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情分析此考点常以区域图为载体,通过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来考查区域环境对农业、工业及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考查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题印证1(2011江苏高考)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江苏省简图。材料2: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_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矿产资源丰富,以_为主较少(2)新疆和
2、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 _。对江苏的影响: _。(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比较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等值线图和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以及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第(1)题,新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以平原为主
3、,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第(2)题,两省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从分层设色图中来判断说明即可。第(3)题,两省产业比例的差异明显。读图可判断,新疆第一产业大于江苏,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反。第(4)题,江苏和新疆两省相互协作,新疆有丰富的资源,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而江苏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通过合作,使新疆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产业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江苏则获得新疆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状况,扩大市场。第(5)题,霍尔果斯经济发展优势有区位、交通、政策、自然资源等方面优势,从图中可得出位于与中亚接壤位置,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且邻近
4、地区资源丰富。答案:(1) 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霍尔果斯是我国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2(2012海南高考)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
5、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和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考查利用经纬网空间定位能力和等高线的判读能力,难度中等。解析:材料中“对襟短衣”“较宽大的长裤”可以散热;“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和防蚊虫、蛇等叮咬并且冬季可以防寒。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注意将苗族男子着装的功能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结合起来考虑。答案: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
6、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穿着对襟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适);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森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情分析此考点常以区域图、统计图为载体,结合重大工程的建设,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以及利用图表获取信息、分析和论证地理事物的能力。考题印证(2012安徽高考)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12题。年
7、份“水银行”买入“水银行”卖出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19910.1010.120.148.1519920.042.340.061.9719930019940.042.720.062.09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北部地区湿润多雨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BC D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
8、能力,难度中等。解析:1.B2.D第1题,河流的流向受地势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故错误;该州40N以北地区,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较湿润;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多,且中南部阳光较充足,热量条件好,故可推知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由图直接可读出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因此选择B项。第2题,从表格中可知,只有在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节水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水价高等因素影响都有持续性,因此只有可能是突发性因素造成该年份没有运作;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属突发性因素,D项正确。3(2012山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
9、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意义,同时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辽河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少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所以积极影响可从缓解用水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系等方面回答。答案: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
10、资环境)。4(2012江苏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图1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2: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材料3: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
11、原因_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_原因_(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及其影响,难度中等。解析:第(1)题,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主要是南北气候类型不同,降水多少各异,导致了水资源的差异。读图中的调水线路和图例中的高程表可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是从地势较高处向地势较低处调水,可自流,所以单位调水量能耗少;美国加州北水南调是从地势低的地方往地势高的地方调,需抽水,所以单位调水量耗能大。第(2)题,要注意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来回答。答案:(1)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12、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小大原因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产业转移考情分析此考点常以区域发展为背景,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解读地理信息和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题印证1(2012江苏高考)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
13、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 BC 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选B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不能大量引进化工项目,这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仅仅针对农业结构。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可以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
14、回答23题。(双选)2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A为资金 B为技术C为劳动力 D为原料3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2.AC3.CD第2题,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而资源丰富,有着众多
15、的廉价劳动力。第3题,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两类产业,其仍然垄断着高技术行业或某些高技术产品,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亦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过程,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好处。4(2012浙江高考节选)根据图文材料(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问题。材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
16、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立意难度不大,能力立意要求较高。解析:转出原因应从企业成本(地价)、劳动力及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去考虑。而转入地的选择要从化学、造纸等行业的特点(运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分析汕尾市和英德市哪一地区更具备承接此类产业的优势。答案: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5(2011江苏高考节选)图1为“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2为“佛山市顺
17、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_。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对迁出区(佛山市)的有利影响,同时考查读图分析问题、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难度中等。解析:有利影响从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即可。答案: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6(2011安徽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
18、空间分布。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同时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原料、工资、生产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地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同时安徽省大力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等也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产业转移引起迁出人口的返流;返乡人员自身技术提高、资金积累和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为返乡创业提供了条件;乡土情感是返乡创业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文化因素。答案: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
19、件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亦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考情分析此考点常结合科学考察、灾害防治或城市模拟图等,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三种技术应用的选择,同时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应用的能力。考题印证1(2012江苏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命题立
20、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难度较小。解析: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全天候、连续、及时地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即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答案:全球定位系统(或GPS)2(2011江苏高考)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甲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乙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与图乙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a图 Bb图Cc图 Dd图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选D根据GPS的定位可知,若点较密时,说明骑行困难,为上坡路段,若点较稀时,说明骑行速度快,为下坡
21、路段。图中从甲地出发开始,点间距较大,说明为下坡路段,后点间距离均匀,说明道路较为平坦,然后出现两个间距较大的点,其又为下坡路段,最后到乙处时,计时点越来越密,说明其为一个明显的上坡路段。3(2010江苏高考节选)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难度较小。解析:选A该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或领域。要想访问多个国家馆,就要分析各个国家馆之间的距离以及各个国家馆的人流量,通
