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次修志工程前后历时十载,六更篇目,四易其稿,众手共襄,玉成其事,凝聚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心血和关爱,渗透着编修人员的艰辛和智慧。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C邪教往往具有伪装性和隐蔽性,依靠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和种种神秘力量的渲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D船儿随波逐流,江面上时而惊涛拍浪,时而豁然开朗。当清凉的水花,出其不意地扑面而来,清凉舒爽的感觉,令人呼之欲出。 E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
2、枪头。”【解析】A项,玉成其事:指成全某件好事。多用于男婚女嫁,也可用于其他好事。B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应改为“耸人听闻”。C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D项,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不合语境。E项,苗而不秀:比喻人资质虽好,但是没有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答案】B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
3、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成分残缺,“推行”后面缺少与之呼应的宾语;成分赘余,应把“将”删去。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项,语序不当,“接受、理解和掌握”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项,“今年5月9日是周年”搭配不当,应在其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具体指“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还
4、是“30个领导人”表达不明确。【答案】C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46722036】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满庭鸟迹印苍苔。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解析】这首诗的前两联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小院地偏人不到”与“满庭鸟迹印苍苔”衔接最自然、紧密。A项,“林间”与“西斋”不合;C项,“过客稀”不及“人不到”;D项,“寒气”与全诗意境不合。【答案】B4写一段
5、葫芦被全部砸碎之后清兵卫的内心独白,不少于100字。【解析】注意内心独白要符合清兵卫的性格特征及年龄身份。【答案】(示例)“爸爸,您为什么要这样啊!为什么要把我的葫芦全部都给砸碎?难道您就这么讨厌我玩葫芦吗?我是真的喜欢啊。爸爸,我尊敬您,更害怕您。但您为什么不能给我一点点自由的空间呢?我的葫芦啊,全部的快乐都变成了碎片,小孩子真是天下最可怜的人了。我要快快长大,那个时候我就可以更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唉!”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_,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
6、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_。不仅如此,_。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后面是垃圾,前面是“塑料制品”,所以此句应为“塑料垃圾”;前面是原因,此句应该是“很难处理”;前面是“不仅如此”,后面应该是更坏的结果,再结合后面的“土壤”可知,此处应该和“土壤”有关。【答案】塑料垃圾充斥于各种场所难以对其进行生物降解塑料垃圾还改变土壤性
7、质6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首先应当看清图表上的文字,弄清楚究竟是比较什么事情;其次应当看清比较的大体情况;最后通过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答案】(1)示例: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2)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导学号:46722037】水泥桶中的信日本叶山嘉树松户与三是个倒水泥桶的。外表虽然不很明显,但头发和鼻口
8、都被水泥沾成灰色。他想把手指伸入鼻孔,抠掉像钢筋混凝土那样黏住鼻毛的水泥,可是为了配合每分钟吐出十立方尺水泥的搅拌器,根本没有时间把手指伸向鼻孔。他一直担心自己的鼻孔,却整整十一个小时没空清理鼻子。其间虽有两度休息:午饭时间和三点钟的歇息。可是,中午时间,肚子很饿;下午那次歇息时间要清扫搅拌器,没有空闲,所以始终没有把手伸到鼻子上。他的鼻子似乎像石膏像的鼻子那样硬化了。快到下班时间了,他用疲惫的手搬动水泥桶,一个小木盒从水泥桶中掉出来。“是什么?”他觉得很奇怪,但已无暇顾及这种东西。他用铲子把水泥送入水泥升斗称量;再把水泥从升斗倒进槽里,很快就要把那桶水泥倒光了。“且慢,水泥桶中不可能出现盒子
