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农耕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目录专题备考引擎高考导向 专题概览 考纲扫描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备考重点 1.继续重视对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思想和政策、商业的发展表现和特点的分析理解;同时注意农耕文明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科技文化影响的理解认识。2.注意命题可能从“三农”、粮食生产状况等问题,隐性考查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考查古代商业发展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必要性的理解
2、。3.要注意从关注民生、社会公平公正、市场经济、交通发展、社会转型、社会习俗等新视角来观察和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本节目录考点整合分层突破考向聚焦高频探究热点话题高考链接创新预测高分跨栏目录1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考 点 整 合 分 层 突 破 考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项目 表现 耕作方式 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汉朝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模式 生产工具 西汉耦犁、犁壁、耧车;隋唐曲辕犁 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耕作制度 两汉的一年一熟;宋代江南的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水利灌溉 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曹渠、白渠和龙首渠;曹魏时翻车;唐代的筒车;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明清
3、时风力水车 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的氏族公有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目录【深化点拨】铁犁牛耕技术是中国古代基本的耕作方式,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其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目录2小农经济(1)含义:自耕农经济又称为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评价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局限性: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
4、延续的重要原因.目录【深化点拨】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商业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历代王朝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对私有土地实行管理,以稳定小农经济;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古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促使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其发展,也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与发展.目录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经营形态 分类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僚、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的作坊或工场 主要供民间消费 产品在市场上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一
5、种家庭副业 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剩余部分在市场上出售 主要成就 冶金业 商周青铜铸造技术发达;西周晚期有铁器;东汉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灌钢法等 制瓷业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名窑遍地,瓷都江西景德镇;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纺织业 商朝时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吸收了外来风格;明清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丝织中心 目录【深化点拨】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自明代中叶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统治者推行
6、“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始终为农业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目录1商业发展历程考点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与重要经济政策朝代 表现 特征 先秦时期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私商成为社会主体 从官府垄断到私人商业发展 秦汉“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有所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 商业发展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隋唐 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宋元 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使用纸币“交子”;草市发展;海外贸易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 市坊界限打破,商业时间、空间不受限制 明清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城镇商业繁荣,江南出现大批专业性工商
7、业城市;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活跃,如徽商和晋商 商业依然繁荣,出现新景象 目录2.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手工业的进步.(2)特点: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少数地区和行业;发展缓慢,水平低.(3)地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深化点拨】中国古代商业处于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同时受政府商业决策的制约,发展缓慢.两宋商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但始终未突破农耕文明的限制,延迟了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步伐.目录3“重农抑商”政策与明清“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
8、”政策 原因(1)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2)稳定小农经济,维护社会的稳定(1)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封建统治者的自我满足(2)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 表现(1)秦国商鞅首先提出“重农抑商”政策(2)汉代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3)明清严格限制商人和民间对外贸易(1)明清严格限制出海(2)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代只留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 影响(1)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1)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阻碍了中外交流,不利于开辟海外市场 目录【深化点拨】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大量资金流向土地经营领域,
9、使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导致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影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目录典例1探究一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考 向 聚 焦 高 频 探 究 (2012高考海南单科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目录【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以及周朝制度的沿革.