22、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得到合理的线路。4(2012山东高考)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应用领域,同时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析:选A查询地理数据、选择考察路线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可以运用全球定位技术。5(2012广东高考)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AGIS BGPSCRS
23、D手工绘图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解析:选A地理信息系统是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可用其确定保护区的范围。6(2012福建高考)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判断,难度较小。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的“分析”两字,可以判断为地理信息系统
24、,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分析和城市规划。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和监测事物的变化,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7(2012安徽高考节选)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估测粮食产量跟踪产品流向A BC 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难度较小。解析:选A遥感技术能够迅速获取信息,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估测粮食产量,因此选择A项。跟踪产品流向需利用GPS技术。8(2011北京高考)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
25、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难度中等。解析:选C遥感技术仅仅能确定出具体的位置,对路况的分析和进行动态监测还需要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准确确定出事故发生的位置,但不能对每一路段的交通流量作出准确的预测;用数字地球技术实现对道路和监测点的互换,仅仅属于对该图示的应用。9(2011山东高考)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26、是()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小。解析:选B遥感(RS)是用来观测事物的,由于下垫面的反射率不同,通过分析拍出的照片就可以获悉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即时性较强。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用来定位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用来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的。数字地球就是以“3S(GPS、RS、GIS)”为基础的一种综合的系统,其可为人类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由题干“实时监测和预报”可知答案。第一讲区域地理
27、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识记:区域的含义。2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应用: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
28、英国的区域比较为例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两者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2)差异性:日本英国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和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植被森林覆盖率高,种类多样以草类为主,植被种类比日本少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稠密、水流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贫乏煤、铁、石油2.经济发展比较(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
29、国家,都发挥岛国多良港的优势。(2)差异性: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晚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以畜牧业为主,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在种植业占重要地位工业及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三、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1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2)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1)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
30、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2)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3)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和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1)特点: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矛盾加剧。(3)主要问题: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4)发展要求:调整区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4再生阶段(1)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2)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3)人地关系:
31、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入手,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因素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
32、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课件演示更形象见配套光盘例1(2011江苏高考)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
33、乙为“江苏省简图”。材料2: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_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矿产资源丰富,以_为主较少(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 _。对江苏的影响: _。(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获取和解读信息解析第(1)题,新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
34、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以平原为主,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第(2)题,两省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从分层设色图中来判断说明即可。第(3)题,两省产业比例的差异明显。读图可判断,新疆第一产业大于江苏,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反。第(4)题,江苏和新疆两省相互协作,新疆有丰富的资源,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而江苏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通过合作,使新疆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产业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江苏则获得新疆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状况,扩大市场。
35、第(5)题,霍尔果斯经济发展优势有区位、交通、政策、自然资源等方面优势,位于与中亚接壤位置,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且邻近地区资源丰富。答案(1)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霍尔果斯是我国通向中亚的
36、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以匹兹堡为例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初期阶段: (2)成长阶段:(3)转型阶段:(4)再生阶段:2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例2(2011上海高考)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 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
37、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1)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2)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3)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演变趋势: _。演变原因: _。产生后果: _。(4)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获取和解读信息 (1)从图1可知乍得湖所处的纬度位置较低且位于非洲中北部,周边有乍得、尼日尔等国家
38、。(2)从图2可知乍得湖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3)从图3可知乍得湖水面自19632007年不断缩小。(4)从材料可知乍得湖流域人口增加,农牧业发展快;用水多是造成湖面缩小的重要原因。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几个方面回答。第(2)题,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乍得湖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其降水特点是干湿季分明。第(3)题,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变干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乍得湖的湖面面积急剧缩小。第(4)题,由图中可看出,刚果河距乍得湖较近;刚果河流域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小。答案(1)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热带,周边
39、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2)乍得湖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水位上升;干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水位下降。(3)演变趋势: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缺失;干旱程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渔生产难以维系,生存条件恶化(4)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规范答题能力不失分
40、”系列之(七)区域差异分析类答题模板题型特点区域差异的比较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典题感悟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1:2012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疆。材料2:“海南、新疆两省区相关地图”。(1)海南岛和新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2分)()A光照水源B热量光照C降水热量 D热量水源(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区的主
41、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海南还有_,新疆还有_。(4分)(3)据图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4分)(4)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6分)病卷求诊失分探因地理题中的简答题,首先要注意审题,从设问和图表材料中获取答题的方向和有效信息。还要注意一些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模板;同时,语言的规范性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本题中第(2)题,应答“海洋运输”或“海运”,“管道运输”而不能简单描述为管道;第(3)题,答地形特点,既要知道地形特点从地形种类和地势两方面分析,还要按照题目中的信息要求;第(4)题的完整性不够,比较资源特点,应从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多方面规范答案。满
42、分答案(1)B(2)海洋运输管道运输(3)海南:中部高,四周低;新疆:山地、盆地相间分布。判断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4)海南: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新疆: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建设能源基地。答题模板1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答题的方向和思路,比如例题中第(1)问所指的是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第(3)问判断的是两省区的地形特点。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其特殊条件,如第(2)问在比较两地交通运输方式差异时,要考虑位置、地形、资源因素的
43、影响,第(4)问在分析各自发展方向时,要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2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一般答题方向(1)自然要素差异:要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推断所处的温度带和风带)、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东岸还是西岸)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地形地形类型构成、比例及分布、地势起伏状况水文河湖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种类、数量及组合状况(2)人文要素差异:要素主要内容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城市城市数量、规模、布
