绝大多数生物是XY型性别决定方式,而XY型性别决定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可见,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
17、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A项正确;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B项错误;含X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是雌配子,也有可能是雄配子,C项错误;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别决定方式,其染色体无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但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别决定方式。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要求考生明确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的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13.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般来说,核孔数量越多的细胞代谢活动越旺盛B. 线粒体内膜
18、上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内膜的功能更复杂C. 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D. 分泌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和分泌囊泡,利于膜成分的更新【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3、
19、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4、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详解】A、核孔是核质交流的通道,所以一般来说,核孔数量越多,核质交换越频繁,细胞代谢活动越旺盛,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内膜的功能更复杂,B正确;C、蓝藻是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
20、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C错误;D、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和分泌囊泡,利于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功能,识记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的功能,明确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14. 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 抑制呼吸强度B. 降低水分吸收C. 促进果实成熟D. 促进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细胞呼吸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和蔬菜的贮藏:
21、(1)粮食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干燥;(2)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一定湿度。【详解】影响细胞呼吸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CO2浓度或N2浓度)和水分,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是由于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可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选A。15. 下列关于孟德尔通过“假说一演绎法”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结果”是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完成“测交实验”并发现显性:隐性之比约为1 :1,属于演绎推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 时离
22、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为什么F2出现性状分离,而且比例都接近3:1?”属于提出问题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
23、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结果”是孟德尔进行实验发现问题的过程,不是对分离现象的验证,错误;完成“测交实验”并发现显性:隐性之比约为1:1,属于实验验证,错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正确;“为什么F2出现性状分离,而且比例都接近3:1?”属于提出问题,正确。故选B。16. 丙氨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点是( )A. 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B.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C. 需要载体,消耗能量D. 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丙氨酸进入
24、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故选C。17.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口池塘里的所有蓝藻构成了一个种群B. 一口池塘里的所有鱼类构成了一个群落C. 一个酵母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D.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蓝藻有多种,故一口池塘里的所有蓝藻既不是种群,又不是群落,A错误;B、鱼的种类有多种,一口池塘里的所有鱼类既不是种群,又不是群落,故B错误;C、一个酵母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故C正确;D、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故D错误。故选C。【点睛】
25、18. 如图所示,甲是渗透作用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中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半透膜内外浓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B. 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C. 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D. 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想等【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定位】渗透装置【详解】A、图甲中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所以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则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越来越低,直至平衡,可用曲线乙表示,A正确; B、图甲中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所以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则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越来越低,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也越来越
26、低,直至平衡,可用曲线乙表示,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水分进入半透膜,则漏斗内的液面越来越高,可以用图丙表示,C正确;D、由于半透膜内侧有蔗糖溶液,而外侧是清水,所以两侧溶液的浓度不可能相等,D错误。故选D。【点睛】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19. 如右图所示细胞对大
27、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完成胞吞和胞吐过程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 a和b过程都所需能量由线粒体或细胞溶胶提供C. b示细胞分泌的同时导致细胞膜成分的更新D. 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的主要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点睛】A、细胞完成胞吞和胞吐过程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A正确;B、a和b过程都所需能量来自细胞呼吸,场所是线粒体或细胞溶胶,B正确;C、b形成囊泡,分泌的同时导致细胞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D、主动运输是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的主要方式,D错误。故选D。20. 下列不能用于判断两对基因是否独
