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0届高三历史6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A.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B. 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C. 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D. 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答案】B【解析】【详解】孟子话语的意思是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B项的意思是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
2、长辈;爱护自己的幼小,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幼小。与孟子的思想一致,故选B;A项的意思是先生所拥有的教育人的方法,不过就是用来树立天下人的人伦道德;C项的意思是人有好恶感情,所以奖赏和刑罚可以使用,所以禁令可以立,而治道完备了;D项的意思是牺牲个人来满足社会,不对;只有个人和社会都不受损,都不牺牲,才是“天下大治”;ACD不符合题意,排除。2.以“大汉”“皇汉”“圣汉”“强汉”自称的汉代“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竞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绝不介怀。”这反映出A. 政治大一统局面B. 发达的农耕文明C. 鲜明的文化自信力D. 独尊的儒学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
3、据“但魄力究竞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可以看出汉代因为国力强盛,整个国家表现出了鲜明的文化自信力,故C项正确;政治大一统、发达的农耕文明只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项;文化自信力来源于多种因素,并不只是独尊的儒学,排除D项。3.魏晋前的四百年里,对良吏的评价标准以施行仁政与打击犯罪相并举。魏晋以降,政治环境的动荡与财政的紧张使统治阶层难以实行有效的吏治,对贪婪聚敛的行为也不加控制,吏治每况愈下,廉洁作为良吏的特征表现的明显。良吏群体特征的变化A. 体现明显的时代特征B. 催生门阀士族的制度C. 导致选官制度的改革D. 造成社会局势的动荡【答案】A【解析】【详解】
4、从材料可以看出,魏晋以来,由于社会动荡与国家财政危机,更多官吏贪污腐败,因此,对良吏的要求也由“施行仁政与打击犯罪”,变成了要求“廉洁”,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国家动荡的时代特征,故A项正确;门阀制已经形成,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选官制度的改革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社会局势动荡是这一变化的原因,而不是其影响,排除D项。4.明崇祯三年(1630年),江浙等地发生饥荒。在嘉善,民间的灾荒赈济就由正在家乡的著名绅士陈龙正主持,他要求地方富室必须自救其地方贫民,嘉善共有20个区,他就组织乡民,每区推选一名深孚众望的乡绅主持救荒活动。材料表明()A. 中央政府赈灾体系完备B. 宗族团体成为互助主体C. 地方士
5、绅参与社会救济D. 商人救荒提升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民间的灾荒赈济就由正在家乡的著名绅士陈龙正主持”“每区推选一名深孚众望的乡绅主持救荒活动”可得出当时乡坤在社会救济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央的体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族的互助,而是地方乡坤对社会的救济,排除B项;材料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无关,排除D项。5.“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材料所述战争A.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
6、改变D. 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等信息可知,体现了非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并且这次战争使中国进入了醒悟阶段,符合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性质,D项正确;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A项错误;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因此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甲午战争前已开启,B项错误;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是签订南京条约后,C项错误。6.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部分人士对巴黎公
7、社革命的认知综合上表信息,可知其反映了近代中国A. 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B. 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C. 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D. 对改造社会途径的认识日益趋同【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中三人对巴黎公社的认识从敌视批判到推崇的变化实质上说明了三者因所代表的阶级不同,想要实行的政治制度不同,而对巴黎公社形成不同的认识,而非认识趋同,故A项符合题意,D项排除;李达一人对巴黎公社的接受不代表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对巴黎公社的不同认识,并非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排除C项。故选A。7.1935年3月,红军到达四川剑阁并驻扎了1个多月。在
8、此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留下了城墙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条文等。这些活动A. 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B. 可佐证长征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C. 表明持久抗战方针日益深入人心D. 推动了土地革命在全国的顺利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35年3月” “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留下了城墙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条文等”并结合长征过程可知,共产党的这些举措对于唤醒民众,发展工农武装,开辟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B正确;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召开,不可能为遵义会议做准备,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持久抗战