44、局及城市化状况农业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条件评价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调整方向续表要素主要内容交通交通方式以及交通和通讯的通达度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应用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直到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
45、储量丰富。材料2:“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材料3:“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1)据图说明两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不同点。(2)新疆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3)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什么?(4)简述深圳和喀什两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5)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发展,喀什城市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试分析这将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新疆气候干旱,水分是影响其城市分布的最大因素,沿河设市是我国南方地区城市
46、分布的普遍规律。第(2)题,新疆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是其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资源、能源缺乏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第(3)题,新疆地处内陆,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第(4)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就能够分析出深圳和喀什两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第(5)题,可以利用课本上城市化所产生的问题有选择地进行分析。答案:(1)新疆地区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2)土地荒漠化。资源、能源缺乏。(3)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4)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等。(两点即可)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
47、我国联系中亚、南亚和西亚的枢纽位置等。(两点即可)(5)出现城市热岛现象;改变城市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紧张;产生三废污染等。(任答4点即可)一、单项选择题(2012扬州模拟)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13题。1有关“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分界线的表述,正确的是()A“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C“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
48、为秦岭淮河一线D“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2关于各区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C“绿色中国”四季常青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3各区域特征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C“绿色中国”地形起伏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解析:1.C2.A3.B第1题,“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第2题,“绿色中国”龙舟竞渡。第3题,“黄色中国”纬度位置,“绿色中国”纬度位置,“银色中国”海拔高度。(2012镇江模拟)读“中国某区域图”,完成46题。4关于a、b河之间分水岭的南北两侧地区自然地理环
49、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植被为温带草原B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北侧a河流有结冰期,南侧b河流无结冰期D北侧平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南侧平原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5关于图中甲处和乙处河谷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甲处内力作用表现为岩块下陷,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沉积甲处内力作用表现为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乙处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上升,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乙处内力作用表现为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沉积ABC D6关于图中a、b河所在地区的生态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a河所在平原由于过度垦荒,荒漠化严重Bb河所在平原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
50、碱化Ca河所在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Db河所在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严重解析:4.C5.D6.C第4题,据题目中文字信息“中国”和图中经纬度可知,a、b河之间分水岭大致为秦岭,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侧平原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南侧以水稻为主。第5题,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处河谷位于华山以北,华山为岩块上升形成的,相邻地区的河谷地貎为岩块下降而形成的,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沉积,乙处为长江河谷某段,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上升,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第6题,a、b河所在地区可能都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
51、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78题。7有关图中从I到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 BC D8从到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 B交通运输C劳动力 D市场解析:7.C8.D第7题,从图中信息看,从I到阶段,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镇数目增加。又因为当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第8题,从到阶段,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城市附近出现了花卉和绿化树种,说明了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双项选择题(2012扬州模拟)中国城市竞争力
52、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910题。9前30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A湘、粤、闽 B苏、皖、鄂C京、辽、鲁 D沪、浙、赣10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A自然条件 B旅游资源C城市建筑 D生态环境解析:9.AB10.AD第9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前30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湘(1个),粤(5个),闽(1个),共7个;苏(5个),皖(2个),鄂(1个),共8个;京(1个),辽(2个),鲁(3个),共6个;沪(1个),浙(5个),赣(0个),共
53、6个。第10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限制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态环境脆弱。(2012盐城模拟)读“甲、乙两工业区位置图”,完成1112题。11甲、乙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有()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B廉价的劳动力资源C农产品资源丰富D便利的水陆运输12与乙工业区相比,目前甲工业区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有()A劳动力紧缺B生产工艺落后C环境污染严重D地价上涨过快解析:11.AD12.BC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为长株潭工业区,乙为莱茵河下游的鲁尔工业区,从图中图例分析可知,甲、乙两工业区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第12题,乙工业区突出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治理,甲工业区发展中面临的
54、突出问题是生产工艺落后和环境污染严重。三、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下图为“新疆与浙江两区域图”。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浙江地形复杂多样,西南部山地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东北部则为冲积平原。材料2:下图为“浙江和新疆生产总值和增速示意图”。(1)据材料1及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两省区河流开发利用方式的主要差异及原因。(2)根据浙江“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的特点,分析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根据材料2,比较两省区的生产总值和增速的异同点。解析:第(1)题,河流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从灌溉、航运、水能开发等角度考虑。第(2)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要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延长农业产
55、业链,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第(3)题,依据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答案:(1)地区差异原因新疆主要提供灌溉水源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浙江西南主要提供水能,东北以航运为主浙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西南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北以平原为主(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立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优势农产品的系列开发;封山育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科技。(答出三点即可)(3)相同:两省区的生产总值都呈上升趋势;增速的变化波动均较大,且波动方向基本一致。不同:两省区的生产总值相差很大,浙江省是新疆的约5倍以上;浙江省的增速波动幅度更大。14(201
56、3扬州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经常发生洪水。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图1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图2代表该流域主要气候类型的统计资料。材料2: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近黄河,北接内蒙古高原。流域内人口密集,大中城市众多。图3为“海河流域水系图”,图4为“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与年均温的对应变化图”。(1)对比分析两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完成下表。对比项目波河海河地势特点相同点水文特征相同点不同点气候特点不同点(2)海河流域和波河流域均为旱涝灾害多发的区域,据材料分析其共同的自然原因:_,
57、_;针对该问题,两流域的整治措施相近:上、中游主要是_、_;下游是_。(3)据图4分析该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变化与年均温总体呈_的关系。试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河流流向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即自西向东,可从含沙量、水量、水能资源、径流量、汛期和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比较水文特征的差异,从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上比较气候特点的差异。第(2)题,注意题目中要求回答的是“自然原因”,可从降水量、支流、泄水等方面思考。第(3)题,直接据图4分析可知,但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负相关”,而不是“成反比”。答案:(1)填表对比项目波河海河地势特点相同点西高东低水文特征相同点含沙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径
58、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同点冬汛,无结冰期夏汛,有结冰期气候特点不同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修建水库营造水土保持林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3)负相关年均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土壤越干燥,农业用水量越多,地表水资源越少。第二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考纲下载考纲解读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状况、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2理解:我国或世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
