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18MB ,
资源ID:807152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715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六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六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1、专题概览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内容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古代中国纺织业、陶瓷业和冶铸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享誉海内外。在自然经济时代,官营、家庭和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占有特殊地位古代中国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城市、“市”和商人等商业元素不断发展。古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

2、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错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机遇主旨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及我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纲要求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2.水利事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1主要土地制度2土地兼并及影响新史观解读小农经济史观结论文明史观农业文

3、明是在基础稳定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下取得的唯物史观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确立的影响政治: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必修1)思想:“百家争鸣”中各家思想的产生,如墨家。(必修3)一、耕作方式演变史料一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史料二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而犁(包括犁冠,即所谓V型器)的出土却寥寥无几。郑学檬

4、简明中国经济通史解读以上文献及考古史料从两个方面表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并逐步推广。史料三农田灌溉工具:翻车、高转筒车解读以上史料分别为三国时期、唐代的水利灌溉工具,反映了人民重视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革新、应用,也表明水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史论1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进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特点)史论2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农具的

5、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二、土地制度史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史料二再现商鞅变法举措的砖画史料三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汉书武帝本纪解读史料表明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土地所有权归周王,本质上是最大规模的周王私有,但在春秋时期,井田制已遭破坏,出现了土地个人私有的现象,战国时期商鞅

6、变法,通过“废井田,开阡陌”,从制度上、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明确了土地私有制,但在西汉时就已存在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并引起统治阶层的关注。史论1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规律(1)演变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再到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历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问题一直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重要问题。(2)规律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是铁器、牛耕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特点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

7、行。广大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史论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3)主要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4)经营方式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分散经营。(5)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1 (2013新课标全国卷)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

8、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答案D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2 (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

9、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叙述了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因此A项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的表述错误;也不能由此断定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C项表述错误。河南辉县出土了一些铁农具,但不能因此断定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该地,排除D项。铁农具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答案为B项。3 (2011福建高考) 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在汉代就已出现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B.C.D.答案C解析正确,两汉时

10、期,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错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楚国孙叔敖修建的芍陂、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等灌溉工程;联系西北的地理条件等,可知正确。因此选择C项。4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根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正反映了古代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选择A项。5 2013年7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多省区连续遭遇百年罕见特大泥石流灾害。自公元前1766年公元2014年3 800年间

11、,中原地区每3年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特大旱灾。这些现象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包括()A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B灌溉工具创新不断C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D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答案C解析水排是汉代冶铁鼓风设备,并不是灌溉工具,故选C。自汉、唐起,江、浙、福建沿海人民为防御潮水灾害而开始修建江海堤防。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木兰陂,也是著名的御咸蓄淡灌溉工程,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上,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考点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1.基本类型2手工业部门与成就(1)纺织业(2)冶铸业(3)制陶业(4)制瓷业归纳提升史料一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天子之六工,曰土工

12、、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国语晋语解读史料反映了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手工业官营制度,并且各行业分工细密。史料二方今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解读史料表明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从业人员众多、耗费颇巨、政府财政负担较重。史料三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翦伯赞秦汉史解读史料表明中国手工业产品技艺先进、外销海外,丝绸还成为中国文明的象征。史料四鲁国的猗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经营池盐起家。邯郸的郭纵以冶铁成业。管子小匡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

13、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必修岳麓版教材解读史料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民营手工业,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史论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2)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其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3)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很大比重,私营手工业受到限制,但明清时期在一些行业逐渐占主导地位。(4)

14、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明代中后期城市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是古代手工业发展中的新现象。总结与提升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1 (2013福建高考)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职业是世袭的是临时工人A BC D答案B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据“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可排除。据“教作者传家技”

15、可知职业是世袭的,可排除,故答案为B项。2 (2013北京高考)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时要依据题干材料分析。一要注意“荷兰东印度公司”,二要注意空间内容是“景德镇”和“青花瓷”;联系所学知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强盛时期是在17世纪上半叶,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时期一致,故正确答案为C。3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

16、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答案B解析从材料“工官”获取信息。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故B项正确。4 2013年7月16日人民网:“5000年中国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答案C解析活字印刷出现于宋元时期,与唐玄奘生活的唐初时间不符。5 (2010新课标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

17、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答案(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

18、性质的雇佣关系)。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审清题意,把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准确作答。第(1)问根据材料一“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尽逐绫绸之利”“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等信息,再结合教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分析作答。非选择题得高分的诀窍(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2)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教材。联系教材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教材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答。(3)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

19、题的关键。(4)五个步骤:读(审题)找(关键信息)接(嫁接相关知识)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答(组织答案)。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已在农业上大规模使用。错误。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上很少使用,冶铸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2牛耕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错误。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3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灌溉的工具。错误。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灌溉工具。4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有交集(如图)

20、。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5春秋时期实行的井田制属于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以“私田”所有权也归国王所有。错误。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由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6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都是面向市场。错误。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

21、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5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6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

22、遍布全国各地;元代: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7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8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9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练出高分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A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

23、材质农具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答案C解析历史遗存是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佐证材料;A、B、D三项均带有主观色彩。2 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这些资料说明()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耕作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答案C解析从战国时期铁农具占铁器的绝大部分,可知当时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A项开始于春秋时期,B、D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故选C项。3 (2013海南高考)下图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

24、”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答案B解析“小农户经营生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图片直观信息,这与小农经济的内涵一致,故选B。4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土地的平均分配”“避免土地兼并”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应是均田制。5 2013、2014年分别是蛇年、马年,传统历法中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生肖”形象,与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形成关联最密切的是()

25、A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入B中国大河农耕文明的发展C古代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繁荣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答案B解析应联想到十二生肖多以常见的动物、家畜为原型,是农耕文明在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反映,同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从内涵上也从属于农耕文明,故选B。6 (2012江苏高考)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信息的指向。从材料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制造每一个器具都有明确的

26、分工,使得生产具有专业化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缺乏信息依托,故排除。7 中国经济网2013年7月26日:“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变化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材料信息不能表明()A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B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C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D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居于入超地位答案D解析直至近代初期西方向中国大规模输入鸦片之前,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多居于出超地位,故选D。8 如果你从2013年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 150多年前的唐朝旅游。你可能()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买到越窑的青瓷从事瓷器出口工作A B

27、C D答案C解析唐代的商业区“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需在专门的区域贸易,故说法不准确。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四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10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28、。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的“治田、宅、桑、衣帛”等信息,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A项材料信息中未体现;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11下图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答案B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反映的是唐代曲辕犁,而在甘肃莫高窟壁画中出现,

29、说明该项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在西北地区出现,故选B项。12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1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答案A解析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受小农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影响的,是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制约城市化的发展,排除B、D两项;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实际说法是错误的,并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人口增长,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这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故选A项。1

30、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

31、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属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3)如果你同意上题中“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4)根据材料三,从乾隆帝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经

32、营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属实或不属实。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3)同意者讲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不同意者举理由: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等。(4)中国富有,夜郎自大的虚骄心理,闭关锁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及小农经济的影响。解题关键是对小农经济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题的难点是对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理解,把握亚当斯密的观点:法律和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

33、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答案(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起阻碍作用。(3)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确保赋役和地租的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割裂农工商业的联系,阻碍农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