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868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为了改良土壤、绿化海滩、改善海滩生态环境,我国在1980年从美国东海岸引入互花米草,几年后互花米草出现疯长现象,在沿海地带大面积逸生,对沿海树林造成重大威胁,据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互花米草的引入降低了当地生物多样性B. 因环境适宜,互花米草一段时间大致呈“J”型增长C. 引入互花米草不会改变当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 互花米草会参与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互米花草引入后,对沿海树林造成重大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A正确;几年后互花米草出现疯长现象,是由于因环境

2、适宜,缺乏天敌,互花米草一段时间大致呈“J”型增长,B正确;引入互花米草导入后,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会改变当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互花米草是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因此其会参与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正确。2.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 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C. 在所在的神经元上,发生反射时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 若切断处,刺激处,处能产生感觉,但处不能做出 反应【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

3、,切断传入神经,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错误; 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传出神经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B错误;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正确;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刺激处,兴奋能传到神经中枢处,图中的是脊髓,不能产生感觉,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处,处不能做出反应,D错误。【点睛】解答A选项,关键能理清反射的概念,能掌握判断某活动是否属于反射的方法,总结如下: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刺激反射弧中间某个部位,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作反射。3.

4、 由单克隆抗体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弹头”,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A. “瞄准装置”是由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构成B. “弹头”是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和毒素等物质构成C. “弹头”中的药物有选择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D. “生物导弹”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瞄准装置”是由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构成,A正确;“弹头”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和毒素等物质构成,杀伤癌细胞,B正确;“弹头”中的药物不具有选择作用,C错误;“生物导弹”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D正确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4.某农

5、场而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人量繁殖吸引膺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蜇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灯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B.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C.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D.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详解】A.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为:(100280)/2=14000只,种群密度约为14000/14

6、0=100只/hm2,A正确;B.鹰捕食鼠,故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正确;C.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C正确;D.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不能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丰富度能群落中物种的种类的多少,鼠的数量下降不代表生物种类下降,D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点: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的种类的多少。5.欧洲兔曾被无意携人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人类采用过引入狐狸和黏液瘤病毒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 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缺少天敌B. 狐狸防治兔子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狐狸可能喜欢捕食袋鼠

7、C. 黏液瘤病毒使欧洲兔致命,对袋鼠影响不大的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D. c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病毒诱导其发生抗性变异【答案】D【解析】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缺少天敌,A项正确;狐狸防治兔子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狐理可能喜欢捕食袋鼠,B项正确;病毒对寄主有选择性,所以黏液瘤病毒使欧洲兔致命,对袋鼠影响不大,C项正确;c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欧洲兔由于变异的原因存在抗性差异,病毒的存在只是起了选择作用,D项错误。6.下列因素会促使动物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是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体内甲状腺素激素含量减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

8、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A. B. C. D. 【答案】C【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使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错误;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错误;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增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正确。 故选C。7. 下列有关生物群体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增长速率不可能为负值B. 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

9、蛛的种群密度C. 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果园中昆虫种类适当增加能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A【解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增长速率会在0的位置上下波动,A错误;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正确;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正确;果园中昆虫种类适当增加能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名师点睛】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

10、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8.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答案】A【解析】【分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位于脊髓里的低级中枢,其

11、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节,脊髓从胸部折断后的病人,处于脊髓下部的神经中枢还完好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只是脊髓的传导功能被破坏,使低级的神经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还完整,因此膝跳反射存在;而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的,因此针刺足部无感觉。【详解】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但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当脊髓从胸部折断后,神经冲动无法传到大脑,所以只有膝跳反射能完成,针刺足部无感觉.故选A。9.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B. 毛

12、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不是在细胞外,内环境中,A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和血浆中的微粒数目有关,主要取决子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正确;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2018年4月9日,一则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FASEB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称,美