59、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2分布存在不平衡性: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土资源不配套。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的原因(1)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无论是人均还是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我国的丰水区。(2)长江年径流量稳定,且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3)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相邻。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简述西线工程方案的优缺点。答案:优点: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自流供水;缺点: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2简述中线工程方案的优点。答案:中线工程从第三级阶
60、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3简述东线工程方案的缺点。答案: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说明南水北调对于调入地区的积极影响。答案:(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2以东线工程为例,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消极影响。答案:(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
61、河口地层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2)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3)对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4)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5)沿线经济发达,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表。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
62、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如:对调入地区的意义对调出地区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西气东输工程(典例)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将
63、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_讲坛选粹此考点常结合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情况,考查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消费结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 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2)我国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
64、展的需求。(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2. 怎样解决我国能源紧张的问题?答案:(1)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2)建立石油储备体系。(3)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4)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5)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了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和阳江、台山等核电站)。(6)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7)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8)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9)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
65、业发展。课件演示更形象见配套光盘例1(2012安徽高考)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1)(2)题。年份“水银行”买入“水银行”卖出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价格(美元/m3)水量(亿m3)19910.1010.120.148.1519920.042.340.061.9719930019940.042.720.062.09(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北部地区湿润多雨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
66、和南部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BC D(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获取和解读信息 (1)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州北部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多;中部、南部受西风影响时间短,降水少,阳光较充足,热量条件好。(2)由图中居民点分布可知该州中部、南部聚落较密集。(3)由表可知该州“水银行”1993年没有水量的买入和卖出。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加利福尼亚州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第(2)题,产业结构调整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不会使“水银行”的运作仅停止一年,
67、故A、B错误。由表可知,多年“水银行”卖出价格相差不到0.1美元,C错。可能因为该年份气候异常导致降水量增加,使水资源充足,进而无需买入水资源,“水银行”没有运作。答案(1)B(2)D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1南水北调调水路线西线中线东线水源区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阴段供水区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可调水量与水质调水量较小、水质最好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地形复杂,工程艰
68、巨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现有可用设施差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2.西电东送工程(1)西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2)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的比较:概况线路(主力电源)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电力资源,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
69、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南线: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3.晋煤外运类型主要线路东西运通往东北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煤通道通往华北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等南北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3)
70、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开源与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4)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例2(2012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2: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材料3:
71、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_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_原因_(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获取和解读信息 (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获取调水工程南北的气候差异,根据图中高程表信息(图例和分布)可获取调水工程的自流状况。(2)设问中“
72、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示了答题角度:经济、社会、生态。(3)“节水”明确了答题的角度。解析第(1)题,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主要是南北气候类型不同,降水多少各异,导致了水资源的差异。读图中的调水线路和图例中的高程表可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是从地势较高处向地势较低处调水,可自流,所以单位调水量能耗少;美国加州北水南调是从地势低的地方往地势高的地方调,需抽水,所以单位调水量耗能大。第(2)题,要注意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来回答。第(3)题,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节水意识、调整产业结构等角度回答。答案(1)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南方为亚热
73、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小大原因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规范答题能力不失分”系列之(八)资源调配意义类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资源调配意义类题目,设问一般有三种形式,即结合具体区域(输出地或输入地),说出“对输出地的意义”“对输入地的意义”,或者是“对输出地和输入地有什么积极的影响”,或者具体到某方面的意义,诸
74、如“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影响”等。此类问题常见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内容,如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也经常迁移运用于世界上其他区域的调水、调能、输电工程等。典题感悟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2年10月16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正式开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三线工程所经过的省区。试从经济、生态两方面,简要分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8分)病卷求诊失分探因该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要点不全面,迁移运用教材案例能力较差。(2)审题不认真,忽略题干中的指向行为动词“分析”,答题过于机械简单。满分答案经济上
75、: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上: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大气环境。答题模板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完善基
76、础设施。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带动两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应用提升(2012山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上图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2)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题
77、,根据题干信息,“丁坝”的作用可主要从提高流速和枯水期水位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引松济辽”可以缓解辽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状况,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答案:(1)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流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2)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一、单项选择题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2题。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水
78、源C交通 D城市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1.A2.D第1题,从河南省地形图和南水北调中线经过河南省的线路图对比,可看出线路在河南省境内发生较大的弯曲,主要是考虑既要避开海拔太高的山地、又要保证比下游海拔高,使水能自流而下;所以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第2题,北方地区因缺水而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南水北调后,将有利于北方缺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后,会使线路沿线和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可能会加重该地区的土地盐碱化。川气东送项目,
79、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包括一条主干线(四川普光至上海)、一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自2010年底,一期工程完工,投入运营以来,至2012年3月8日,已累计外输天然气107.6亿立方米,成为中国又一条横贯东西的绿色能源大动脉。读图完成34题。3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运输线路短A BC D4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B有助于西南地区
