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361KB ,
资源ID:808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8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 礼记大学率先提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

2、斗目标,并把个人、家庭、国家联系在一起。后来孟子进一步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表明先秦儒学 A.治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构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3. 先秦时某一思想家说:“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这一观点 A.要求民间推广礼乐文明 B.体现了朴素的权利平等意识 C.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D.能够体现出墨家的核心思想4. 晁福林认为:“在先秦时期,(他)对于宇宙本原及其运动规律的思考最为深刻,他对于以贵柔为核心的辩证法的阐述,开辟了我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纪元。

3、”材料中的“他”赞同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D.爱多者则法不立,戚寡者则下侵上5. 易中天中华史汉代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的是 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 C.消灭异端学说 D.繁荣学术文化6. 学者陈效鸿通过探讨春秋至秦汉之际儒学发展演变的历史来揭示政治社会变局;徐克谦以春秋战国政治制度及风尚演变为背景,讨论儒家仁学思想的变化;学者白奚则认为荀子的礼法互补、王霸并用的系统理论,为大一统王权政治提供了最佳的治国模式。 据此可知,三位学者

4、的共同主旨是 A.政治分裂影响文化发展 B.社会变局与儒家思想之间存在互动 C.儒学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D.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发展创新7.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8.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很低。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也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 A.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 B.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 C.儒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 D.独尊儒术遭遇

5、极大阻力9.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私欲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10. 陆九渊强调在修养和教育过程中,不能用外在的规矩来束缚人,而应通过对其内在心术的揭示,“直指本心”,震撼其心灵,启发其内在自觉。“某观人不在言行上,不在功过上,直截是雕出心肝。”这表明陆九渊 A.强调激发内在道德涵养圣贤人格 B.借助格物致知探究万物本原真理 C.认为遏制伪善流行的关键是读书 D.提出了重建儒家信仰理论的任务11. 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

6、,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12.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主流思想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弱化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儒学思想体系 13.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

7、论是 A.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4. 王夫之指出,人的物质欲望与道德准则都是人性的当然内涵,声色臭味与仁义礼智不相悖逆,“有声色臭味以厚其生,有仁义礼智以正其徳”,“仁义礼智之理,下愚所不能灭,而声色臭味之欲,上智所不能废,俱可谓之人性”。这表明王夫之主张 A.人性是理与欲的统一 B.人欲和天理不能相互替换 C.以理制欲和以理统欲 D.保留内心的公欲而去私欲15.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

8、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 A. B. C. D.16.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曾在一次中西科技比较会上说,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B.魏晋时期欧洲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 C.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经由陆路传入欧洲 D.印刷术为欧洲启蒙运动出现准备了条件17.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 B C D18.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形同文字的不同写法,

9、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19. 明朝后期,冯梦龙的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由书坊刊印后,因迎合大众口味,非常畅销。书贾获得厚利后,就邀请凌濛初编写新话本,凌氏编写了初刻拍案惊奇后,书贾又获厚暴利,就再编二刻拍案惊奇。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对社会思想的管控松弛 B.商品经济刺激了明代文学的发展 C.文学创作的格局呈现低俗化 D.小说创作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20. 据不完全统计,康雍时期的官修图书不下100种,大约平均三年编成两种书,乾隆时期不下120种,平均一年编成两种书。官修图书的类别全

10、面,包括经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农艺、文学等多个方面。清代的官修图书 A.反映了清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B.推动了传统文化的转型 C.顺应了当时文化总结的需要 D.说明了盛世修书的传统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2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

11、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董仲舒从天出发来论仁,认为天是万物的本源,天生人并养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万物, 就不能靠刑罚,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万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他在强调“仁 者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仁爱的对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须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质于爱民, 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摘编自孟维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三 作为影响最大的理学家,朱熹建构了以理为本原的理学体系。仁在朱熹理学中具有至关重 要的地位,为天理的代名词。通过对仁的诠释,朱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仁是天理,彰显了仁之本

12、原地位;仁是“百善之首”,突出了仁在五常乃至全部道德条目中的统领作用;不仅理清了仁之内涵, 而且为“仁臻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奠定了前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对先秦儒家通过道德践履与 天人合一的继承中,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新境界。 摘编自魏义霞朱熹对仁的诠释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发展表现及其目 的。(4分) (3)根

1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董仲舒、朱熹思想的异同,并谈谈 从中得到的认识。(8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并简要 说明,分析比较其与近代维新派思想的关系。(10分)22.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 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之外, 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父之所责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

14、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摘自朱子家训 睦宗族,和乡邻。禁凌暴,守击纪。戒争讼,莫为非。宣圣谕,敦族义。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节选自中国古代家规族约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伦理,愈不适应于当世,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左宗棠教育子

15、女“读书只要明理,不必坚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无益,且有害也。”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摘编自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内容主要特点。(4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家规、家训”有何积极作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训对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6分)阆中中

16、学校2020年秋高2019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 -5 ADDBA 6-10 BBBDA 11-15AACAC 16-20 ABABC21.(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分)(2)表现:从天道的高度来论“仁”,将儒家“仁”与天道神学结合;扩大“仁爱”的范围。目的: 适应或巩固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需要。(4 分) (3)同:都继承了儒家思想“仁”的学说;(2分)异:与董仲舒相比,朱熹融合佛道思想,以主观唯心主义的 方式较完整地认识了天与人的关系

17、,朱熹的“天人合一”观把“天理”与“仁”相结合,最终构建了一 个完整的理论; (4 分) 认识:思想文化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进步,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2 分) (4)态度:批判继承;( 1 分)说明:他们批判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 这些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但他们的思想仍属于传统民本思想,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将希望 寄托于贤君明主,这是对儒学的继承。( 5 分) 关系:二者本质不同,明末清初的思想本质上是儒家民本思想,维新思想属于近代民主思想;但是明末 清初思想又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 分)22.(1)特点:宗法观念浓厚;强调儒家伦理道德;重视教化;借助圣谕管理家族。作用:传承发扬传统美德;调节家庭关系,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2)革新表现:主张向西方学习;对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意识。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