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735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区域内。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 阅读题(共69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东西方文明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如东方文明有维护封建等级、重人伦、君

2、主专制、重人治而轻法治的特点,而西方文明推崇商业冒险精神,崇尚个人英雄主义,重科学民主与共和法制等。不过,这种差异最主要体现在东西方思维方式上。东方的思维方式体现为整体思维、循环思维、模糊思维和直觉体悟思维,而西方则是分析思维、直线思维、明晰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思维方式尽管不同,但也有融合,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物态特征的建筑就能体现这一点。正是这种融合才产生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如清代圆明园的西洋楼、开平明楼,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其实,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相通之处。如西方三权分立与中国古代五行说中的相生相克思想有着相似之处,老子思想中的“大道废,有仁义”的悖论与西方康

3、德哲学中的“二律背反”有着某种一致性,西方莱布尼茨的二进制进位法在中国古代易经中早有体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与西方印象派绘画的透视技法也有着某种一致性。东西方文明尽管存在差异,但都强调追求自由、平等、正义,真、善、美。所以从大文化角度看,无论哪种文明,它们的最高境界都是相通的。因此,东西方文明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一定要克服泱泱大国的“汉唐文化心态”,以科学的态度扬弃百家,为我所用。人类需要超越意识形态的竞争,促进文明之间的对话、合作,最终实现融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具有东方色彩的“黄色文明”和具有西方色彩的“蓝色文明”不应相互竞争,而应在相

4、互对话与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融合,从而使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整体提升,生成一种新型的、为全球共享的“绿色文明”。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多种文明的交汇,互补以至融合。在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当今世界,东方国家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的强势文化,更多地受到欧美文化的冲击而面临着借鉴与整合异质文化的问题。吸收东西方百家文化之长才是最好选择。单方面强调自己的,必然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但单方面强调外来的,也是不可取的。失去民族性的东西就会浮游无根,产生精神错位,形成思想文化上的空白;完全采用外来的东西也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头重脚轻。今天,世界已进入大文化时代,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共性和普世性,并把文化的共性贡献给

5、人类,贡献给未来,才是东西方文明的出路。(摘编自陈奉林、卢静探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新路)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明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同,如东方重人伦重人治,西方重民主共和。B. 清代、民国时期出现的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表明了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C. 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需要东西方融合“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共建共享“绿色文明”。D. 东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表现,应在超越意识形态竞争的前提下,通过促进对话合作实现融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一开篇即指出了东西方文明、东西方

6、思维方式的不同和相通之处。B. 文章论证层层深入,末段再进一层,指出东西方文明在世界大文化时代的出路。C. 文章中事实论据典型、充分,涉及建筑、政治、哲学、数学、绘画等诸多领域。D. 文章辩证说理,既指出东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分析了二者的相通之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西方文明之间能够沟通与交流,是因为二者虽然有差异,但在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B.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应抛弃“汉唐文化心态”,敞开胸怀,科学吸收东西方百家文化之长。C. 面对当今世界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东方国家要做到既强调自己的,也强调外来的。D. 东西方文明个性与共性并存,我们应当淡化个性,贡献共

7、性促融合,以构建新型人类文明。【答案】1. D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明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同”强加因果。原文第1段中的“这种差异最主要体现在东西方思维方式上”,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东西方文明差异”的表现,而非原因。B项,“表明了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曲解文意,从原文第1段“思维方式尽管不同,但也有融合,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物态特征的建筑就能体现这一点。正是这

8、种融合才产生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来看,“中西合璧的建筑”表明的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融合。C项,“共建共享绿色文明”曲解文意,由原文第3段中的“从而使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整体提升,生成一种新型的、为全球共享的“绿色文明”可知,“绿色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整体提升”的结果,而不是条件。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

9、两种。A项,“文章一开篇即指出了东西方文明相通之处”分析错误,文章开篇指出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然后引出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和相通之处。第二段才谈到了东西方文明的相通之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