80、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解析:3.C4.C第3题,川气东送工程沿线经过了华中和华东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线路相比,该线路明显较短。第4题,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自身能源储量很少,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两个西气东输工程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能源短缺问题。截至2012年7月8日,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电流等级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8 0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
81、示范工程实现安全稳定运行2周年,表明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全面掌握8 0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读图完成56题。5图中长治荆门线路输送的是()A火电 B天然气C水电 D煤炭6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A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压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B缓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少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了东部地区能源少的局面解析:5.A6.B第5题,该线路将山西的火电输送到河南、湖北。第6题,向家坝上海
82、输电工程输送的是水电,可以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局面,减少煤炭的使用,改善大气环境,但不会彻底改变东部能源紧张局面。2012年1月,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运煤铁路(即蒙华铁路)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蒙华铁路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 837千米,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预计2017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此完成78题。7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A地质地形 B河流分布C人口数量增加 D国民经济发展8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A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冶金工业C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D增
83、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能力解析:7.D8.B第7题,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现代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第8题,华中地区能源资源并不丰富,若大力发展高耗能的冶金工业,必然要增加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量,进而加剧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二、双项选择题(2012扬州模拟)读“中俄石油管道分布图”,回答910题。9中俄原油管道运输的优点是()A运输的连续性强,运量大B受自然因素影响小,占地少C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D安全性能高,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10关于中俄原油管道运行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改善了俄罗斯能源紧张的状况B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能源短缺问题C有利于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D促进俄罗斯将资
84、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析:9.AB10.CD第9题,最快捷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是海运。第10题,中俄原油管道运行能改善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2012苏南模拟)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读“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回答1112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施工B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C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D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12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A缓解能源供需矛盾B改变能
85、源消费结构C提高大气环境质量D增强能源供应安全解析:11.AC12.AD第11题,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形崎岖,不利于施工;西北通道没有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第12题,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不会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不一定会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三、综合题13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代表_,B代表_,C代表_,D代表_。(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工程。(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
86、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地区差异: _;能源的地区差异: _;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_。(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有哪些?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什么?解析:第(1)题,从图可以读出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A是南水北调,B是西气东输,C是西电东送,D是青藏铁路。第(2)题,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它地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青藏铁路工程,它全部位于青藏高原上。第(3)题,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是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是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经济
87、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第(4)题,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答案:(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4)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2011年6月30日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全线投产,它是我国第一条引入境外(中亚)天然气
88、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材料2:“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材料3: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我国积极参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最主要的目的是()A扩大出国劳工规模,缓解就业压力B拓展国外市场,赚取外汇C保证我国的油气进口,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D发挥国际主义精神,援助友好邻邦(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以上。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
89、义?(3)为解决材料3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解析:第(1)题,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相对短缺,积极开发中亚的油气资源,可保障我国的能源进口。第(2)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以上,说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能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说明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第(3)题,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广东的人均能源储备很低,且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较快。解决广东省所面临的能源问题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
90、面进行考虑。答案:(1)C(2)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3)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跨地域输入能源,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第三讲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和珠江三角洲为例考纲下载考纲解读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识记: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的规律。3应用:结合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3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
91、产追求更高的利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答案: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和重工业转移。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初期)(中期)(后期)(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2影响因素例1(2011海南高考)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92、。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2)题。(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A研究B设计C零部件生产 D组装(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解析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是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所以W公司最早把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组装环节转移到我国。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W公司必须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答案(1)D
93、(2)B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_讲坛选粹此考点常常结合具体的产业转移案例,考查对转出区和转入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人口迁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安徽省承接部分服装加工业的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有哪些?答案:安徽省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例2(2011江苏高考节选)图1为“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2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
94、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_。获取和解读信息 (1)由图1可知佛山市产业转移的背景。佛山市不同区的产业分布不同:三水区以饮品饮料和蔬菜种植为主、高明区以养殖业为主、顺德区以家具制造、家具市场、小五金制造、木工机械和化工涂料为主、禅城区以陶瓷和包装、家电、仪器仪表和电器为主、南海区以玩具、面料、服装、鞋业和玻璃建材为主。各区产业分工明确,但是绝大多数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由图2可知顺德区家具生产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互相协作。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迁出区(佛山市)的有利影响。其有利影响从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区域经济
95、发展等方面阐述即可。答案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综合迁移能力快得分”系列之(九)中外重要产业转移实例分析 知识整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合作日益明显,世界一些重要的产业转移逐步被人们所重视。1产业转移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2)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另外还要考虑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与分布: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一般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表现为: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减,第三产业稳步增加。2产业转移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