13、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来自埃及血吸虫的特殊蛋由作为治疗性分子来减少化疗诱导的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出血和疼痛症状。若通过破解埃及血吸虫的特殊蛋白的结构从而推出其基因结构,以指导对牛基因的修改,从而让牛也能产生埃及血吸虫的特殊蛋白,此过程的名称和依据的原理分别是A. 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B. 蛋白质工程:RNARNA蛋白质C. 基因工程:DNARNA蛋白质D. 蛋白质工程:蛋白质RNADNARNA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详

14、解】本题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对蛋白质(蛛丝蛋白)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根据题干信息“通过破解蛛丝蛋白的结构从而推出其基因结构,以指导对蚕丝蛋白基因的修改,从而让蚕也吐出像蛛丝蛋白一样坚韧的丝”可知,该工程依据的原理为:蛋白质RNADNARNA蛋白质,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和原理,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题干过程的名称以及遵循的原理。1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A. 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B. 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C. PCR

15、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D. 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PCR技术的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条件包括: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PCR技术使DNA以指数的方式扩增,即约2n。【详解】A、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可以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A正确;B、PCR技术需要模板DNA,且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B正确;C、PCR技术是合成DNA分子,所以以脱氧核糖核苷酸

16、为原料,C错误;D、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PCR技术和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概念、原理、条件和扩增方式等知识,并注意与体内DNA复制进行区分。1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体现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是()A. 含羞草受刺激后叶片合拢B. 人紧张时心跳加快C. 成年人憋尿D. “植物人”的体温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A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含羞草受到碰撞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属于生物的应激性,A符合;B人情绪激动或紧张时,会出现心跳加速和呼吸加快的现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同作用的结果,B项不符合;C排尿

17、中枢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成年人憋尿受大脑皮层排尿中枢的控制,C不符合;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植物人”的体温相对稳定与神经调节有关,D不符合;答案选A。13.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图的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B. 乙图中,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C.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 甲图的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有三种类型,即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兴奋传导方向可能依次为,A正确;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

18、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B正确;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处内正外负,表示兴奋部位;a、c处内负外正,表示未兴奋部位,C错误;甲图的结构即突触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1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 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D. 细胞产生的激

19、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是C、H、O、N、P,故A正确;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故B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C错误;细胞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从而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 下图为某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其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DC细胞摄取抗原物质属于胞吞作用,吸收Ca2+等

20、离子属于主动运输B. T细胞其膜上的受体与DC细胞分泌的特定物质结合后,才能出现免疫效应C. 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必然导致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D. 获取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再输入该患者体内,可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DC细胞摄取抗原物质属于胞吞作用,吸收Ca2+等离子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T细胞膜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才出现免疫效应,B正确;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不一定导致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C错误;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再输入该患者体内,可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

21、能力。16.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特征的是A. 浆细胞B. B细胞C. T细胞D. 效应T细胞【答案】A【解析】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本身不能识别抗原特征。B细胞、T细胞均能识别抗原特征。效应T细胞除与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结合,并使之裂解外,还可以攻击肿瘤细胞等抗原。选D。【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不能全面理解效应T细胞的功能。肿瘤细胞的清除、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均是由效应T细胞直接对抗原发挥作用的。17.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22、C. 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解析】青蛙数量增加可减少病毒的传播,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 错误;病毒 V 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18.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

23、错误的是()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获得目的基因时,有四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B. 质粒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C.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获得的黏性末端相同D. 质粒中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出目的基因已经表达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限制酶能识别限制酶的识别序列,限制酶不能识别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要将目的基因从该DNA链中提取出来,需要在目的基因左右切开,所以要用限制酶;质粒不能用限制酶,如果用该酶的话,质粒就会有两个切口。【详解】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目的基因左右切开切割,又由于DNA是双链,故需要有四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A正确;B、

