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2分布规律按半球主要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2060范围内按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4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原因举例气候过于寒冷、干旱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带、沙漠戈壁地区、热带雨林地
2、区人口稀少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等地区人口稠密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北美五大湖地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等地区人口稠密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呈正相关。某
3、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较多。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3)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三种观点观点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乐观者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中间者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非完全取决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会影响区域资源环
4、境承载力的大小。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仍可能较大,如日本。四、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3社会问题4措施区域具体措施整个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平等权利各国或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点一人口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021临沂模拟)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下图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最大与最
5、小人口密度连线方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完成(1)(2)题。(1)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源D降水(2)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青藏高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位于()A柴达木盆地B雅鲁藏布江谷地C阿里高原D湟水谷地【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统计图信息: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坐标轴数值信息: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密度越大调动和运用知识区域位置:青藏高原;区域特征:海拔高,气温低;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发展河谷农业学科素养区域认知区域定位:青藏高原,人口密度最大的区
6、域位于(37N,100E)附近,大致位于湟水谷地附近综合思维从垂直地域分异看,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地区,海拔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我的解答】(1)B(2)D人口的分布特征1世界人口的分布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低的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干旱地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
7、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源干旱地区的人们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原因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工业
8、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交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考向1人口的分布规律(2021天津模拟)根据每个县域单元占全区域的面积和人口百分比,可以绘制出“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下图中,实线表示我国某区域(324个县域单元)的“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虚线表示绝对均衡线。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1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判断是()A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呈正相关B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C人口比重小的县域,环境承载力更大D人口
9、均衡分布更利于该区域的发展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南地区D江淮地区1B2A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推断该区域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曲线远离绝对均衡线,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不呈正相关,A错误,B正确。人口比重小的县域可能生态环境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难以承载更多人口,C错误。D选项描述与题干无关。第2题,图示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区域环境差异较大,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引发人口分布差异较大,A正确。 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江淮地区县域单元间环境因素差异较小,人口分布区域差异较小,B、C、D错误。考
10、向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下图)是一条全国尺度最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它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1)说明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原因。(2)说明兰州至武威一线人口密度突变线突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原因。(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这条人口密度突变线今后能否被突破。解析:第(1)题,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说明该区域人口密度较低;其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说明降水并非影响因素,主要原因应为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一年寒冷季节很
11、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农业发展及人们生活,所以人口密度较小。第(2)题,可以从水源、气候(气温)、地形等方面分析该地适宜居住的条件。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段位于黄河上游,河流水量较大,生产生活用水较充足;相较于东北地区,纬度较低;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较适宜。第(3)题,人口密度突变线能够被突破可以回答的观点有: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人口密度也相应增加;南水北调工程也能够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不能被突破可以回答的观点有: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且还有不断向东部地区迁移的趋势,人口稀疏;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生态环境脆弱,盲目治理可能会使得当地生态
12、环境进一步恶化,环境人口容量降低,人口更加稀疏。答案:(1)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一年寒冷季节很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农业发展及人们生活,所以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兰州至武威一线位于黄河上游,虽然降水较少,但是有黄河流经,河流水量较大,生产生活用水较充足;该段纬度较低,位于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较适宜。(3)能够被突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密度突变线以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加;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使得生活和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人口密度增加。不能被突破:
13、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且西部地区居民不断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使得西部地区人口更加稀疏;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牧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考点二人口容量(2020浙江7月卷)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据此完成下题。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A人口密度大B经济规模小C土地生产力低D生产技术水平低【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调动和运用知识我国西部地区山地、高原广布,干旱、高寒等气候区面积大,土地生产力低; 影响
14、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学科素养区域认知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确定青海省海西州区域位置,进而分析其地理环境特征综合思维分析我国西部许多农村地区环境承载力较低的主要表现【我的解答】C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项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强调点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大小关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
15、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人口容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考向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的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4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据此完成13题。省区生态适度人口/万人P1/万人P2/万人现实人口/万人广西3 276.22 970.67 203.25 331.4新疆1 957.31 937.24 303.32 164.4四川2 990.33 229.26 574.59 001.3内蒙古1 825.83 912.34 014.32 453.2注
16、: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1广西生态适度人口比新疆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水热条件好B油气资源丰富C地域面积大D地形平坦开阔2推测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1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脆弱B距经济发达地区近C畜牧业较发达D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低3仅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看,人口应外迁的省区是()A广西B新疆C四川D内蒙古1A2A3C解析:第1题,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生态环境相对适宜,更适合居住,A正确。新疆油气资源丰富,地域面积大;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第2题,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内蒙古
17、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消耗大,导致其现实人口少。故选A。第3题,读表可知,四川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人口容量为6 574.5万人,其现实人口数量为9 001.3万人,说明该省区的生态压力较大,人口应外迁。故选C。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下图为2019年全国及安徽、浙江、四川、广东四省区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与全国相比,人口抚养负担较重的省区是()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丙(2)造成四个省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经济差异B医疗卫生条件差异C生育观念差异D养老保障制度差异【判图流程】【我的解答】(1)C(2)A解
18、析:第(1)题, 由图可知,甲、丁省区1564岁人口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丁省区014岁人口占比最高,甲省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高,故人口抚养负担较重的省区是甲、丁,C正确;乙省区1564岁人口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抚养负担较轻,A、D错误;丙省区014岁人口占比最低,B错误。第(2)题, 区域经济差异会引发人口迁移和流动,迁移和流动人口的主体是青壮年劳动力,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人口迁入,使得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大,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迁出使得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减小,A正确;医疗卫生条件和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老年人口比重,B、D错误;生育观念主要影响少年儿童比重,C错误。常见的人
19、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1与人口增长率有关的点状、折线或柱状统计图该类统计图阅读较简单,以曲线图的判读为例:(1)阅读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思考纵横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联系。(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增段表示纵坐标地理事物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正相关,递减段表示纵坐标地理事物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3)对地理事物及变化过
20、程和峰值、谷值、谷峰变化进行相关分析。2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
21、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 b 的延伸方向与箭头不一致)。(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 014岁为 23%,1564岁为 73%, 65 岁及以上为 4% 。3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人口金字塔图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等。其判读技巧如下:判读人口金字塔图的三个步骤:(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
22、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特殊变化。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以及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2021浙江1月卷)2000年到2015年,广
23、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12题。1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A1519岁比例增加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D男女比例失衡2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A产业结构升级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扩大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1B2A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A错误;平均年龄增大,B正确;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因此2529岁数量增加,C错误;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误。故选B。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
24、老龄化,劳动力老龄化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但可能会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故选A。下图为20162020年我国分孩次出生人口相对变动情况统计图(均与2015年相比)。据此完成34题。3图示时段一孩出生人口变动幅度表明()A一孩出生人口不断增加B人们生育意愿不断减退C出生人口总量呈增长状态D适育年龄人口不断减少4二孩出生人口变动幅度出现了短暂增长,推测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政策的影响B医疗水平提高C适婚人群数量大D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改变3B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段一孩出生人口变动幅度表现出负向持续增加的趋势,说明该时段内我国一孩出生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表明该时段内人们生育意愿不断减退,A错、B对;出生人口总数量、适育年龄人口数量并不能从图中获知,排除C、D。第4题,我国在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由此推测影响20162019年我国二孩人口变动幅度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政策的实施,A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