96、转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和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3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启示(1)在招商
97、引资的时候,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即要注意吸引产业转移的长期性和发展性),短期吸引产业转移后又转移走,对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2)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既给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跨国公司只是希望利用东道国的资源等优势,而不热衷于培育创新发展,因而有可能使优势固定化,难以升级,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国外或本地关联企业与国内的产业关联松散,容易变成出口飞地。在技术、零配件、市场和合作关系上,外国企业或本地企业严重依赖于所属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则对其活动强加限制,如阻止其在其他市场销售等。4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第二次产业转移时间改革开放初
98、期20世纪90年代转移方向由香港向珠江三角洲转移由珠江三角洲向邻近地区转移转移产业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原因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同时加入国际分工珠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的影响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加重珠江三角洲环境质量好转应用提升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12题。投资地区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环保门槛苏南某市5 000万元100万元左右3 000元左右要求高苏北某
99、市1 000万元20万元左右1 000元左右要求较低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A劳动力需求量大B生产规模大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2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A BC D解析:1.A2.C第1题,结合表中信息分析苏南地区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环保门槛都较高,适宜发展经济效益高、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较轻的工业,对比四个选项,需要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选A。第2题,对产业转入地来说,会促进经济发展
100、,增加就业,但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单项选择题(2012南京模拟)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据此回答12题。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2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价格 B技术C交通运输 D原料解析:1.A2.A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图示产业最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玩具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第2题,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价格。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图”,回答34题。3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的因素可能是()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廉价劳
101、动力C接近消费市场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4下列关于部分纺织工业从A地带转移到C地带带来的主要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大量民工失业B会给移入区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C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D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解析:3.B4.A第3题,棉纺织企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其原因是接近廉价劳动力。第4题,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移出地是东部地区,民工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因此不会导致大量民工失业。近100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2012年中国成为造船业
102、第一大国。据此完成56题。5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有()A发达的科技B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和承接国的优惠政策C接近原料产地D国际贸易的发展6下列关于当前造船业向我国转移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沿海地区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C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D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解析:5.B6.C第5题,造船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其空间的转移是为了降低成本;优惠的政策可以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这一进程。第6题,造船业转移到我国,可以为我国远洋运输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海运更成熟、更廉价,从而满足外贸迅猛发展的要求。读“中国工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完成78题。7
103、下列有关我国工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初期,国外产业向大陆转移B20世纪90年代,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C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D促成工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8工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主要有()A使自然资源不足B使环境污染加重C使失业人口减少D使交通压力减轻解析:7.C8.D第7题,我国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第8题,工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有减轻交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减少就业机会等。二、双项选择题(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A为资金 B为技术C为
104、劳动力 D为原料10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解析:9.AC10.CD该题组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第9题,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而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的廉价劳动力。第10题,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两类产业,其仍然垄断着高技术行业或某些高技术产品,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105、,亦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过程,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好处。(2012盐城模拟)读“汽车行业产业链附加值示意图”,回答1112题。11承接汽车组装厂转移的地区往往()A科技发达 B劳动力丰富C钢铁工业基础好 D市场广大12将汽车设计中心转移到生产地,其主要作用有()A加强对生产的管理B加强与生产的联系C便于利用生产地的优秀人才D缓解生产地的就业压力解析:11.BD12.BC第11题,汽车组装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其转移的地区往往劳动力丰富而又廉价,汽车的消费市场广大。第12题,为了加强与生产的联系和利用生产地的优秀人才,将汽车设计中心转移到生产地。三、综合题13
106、“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下图)为国家级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沿线,成员包括安徽南部九个市,总人口3 058万,地区生产总值5 818亿元,分别占安徽省的45%和66%,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江三角地区,建设的目的是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皖江城市带与泛长江三角洲相邻且水运便利,便于承接泛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且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经济基础好,市场广阔。第(
107、2)题,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带来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答案:(1)地理位置邻近泛长江三角洲;长江水运便利;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经济基础好,市场广阔。(2)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环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4(2013镇江模拟)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
108、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材料2:2010年6月为把富士康迎进来,郑州市在土地供应、保障、税收、用工服务等各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利益让步,从谈判到签约仅一个月,创造了郑州速度。(1)2012年底通车的京广高铁穿过图中的经济区有_。(2)材料2中提到的郑州速度体现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双选)()A交通 B政策C内部交易成本 D劳动力(3)中原经济区有不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是什么?(4)产业转移对中原经济区的影响有哪些?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第(1)题,直接读图并联系京广高铁路线即可作答。第(2)题
109、,材料2中提及到“郑州市在土地供应、保障、税收、用工服务等各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利益让步”属于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第(3)题,中原经济区有不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可从产业转移的影响、政策、劳动力优势、原料、市场信息、资金等方面分析思考。第(4)题,产业转移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作答。答案:(1)京津与大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2)BC(3)中原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多;中原地区生产和生活成本低;中原地区政策更加优惠;中原地区基础设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原地区劳动力丰富、廉价;原料、能源充足;农民工已获得了基本技术和市场信息,积累了资
110、金等。(4)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第四讲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数字地球的含义。1.识记:RS、GPS、GIS和数字地球的概念。2理解:RS、GPS、GIS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3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并分析其作用和特点。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
111、(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2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2)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二、遥感(RS)1概念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3简述遥感技术的优点。答案: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4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2组成(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地面控制部分地
112、面监控系统。(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功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4简述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答案: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5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2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3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4应用领域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城市管理。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2)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