24、通过分析可知,质粒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二者产生的粘性末端相同,都是,C正确;D、质粒中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用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D错误。故选D。19.盐害是全球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通过农杆菌中的质粒将CMO基因、BADH基因、mtld基因、gutD基因和SAMDC基因5个耐盐基因导入水稻,获得了一批耐盐转基因植株。有关耐盐转基因水稻培育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转基因水稻与原野生型水稻存在生殖隔离B. 该基因工程所需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有多种C.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水稻细胞,水稻就会表现出抗盐性

25、状D. 可通过将水稻种植到有农杆菌的土壤中观察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答案】B【解析】该转基因水稻与原野生型水稻属于同一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该基因工程涉及多个目的基因,所以该基因工程所需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有多种,B正确;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目的基因进入水稻细胞,还要检测水稻是否表现出抗盐性状,C错误;可通过将水稻种植到盐碱含量高的土壤中观察目的基因是否表达,D错误。20.某科研组对田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调查结果可作为是否防治田鼠的依据B. 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更不易被捕获,则调查出的种群数量比理论值偏大C. 影响田鼠种群数量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气候D. 若种群

26、密度过大,田鼠种群只通过体液调节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整【答案】D【解析】【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3、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动物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详解】A、根据调查绘制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作为防治鼠害的依据,A正确;B、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27、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这会使调查的结果偏大,B正确;C、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最强烈的是气候,C正确;D、若种群密度过大,田鼠种群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整种群数量,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要求考生识记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体液调节是针对个体的调节进行的,而种群的数量调节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1.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28、 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B.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通过Na2CO3调节PHC.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D. 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答案】C【解析】A、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肌糖原不分解,A错误;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缓冲对进行酸碱中和,维持PH稳定,B错误;C、钠离子主要存在细胞外液,因此大量丢失钠离子,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正确;D、血浆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D错误.【考点定位】稳态的调节【名师点睛】1、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

29、而升高血糖.2、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碳酸/碳酸氢钠.3、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22.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这些现象有关的结构依次是A. 大脑皮展、脑干、小脑B. 大脑皮层、小脑、脑干C. 小脑、大脑皮层、脑干D. 脑干、小脑、大脑皮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语无伦次与大脑的语言中枢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

30、、呼吸中枢等);所以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是大脑、走路不稳小脑调节、呼吸急促是脑干。考点:脑的高级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名师点睛】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结:结构名称主要神经中枢功能脑大脑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生物节律性调节中枢等调节体温、水盐平衡、血糖平衡等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23. 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的环境中

31、,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b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和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表(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小鼠相应的生理反应)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表中指标A、B、C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B. 实验中A先增加,B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C. 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时,此时的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D. 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表格: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

3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实验中未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以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的环境中,皮肤血流量的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多,对应的指标是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也是先增多后减少,但其变化要比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晚,故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据此答题解:A、根据试题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皮肤血流量的变化,A正确;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

33、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属于分级调节,B正确;C、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时,此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粘膜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相关神经,将兴奋传至体温的调节中枢下丘脑,下丘脑通过分析、综合,可以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肾上腺激素分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等,还可以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总之是促进代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故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D、在第13min时小鼠处于25的环境中,在第26min时小鼠处于0的环境中,小鼠在寒冷环境中产热速率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

34、产热速率,D错误故选B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24. 图示为水盐平衡调节,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激素A是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B. 图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 B为下丘脑中的渗透压调节中枢D.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只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答案】B【解析】激素A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A错误;由图分析可知,图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正确;B为高级中枢大脑皮层,C错误;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升高,D错误。【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名师点睛】解答该题时容易出错的几个原因:(1)对抗利尿激素产生部位和贮存部位分不清楚。抗

35、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垂体贮存。(2)对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概念理解不清,激素调节一般有激素参与,而神经调节一般有神经系统的参与,题目里面出现抗利尿激和下丘脑,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该调节属于神经和激素调节。25. 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一定为重组质粒B. RNA聚合酶是构建该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C. 可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D. 在含氨