28、立遗传的杂交组合是A. AaBbaabbB. AaBbaaBbC. aaBbAabbD. AaBbAaBb【答案】C【解析】【详解】A、AaBb中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如果两对基因能独立遗传,则AaBbaabb的后代会出现1:1:1:1的比例,A不符合题意;B、AaBb中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如果两对基因能独立遗传,则AaBbaaBb的后代会出现3:1:3:1的比例,B不符合题意;C、aaBb中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Aabb中也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所以无论是否独立遗传,后代的比例都是1:1:1:1,因而不能用于判断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C符合题意;D、AaBb中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如果两对基因能独立遗传,
29、则AaBbAaBb的后代会出现9:3:3:1的比例,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多选题21. 下列关于人体内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正常细胞中具有与癌变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 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会降低C. 癌细胞体外培养也存接触抑制D. 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答案】CD【解析】【分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于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当细胞内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内的多种基因发生突变后,成为癌细胞。癌细胞的培养过程不存在接触抑制。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
30、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详解】正常细胞中具有与癌变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引起癌变,A正确;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B正确;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不存在接触抑制,C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这是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衰老和凋亡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22. 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其中不正确的有选项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结构或现象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质壁分离及复原B胚胎干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C
31、神经元着丝点分裂D大肠杆菌有核仁A. AB. BC. CD. D【答案】BCD【解析】【分析】【详解】A、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故A正确;B、胚胎干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故B错误;C、神经元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故C错误;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故D错误。故选B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等,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3.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酶与性状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 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产物B. 一种性状只
32、能由一种基因控制C. 基因控制性状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实现D. 细胞只要含有某种酶的基因就一定有相应的酶【答案】ABD【解析】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翻译的产物,而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是基因转录的产物,A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对性状可能由多对基因控制,B错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含有某种酶的基因,但是该基因不一定表达,D错误。24.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一致的是( )A. 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 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
33、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成连续的两层C. 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D. 科学家用不同颜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并将标记后的两种细胞进行融合,这一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ABD【解析】【分析】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
34、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19世纪
35、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C、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D、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ABD
36、。【点睛】25. 下列细胞的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有关的是 ( )A.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B. 接收激素等信息分子传递的信息C. 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的过程D. 防止植物细胞吸水过多而破裂【答案】AB【解析】【详解】A、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进而产生局部电流,都与生物膜上的载体有关,A正确;B、接收激素等信息分子传递的信息与生物膜上的受体蛋白有关,B正确;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与生物膜无关,C错误;D、防止植物细胞吸水过多而破裂是细胞壁的作用,与生物膜无关,D错误。故选AB。26
37、.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指一个细胞所有具磷脂双分子层特征的结构B. 它维系了一个细胞中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性C.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不尽相同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D. 它使细胞内所有酶都被固定化,保证了代谢反应的有序进行【答案】ABC【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有的含有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生物膜的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
38、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构成的生物膜系统,而生物膜系统中都含有磷脂双分子层,因此生物膜系统可指一个细胞所有具磷脂双分子层特征的结构,A正确;B、生物膜系统维系了一个细胞中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性,B正确;C、生物膜系统虽然成分相似,但不同的膜其功能有所不同,因此生物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不尽相同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C正确;D、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部分酶都被固定化,保证了代谢反应的有序进行,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及生物膜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掌握情况。27. 调查某地区某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发现该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