9、的方针还未产生,C错误;在全国顺利发展的说法有误,D错误。故选B。8.下图是浙江杭州某地上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表,由图可知80年代A. 该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B. 国家对城市投入远远超过农村C. 该地城乡经济发展结构合理D. 是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20世纪80年代,浙江杭州某地区的城乡居民年均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该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这时期该地区城乡居民年均收入不断上升的趋势及城市居民收入高于农村居民收入的趋势,但没有体现居民收入增长的原因,无法得出国家对城市投入高于农村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
10、该地区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没有体现城乡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该地区80年代的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没有与其他时间的数据进行对比,无法得知这一时期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D项错误。9.罗马遗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这表明罗马法A. 坚持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B. 侧重民事纠纷的调解C. 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D. 遵循权力制衡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
11、的法定继承权”表明罗马法即保护家庭成员的权力又保护了遗嘱人的自由,家庭和自由都得以保护。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法律的规定,未涉及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A错误;一项内容不能概括整个罗马法重视民事纠纷,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权力制衡的原则,D错误。故选C。10.当政府同国民议会发生冲突时,总统在同总理及议会两院议长磋商后,可以宣布解散国民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总统在解散议会之前虽然要征求总理和议长的意见,但不受他们意见的约束,解散议会的命令也无需任何人副署,因此总统有行使该项权力的完全自由。据材料,法国A. 中央政府权力不断强化B. 总统权力凌驾于立法机关之上C. 责任内阁制度形同虚设D. 民主政府与
12、国民议会矛盾重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总统可以解散议会,却不受到任何的约束,反映出总统权力凌驾于立法机关之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国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法国政体的动作程序,不能反映出政府与议会的矛盾,排除D项。11.从斯大林时期的“粉饰现实”和“个人崇拜”到“解冻”时期表现真实的历史和现实,苏联电影通过对战争题材的突破,恢复了创作的活力和灵感,许多影片将镜头伸到了人物的灵魂深处。这表明,苏联电影A. 折射出对斯大林体制的反思B. 契合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C. 摆脱了讴歌英雄主义的羁绊D. 回归到现实主义
13、的创作风格【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苏联电影。由材料信息“从斯大林时期的粉饰现实和个人崇拜到解冻时期表现真实的历史和现实”“通过对战争题材的突破”“恢复了创作的活力和灵感”“将镜头伸到了人物的灵魂深处”可知,苏联电影在“解冻”时期突破了以“个人崇拜”为特征的英雄主义主题,致力于真实地揭露战争对人们心灵的创伤,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对斯大林体制的反思,故A项正确;虽然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从颂扬战争到反思战争,由英雄主义转向人道主义,并不是抛弃英雄主义,故C项错误;虽然“解冻”时期苏联电影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但与材料主旨不符,且“回归到
14、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缺乏材料依据,故D项错误。12.当塞尔维亚等国还在为加入欧盟努力时,2020年1月31日英国宣布正式脱欧,此前,荷兰、法国等国也表示要公投脱欧。这反映出A. 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B. 欧洲一体化趋势因英国脱欧而出现逆转C. 大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制约欧盟发展D.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影响欧洲一体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宣布正式脱欧”“荷兰、法国等国也表示要公投脱欧”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影响欧洲一体化,欧盟内部各国矛盾重重,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影响欧洲一体化,没有体现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
15、性侵犯,A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趋势不会因为英国脱欧而出现逆转,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影响欧洲一体化,欧盟内部各国矛盾重重,不能说明大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制约欧盟发展,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摘编自李宏图 论近代西欧民族
16、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 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摘编自暨爱民 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
17、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和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和意义。(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观念的认识。【答案】(1)表现:天主教势力衰落,世俗王权强化;民族语言地位上升,民族认同观念兴起。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国情怀文化的基础: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改革、革命运动的推动: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
18、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3)认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得出天主教势力衰落,世俗王权强化;根据“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得出民族语言地位上升;根据“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得出民族认同观念兴起。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等角度概括。同时根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可得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2)原因:根据“自鸦片战争以来
