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学案二第3讲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凝香斋宋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注】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香炉:香炉峰。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后面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的。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
2、,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C任所齐州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纯净的湖水使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激荡,悦耳清幽。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答案】B【解析】“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理解错误,“身闲无事”是因齐州大治。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诗眼“幽”字,总揽西斋景物特征。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悠游庭斋,临风赏月,连自己地方长官的身份仿佛都忘记了。身为齐
3、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览胜。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可谓幽景寄幽情。悠游之余,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显得作者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字展开意境。(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伴云来天香宋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注】骎骎:马快跑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4、项是(3分)()A“烛映”两句细致地描写了烛影摇曳、蛩声颤抖的客舍环境,而“共苦”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了词人愁苦的心境。B“不眠”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用想象的手法描写因思念征人而夜不能寐的闺妇挥杵捣衣,侧面烘托了词人对伊人的思念。C“惊动”两句用倒装的形式,比喻的修辞表述时光如奔马,以此表现时序变化之快,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震惊和对人生的感慨。D“当年南浦”几句叙写了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破灭的状态,“幽恨”句含蓄地将自己因今昔之落差而引发的遗恨情绪表露出来。【答案】A【解析】“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词句中用了比拟手法,词人把“烛”“蛩”拟人化,说它们和自己一起在清秋风露中愁苦。2请简要赏析上片中
5、“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三句中的“络”“逦迤”两个词语。(6分)【答案】“络”是套住、缠绕的意思,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氤氲的暮霭萦绕着横向展开的山林的景色;“逦迤”,曲折连绵的样子,化听觉为视觉(化时间的推移为空间的延续),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状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注】武均州:指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
6、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答案】D【解析】“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错,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
7、毫无伤感可言。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郊园即事唐王勃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注】县溜:飞泉。县,同“悬”。簪:古时做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3分)()A诗歌首句用“春”字点明了时令,又用“赏”字引出了赏春这一主要内容。B颈联中,“合”“深”二字凸显了花草之茂盛,侧面表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C尾联卒章显志,与首联照应,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欲弃官引退的心志。D本诗以写景为主,把春景描写得清新自然,写景时还融入诗人的主观感受。【答案】B【解析】“侧面表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分析错误,颈联描写南亭的周遭都长满了草,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加幽深,这是从正面表现春天的无处不在。2本诗的颔联“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深受明末诗论家许学夷的赞赏,请联系全诗赏析这一联的妙处。(6分)【答案】巧用比喻手法写景。把“断山”比作“画障”,把“县溜”发出的声
9、音比作“鸣琴”的声音,将“断山”之景与“县溜”之声生动地呈现出来。视听结合。本联既描写了“断山”如画一般美丽的景色,也描写了山泉发出的如弹琴声一般动听的响声。本联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色彩、声音的词语,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秀美、山泉的动听,从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夏州胡常侍唐罗隐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注】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北,南北朝时夏王赫连勃勃于此筑城,后称“夏州”。胡常侍:姓名不详,晚唐人,当时担任节度使在此驻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10、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借典故起兴,写城楼巍峨,武器装备精良,突出了唐军的强大实力。B颔联写景,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境相近。C颈联写胡常侍以身许国、披肝沥胆,而无意求田问舍,为子孙谋取钱财。D“仍闻”句写唐末风雨飘摇的现实,“深喜”句是对胡常侍的赞美和期待。【答案】B【解析】“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境相近”错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满目萧条,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意境。本诗颔联“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的意思是:鸿雁远飞,消失在辽阔的天际,
11、战马闲来,牧放在塞上的草原。描写的是雄健浑厚的西北秋景,表达的是戍边将士为国奉献的豪情。两者的意境不同。2本诗气象宏阔、笔力雄健。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这一特点。(6分)【答案】选用了雄浑壮阔的边塞意象。讴歌了戍边将士忠贞报国的高贵品格。激荡着诗人积极乐观的爱国热忱。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清平乐元白朴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B“地迥无尘”“一片闲云”则是通过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了
12、词人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C“浑过了”中“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D下片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也“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答案】B【解析】“直接表达”错,应是“间接表达”。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6分)【答案】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