10、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D项,“东西方文明个性与共性并存,应当淡化个性,贡献共性促融合”错,属于主观臆断,从原文第4段“单方面强调自己的,必然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但单方面强调外来的,也是不可取的。失去民族性的东西就会浮游无根,产生精神错位,形成思想文化上的空白;完全采用外来的东西也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头重脚轻”这里不是说明要淡化个性的;“今天,世界已进入大文化时代,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共性和普世性,并把文化的共性贡献给人类,贡献给未来,才是东西方文明的出路”;可知“贡献共性”不是指贡献文明的共性,而是指“把文化的共性贡献给人类,贡献给未来”。故

11、选D。【点睛】科技文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5.因果颠

12、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前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态势如何?先来看一组数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

13、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从中不难发现,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为更多人迈过这道门槛提供了机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数字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数字阅读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摘编自读屏时代,如何享受阅读之美)材料二:“4个

14、小时从上海到北京,1秒钟信息可以传到世界各地,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快速的前提下,碎片时间造成的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就像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繁体字变成简体字一样,悲观地看,好像是文化的流失或遗失,但简化的背后是信息的高度浓缩及高效传播。”畅销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作者陈磊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对做知识公众号的陈磊来说,阅读的动机起初异常简单粗暴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碎片化时代,读者没时间去看长篇大论,倒逼公众号创作者尽可能缩短信息的深度、高度,以便让读者在5分钟内尽可能地了解一些复杂的道理或者是现象,但他警告说:“5分钟读完一篇介绍经济形势的文章,你得到的是一种非常虚假的满足感,真正的学习绝对不可能

15、在5或者10分钟之内完成。”(摘编自碎片化阅读时代:我阅读,我存在)材料三: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阅读学习、文化娱乐,一方面却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这个时代,一切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人们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和想要的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在以“快”为常态的当下,每个人对碎片化阅读都不陌生。极短时间里,鸡汤式短文、吸引眼球的资讯、书或影视剧的梗概都被迅速扫进眼底。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那些支离破碎的所谓“精华”,往往是

16、“残羹剩饭”,没有一点营养。那些海量资讯,在短时间冲击眼球后,对我们的判断、行动、决策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帮助,反而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即完全不动脑,甚至连注意力都很难集中。如果说经典阅读是吃大餐并消化的过程,碎片化阅读就相当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或仅用几片维生素代替正餐,省事舒坦却对自身成长百害无益。(摘编自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阅读是全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B. 快阅读是当今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时代产物,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知识。C. 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

17、盛行,体现了这个时代,一切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人们欢迎的现实。D. 碎片化阅读让人们在极短时间里,阅读鸡汤式短文或吸引眼球的资讯,从而得到了知识和信息。5.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其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B. 知识公众号具有信息高度浓缩及高效传播的特点,但是真正的学习绝对不可能靠这种知识公众号。C. 短视频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此类节目迎合了人们少花时间进行阅读学习、文化娱乐的愿望。D. 经典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相比,虽然阅读时间较长,但对我们的判断、行动、决策有实质性帮助,对自身成长

18、大有裨益。6. 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D 5. A 6.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数字阅读蓬勃发展的情况;材料二:主要强调了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材料三:侧重分析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从而得到了知识和信息”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可见并未得到知识和信息。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是“有人”的观点,不是文本

19、作者的观点。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一的层次和内容,并依据“当前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态势如何?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为更多人迈过这道门槛提供了机会提升了极大丰富了”可知,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态势以及数字阅读蓬勃发展的态势的作用;材料二中,依据“4个小时从上海到北京,1秒钟信息可以传

20、到世界各地,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快速的前提下,碎片时间造成的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碎片化时代,读者没时间去看长篇大论,倒逼公众号创作者尽可能缩短信息的深度、高度,以便让读者在5分钟内尽可能地了解一些复杂的道理或者是现象”可知,材料二主要强调了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材料三中,依据“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和想要的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没有一点营养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帮助,反而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可知,材料三侧重分析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21、小题。看戏侯发山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拴头驴。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

22、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老张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几天后等老张把药拿回来,娘已经死了。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医治至今还瘸着。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小

23、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 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老张这么一哭,三个

24、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 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