113、,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3)二者关系:温馨提示在“3S”技术中选取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如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则应选用GIS技术,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用GIS。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1遥感技术的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备注资源调查矿产资源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
114、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和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有利于防灾减灾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应用领域主要功能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规划和管理主要是进行城市规
115、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基础设施管理利用GIS能够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GIS技术可以有效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生态环境管理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3)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_讲坛选粹此考点常常结合具体的情境,考查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上的区别与配合是关键。遥感
116、与地理信息系统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案:遥感是视力的延伸,它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尤其对于大范围、大面积、人力不易观测的地物信息的获取,本质上是“看”的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常用于模拟、预测、调度等。,遥感获取的信息往往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基础。例1(2010江苏高考节选)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解析该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或领域。要想访问多
117、个国家馆,就要分析各个国家馆之间的距离以及各个国家馆的人流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得到合理的践路。答案A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课件演示更形象见配套光盘例2(2012江苏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解析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全天候、连续、及时地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即地理坐标和海拔
118、高度。答案全球定位系统(或GPS)“综合迁移能力快得分”系列之(十)“3S”图像的判读知识整合“3S”图像的判读,其考查点主要是立足于“3S”技术的应用,图像是载体。在遥感图像中主要是遥感影像及根据遥感影像绘制的图形;GIS图像,主要是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叠加原理,展示不同的图层,进一步分析其应用;GPS多以材料作为背景,图像考查并不多,一般仅是通过手持机界面图或工作流程图来进行基础应用或原理的考查,但与RS及GIS的综合应用所得的图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呈现方式。1遥感影像的判读高考试卷,目前仍是黑白印刷,所以遥感影像在颜色上的判读不便考查。所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考查,个别时候借助色调的深浅
119、进行判读。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标志如下表所示。类型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河流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也较深湖泊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常为均匀的深色调城市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规则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屋排列不很规则;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城市的夜景在周围深色调的背景下,呈现点状或面状亮区道路一般呈线状延伸,道路间有交叉点。色调从浅灰到深灰。简易公路多为砂石路面,色调较浅,沥青路面呈现深灰色农业用地在形态特
120、征上常常是被道路分隔为一块块长方形林地往往可以观察到高大树木投下的阴影2.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像判读,较多的是通过叠加分析图的方式进行考查叠加分析图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或属性的过程。叠加图层新生(应用)主体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新建商业中心选址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泥石流易发区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耕地的分类和评价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深埋垃圾场选址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口基数各行政区人口增长率坡向分布、岩石倾斜滑坡易发区3.全球定位系统的图像判读(1)手持机界面图:主要是根据界面
121、上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2)综合图:常见的如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应借助于GPS和GIS制作。导航地图,需要运用GPS和GIS。应用提升1(2011天津高考)下图是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解析:选A本题通过夜景照片考查提取图像中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夜景照片中较亮的部分是城区中的道路、住宅和商业场所等,因此,根据照片中较亮的区域,可以大致判断出城市的空间形态;此外,由城区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亮线,应为交通线。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
122、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每格实际面积约100平方千米。读图回答23题。2EV区域最可能是()A丘陵 B耕地C沙漠 D海洋3该地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最适宜的区域是()AB BDCC DE解析:2.D3.C第2题,综合分析地形和河流,河流向东南流,EV区域是河流入海口外,应为海洋。第3题,山水生态公园应建在有山有水、交通便利的地方,还要靠近城市,结合三个图层,最适宜的区域是C。4(2011江苏高考)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甲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乙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与
123、图乙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a图 Bb图Cc图 Dd图解析:选D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地形的有关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GPS的定位可知,若点较密时,说明骑行困难,为上坡路段,若点较稀时,说明骑行速度快,为下坡路段。图中从甲地出发开始,点间距较大,说明为下坡路段,后点间距离均匀,说明道路较为平坦,然后出现两个间距较大的点,其又为下坡路段,最后到乙处时,计时点越来越密,说明其为一个明显的上坡路段。一、单项选择题(2013苏南模拟)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回答12题。1工程技术人员
124、指挥无人遥控直升飞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GPSGIS数字地球ABC D2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A BC D解析:1.A2.C第1题,遥控直升飞机的位置使用GPS,进行遥控作业需使用遥感技术。第2题,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2013盐城模拟)地理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据此完成34题。3运用RS技术可以()A测量上海耕地面
125、积B精确获知自己所在的位置C为商业网点选址D了解上海的土地利用现状4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某购物网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GIS分析,实现就近网点配送B可以通过RS技术,追踪包裹的位置C可以通过RS技术获知各配送网点的库存D可以在GPS技术的指引下设计最佳配送路线解析:3.D4.A第3题,运用RS技术可以了解上海的土地利用现状,无法精确地测量上海耕地面积,可利用GPS精确获知自已所在的位置,利用GIS为商业网点选址。第4题,追踪包裹的位置可以通过GIS技术,获知各配送网点的库存可以通过GIS技术,可以通过GIS技术设计最佳配送路线。2012年2月25日,我国在西昌
126、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据此回答56题。5以下服务主要依赖于北斗卫星服务的是()A为抗震救灾提供必要的位置信息B预测温室效应对我国沿海海岸影响C为110出警快速设计最佳路线D为监测太湖水污染提供信息6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大成果。关于该监测系统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B成为远洋渔船安全捕捞的“保护神”C为捕捞渔船提供导航、航海通告D为渔民提供海况、渔讯等信息服务解析:5.A6.A第5题,北斗卫星主要功能为定位和导航。第6题,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为渔船提
127、供的服务有定位和导航、提供海况和渔讯信息,不能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读图,完成78题。7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有关信息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8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解析:7.C8.D数字地球是在“3S”技术的基础上,把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动态地显示,便于应用和研究。“数
128、字黄河”是数字地球区域性的体现。二、双项选择题9(2013南京模拟)2012年5月15日,某气象信息公司“天气新闻”宣布将发射卫星,以观测北冰洋海冰状况,并根据卫星观测数据预测“北极航路”。观测北冰洋海冰状况并预测“北极航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PSCGIS DINTNET解析:选AC可以利用RS观测北冰洋海冰状况,利用GIS技术根据卫星观测数据预测“北极航路”。10(2012南京模拟)B2C是英文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对顾客)的缩写,是近年来依赖于互联网迅速崛起的新颖销售模式。如众多年轻人购物首选的淘宝网即属此类经营模式。下图为B2C交易流程示意图。在B
129、2C模式中,物流公司可以随时了解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所处位置,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GIS B数字地球CRS DGPS解析:选AD在B2C模式中,物流公司可以利用GIS和GPS技术随时了解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所处位置。(2012淮安模拟)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差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读图完成1112题。11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实时准确定位B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准确的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C遥感系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D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没有用武之地12精准农
130、业的实施,可以()A改良农产品品种B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C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D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解析:11.AC12.BD第11题,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的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有用武之地。第12题,据图分析可知,精准农业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三、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新网2012年8月8日电据美国媒体7日报道,美国太空火星探测器“好奇号”登陆火星后,在红棕色的陨石坑底面,向地球发回火星景观的第一张彩色照片。(1)材料中火星景观的第一张彩色照片的获取,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哪一种技术?(2)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什
131、么?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哪些领域?(3)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_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应用于_和_等方面。解析: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教材知识可以解答。答案:(1)遥感技术。(2)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和监测等方面。(3)空间数据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城市管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央气象台2012年8月22日10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14号强台风“天秤”于8月22日07时在我国台湾省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减弱为台风,10时其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鹅銮鼻以东大约39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北纬22.2度,东经124.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