36、苄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任何抗性基因,因此获得“工程菌”能够抗链霉素,而不能抗氨苄青霉素解:A、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可能为重组质粒,也可能为普通质粒,A错误;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不需要RNA聚合酶,B错误;C、由于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即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破坏,即工程菌不能抗氨苄青霉素,因此不能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C错误;D、据分析可

37、知,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D正确故选D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26.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A. 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B. 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C. B时期属于增长阶段,A时期属于稳定阶段D. B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

38、趋于平衡【答案】C【解析】为了便于判断表格中数据与生态系统所处的时期,可以将表格信息转化成下列图解:图1对应A时期,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正好被细胞呼吸所分解,所以该状态下植物的干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整个生态系统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图2对应B时期,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于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所以植物的干重减少,生态系统处于衰退状态。综上分析可知,C选项是正确的。【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结合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将表格中的信息转化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或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轻松理解生态系统是处于增长阶段还是稳定阶段。27.如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

3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刺激后X处膜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B. 神经冲动会达到Y和Z处C. 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D. Y可与肌肉或腺体相连【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据图分析,X为轴突的神经纤维、Y为轴突的末端、Z是树突。【详解】刺激后X处,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刺激X处,神经冲动会达到Y和Z处,B

40、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Z处为树突(突触后膜),所以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C错误;Y是轴突末梢,可与肌肉或腺体相连,形成效应器,D正确。2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B. 种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范围边界C. 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答案】A【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种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B错误

41、;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了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29.下列有关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通常需要使用钠离子处理B. 通过显微注射法可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中C.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D. 可用基因枪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中【答案】C【解析】【分析】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

42、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详解】A、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通常需要使用钙离子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A错误;B、目的基因需要和运载体结合后形成重组DNA分子才能注入,B错误;C、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在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C正确;D、基因枪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

43、胞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B. 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C.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一定增多D. 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等

44、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可见,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A正确;在土壤小动物中,有的是分解者,有的是消费者,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为无机物,而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B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受其它自然因素(如疾病、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不一定增多,C错误;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是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D正确。31.某兴趣组研

45、究侧芽生长机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此结果的解释,正确的是( )激素甲是生长素 激素乙是生长素 激素甲抑制侧芽生长 激素乙、丙促进细胞伸长 侧芽也能合成生长素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当去除顶芽之后,激素甲的含量下降,激素乙的含量上升,所以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为赤霉素;侧芽萌动,激素丙含量增加,所以激素丙为细胞分裂素。【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激素甲是生长素,正确;激素乙是赤霉素,错误;激素甲是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错误;激素乙为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激素丙为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错误;侧芽也能合成生长素,正确。故选B

46、。3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喝牛奶,进入胃中原尿中的尿素肌肉注射青霉素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详解】血液中的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可以分布在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正确;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可

47、以分布在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正确;突触小泡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错误;胃是消化道,其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错误;原尿存在于肾小囊内,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原尿中的尿素不属于内环境,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正确;输卵管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33.内环境成分复杂,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全部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A. 胰蛋白酶、Na+、

48、ATP、葡萄糖B. 甘油、DNA聚合酶、磷脂、胆固醇C. 肝糖原、核苷酸、纤维素、氨基酸D. CO2、胰岛素、尿素、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考查对内环境成分的识记。解答此题,应明确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可联系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结构、细胞代谢、遗传、调节等知识分析各物质存在于细胞内还是细胞外。【详解】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进入消化道,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TP在细胞内发挥作用,A项错误;DNA聚合酶在细胞内合成并发挥作用,磷脂在细胞内合成并参与细胞膜结构的组成,B项错误;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内,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C项错误;CO2、胰岛素、尿素、抗体均可以出现在内

49、环境中,D项正确。【点睛】内环境存在与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举例归类类别物质举例存在的营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甘油代谢产物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溶菌酶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不存在的细胞内特有呼吸酶、血红蛋白、DNA聚合酶、糖原细胞膜上的载体、受体消化道中消化酶不被吸收的麦芽糖、纤维素34.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样方X1X2X3X4X5X6X7X8种群密度(株/m2)3715249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种群密度为6.5 株/m2B. 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C. 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