25、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一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中。”小香哽咽道。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在路人

26、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掌声未息,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

27、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B. “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C. 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

28、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做了铺垫和伏笔。D. 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不知女儿在哪,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体现出老张觉悟不如女儿高。8. 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9.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种手法在小说中也多见运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 B 8. 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 9. 这种手法叫烘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常香玉,但大部分不从正面写,而是通过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来表现她舍小家、顾大家的

29、精神;小说中起到烘托作用的具体有下面几个方面:通过父亲的埋怨烘托她深明大义;通过几个孩子对她的思念表现她的慈爱;通过她父亲的口吻和补叙新闻的方式表现她的豪情壮志。【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项,“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是错误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当时百姓生活困难。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能力。分析人物情感,重点关注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描写。通过原文“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一句可以看出,老张说话的时候是“没好气”,通过该句中对老张的神态、语言和心理的

30、描写可知,老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是不能不理解的、心里是有埋怨的,同时也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文中“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一句也能体现老张对女儿的不理解和埋怨。通过原文“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可知,老张也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女儿了,他想念女儿也担心女儿。【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首先分析题干所给句子运用了哪种手法,然后结合文本找出运用该艺术手法的例子,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

31、写之”中,写山用烟霞,写春写草树,这属于烘托手法,即通过侧面来反映事物。本文主要刻画的人物其实是常香玉,但最后一段才出现对她事迹的陈述,这一段用新闻报道说出,是侧面烘托;原文“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通过孩子们想念她,去找她烘托她对孩子们的爱;原文“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

32、呢?就你中,就你能”,可知老张对她的不理解、抱怨,侧面烘托出她义演募捐,为国出力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

33、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七。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选自新唐书王勃传(乙)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

34、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选自滕王阁序10. 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B.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C.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D.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11. 对上述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刘祥道读了信以后,就上表朝廷,

35、推荐王勃这个年轻的人才。B. 当时,皇子们之间经常玩斗鸡游戏,王勃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高宗皇帝听说以后,非常生气,说这么下去势必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就把王勃作为替罪羊,轰出了王府。C. 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跑到王勃家里藏起来,王勃缺乏处世经验,就收留下来。过了些日子,又怕事情暴露受到牵连,情急之下,王勃就下手杀了这个官奴。D. 新唐书王勃传所记载的“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指的就是滕王阁序里说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这句话的意思,“喜托龙门”表明王勃会坠海而死。1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腹稿,指内心酝酿成熟以供表达的诗文构想。

36、腹稿”的典故,源出自王勃写作的故事。后来,人们就把预先想好而没有写出来的文稿称为“腹”。B. 冠,帽子,指代成年。古时人20岁左右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世泛指二十左右年纪的男子或女子。C. 簪笏:冠簪和手板。古代笏以书事,笏笔以备书。臣僚奏事。执笏簪笔即谓簪笏。比喻官员或官职。D.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唐朝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37、13. 翻译文中划线语句。(1)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2)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王勃写文章,开始不会很精细的思考,先磨几升墨水,就酣畅淋漓地饮酒,拉起被子盖住面躺下睡觉,到了睡醒,拿起笔完成篇章,不更改一个字。(2)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此题划分的办法是:要把握句子语意,“都督”是主语,他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结果

38、,结合表示说话的“曰”,就可以轻松断开。原句是: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点睛:备考文言虚词掌握虚词推断“五法”:语境推断法,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对称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语法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代入检验法,将判断出来的意义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

39、通畅,即可验证准确;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意。 “喜托龙门”表明王勃会坠海而死。曲解文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译文是:过些日子,(我将到父亲身边),一定要像孔鲤那样接受父亲的教诲;而今天我能谒见阎公(受到接待),高兴得如同登上龙门一样。【1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的识记。“后世泛指二十左右年纪的男子或女子”错,不包括女子。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

40、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重要句子翻译。第(1)句重在直译,注意关键实词的翻译:属文:写文章;引:拉;覆面:盖住面;寤:睡醒;援笔:拿起笔;易:更改。第(2)句有典故,注意句子倒装要调换:“等终军之弱冠,无路请缨;慕宗悫之长风,有怀投笔”。 等:和一样;弱冠:二十;请缨:请缨杀敌;投笔:投笔从戎;怀:志向。译文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王勃早慧,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