39、发病率均为1/2500。进一步研究发现,致病原因是患者细胞膜表面的某种载体蛋白缺少了一个氨基酸,从而导致体液中Cl浓度增大进而发病。下列对该遗传病的分析,合理的是( )A. 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 该地区人群中,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约为1/100C. 与正常基因相比,该致病基因可能缺少了3个碱基对D. 上述实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影响生物性状【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该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该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均为1/2500。则a的频率为1/50,A的频率为49/50。【详解】A、该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40、遗传病,A错误;B、由分析可知,a的频率为1/50,A的频率为49/50,因此该地区人群中,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1/5049/50=49/1250,B错误;C、致病原因是患者细胞膜表面的某种载体蛋白缺少了一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由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密码子由3个碱基组成,因此与正常基因相比,该致病基因可能缺少了3个碱基对,C正确;D、研究发现,致病原因是患者细胞膜表面某种载体蛋白结构异常导致的,因此上述实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影响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CD。28. 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内染色体DNA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精原细胞在不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
41、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精子(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精子中含有4条染色体B. 次级精母细胞中带15N标记的DNA有8个C. 初级精母细胞中带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8条D. 每个精子中的所有染色体均带有15N标记【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内染色体DNA两条链均被15N标记,则复制后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均被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减二后期含有八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DNA分子数为8;减数分裂结束得到4个精子,每个精子含4条染色体。【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精原
42、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为4条,A正确;BD、由以上分析可知,次级精母细胞中DNA分子数为8,此时DNA中两条链均有1一条被15N标记;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得到精细胞,每个精细胞(变形后为精子)所有的染色体均带有15N标记,B、D正确;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染色单体数目为16,此时每条染色单体均被标记,C错误。故选ABD。29.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是否水解B. 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C. 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18
43、O2,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D.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答案】ABD【解析】【分析】检测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需注意必须水浴加热;非还原糖如淀粉可用碘液检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详解】A、用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是否水解,A错误;B、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蔗糖分解前后都不与碘液反应,在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B错误;C、给植物分别提供H218O和Cl8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44、氧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18O2,无法判断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C正确;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故选ABD。30.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相联系B. XY 型生物的体细胞内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C. 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 同一个体的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不一定都相同【答案】C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XY型性别决定方式。XY型生物雌性个体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X,两条X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
45、方。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Y,属于一对异型的同源染色体,其中X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详解】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A错误;B、雄性动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雌性动物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B错误;C、X、Y也是同源染色体,X与Y虽然形状、大小不相同,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Y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一样,要经历联会、四分体和分离的过程,因此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D、在雄性动物体内,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存在不同的基因,性染色体组成不一定都相同,D正确。故选CD。三、综合题31. 下图是植物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
46、列问题:(1)图中-所表示的物质中,表示_、表示_。在叶绿体中, ADP的转移途径是_。(2)有氧呼吸特有的步骤是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的部位是_。【答案】 (1). H (2). CO2 (3). 从叶绿体基质中转移到类囊体膜上 (4). (5). 线粒体基质和内膜【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是H(NADPH)、是O2、是CO2、是有机物,是H(NADH),是氧气。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详解】(1)据图分析,、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2H2O4H+O2,ADP+PiATP(在酶的催化下),所以是H、是O2
47、。表示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形成。在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ADP+Pi ATP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ATP应用于暗反应中还原三碳化合物,ATP ADP+Pi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DP再转移到类囊体薄膜上。(2)有氧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这两个过程分别发生的部位是线粒体基质和内膜。【点睛】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本知识点是高考重点,注意理解。32. 开两性花的二倍体陆地棉易得黄萎病,研究人员已从海岛棉分离出抗黄萎病基因(StVe,简称基因S),发现整合到陆地棉的2号染色体和线粒体上的基因S能表达出等效的抗性
48、,但线粒体上的基因 S 表达的抗性会逐代减弱。请回答下列问题:(1)符合长期种植要求的种子(幼苗) 是下列图示中的_。(1)为了快速地获得更多的符合生产要求的种子,将上述6种幼苗全部种植,逐步进行如下操作:将所有具有抗性的植株自交得到自交系一代,同时还将这些具有抗性的植株作为父本(其精子内的线粒体不会进入卵细胞)与表现型为_的植株杂交得到杂交系一代,将杂交系一代种子全部种植,检测其抗性。若同一株系的植株全部表现为_,则其对应的自交系一代就是符合要求的种子。让所有有抗性的杂交系一代植株自交,得到自交系二代种子,这些种子类型是_(种子类型用上图中的序号表示),对应的比例是_。【答案】 (1). a