19、,“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可得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根据近代的背景,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家国情怀文化、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等方面概括出原因。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促进思想解放,民族意识觉醒、民主革命的推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概括意义。(3)认识:根据所学,可从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根源、进步意义等方面概括。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过去的20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在征求了部分学者专家意见后,新华社评出了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大事件。从材料中提取2条或2条以上信息,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阐述20
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特征: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20世纪上半期,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和改革的卓有成效的继续,它使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挫折。展望未来,社会主义国家在总结自身发展过程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两种社会制度
21、是可以和平共处的。示例二:特征: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大革命,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物理学本身和人类思维产生深远影响。二战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后来因特网的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兴起的标志之一.它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人类不断探索自然,推动着科技进步,也改变了人类自身。(盲之有理即可)示例三:特征:两次世界大战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欧遭到重创,欧洲相对衰落。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
22、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1939年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进一步衰落,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人民进一步觉醒,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运动,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二战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战争的危险,我们应当防止战争,维护和平。【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提取2条或2条以上信息,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阐述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材料体现了在过去的20世纪,影响人类社会的重大事件,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的角度,结合相关大事
23、件史实分析回答;也可以选择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角度,结合科技在推动人类社会生活方面影响的角度分析回答。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汉初的时罚制度基本上承教了秦 朝的刑罚体制。而秦朝的刑罚制度,不仅方法残酷,体系也比较混乱,肉刑、徒刑常结合使用、刑种之间的轻重等差异不是很严格、固定。经过西汉初期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以后,汉代的政治经济在文景之际得到迅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提高。汉文帝适应形势的需要,以“仁政精神为指导,总结了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对刑罚进行改革,废除了肉刑,主要是用徒、智、死三刑取代观、斩左趾、斩右趾等肉刑:确止了恤刑原则,对于
24、犯罪的老、幼、妇孺、病残者,在定罪量刑方面给予照顾;还确定了刑事责任的承担标准,以年龄作为确定刑事责任的标准取代秦朝以身高担责的标准。使沿表了两千多年的肉刑退步成废,刑罚进入了相对文明阶段。摘自杨东江论汉初的刑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文帝改革刑罚制度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汉文帝对刑罚制度的改革。【答案】(1)背景:承袭的秦朝刑罚严酷、体系混乱;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黄老学说施政思想;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稳定统一政治局面的形成。(2)评析:汉文帝的刑制改革,减轻了刑罚,确立了恤刑原则、废除了肉刑,规范了刑事责任的标准,体现了法律文明与进步
25、;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促进生产力发展;对后世刑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改革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解析】【详解】(1)背景主要从材料信息中得出,如根据“秦朝的刑罚制度,不仅方法残酷,体系也比较混乱”得出承袭的秦朝刑罚严酷、体系混乱;根据“以“仁政精神为指导,总结了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得出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根据“经过西汉初期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以后,汉代的政治经济在文景之际得到迅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提高。”得出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稳定统一政治局面的形成;根据汉初的所用的指导思想得出采用“黄老学说施政思想。(2)对汉文帝改革刑罚制度的评价,应结合改革的具体措施,从当时的作用
26、和长远的影响两方面回答。如根据“使沿表了两千多年的肉刑退步成废,刑罚进入了相对文明阶段。”得出对后世刑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改革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再结合所学从减轻了刑罚,确立了恤刑原则、废除了肉刑,规范了刑事责任的标准,体现法律的文明与进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等方面进行概括。16.材料20 世纪初,地中海沿岸地区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处于这里的摩洛哥盛产铁矿,是帝国主义尚未瓜分地方。1904 年英法两国就摩洛哥和埃及的归属权达成协议,由法国完全占领摩洛哥;1905年1月,法国向摩洛哥提出一套“全面”改革方案,目的是建立法国对摩洛哥的保护权。同年3月,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提