41、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刘祥道上表朝廷,推荐王勃这个年轻的人才。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写出精美的颂文,献给皇帝。皇子沛王听说了,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修撰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信任宠爱。当时,皇子们之间经常玩斗鸡游戏,王勃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高宗非常生气,说“这么下去势必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就把王勃轰出了王府。王勃被废黜,客居在剑南。有一次登上葛愦山,居高临下,瞻望四方,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后来,他又听说虢州的山上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可是,王

42、勃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经常仗着自己的才气,欺负当地的上下级,大家都讨厌他。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跑到王勃家里藏起来,王勃怕事情暴露杀了这个官奴。事情败露后,正好遇上朝廷大赦,死罪免去。他父亲王福畤本来是雍州司功参军,受牵连贬了官,远远地跑到交趾去做县令。王勃去探望,在乘船渡海的时候,遇上了风暴,王勃掉进水里,在大风暴中吓死了,当时只有二十七岁。当年,王勃路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排筵席,提前让他的女婿写一篇序文用来在宾客面前夸耀,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轮到王勃,他也不辞让。都督感到愤怒,起身上厕所,派官吏等候他写好文章就报告(自己)。一次两次地报

43、告,语言越来越精奇,于是左右惊顾地说:“天才啊!”请他(指王勃)完成序文,都督非常欢喜。 王勃写文章,开始不会很精细的思考,先磨几升墨水,就酣畅淋漓地饮酒,拉起被子盖住面躺下睡觉,到了睡醒,拿起笔完成篇章,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说王勃是打了腹稿(即提前想好文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碧桃,又名千叶桃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

44、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 “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无奈之情。D. 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15. “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描绘了碧桃怎样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

45、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无人欣赏。“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情何限”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并非“以动衬静”。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事物形象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意思是:乱山之中

46、,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乱山深处水萦回”,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但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7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_,_”。(2) 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处境的名句是:“_,_”。(3) 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

47、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4)庄周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茕茕孑立 (4). 形影相吊 (5). 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7).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已”“谏”“茕茕”“孑”“潦”“暮”“抟”。第卷 表达题(共8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21分)17.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48、B. 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C.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辨析能力。A项,“闵”通“悯”,译为“可忧患事(多指疾病死丧)”。B项,“蓐”通“褥”,译为“垫子”。D项,“零丁”通“伶仃”,译为“孤苦无依靠”。故选C。1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悬挂。B. 志怪者也 志:记载。C. 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D. 而莫之夭阏者 夭阏:停留。【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D项,“夭阏:停留”错误,应改为“夭阏:阻塞

49、,阻挡”。句子翻译: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向南飞去。故选D。19.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孟学士之词宗B.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选项A,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是“词宗孟学士”;选项B,宾语前置句,“童子知何”;选项C,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选项D,定语后置句,“太子和知道那件事的宾客”。故选B。20.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储(zh)粟 轻飏(yng) 流憩(q) 舸(k)舰迷津B. 熟稔(r

50、n) 盘桓(hun) 懿(y)范 云销雨霁(j)C. 帝阍(hn) 叨(do)陪 坳(o)堂 决(xu)起而飞D. 逋(b)慢 榆枋(fng) 洗(xin)马 终鲜(xin)兄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项,“储”应为“ch”;“舸”应为“g”;C项,“叨”应为“to”“坳

51、”应为“o”;D项,“逋”应为“b”,“枋”应为“fng”;“鲜”应为“xin”。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在写诗作词时讲究锤炼字词,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的字,便成为所谓的“诗眼”“词眼”。古代诗人词家( )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时,曾经换过“到”“过”“入”“满”,都不合意,最后才选定“绿”字。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清风草香,_。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写了三物四景,“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宋祁在“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以拟人手法妙