132、。材料2:“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1)要获取台风“天秤”的图像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2)8月22日,渔民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下图外,还需要采用何种地理信息技术?若该渔船在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渔民发出求救信号,广东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哪一种?(3)要完成台风“天秤”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_和_。(4)试举出(3)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解析:利用遥感获取卫星云图,渔民想利用图判断风力,需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用全球
133、定位系统。海事局组织救助,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路线和救助方式,对台风未来的路径预测要在遥感获取的实时资料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答案:(1)A(2)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4)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并为防灾救灾提供决策支持。单元回味一刻钟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建立联系网区域地理环境由区域自然环境和区域人文环境组成,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变迁,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人类活动同样也影响了区域地理环境。我国面积广大,资源丰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经济协调发
134、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充分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际联系越来越密切,产业转移也越来越广泛。产业转移不仅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保持重要的经济联系,也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必须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连线关键词解读主旨句(1)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农业、工业方面,还体现在交通、商业、旅游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关键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3)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面”则要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信息处理方面。(4
135、)资源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调出区和调入区都有积极的意义,并且能够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5)产业转移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主要因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劳动力成本、市场距离和内部交易成本等不同。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往往具有低成本优势和市场潜力,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单元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2013无锡模拟)读图,回答12题。1以下符合图示地区的是()A新疆B黑龙江C西藏 D云南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A BC D解析:1.A2
136、.C第1题,图中反映了由于深居内陆引起气候干旱进而太阳辐射强,形成图中各种景观图,即西北地区的景观。第2题,西北地区由于光照强烈,生长期日照时间长和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导致葡萄特别甜。(2013淮安模拟)辽宁省阜新市原是一个煤炭工业城市,进入新世纪以后,阜新市煤炭产量锐减,已成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3阜新市目前的市情是()A资源充裕,环境良好,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空间很大B市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C工业发展陷入困境,失去了昔日的辉煌D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服务业中心,空气清新,环境优美4为促进阜新市的可持续发展,可采
137、取的有效措施有()A加快煤炭开采,发展重化工业B停止煤炭开采,促进产业升级C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D扩大农业生产,保证粮食自给解析:3.C4.C第3题,阜新市原是一个煤炭工业城市,进入新世纪以后,阜新市煤炭产量锐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第4题,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可促进阜新市的可持续发展。(2012泰州模拟)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完成57题。5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钢铁工业 B制鞋工业C石化工业 D软件制造业6从图中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原料 B市场C技术 D
138、劳动力价格7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先由a区域转移到b区域再到c区域,而不是直接由a区域转移到c区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劳动力价格 B国家政策C交通运输 D技术解析:5.B6.D7.B第5题,据图中经纬度可知,a地区为欧洲西部地区,b地区为亚洲东部地区(日本),c地区为中国东南地区,d地区为东南亚地区,反映此产业部门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最有可能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即制鞋工业。第6题,由上题可知,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该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价格。第7题,由于我国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8(2012镇江模拟)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
139、功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R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解析:选C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管理、分析和处理,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013苏北四市模拟)读“某四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及四地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图”,回答910题。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甲5 408.840 627乙11 674.4
140、14 908丙4 340.96 565丁1 180.03 1409.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B甲、乙两地区农业经济比重较小C丙比乙地区工业相对发达D丁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10仅从产业构成来看,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乙地区()A第一产业总量增加但比重下降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C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D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主体解析:9.BD10.AC第9题,据表分析可知,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小,第二产业比重超过40%,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较高,丙与乙地区相比,丙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差不多。第10
141、题,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乙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总量增加但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2012南京模拟)读“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1112题。11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C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D改变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解析:11.AB12.AC第11题,图中丙和丁以水电为主。第12题,西电东送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改变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三、综合题(共44分)13(2013徐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1:“江苏
142、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图”。材料2: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四川省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 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巨大的优势吸引着江苏境内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1)19782008年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总趋势为_。(6分)(2)近年来江苏境内服装企业开始向四川转移,试分析两地布局服装产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差异。(8分)(3)试分析服装产业的转移对四川的有利影响。(8分)解析:第(1)题,直接读图分析可知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化特点。第(2)题,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上考虑: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通、技术等。第(3)题,从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城
143、市化、经济发展方面分析。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保持稳定并居于首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2)江苏: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四川:政策支持、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等。(3)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环境;拉动经济发展。14(2013苏州模拟)读“我国东北部工业区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中国在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随着当地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城市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
144、决的现实问题。(1)两工业区的共同主导因素是_。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利弊。(10分)(2)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是_。(4分)(3)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具有_的特点。(2分)(4)东北工业区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地区,你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6分)解析:第(1)题,两工业区都属于传统的老工业区,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原料和燃料基础上的。工业集聚的利弊应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第(2)题,美国东北部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从气候和市场两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第(4)题,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一要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三要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答案:(1)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利: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弊: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2)气候温凉,土壤贫瘠,不利于谷物生长;城市集中,人口稠密,市场消费量大(3)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4)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