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607.50KB ,
资源ID:80740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74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成套练习题:课时训练31( )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高考历史(人民版)成套练习题:课时训练31( )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训练3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史学家郑大华认为: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环志略以精取胜。瀛环志略之长在“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之长在主张“师夷长技”,亦即向西方学习。海国图志成书于清朝()A康乾时期 B道咸时期C同光时期 D宣统时期解析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魏源撰写的一部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这一时期处在道光皇帝统治时期。答案B2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他们()A完全

2、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B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C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D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依据材料所说士大夫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的具体史实分析,他们的目的在于了解、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情况,谋求抵御外侮;但这种做法还未上升到“运用西学以救中国”的高度。答案B3.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

3、和解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答案A4.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相比,其主要不同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C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解析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层面,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答案D5清末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指出:“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

4、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论不变法之害1896年8月19日)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林则徐 B左宗棠C梁启超 D孙中山解析解答本题要阅读材料并提炼相关信息,注意“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论不变法之害”隐含的信息,据此判断选C项。答案C6中国是一个文章的国家,文章之国,所以你写书也好,你研究学术也好,传达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假如你能写出一篇准确地反映一个时代问题的大文章,那确实是会风行天下,洛阳纸贵。依此推论,19世纪末能够准确反映中国的时代问题并风行天下的大文章应是

5、()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孔子改制考 D民报发刊词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依据19世纪末与反映时代问题进行推论。答案C7“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C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解析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答案C8在东渡日本的轮船上,梁启超写下了去国行,“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4年的流亡生活。

6、导致梁启超流亡日本的原因在于()A公车上书后遭到清政府通缉B戊戌政变后遭到清政府通缉C梁启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梁启超反对张勋复辟遭通缉解析解答本题要依据材料提示的基本信息,如“君恩友仇两未报”“东渡日本(14年)”等分析,梁启超因戊戌政变遭到清政府通缉,被迫流亡。答案B9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解析A项仅仅表述了近代化的一个方面,即国内阶级矛盾方面,但没有看清中国的社会性质;B项仅

7、仅看到了中外民族矛盾,没有兼顾阶级矛盾;C项迷惑性较强,但实际上也只是表述了中外民族矛盾;D项全面表述了近代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答案D10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其兴起的历史背景不包括()A袁世凯在列强支持下妄图复辟帝制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C尊孔复古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解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也是其成果。答案D11.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

8、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杀传统文化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解析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偏颇。答案A1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解析解答本题要深刻理解鲁迅这段话的含义,从

9、道德范畴方面进行思考。答案B13漫画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与下图漫画相关的历史人物不包括()A严复 B陈独秀C鲁迅 D蔡元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漫画信息、认识历史人物的能力,切入点是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要从漫画中的文字“三从四德”“德先生、赛先生”“民主自由”等判断与新文化运动有关,而与此无关的历史人物是严复。答案A14陈独秀说:“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就带君主专制臭味;不过胆儿小,不敢像筹安会的人,堂堂正正地说将出来,其实心中见解,都是一样。”这表明()A

10、陈独秀主张建立西方民主政治B陈独秀对国人认识水平的估计基本符合实际C欧美民主制度在中国没有市场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符合当时实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要分析题干陈独秀文句的核心是“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不知不觉就带君主专制臭味”,据此分析选项,这种认识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答案B15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以中国的实际为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的互动。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中华民族及其主体文化的内在机制方面考查,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包括()西学东渐和救亡图存开

11、辟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观因素俄国十月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机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满足了中国当时社会实际的需要A BC D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从当时中国的国内外实际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先进性方面思考,题干所列选项都符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因素。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潮,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乙

12、: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1)请概括两组人物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救国实践活动。(2)指出材料中甲、乙、丙在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其中,哪一观

13、点与李鸿章基本一致?解析本题重点探讨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近代中国对西学的态度,理解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本题难度不大,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1)问分别是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其思想和活动不难回答。解答第(2)问必须注意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运用,脱离任何一方面,都会失分较多。答案(1)A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展洋务运动。B组:兴民权、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开展维新变法运动。(2)不同:甲:反对学习西学。乙:只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不学其制度。丙:不仅学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方)。乙的观点与李鸿章基

14、本一致。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如何能有用呢?材料二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以上均引自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材料三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

15、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1)据材料一,胡适所说的好听的“主义”指的是什么?胡适的观点是什么?(不要摘抄原文)(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在中国是否存在?胡适和李大钊各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3)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以胡适与李大钊为代表的问题与主义之间的争论,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态度。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胡适认为对社会的改造应该从解决具体问题做起,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在材料三中,李大钊则指出,只有取得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解决具体问题的希望。这实质上反映出李大钊想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答案(1)含义:马克思主义。观点:胡适认为空谈主义非常容易,但无用处,且非常危险,即反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存在。解决方法:胡适企图用改良主义办法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李大钊提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即用理想的主义根本解决问题。(3)贡献: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实质: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是革命与改良的争论。-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