49、、d (2). 不抗黄萎病(无抗性) (3). 抗黄萎病(有抗性) (4). d、e、f (5). 1:2:1【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抗黄萎病基因S整合到2号染色体和线粒体上的基因S都能表达出等效的抗性,但线粒体上的基因S表达的抗性会逐代减弱。2、分析图形:a中两条2号染色体和线粒体上都整合了抗黄萎病基因S;b中一条2号染色体和线粒体上都整合了抗黄萎病基因S;c中线粒体上整合了抗黄萎病基因S;d中两条2号染色体都整合了抗黄萎病基因S;e中一条2号染色体上整合了抗黄萎病基因S;f中两条2号染色体和线粒体上都没有整合抗黄萎病基因S。【详解】(1)由于线粒体上的基因 S 表达的抗性会逐代减
50、弱,所以要长期种植,需要求幼苗是2号染色体上基因 S的纯合体,才能稳定遗传,a、d 符合。(2)从上述6种幼苗中选出稳定遗传的个体,进行自交,得到自交系一代,如果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S基因是纯合的,后代仍都有抗性,由于a、b、c植物线粒体中也有S基因,后代也会有抗性,所以还要将这些具有抗性的植株作为父本与表现型为不抗黄萎病的植株杂交得到杂交系一代,将杂交系一代种子全部种植,检测其抗性。若同一株系的植株全部表现为抗黄萎病,则其对应的自交系一代就是符合要求的种子。经以上处理后,让所有有抗性的杂交系一代植株自交,得到自交系二代种子,这些种子类型是d、e、f,有纯合、杂合、无抗性类型,对应的比例是1:2
51、:1。【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要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33. 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下图所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_。(2)图中过程称为遗传信息的_,发生的场所是_。(3)过程完成需要_的催化。(4)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合成lncRNA,进而影响过程,这一调节机制其意义是_。【答案】 (1). 磷酸二酯键 (2
52、). 表达 (3). 细胞核和核糖体 (4). RNA聚合酶 (5). 加速合成P53蛋白,修复DNA损伤,阻止受损DNA复制【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表示p53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表示DNA片段转录形成RNA;p53蛋白能启动P21基因表达形成P21蛋白,进而阻止DNA的复制;修复酶基因表达形成修复酶系统,进而修复损伤DNA。【详解】(1)DNA中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2)图中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3)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是在细
53、胞核中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部分解开的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将4种核糖核苷酸连接成RNA的过程。(4)过程中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合成IncRNA,进而促进过程,这一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以加快损伤DNA的修复并阻止DNA的复制。【点睛】熟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相关的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读懂图中的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34. 请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表观遗传现象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组成染色体的DNA
54、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可使相关基因处于“关闭”或“打开”的状态,从而影响其对性状的控制。小鼠的毛色与毛囊中黑色素细胞合成的色素种类有关。研究发现,胞外信号分子 M 蛋白与黑色素细胞膜表面受体 MR 结合,启动细胞内 B 基因等表达出相关酶,催化真黑色素(色素颗粒主要为黑色)的合成。细胞内另有A 基因编码的A 蛋白,可阻断M 蛋白与MR结合,抑制真黑色素合成,细胞则通过另一条代谢途径合成褐色素(色素颗粒主要为黄色)。正常情况下,A 基因在毛发生长周期第 4-6 天集中表达,所以野生型小鼠呈现真黑色素与褐色素相间的斑驳色(如图所示)。小鼠的毛色也是一种与表观遗传机制有关的性状。有一种黄色突变体
55、小鼠(AvyA),检测其基因序列发现,Avy 基因是在A基因前端插入了一段“IAP”序列,该序列能调控A基因在毛发生长过程中持续表达。另一项研究发现,孕鼠食物成分不同会影响胎儿期Avya小鼠的毛色发育,其毛色可从单一的黄色到不均一的黄色、斑驳色,甚至黑色。若给孕期母鼠提供的食物含甲基越丰富,刚出生的子代小鼠毛色越深。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插入的IAP序列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从而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调控作用。因此,Avya小鼠可以作为环境生物反应指示器,用来研究能增加甲基化风险的环境因子如乙醇、低剂量辐射和双酚A等对胎儿发育的影响。(1)请用一个短句概括基因与DNA的关系:_。(2)DNA
56、 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会影响_酶与基因的结合,使转录过程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影响_表达。(3)Avy对A表现为_(填“显性”或“隐性”),能合理解释AvyA小鼠表现为黄色的是_(选填下列序号)。正常情况下aaBB小鼠毛色为_色。M蛋白MR受体B基因相关酶真黑色素合成M蛋白MR受体B基因相关酶真黑色素合成 抑制A 基因A蛋白M蛋白MR受体B基因相关酶真黑色素合成 抑制A 基因A蛋白调控IAP序列(4)用Avya小鼠评估环境因子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时,可以用_作为指标。【答案】 (1).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 RNA聚合酶 (3). 基因 (4). 显性 (5). (6). 黑
57、 (7). 小鼠毛色【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启动。3、紧扣题干信息“细胞内另有A基因编码的A蛋白,可阻断M蛋白与MR结合,抑制真黑色素合成,细胞则通过另一条代谢途径合成褐色素(色素颗粒主要为黄色)”、“正常情况下,A基因在毛发生长周期第4-6天集中表达”、“Avy基因是在A基因前端插入了一段“IAP”序列,该序列能调控A基因在毛发生长过程中持续表达”等答题。【详解】(1)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DNA上的
58、启动子结合,启动转录过程。因此DNA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会影响RNA聚合酶酶与基因的结合,使转录过程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基因表达。(3)根据题干信息“黄色突变体小鼠(AvyA)”可知,Avy对A表现为显性;根据题干信息“细胞内另有A基因编码的A蛋白,可阻断M蛋白与MR结合,抑制真黑色素合成,细胞则通过另一条代谢途径合成褐色素(色素颗粒主要为黄色)”、“正常情况下,A基因在毛发生长周期第4-6天集中表达”、“Avy基因是在A基因前端插入了一段“IAP”序列,该序列能调控A基因在毛发生长过程中持续表达”可知,AvyA小鼠表现为黄色的机理是。胞外信号分子M蛋白与黑色素细胞膜表面受体MR结合,
59、启动细胞内B基因等表达出相关酶,催化真黑色素(色素颗粒主要为黑色)的合成,因此正常情况下aaBB小鼠毛色为黑色。(4)用Avya小鼠评估环境因子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时,环境因子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故可以用小鼠毛色作为指标。【点睛】本题结合材料,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能正确分析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35.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其基因A、a
60、、B、b分布如图,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图对应于图中的_段。(2)图中CD段所能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的_段。(4)请在上图右侧方框内画出图所示分裂时期的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并标明基因的位置_。【答案】 (1). AaBb (2). BC (3). 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 BC (5). 【解析】【分析】分析图: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
61、;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由图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仍为AaBb。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中的BC段。(2)图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中的BC段。(4)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下一个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图像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