10、具体分析如下:【答案】D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周代制度基本被废除,只是留下某些观念 错误 B 题干反映的是政府的经济活动 错误 C 重农抑商是战国商鞅首先提出来的 错误 D 强调经济的主体是农桑 正确 目录【借题发挥】近年各地高考题目,大多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特点及与之相关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命题考查角度主要有耕作方式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影响、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等。复习备考时,注意耕作方式的演变历程及影响、土地制度变化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制度、科技思想、人们生活观念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的理解认识。目录提升必备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
11、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3)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影 响 积极影响(1)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3)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消极影响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型、保守性等弱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2、目录应用训练1(2012太原模拟)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目录解析:选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据题干关键信息: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制农具的种类齐全,推动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发展,本质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材料不符.目录2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
13、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目录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男不耕作则天下人会挨饿,女不纺织则天下人会受冻,故神农和他的妻子都要亲自耕织,说明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是古代人们生存的必要基础,强调耕织的重要性.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排除C项;A、D两项与材料无关.答案为B.目录探究二古代商业、城市发展与重要经济政策(2012高考江苏单科卷)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14、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典例2清明上河图(局部)目录【解题思路】本题以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市”的演变历程.解答此题关键是提取图片信息,判断图片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状况,逐项分析.具体分析如下:【答案】D选项 逐项分析 结论 A“立九市”反映的是西汉时期 错误 B 草市最早出现于南朝 错误 C 夜市开始于唐末 错误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反映市坊界限打破,符合图中北宋情形 正确 目录【借题发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特征及影响以及城市变迁的特征及影响的理解考查。考查主要知识点有商业发展的表现、商业观念、商业发展及
15、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等。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二要重视商业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及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三要注意重农抑商、“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商业发展、中外贸易及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目录提升必备 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要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交易媒介的变化 从最初物
16、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的出现即是例证 流通领域的变化 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出现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商人地位的变化 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目录城市发展的特征 从周至唐 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官吏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17、 宋元时期 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明清时期 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目录应用训练1(2012苏锡常镇二模)唐朝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主要反映的是()A政府禁止商业活动B政府重视管理商业活动C政府鼓励商业活动D政府竭力限制商业活
18、动 目录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唐政府规定了商业活动时间,设置官吏进行管理,并处罚破坏商业活动者,这本质上反映了政府重视商业活动的管理,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禁止、限制,也反映不出鼓励商业活动,排除A、C、D三项.目录2(2012安徽师大附中模拟)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目录解析:选B.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材料
19、中“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也说明了这一点;A、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B.目录热 点 话 题 高 考 链 接 话题:重视“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话题关注】(链接生活实例!)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了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第九个中
20、央一号文件,关注和重视“三农”问题.目录“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重视“三农”问题,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工作重心之一.“三农”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持续关注的热点.高考命题中,与这一热点相关的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关发展农业的历史举措和政策必将成为命题考查的重点.目录【链接考点】(打开思维之窗!)1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重农措施;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经济重心南移的
21、过程、原因和影响.2古今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土地纲领的内容、评价和比较及其涉及的民生问题;理解认识古今历史上重视农业、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及意义.目录3新中国的农村经济建设: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国后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问题上的失误和成就.4世界近现代有关农业的举措: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罗斯福新政有关农业的措施;苏联农业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的影响等.目录【典题例证】(寻找高考足迹!)(2012高考四川文
22、综卷)(节选)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 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 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目录(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1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材料2: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
23、1899年,近7万项农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助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目录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2)根据材料2,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目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表格中涉及的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历法和耕作技术等内容,从四个方面进
24、行分析;第二小问,从我国人地关系、生产力和政策三个角度分析精耕细作的特点产生的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分析第二次科技革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依据: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目录【答案】(1)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2)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鼓励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实现;建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
25、科技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目录【方法技巧】区分评述、评论、评价答题术语(1)区分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偏重于叙述。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评价就是评定历史现象或人物的功过是非(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特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与评论具有一致性,但是评价偏重于结论。评论(评价)题,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关键是要准确而又深刻,精炼而又恰当。目录(2)方法:解答此类主观题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即一分为二评价法、分阶段评价法、主客观评价法。一分为二评价法:坚持看问题的辩证性,同时需要坚持重点论,分清主次。分阶段评价法:一是注
26、意紧扣历史阶段特征;二是同一历史现象分阶段评价。主客观评价法:即在具有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或者主观目的、客观作用方面分析评价。目录【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2012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在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
27、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目录材料2: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目录材料3:近代中国的早
28、期企业 汉阳铁厂 开平煤矿 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1)根据材料1,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3,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目录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另一方面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来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发展特点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归纳;第二小问原因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思考.第(3)问观察图片,判断近代企业的性质说明新气象,原因从中国当时的内部和外部状况等角度思考.目录答案:(1)特点: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2)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特点:发展缓慢.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封建制度的阻碍等.(3)新气象:产生了一批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主要原因:近代小农经济解体,经济结构变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