27、出“维护”摩洛哥的主权和独立。德皇在接见法国大使时,更威胁说,如果法国侵占摩洛哥,德国就进攻法国,这就造成了第一次摩洛哥危机。1906年,欧美列强在西班牙南部阿尔黑西拉斯举行13国国际会议,会议签订条约规定.承认摩洛哥“独立 ,但它的财政国际监督,警察和治安由法国和西班牙管理,会后法国加紧对摩洛哥的扩张。德国不甘心失败。1911 年摩洛哥首都非斯爆发起义,法国借口出兵占领非斯,接着德国的巡洋舰开进摩洛哥领海,引发了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摘编自杨泽伟(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中国法制出版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摩洛哥危机的背景及其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摩洛哥危机
28、的影响。【答案】(1)背景: 19 世纪末20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同主义过渡,争夺的瓜分世界斗争日益激烈;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摩洛哥国内政局动荡。实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2)影响: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丧失独立自主;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地中海沿岸地区局势更加动荡,加剧了战争的爆发。【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20 世纪初,地中海沿岸地区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摩洛哥盛产铁矿,是帝国主义尚未瓜分地方”,“1904年英法两国就摩洛哥和埃及的归属权达成协议”“ 德皇在接见法国大使时,更威胁说,如果法国侵占摩洛哥,德国就进攻法国”,“1911 年摩洛哥首都非斯爆发
29、起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瓜分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摩洛哥国内政局等方面,分析两次摩洛哥危机的背景。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摩洛哥危机的实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2)影响:根据材料中“1906年,欧美列强签订条约规定.承认摩洛哥独立 ,但它的财政国际监督,警察和治安由法国和西班牙管理” , “法国加紧对摩洛哥的扩张。德国不甘心失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摩洛哥沦为保护国、两大军事集团斗争加剧、地中海沿岸地区局势紧张和一战爆发等方面,分析两次摩洛哥危机的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王崇伦(1927 - 2002),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49年进入鞍钢
30、轧辊厂工作。1952年,王崇伦所在的车间接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紧急任务,他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之前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产品全部达到一级品标准,1953年,王崇伦相继改进成功7种工具、卡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扬王崇伦精神,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的社论,号召在全国掀起学习王崇伦、改进技术的热潮。20 世纪60年代初,王崇伦与鞍钢老英雄孟泰一起搞技术革新,实现了100多项革新,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试制成功大型轧辊等一些过去依靠进口的设备,被誉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摘编自王恩宝王崇伦与鞍钢建设等(
3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崇伦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崇伦精神的时代内涵。【答案】(1)贡献:解决技术难题,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贡献力量;进行工具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加速一五计划工业建设;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大型工业设备自给率,促进国家工业发展;感召和吸引职工群众加入技术革新行列,投身中国工业化建设等。(2)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自主创新、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私奉献、为国分忧的主人翁精神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1952年,王崇伦所在的车间接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
32、紧急任务,他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之前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产品全部达到一级品标准” 可知解决技术难题,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贡献力量;根据材料“1953年,王崇伦相继改进成功7种工具、卡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可知王崇伦进行工具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加速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根据材料“20 世纪60年代初,王崇伦与鞍钢老英雄孟泰一起搞技术革新,实现了100多项革新,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试制成功大型轧辊等一些过去依靠进口的设备”可知王崇伦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大型工业设备自给率,促进国家工业发展;根据材料“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扬王崇伦精神,提前完成国家
33、计划的社论,号召在全国掀起学习王崇伦、改进技术的热潮”可知感召和吸引职工群众加入技术革新行列,投身中国工业化建设等。(2)根据材料“他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之前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产品全部达到一级品标准,1953年,王崇伦相继改进成功7种工具、卡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 可知王崇伦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自主创新、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根据材料“20 世纪60年代初,王崇伦与鞍钢老英雄孟泰一起搞技术革新,实现了100多项革新,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试制成功大型轧辊等一些过去依靠进口的设备”可从体现了王崇伦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私奉献、为国分忧的主人翁精神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