50、相同D. 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答案】A【解析】【分析】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是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详解】此种群的种群密度即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3+7+15+2+4+9+8+4)8=6.5(株/m2),A项正确;利用样方法得到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与实际密度肯定有一定偏差,不可能完全相同,B项错误;若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项错误;由于调查对象为植物,根据表格可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D项错

51、误。【点睛】样方法的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宜选用双子叶植物。35.如图示特定生命活动相关的概念图,则该生命活动及图中的a、b、c分别表示A.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垂体、下丘脑、甲状腺B. 内环境组分间物质交换:组织液、淋巴、血浆C. 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岛B细胞D. 碳循环: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生产者【答案】C【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而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且a、b、c分别表示垂体、下丘脑、甲状

52、腺,则a、b之间的箭头应由b下丘脑a垂体,A项错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渗透的,组织液可以渗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回流返回血浆,若图示表示内环境组分间物质交换,且a、b、c分别表示组织液、淋巴、血浆,则b、c之间的箭头应由b淋巴c组织液,B项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均可作用于肝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若图示表示血糖平衡的调节,则a、b、c分别表示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岛B细胞,C项正确;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消费者和生产者均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至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使得生产者体内

53、的碳流入消费者,若图示表示碳循环,且a、b、c分别表示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生产者,则a、b之间的箭头应由b消费者a 大气中的CO2库,D 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概念图为情境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内环境组分之间的关系、血糖平衡的调节、碳循环。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并理解上述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以“概念图中的箭头指向”为切入点,对各选项涉及的特定生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36. 取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含糖的硝酸盐溶液(对照组)处理并培养一段时间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一和实验二为对比实验B.

54、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110mg/L之间C. 浓度大于10mg/L,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D. 生长素应溶解于清水中,以得到5种浓度溶液【答案】B【解析】由题意“实验进行两次”可知,实验一和实验二是重复实验,不是对比试验,A项错误;题图显示,生长素浓度为1mg/L时,根的平均长度最长,据此可推知: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110mg/L之间,B项正确;因没有生长素浓度大于10mg/L的实验组,因此不能得出浓度大于10mg/L时会抑制胚芽鞘伸长的结论,C项错误;依题意可知:生长素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溶液中,以得到五种溶液,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名师

55、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理解能力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看清楚纵、横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义,即分析直方图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结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等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的转化,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37. 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 )A. 血糖平衡调节方式只有激素调节B.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56、C. 饭后五小时,血液流经胰腺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D. 糖尿病人必须及时服用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血糖平衡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饭后五小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会被消化道消化分解,不能口服。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8.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 正常情况下,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有关C. 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

57、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渗透压处的下降、处的上升【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图中表示血浆,表示淋巴液,表示组织液,A错误,内环境的成分包含血浆而不是血液;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B错误;血浆中无机盐含量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当人体的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会下降,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9.在一些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引起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

58、类等生物也相继死亡,导致生态系统崩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 该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C. 更多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D. 浮游动物及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消化了食物【答案】D【解析】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沉水植物因缺少光而死亡,A正确;该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B正确;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是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浮游动物及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D错误。40.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一定能稳定遗传B.

59、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粘性末端的碱基连接起来C.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D. 常用的运载体有大肠杆菌、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类的愿望,将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人工剪切并和载体重组后转入细胞内进行扩增,并表达产生所需蛋白质的技术。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

60、动植物病毒。【详解】A、当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能否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还需要进行鉴定和筛选,A错误;B、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C、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C正确;D、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大肠杆菌一般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D错误。故选:C。4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61、生物多样性的知识。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欣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学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又叫生态功能),潜在使用价值。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

62、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C正确;间接使用价值又叫生态功能,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知道,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42.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

