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秦始皇本纪1通假字(1)寡人以眇眇之身:_(2)不为置王,毋以填之:_(3)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_(4)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_(5)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_(6)虽万世世不轶毁:_答案(1)同“渺”,渺小,微小(2)同“镇”,镇压,安定(3)同“弼”,辅佐(4)同“趣”,趋向(5)同“藏”,这里是“藏进去”(6)同“迭”,更迭2一词多义(1)下(2)复(3)并(4)面答案(1)攻下/下交/在下位的人/放下(2)重复,因袭/免除徭役赋税/再(3)傍,沿着/兼并(4)当面/背(向)/脸3古今异义词(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古义:_今义:_(2)他时秦地不过千里古义:_今义:_(
2、3)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古义:_今义:_(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古义:_今义:_(5)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土地方圆。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对);军队方面指军队以外的部门、团体等;本地,当地。(2)古义:不超过。今义: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最高;指明范围,含有往小里或轻里说的意味;仅仅;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3)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4)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属性词,主要
3、的;最拿手的。(5)古义:直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_(2)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_(3)降越君,置会稽郡:_(4)一法度衡石丈尺:_(5)博士七十人前为寿:_(6)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_(7)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_(8)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_(9)树草木以象山:_答案(1)名词作动词,坑杀(2)名词作状语,向东(3)使动用法,使投降(4)数词作动词,统一(5)名词作动词,上前(6)意动用法,认为是好的(7)使动用法,使满(8)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作动词,加重(9)
4、名词作动词,栽树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_(2)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_答案(1)定语后置句(2)宾语前置句6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译文:_(2)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译文:_(3)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译文:_(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译文:_(5)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译文:_答案(1)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安定那里。(2)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3)突然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助,靠谁来救援呢?(4)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
5、就应该学习法度禁令。(5)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背景展示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与山东六国相比,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古代帝王的祖庙古代帝王认为祭祀是一件国家大事,因此把祭祀的典礼归入“吉礼”,列为“五礼”之首。祭祀主要是祭祖先和神祇(q),目的是对祖先或神灵
6、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古代天子、诸侯都建立宗庙以供祭祀,来求取庇佑。其中,帝王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右各为三昭三穆,所以“七庙”成了王朝的代称。古代帝王一直是立七庙来祭祀祖先的,到了王莽时增建了黄帝太初祖庙和帝虞始祖昭庙,这样就有了九庙之说。宗庙又叫太庙、祖庙,国家有了大事,一定要到宗庙去祭告,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皇帝即位时,在宗庙里拜祖先、会群臣、受印玺,称之为“庙见”,表明正式掌握了国家大权。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唐章碣焚书坑)2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明袁宏道经下邳)1脉络梳理秦始皇本纪2初
7、读感知秦始皇本纪重点写了哪些事情?答:_答案秦始皇本纪重点写了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咸阳宫大辩论和郦山下葬等事件。1如何看待秦始皇这个人?答:_答案秦始皇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如统一度量衡、文字,强令起用王翦,重用王家父子等;同时又骄奢淫逸,暴虐凶残,如坑杀在赵国时的母家仇人、焚书坑儒等等。他在历史上成功地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集权的专权国家;同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为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条件。不过,也应看到他的“焚书坑儒”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带来的劫难。2本文是如何记载秦始皇一生的事迹的?答:_答案
8、以编年体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及在统一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详略得当,简中有繁,概括和重笔相间。因为是人物传记,对能深刻体现人物形象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3司马迁为何要详写秦始皇陵墓的情况和其死后秦二世及群臣给他的“殊荣”?答:_答案揭露了秦始皇大兴土木为自己兴建陵墓的骄奢淫逸、滥杀无辜的罪行,指出秦始皇生前不可一世,死后极荣,但“势入浮云亦是崩”。4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从史书的记载上看,事实比较清晰。但有人认为这件事情的经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秦始皇究竟坑的是谁?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答:_答案秦始皇发怒是冲着方士的,按情理来说,当时坑的四百六十个人是方术之士而非“诵法孔子”
9、的儒生,至少可以说四百多人中儒生很少。盐铁论说:“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术,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坑杀者中没有方士,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秦始皇时期,儒士在社会上的地位比战国时期有所提高,坑方士后,对儒生的社会政治地位并未造成什么影响;之后秦始皇东巡,齐鲁地区的七十位儒生被任命为博士,跟着他到泰山举行封禅;到了汉代,儒家对这件事也不十分介意,很少有人谈起;西汉中期时,人们谈到这件事,也仅是说“坑杀术士”,没有人说是坑杀了儒士。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对中国历史的走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请结合历史谈谈这种说法的道理。答:_答案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虽然也存在过夏、商、周等名义