52、用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大好春光描绘得_。借用妙词来表达绝佳的意境,是写作的至高要求。即便是_的才子,也非常重视对词语的锤炼;但倘若一味_,忽略字词和意境的巧妙融合,也会使文章呆板僵化,索然无味。让我们在写作中,弘扬和学习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方法,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如何进行锤词炼字的呢?B. 进行锤词炼字有什么意义呢?C. 不仅阅读时字字推敲,而且在写作时更是字斟句酌。D. 不仅在写作时字斟句酌,而且阅读时更是字字推敲。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回肠荡气 生机

53、盎然 汗牛充栋 吹毛求疵B. 沁人肺腑 生机盎然 学富五车 咬文嚼字C. 沁人肺腑 活灵活现 汗牛充栋 吹毛求疵D. 回肠荡气 活灵活现 学富五车 咬文嚼字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在写作中,要弘扬和学习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精神,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B. 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习和弘扬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方法,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C. 我们在写作中,要弘扬和学习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D. 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习和弘扬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答案】21. A 22. B 23.

54、D【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补写句子的能力。文中并为提到“阅读”,只谈了写作,所以应排除CD;后文写王安石的例子侧重其炼字的做法,排除B。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沁人肺腑:吸了清香、新鲜空气或喝了可口的饮料,使人感到非常舒服;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诗文、乐曲等极为动人。回肠荡气: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第一空语境强调清风草香,使人感到非常舒服。故选“沁人心脾”更合适;生机盎然:充满生气和活力,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第二空语境强调把大好春光描绘得充满生气和活力。故选“生机盎然”更合适;学富五车:形

55、容读书多,学问大。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第三处语境强调读书多,学问大的才子,也非常重视对词语的锤炼。故选“学富五车”更合适;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第四处语境强调倘若一味过分地斟酌字句,忽略字词和意境的巧妙融合,也会使文章呆板僵化,索然无味。故选“咬文嚼字”更合适;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弘扬和学习”顺序颠倒,排除AC,“弘扬方法”搭配不当,“完善表达能力”搭配不当,可以改为“弘扬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排除B。故选D。四、写作(60分

56、)24. 美无处不在,请以“最美不过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细致描写,真情为文,不得抄袭。【答案】例文:最美不过人间烟火“夏天的风,正暖暖吹过,穿过头发穿过耳朵”温岚的歌声在耳边回荡,缓缓地勾起了夏天的美好,都说人间烟火事,最抚慰人心,夏天的温柔于我,不过如此。一抹阳光落在姥姥家的后窗上,雨后的阳光显得格外珍贵,披一件单薄的外套走向门外,这下过雨后的初晴还是有些凉的,可能也是快要到了傍晚的缘故,风打在人脸上竟有些痛,电线杆上的鸟儿是否也在为这雨后的新鲜空气所歌唱,叽叽喳喳地叫着,听着倒也是一番别样的享受。姥姥种的苗儿们,也终于有了充分的水足够他们吸收,这雨水,该是自然界的

57、奶茶,是青蛙撞奶,还是阿萨姆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苗儿与夏天的秘密。通往小卖铺的小路上,有着成群的孩子嬉戏,她们的话里倒是没有作业单词的心烦事,无非是明天有新口味的泡泡糖上新,动画片里我更看好谁。呆在姥姥家的夏天,最快乐。乡下从来都是热热闹闹,从不生冷。这里很小,走几步路就会遇见熟人雨后当然更为热闹,憋在家里终于可以出来散散步,好多奶奶姨姨都喜欢坐在姥姥家门前的石板上,聊着东家长西家短,聊着家里家外的大事小情,七嘴八舌地八卦也不少有。小时候每年夏天来姥姥家,都喜欢偷听坐在石板上人的话,有时候觉得她们所说的也不全无道理,听着她们“神神叨叨”地讲着村里的故事,让我愈来愈觉着这里很有趣。偶尔还会从她