63、番茄花蕾,可获得无子果实,该果实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 )A. 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B. 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C. 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D. 与精子染色体数目一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未受粉的番茄花蕾没有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不产生种子。果实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是母本的体细胞直接发育成果实,故选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生理过程以及果实是由子房的哪部分构成,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43.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 甲不

64、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B. 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C. 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D. 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其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甲的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纸遮住,无法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会均匀分布,故直立生长。乙的尖端感受到右侧光照,使左侧生长素浓度偏高,尽管下部用锡箔纸遮住,但不影响效应的发生,故乙向右生长。丙中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横向运输,两侧生长素均匀分布

65、并向下运输,胚芽鞘仍直立生长。丁的尖端尽管受到了单侧光影响且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但因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下部不能受到生长素的调节效应而不生长不弯曲。戊的尖端尽管受光均匀,但因右侧生长素向下运输的途径被云母片阻断,使尖端下面的左侧生长素多于右侧,导致左侧生长快于右侧,而弯向右侧生长。故选D。44.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 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 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 促进T细胞增殖

66、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该病的患者将自身的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进行免疫,即该病为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因患者体内一些胰岛B细胞死亡,导致其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降低,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错误;由题干可知,效应T细胞能够选择性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则胰岛B细胞为细胞免疫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是通过特异性识别使得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的,C错误;该糖尿病的起因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增殖,则要治疗该病应用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D错误。45.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67、下,下表为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min和后30min每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有关分析正确的是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1)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40乙1010A. 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B. 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 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D. 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低【答案】D【解析】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A错误;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增高是TRH促进垂体分泌TSH的结果,B错误;乙病人在注射促甲状腺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

68、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都低,说明乙病人病变的部位是垂体,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甲、乙两人注射TRH前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故耗氧量比正常人低,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数据,根据注射甲状腺激素前后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判断甲乙两者发生病变的器官种类。46.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收力B. 溶液中溶质颗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越小C.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 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答案】D【解析】【分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

69、收力,其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吸水力越大。【详解】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收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A正确;B、溶液中溶质颗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越小,B正确;C、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D、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单位体积溶质微粒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小,D错误。故选D。47.下列有关体细胞核移植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 在体外将从卵巢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 供体细胞不一定要来自珍稀动物C. 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D. 使用

70、电脉冲等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用核移植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详解】A、由于M期卵母细胞核的位置靠近第一极体,用微型吸管可一并吸出细胞核与第一极体,所以需要将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A错误;B、供体细胞不一定要来自珍稀动物,故B正确;C、在核移植之前,需要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故C正确。D、本实验中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

71、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的分裂和发育进程,故D正确。故答案为A。48.将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下列错误的是A. 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B. 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C. 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D. 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是

72、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详解】A、由“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可推出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但不一定含有多个重组质粒,A正确;B、基因工程中质粒作为运载体,条件之一是含有多个限制酶切点,B正确;C、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不一定能插入一个ada,还要看限制酶切割后的黏性末端是否与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相同,C错误;D、题中提出腺苷酸脱氨酶得到成功表达,因此每个大肠杆菌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概念和操作步骤,掌握基因工程

73、所需的工具,再结合题干信息“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49.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A. 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B. 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C. 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D. 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其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

74、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直接研磨胰腺时,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而不能获得胰岛素。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由于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在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胰蛋白酶能把胰岛素分解,导致实验失败,A正确;B、不可能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在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都正好不含有胰岛,B错误;C、胰岛素合成并分泌后进入血液,失败的原因与研磨充分不充分无关,C错误;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不发生结合,D错误。故选A。50.瓶插鲜花的水分平衡值为吸水量与失水量的差值,它与衰老相关,为负值时鲜花开始衰