10、上统一的国家,但是不论从民族形态、政治结构还是社会经济形式上来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中华帝国的形成,是从千古一帝秦始皇开始的;而且从秦始皇开始,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也确立下来,一直被沿用到清代。除了在政治上建立了皇帝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做了一些统一的工作。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秦始皇的历史贡献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又焚书坑儒,大兴土木。首建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影响中国达两千年之久。运用示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正如对秦始皇一生的功过,评说不一。他经过十年的兼并战争,结束
11、了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他改革了国家的政治体制,统一了文字、法律、交通和度量衡。同时,秦始皇也是一个少见的暴君。他焚书坑儒,大造阿房宫和骊山墓穴等;他制定的残酷的刑法、繁重的服役和赋税,给广大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功绩而忽略他的罪行,更不能因为他的错误而抹杀他对历史的贡献。2课外素材狼的悲剧爱斯基摩人捕猎狼的办法很特别,也很有效。严冬季节,他们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新鲜的动物血,等血冻住后,他们再往上涂第二层血;再让血冻住,然后再涂如此反复,很快刀刃就被冻血埋藏得严严实实了。下一步,爱斯基摩人把血包裹住的尖刀反插在地上,刀把结实地扎在地里,刀尖朝
12、上。当狼顺着血腥味找到这样的尖刀时,它们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融化的血液散发出强烈的气味。在血腥味的刺激下,它们会越舔越快,越舔越用力。狼这时已经嗜血如狂,它们猛舔刀锋,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疼痛。在北极寒冷的夜晚里,狼完全不知道它正在舔食的其实是自己的鲜血。它只是变得更加贪婪,舌头抽动得更快,血流得也更多,直到最后精疲力竭地倒在雪地上。选材感言令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一个人的精力的,却往往是他自己的贪欲。理性和清醒是人们在面对外界诱惑时最应该保持的姿态。历代帝王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控制自我,才是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佳选择。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
13、题文章中?处在悬崖边上的文化谈到文化,都会联想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那些深刻的思想如一幅幅壮丽的景象,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近观这些年来,让人惊叹的是,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被众多不肖子孙们遗弃,被现代化深深地湮没。走进祖先的世界,翻开历史的画卷,蜿蜒坚固的长城正舞弄身姿,富丽堂皇的故宫正在向我们招手。微笑,孩子般的纯情依旧让人向往。无论是汉魏唐宋,还是元明清的文人骚客们,书写的怀才不遇的作品让人感慨,盛唐时代的歌韵至今还让人沉醉其中,百姓辛勤劳作,与远亲近邻和睦相处是何等幸福?每年过着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个家族的人一起做饭菜,围桌而坐,就算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
14、也其乐融融。那些美好的画面是曾出现过,但是对我们来说,似乎那只是一种回忆,一种让人觉得很虚渺的幻想。因为,现代的人早已被现代文明所俘虏,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穿梭在现代社会的城市里,散发出一种令人可怕的气息,城市化建设是我们的追求,搞好经济是我们的追求,人民富裕是我们的追求,难道继承传统文化就不是我们的追求了吗?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付出的代价是一片片良田被毁,一道道名胜被摧。推倒的是一座座传承建筑,损失的是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至今令人叹惋,难道也要让后人为我们叹惋吗?保护好中华文化的精髓,不应发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恶
15、性循环。这些已经够严重了,让人担忧的还有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西方化。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各种节日蕴含了特殊的含义,比如五月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壮举,春节是为了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分享一年的收成,诉说来年的打算。辛辛苦苦地劳作了一年,组织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或节目,让大家欢欢乐乐过大年,那是一种不一样的韵味。可是,似乎现在过年的节目都被一场“春晚”所包容,没有了更多的期待。难怪很多人都觉得过年已经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要让我们在某一天羞于提及这句话。纵观眼前,中华传统文化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作为中国人,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悟要点本文的标
16、题有什么好处?提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化岌岌可危的状态描写出来。开头有什么作用?提示作者从相对较小的问题切入,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提示运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写出了“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经济”是同样重要的。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提示运用了对比手法。“一幢幢”与“一片片”“一道道”“一座座”对比,写出了经济发展对传统文化的损害。这里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提示引用名句,举出秦始皇的反面事例,给读者深刻的警示,更好地证明了本文的论点。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提示本文的语言很有力度,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又如“作为中国人,保
17、护它,传承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等语言有演讲稿般的气势,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慷慨激昂。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游至郢陈游:巡游,游历B是以诸侯并作作:兴起C群臣皆以为便便:方便D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机:机关答案C解析便:有利,适宜。2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不含通假字,“卒”同“猝”。B项“填”同“镇”,“拂”同“弼”。C项“见”同“现”。D项“取”同“趣”,“颁”同“斑”。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昔者五帝地方千里B百姓当家则力农工C群臣皆以为便D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答案C解
