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达标训练(八)“顺乎世界之潮流”(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4北京高考)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针对下图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民主、科学”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3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说:“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
2、有最进步的思想。”这里对“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学”指的是中国的封建制度B“西学”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C“西学为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D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成功5“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持有此主张的是 ()A李贽B林则徐C张之洞 D梁启超6某故居大门上贴有一幅赠联:“壮矣,维新欲杀贼而未回天,终成国恨;快哉!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据此判
3、断,故居的主人是()A林则徐 B康有为C谭嗣同 D孙中山7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81897年梁启超编辑出版西政丛书,其内容分史志、官制、学制、公法、农政、工政、商政、兵政等,“凡书三十二种,都是当时讨论西洋政事的切要之书”。这反映了维新派()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抵制学习日本C主张建立共和制度D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39年,当时作为钦差大臣的林则
4、徐在广州雇佣一批翻译人员,翻译西书和报章上有关洋人的言论,译有各国律例四洲志等书。四洲志在闭塞已久的社会中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大势的窗户。同文馆(1862年成立)是中国官方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外语学校和翻译机构。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时论为主,自然科学的译著也有一些,但数量不多。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8年成立)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据该馆自编的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至1908年的40年中,共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的书18种;军事方面的书32种;商学书8种;科技书90种;附录10种中,除每年4册的西国近事汇编外,其余仍为科技书籍。此后,沿海地区相继仿行从中央
5、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商办民间私家出书剧增。1897年10月,梁启超在上海开办大同译书局。梁启超在大同译书局叙例中说:“本局首译各国变法之书,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译学堂各种功课,以备诵读;译宪法书,以明立国之本;译章程书,以资办事之用;译商务书,以兴中国商学,挽回利权。”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接着又成立了科学书译辑社、湖南译书社等,仅1901至1904年间,就译出各国史志以及哲学、法政、教育、外交、兵制、农政、矿务、工商、理化、卫生等各类书籍533种。冯自由称译书汇编社“所译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斯宾塞
6、代议政治论等,促进吾国之民权思想,厥功甚伟”。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1)根据材料,概括从鸦片战争时期到20世纪初中国译书事业的变化。(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译书事业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课时达标训练(八)1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海国图志是一部地理和历史著作。A、C两项表述不准确;D项不正确,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的是维新思想。出现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词汇,说明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B项正确。2选B图片反映的是西方正用洋枪洋炮轰击经学盛行的中国大门。面对西方列强的冲击,林则徐等有识之士率先做出回应,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A、C、
7、D三项的主张均在B项之后。3选C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其主张是“中体西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项正确。A项是魏源的主张,B、D两项是资产阶级思想。4选D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中学”指的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西学”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D项不正确。5选D材料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主要着眼于其为君服务而非为民服务,即没有反映民主,可知持该主张者宣传民主思想,故选D。6选C解题时注意对联中的关键信息“维新欲杀贼”,由此可以判断是维新人士,排除A、D两项;“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可知故居的主人为维新
8、而壮烈牺牲,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近代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为变法捐躯的史实,故选C。7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题干信息衣服、机器、习俗等体现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表明维新派要求吸收世界文明。故选B。A、C、D三项属于表面现象。8选D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共和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进而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故正确答案为D。9解析:第(1)问,可从译书的主体、形式、内容、种类、数量等角度分析比较。第(2)问,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形势的变化,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等角度分析。答案:(1)变化:从官方到民间,从个体翻译到建立机构;从历史地理到自然科学、政治理论(深度提高);从政府官僚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留学生;译书的种类、数量不断丰富。(2)原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资产阶级壮大,参与政治活动,要求变革专制政体。政治:甲午战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等促进了译书事业发展。思想:知识分子反思“中体西用”思想;留学生积极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和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