75、败。如图表示不同处理方式下,水分平衡值降为0的时间和瓶插鲜花寿命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协同延长插花保鲜的时间B. 细胞分裂素延缓插花衰败的作用比蔗糖明显C. 脱落酸含量最先快速增加的应该是蒸馏水组D. 蔗糖可为水分的吸收提供能量从而延缓衰败【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与相比较可知,瓶插鲜花寿命较长,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分别都能延长插花保鲜功效;与、相比,瓶插鲜花寿命较更长,所以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协同延长插花保鲜的时间,A正确;与相比较,水分平衡值降为0所用的时间较长,细胞分裂素延缓插花衰败的作用比蔗糖明显,B正确;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76、。分析图可知,水分平衡值降为0所用的时间最短,因此脱落酸含量最先快速增加的应该是蒸馏水组,C正确;水分的吸收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51.植物体内各种激素之间可相互促进,也可相互拮抗,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表是不同激素单独存在时在植物体内部分生理效应的比较(“”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激素种类生理效应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细胞分裂细胞伸长顶端优势果实成熟衰老A. 顶端优势只与生长促进类激素的作用有关B. 脱落酸促进成熟与衰老的效果可因乙烯而得到增强C. 生长素和赤霉素对细胞伸长共同起促进作用D.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答案】

77、A【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都有关系,故A错误;脱落酸和乙烯都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故B正确;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故C正确;植物生长和细胞分裂、细胞伸长都有关系,因此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2.神经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A. 淋巴液B. 组织液C. 血浆D. 细胞液【答案】B【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细

78、胞所处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只有少部分如血细胞或淋巴细胞处于血浆或淋巴中,口腔上皮细胞周围的液体也为组织液。【详解】淋巴液是淋巴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A错误;神经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B正确;血浆是血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C错误;细胞液属于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D错误。5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是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 PM2.5进入人体的鼻腔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C.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

79、属于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D.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导致血浆PH大幅度下降【答案】C【解析】人体的鼻腔是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B正确;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不在大脑皮层,C错误;由于人体内环境中有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缓冲物质,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会致血浆呈酸性,D正确。54. 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结构参与了的形成B. 当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内流时需要能量C. 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为胞吐D

80、. 药物麻醉的原理是抑制的分泌或抑制与受体的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可知结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所以參与了突触小泡的形成,A正确。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钠离子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的,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是胞吐,C正确。药物麻醉一般不破坏反射弧的结构,所以可以是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或抑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D正确。【点睛】突触传递异常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异常情况: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

81、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55.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迈进”。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B. 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C. 艾滋病患者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无关D. 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病毒,A正确;艾滋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减少,B错误;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有直接关系,C错误;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医治,不应对其进行隔离,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82、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56.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血浆渗透压降低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 下丘脑渴觉中枢不兴奋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当吃食物过咸、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方面下丘脑把有关信息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体产生渴觉,通过主动饮水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另一方面下丘脑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详解】ABD、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

83、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AD错误;C、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大脑皮层产生口渴的感觉,C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57.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互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B. 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将持续增多C. 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个体数目的改变D. 甲、乙两种群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答案】A【解析】甲与乙两曲线可以看出,甲增加会引起乙增加,乙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反过来抑制甲的增加

84、,因此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A正确;乙种群数量减少,甲种群的数量将增加,最后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甲物种基因的突变,数量没变,就不会影响乙物种个体数目,C错误;甲、乙两种群个体数的长期稳定,也可能发生基因频率改变,D错误。【考点定位】种间关系58. 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与免疫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非特异性免疫对侵入体内的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 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刺激时细胞周期会缩短C. 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D. 特异性免疫反应中,T细胞和浆细胞均可分泌淋巴因子【答案】D【解析】【详解】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

85、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A正确;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细胞周期变短,B正确;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C正确;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浆细胞释放抗体,D错误【点睛】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2、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

86、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5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治疗不是治疗遗传病最有效的手段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 目的基因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而受体细胞只来自动植物D. 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末端,是启动翻译的一段DNA【答案】B【解析】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A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基因工程中两类常用的工具酶,B正确;目的基因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受体细胞也可以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C错误;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起始端