18、析C项古义:认为。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A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对);军队方面指军队以外的部门、团体等;本地,当地。B项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属性词,主要的;最拿手的。D项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均为“到”。B项向/到。C项来/按照。D项代词,代齐国/表希望语气。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A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
19、相乎C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D降越君,置会稽郡答案B解析均为意动用法。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
20、:“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21、,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曰:“去泰,著皇。”著:附着,这里有“保留”之意B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唯:希望C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则:就D郡置守、尉、监置:设置答案C解析则:就是。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A项凭借/用。B项这/正确
22、。C项认为/把铸为。D项结构助词,的。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死而以行为谥。译文:_(2)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译文:_答案(1)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制定谥号。(2)(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9秦始皇平定天下后,做了哪几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事情?其目的是什么?答:_答案创立新制(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其目的是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客观上也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
23、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人。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即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
24、,请病,固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适。子婴与妻子自系其颈以组,降轵道旁。沛公因以属吏。项王至而斩之。遂以亡天下。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注始皇弟:秦始皇本纪谓“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适:同“敌”。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上帝之
25、禁也禁:禁止的事B当远避宫以禳之禳:祈求消除灾祸C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素服:平时的衣服D夷其三族夷:诛杀答案C解析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白色的衣服。11下列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子婴即位,患之B令韩谈刺杀之C乃召始皇弟,授之玺D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答案D解析D项助词,的。其他三项都是代词,代指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世打猎时亲手射死了一位行人,赵高让他的女婿阎乐出面弹劾,说是不知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进上林苑中。B赵高逼迫二世是为了让子婴做皇帝,所以二世死了之后,赵高就把子婴叫来,把玉玺交给了他。C子婴即位之后,担心赵高再作乱,就
26、制定计策,引诱赵高入宫,然后命令韩谈刺杀了他,诛灭了他的三族。D司马迁认为李斯在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并且导致后来赵高专权方面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答案B解析赵高的本意是自己做皇帝,并不是为了子婴。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译文:_(2)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即因劫令自杀。译文:_(3)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译文:_答案(1)赵高就让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出面弹劾,说是不知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进上林苑中。(2)二世上楼台观看,看到卫士拿着兵器朝向宫内,非常害怕,赵高就乘机逼迫二世让他自杀了。(3)人们都
27、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解析第(1)句中的“移上林”前面省略了介宾结构“把尸体”,另外要注意“劾”是“弹劾”的意思。第(2)句中的“即”和“因”是两个词,分别是“就”和“乘机”的意思;另外,还要把省略句“高即因劫令(之)自杀”中省略的部分翻译出来。第(3)句中的“皆”是“都”的意思,“本”是“真相”的意思,“乃”是“就”的意思。14司马迁和世人对李斯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答:_答案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功臣,死得冤枉;而司马迁认为李斯不致力于政治清明,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和,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
28、,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是很愚蠢的选择。参考译文李斯死后,二世任命赵高为中丞相,无论大事小事都由赵高决定。赵高自知权力过重,就献上鹿,称它为马。二世问左右侍从说:“这是鹿吧?”左右侍从都说“是马”。二世惊慌起来,以为自己迷惑,就把太卜召来,叫他算上一卦。太卜说:“陛下春秋两季到郊外祭祀,供奉宗庙鬼神,斋戒时不虔诚,所以才到这种地步。可依照圣明君主的样子再虔诚地斋戒一次。”于是二世就到上林苑中去斋戒。整天在上林苑中游玩射猎,一次有一个行人走进上林苑中,二世亲手把他射死了。赵高就让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出面弹劾,说是不知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进上林苑中。赵高就劝谏二世说:“天子无缘无故杀死没有罪
29、的人,这是上天所不允许的,鬼神也不会接受您的祭祀,上天将会降下灾祸,应该远远地离开皇宫以祈祷消灾。”二世就离开皇宫到望夷宫去居住。二世在望夷宫里住了三天,赵高就假托二世的命令,让卫士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手持兵器面向宫内,自己进宫告诉二世说:“山东各路强盗大批大批地来了!”二世上楼台观看,看到卫士拿着兵器朝向宫内,非常害怕,赵高就乘机逼迫二世让他自杀了。然后取过玉玺把它带在自己身上,身边的文武百官无一人跟从;他登上大殿时,大殿有好几次都像要坍塌似的。赵高自知上天不给予他皇帝之位,群臣也不会答应,就把子婴叫来,把玉玺交给了他。子婴即位之后,担心赵高再作乱,就假称有病而不上朝处理政务,与宦官韩谈和他
30、的儿子商量如何杀死赵高。赵高前来求见,询问病情,子婴就把他召进皇宫,命令韩谈刺杀了他,诛灭了他的三族。子婴即位三个月,刘邦的军队就从武关打了进来,到达咸阳,文武百官都起义叛秦,不抵抗沛公。子婴和妻子儿女都用丝带系在自己脖子上,到轵道亭旁去投降。刘邦把他们交给部下官吏看押。项羽到达咸阳后把他们杀死。秦就这样失去了天下。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和,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