58、们手里得到几颗糖,我知道,她们是在打发我去别处玩,但,我不喜欢挪地方,蹲在旁边静静偷听,在我眼里,门前的石板是姥姥家的地盘,要走也是她们走吧姥爷从来不喜欢她们的谈话,总是一副厌世的样子从她们身边走过,熟悉的卷着他的烟,他从不抽买来的烟,都是自己种的,他说那些多纯天然,也从不信吸烟有害健康。在他眼里,烟已经成为了他熟悉的老朋友,是工作劳累后的宣泄,是苦楚无人说的倾诉,烟,陪了姥爷好多年,他不喜欢像女人一样噼里啪啦地唠叨,遇到烦心事,就拿一把烟,坐在角落里慢慢卷,有时见我过来,他也不会点烟,大概是怕伤着我的鼻子。卷着卷着,不停地卷,似乎卷烟对他来说是一种只属于他也只适合他的治愈。在姥姥家还有一个好

59、处,就是姥姥的拿手大饼,每年夏天最好这一口,她的饼油放的多,滋啦滋啦响,像是面饼最后的歌唱,虽然油多,但油而不腻,恰到好处,一碗土豆条,一碗姥姥秘制的辣酱,一盆大饼,这是我家独特的快乐。姥姥的饼是我印象里别人永远无法复制的东西,那个味道深深印刻,无法抹去。与其说呆在姥姥家的夏天是最快乐的时光,倒不如说夏天的姥姥家是个好地方,那个小村庄不大不小,它寄托着我的梦,承载我的童年,还有治愈我成长中的所有不安,大概那里的烟火味儿,是我的安神好方子,我不需要一定到那儿,只要我看见她,就安心。人间烟火事,最抚慰人心。那缕缕炊烟的小村庄,也安抚着我,最美不过人间烟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审题:这是

60、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考生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解答此类题的前提是要读懂题目,对题目进行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要求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的时候才能不折不扣地按照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这个作文题“最美不过_”,它给出了“最美”和“不过”两个词语,可以解读为限定语,这样看来填

61、充处可供选择的内容很丰富,既有一定的限制成分又有相当大的自由度。确定具体立意,还要准确理解“最美”的含义,“美”者,漂亮、好看也;“最”者,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也;“最美”者,人绝色,景绝艳,物绝伦,情绝真也;“最美不过”,什么景、人、物、情均不能逾越它。人最美者,莫过于“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但这只是外态;作为人,内品最为重要。景最美者。莫过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但这只是外像;作为景,内丽最为重要。情最美者,莫过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这只是外表;作为情,内挚最为重要。物最美者,莫过于“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但这只是外貌;作为物,内质最为重要

62、写作此题,可直奔主题,将最美者予以展示;亦可采用对比的写法或以外衬内,或以表衬里。参考立意:(1)最美不过你那微笑(2)最美不过家乡景(3)最美不过是亲情(4)最美不过是宽容素材:(1)古代的淑女有千千万万,可花木兰却是独一无二。为国家而活,为家庭而活,为自己而活,却不刻意地为取悦男性世界而活。镜中的她,善良、勇敢、坚强,敢为天下先。女孩子,除了做淑女,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谁说女子不如男,史有木兰胜须眉。镜中的淑女是一种美,但镜中的花木兰,却是我心中的最美。(2)诗经里说:“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鹊桥仙里也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场美好的相遇,不知弯了多少人的眼,醉了多少

63、人的心。由此看来,人世间最美的事,大抵不过遇见。(3)花田十亩,我种清风,也种明月;种声声慢,也种相见欢;种阳关三叠,也种柳又青;种十万里花开成海,也种八千里路上走来的云和月,更种一场人世间最美的遇见。(4)“平时没发现你有这么美丽,人间的天使穿一件圣洁的白衣,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你与病魔零距离。”一曲白衣天使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是因为“白衣天使”的存在,让人们在面对病魔时有了坚强有力的后盾。结构层次:文章标题为最美不过人间烟火,开头以温岚的歌词来引入“人间烟火事,最抚慰人心”;文章的主体部分叙述了作者的姥姥家所感受到的烟火气,着重选取了雨后初晴的情景、夏天在乡下感受到的快乐、老爷与烟、姥姥家的美食几个温馨的场面,通过对寻常的生活场景感受来表现“人间烟火事,最抚慰人心”这个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