87、,是启动翻译的一段DNA,D错误。60. 真核生物的基因克隆到细菌后可能不正常地发挥其功效,解释不合理的是 ( )被细菌体内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破坏使用不同的遗传密码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菌体内正确的修饰和加工细菌RNA聚合酶不能识别真核基因的结合位点,致使不能启动转录过程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克隆的有关内容。真核生物的基因克隆到细菌后,不会被细菌体内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破坏,使用相同的遗传密码,细菌RNA聚合酶能识别真核基因的结合位点。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菌体内正确的修饰和加工,因为细菌细胞内缺少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二、

88、填空题61.夏初,某研究小组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该小组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1)从上图可以看出无机磷浓度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关系是_。(2)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与动物细胞后,以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浮游植物可以通过_产生含磷的能量物质ATP。(3)在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在P1采样点的密度低,其原因是随着无机磷浓度的增高,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数量会增多,_作用加强,导致水中的溶氧量_,浮游动物死亡。【答案】 (1).

8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无机磷浓度的增大,浮游植物密度会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后,浮游植物密度会降低 (2). 磷脂 (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4). 呼吸作用 (5). 下降【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2、ATP的产生途径:动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绿色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3、分析图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无机磷浓度的增大,浮游植物密度会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后,浮游植物密度会降低。【详解】(1)从图1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无机磷浓度的增大,浮游植物密度会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后,浮游植物密度会降低。(2

90、)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植物产生ATP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随着无机磷浓度的增高,水体富营养化,各种浮游植物数量会增多,呼吸作用加强,大量消耗氧气,导致水中的溶氧量下降,浮游动物死亡。【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TP的合成、物质循环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识记ATP的合成途径;识记物质循环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62.如图是正常成人血液中化合物X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象,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ab段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时,与之相关的_(激素)分泌减少,以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特点是_。(2)若X代

91、表抗利尿激素,则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填“升高”或“降低”)时,cd段该激素分泌增加,在该时间段内,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填“增强”或“降低”)。(3)若X代表血糖浓度则饭后bc段血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2).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3). 升高 (4). 增强 (5). 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的氧化分解【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的调节:当人体感觉到寒冷紧张,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这是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对垂

92、体和下丘脑有抑制作用,这是反馈调节。2、水盐调节(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3、血糖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1)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根

93、据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特点,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以降低甲状腺激索的含量,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特点是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此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即对水的通透性增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3)饭后由于食物被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含量升高,来降低血糖,即此时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导致血糖含量下降。【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

94、生能够掌握相关稳态调节的过程,能够结合曲线中变化趋势进行准确分析。63.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乙表示反射弧局部放大、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若剌激甲图中的处,在处能否检测到电位变化?_,(2)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ac三个区域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神经纤维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未兴奋部位_(填“”或“”)兴奋部位。(3)若甲图所示的结构参与血糖的调节,则神经中枢位于_,受它控制的效应器是 _和胰岛。【答案】 (1). 否 (2). B (3). (4). 下丘脑 (5). 肾上腺【解析】【分析】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脑是高级中枢。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95、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在处不能检测到电位的变化。(2)由于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神经纤维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由兴奋部位

96、至未兴奋部位,所以答案是。(3)人体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受它控制的效应器是肾上腺和胰岛,分别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4.下图为机体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属于_(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2)细胞分泌的物质是免疫活性物质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细胞可以暴露抗原特性,细胞起呈递作用,那么是_,是_,是_。(3)此图中机体免疫过程与HIV侵入人体引起的免疫,是否相同:_。【答案】 (1). 体液免疫 (2). B细胞 (3). 记忆细胞 (4). 浆细胞 (5). 不同【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图中是吞噬细胞,是T细胞,是B细胞,是记忆细胞,是浆细胞,物质是抗体。【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此图属于体液免疫过程。(2)根据分析:是B细胞,是记忆细胞,是浆细胞。(3)此图中机体免疫过程与HIV侵入人体引起的免疫过程不同,HIV攻击人体的 T淋巴细胞。【点睛】本题结合体液免疫过程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