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回答13题。1.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来源:学+科+网Z+X+X+K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解析】南美洲的西海岸分布着秘鲁寒流,在该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下,其附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并且沿着洋流的方向延伸直至赤道附近。【答
2、案】C2.为深入研究沙尘暴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A.西北和华北B.华北和东北C.华北和华东D.华北和中南【解析】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沙源主要来自中亚、蒙古和我国的西北等地,因此沙尘暴观测研究站应建在受其影响较大的西北、华北等地。【答案】A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解析】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防
3、止绿洲退化为荒漠。【答案】B4.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来源:学科网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D5.在荒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答案】C6.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解析】江南丘陵地区典型土壤为红壤,植被破坏后形成寸草不生的类似荒
4、漠的景观,被称为“红色沙漠”;喀斯特地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黄淮海地区如果灌溉不当,易形成次生盐渍化。【答案】C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7、8题。7.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8.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 )增加地表粗糙度,消减风力 固
5、沙成本低,费用少 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植物存活 有效保护交通线A.B.C.D.【解析】过垦、过牧、樵采及水资源利用不当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荒漠化进程。草方格沙障需大量柴草及劳力,固沙成本高。【答案】7.B8.D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9、10题。9.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B.C.D.10.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
6、旱转变的结果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解析】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数值及地理事物的轮廓,可以判断A为宁夏平原,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比较旺盛;发展农业长期引用黄河水灌溉,易引起土壤的盐碱化。导致B处(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的。【答案】9.C10.D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113题。11.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B.风沙C.降水D.气温【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为中亚,湖泊为咸海,该湖泊的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其水位随气温
7、的高低而变化。故答案为D项。【答案】D12.近年来,线逐渐靠近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解析】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注入该湖泊的河流流经沙漠地区,由于引水灌溉,再加上其所处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变浅,使得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故正确选项为D。【答案】D13.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次生盐渍化C.沙尘暴D.水土流失【解析】该区域大部分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有过度开垦引发的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大风引起的沙尘暴等,但不会引起水
8、土流失问题。故答案为D项。【答案】D14.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来源:学科网ZXXKB.退耕还草C.规定合理载畜量D.防止过度樵采【解析】图中所示的生态现象为斑点状荒漠化圈,是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而形成的,因而对应的有效治理措施是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合理放牧。【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0分)15.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面积(万平方千米)118.3国境线长4 200多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19(2000年)7月均温()16261
9、月均温()-28-14年降水量(毫米)50500土地利用情况(平方千米)耕地来源:学科网林地草地56 26095 560624 590(1)该省区的简称是_。(1分)(2)在该省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面积是最多的。简述该省区草地面积广大的原因,并分析该省区草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6分)(3)该地区有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_。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4)该地区灌溉农业的发展对土壤退化和沙化有什么作用?(3分)(5)该省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试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3分)【答案】(1)内蒙古(2)草原面积广大的原因:该省区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省区境
10、内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特别是东部地区,是我国的优质温带草原分布地区之一。草场的分布规律:自东向西由草原逐渐过渡到荒漠草原。成因:自东向西由于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河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集中,水源充足。(4)灌溉使土壤水分增加,利于地表植被生长,有利于水土保持和肥力提高,能遏制土壤退化;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降水量和地表湿度,促进植被生长,可以减少沙漠化现象的发生。总体上看,灌溉能有效遏制土壤退化和沙漠化的发生。(5)土地荒漠化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16.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 表1人口(万人)土地面
11、积(平方千米)土层厚度(米)2006年粮食产量(万吨)A县653 6670.10.856B县(黄土高原)154 182508045图甲 我国某省区图图乙 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 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1) 图甲为我国某省区图,比较该省甲河以南和以北地区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6分)甲河以北地区甲河以南地区气候类型地形类型耕作制度(2)指出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并结合表1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4分)(3)图乙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为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设想如何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分)【答案】(1)甲河以北地区甲河以南地区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类型平原为主平原、丘陵、低山耕作制度两年三熟一年两熟(2) 水土流失。原因:A县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土地产量高,造成经济损失大;A县土层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土壤恢复困难;A县河流下游地区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造成影响更大。(3)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系列开发优势资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开发薪炭林和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