9、。”他捡起小盒子,投入肚兜的钱袋。盒子很轻。“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他想,不久又要倒光下一桶,称量下一部分。搅拌器旋即开始空转,水泥已经弄完,终于下班了。他先用引水到搅拌器的橡皮管冲洗手和脸;然后把便当盒缠在脖颈上,一心想先喝一杯再吃饭,一面想一面走回他的大杂院。发电厂已经完成八成。矗立夕阳中的惠那山覆着纯白的雪,满身汗水仿佛突然冰冷起来。在他经过的脚下,木曾川的水泛起白沫而鸣。“嘿!真受不了,老婆肚子又大了”他一想到满地爬的孩子,想到即将在这寒冷时分生下来的孩子,想到一再生产的老婆,就觉得泄气之至。“一圆九十钱的日薪,一天要吃两升五十钱的米,衣着住宿又要九十钱,真浑蛋!怎么还能喝酒呢!”他
10、突然想起钱袋里的小盒子。盒子上没有写什么,钉得很牢。“里头好像有什么东西,钉住了。”他先把盒子砸在石头上,可是没有砸坏,于是像要踩碎这个世界似的,拼命践踩。从他捡到的小盒中掉出一块破布包裹的纸片。上面这样写着:我是N水泥公司缝水泥袋的女工。我的爱人担任的工作是把石块放进碎石机去。十月七日早上,放进大石块时,跟那石块一起夹在碎石机中。他的伙伴想去救他,但我的爱人已如沉到水中一般,沉落在石下。于是,石块和爱人的躯体互相辗碎,变成红色细石,落到传动带上,又从传动带传入粉碎筒中,发出细细的咒诅声,和着机器的轰鸣声而被粉碎了,就这样被烧制成水泥。骨骼、肌肉和灵魂,都变成粉末。我爱人的一切都变成水泥了,剩
11、下的只是这件工作服的破片。我缝制了装爱人的袋子,我的爱人变成水泥了。第二天,我写这封信悄悄放进桶子里。你是工人吗?如果你是工人,一定会觉得我很可怜,请回信。这桶中的水泥用来做什么呢?我很想知道。我的爱人会变成几桶水泥?用到哪些地方?你是水泥匠,还是建筑工人?我不忍见我爱人变成剧场的走廊,大宅的围墙。可是,我怎能阻止得了!如果你是工人,请不要把这水泥用在那种地方。唉,算了,用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关系。我的爱人一定认为埋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没关系,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一定会配合得很好。他温柔善良,而且稳当可靠。他还很年轻,才二十六岁。他如何爱我,我不知道。但是我已经用水泥袋代替寿衣,让他穿上!他没有入棺
12、,已进入旋转窑了。我如何送他呢?他已葬到东边,也葬到西边;葬在远方,也葬在近处。如果你是工人,请给我回信。我把爱人所穿的工作服破片送给你,包这封信的就是。这破布已沁进石粉和他的汗水。他是穿着这件破工作服紧紧拥抱我的。如果不会给你添麻烦,请把使用这水泥的日期、详细情形、用在什么地方,还有你的名字,都告诉我,务请保重。再见。松户与三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他望着信末的住址和名字,一口气把倒在杯里的酒喝光。“真想喝个烂醉,把一切都砸坏!”他怒吼。“喝醉乱来怎么行!孩子怎么办?”妻子说。他看着妻子大腹中的第七个孩子。1925年7下列对小说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通过松户与三在工作中拾到
13、的一封信,讲述了一个工人掉进水泥厂碎石机里被碾碎,又在转窑里被烧成水泥的悲惨遭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劳动人民的血泪图。B文章虽短,却能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日本劳工恶劣的工作环境、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悲哀和无奈,读后令人唏嘘。C小说中人物松户与三发现盒子后马上想到“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表现了他因生活贫困而产生的自私贪婪、妄想不劳而获的心理。D小说用大量篇幅记述了信件的具体内容,女工详细叙说了爱人死亡的全部经过,口吻平静,说明女工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悲惨的遭遇面前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E松户与三读完信后“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说明信在他心里并没有产生影响,他依旧厌恶自己成群的孩子。【解析
14、】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文中无法看出他的“自私贪婪”,“不劳而获”也言过其实;D项,“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理解不够全面、准确;E项,说明信已经产生影响,松户与三不再像原来那样厌恶自己的孩子。【答案】AB8小说围绕松户与三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段,介绍了松户与三的劳动情景;第二至十一段,介绍了劳动中的松户与三发现并阅读了女工的信;第十二至十四段,写了他读信后的反应。【答案】描述了水泥工人松户与三的劳动情景。他发现并阅读藏在水泥桶里的女工信件的经过。读完信件后的反应。9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松户
15、与三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要结合故事情节,根据人物言行举止等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首先要给“松户与三”身份定位,然后再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他的特点。【答案】松户与三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想反抗又不得不对现实妥协的日本贫苦工人形象。他勤劳质朴,有同情心,工作劳苦,生活贫困。他因生活贫困、工资低、孩子多而沮丧、不满,尤其对造成女工悲惨遭遇的社会无比愤怒,想砸坏一切。他虽因为对生活不满、对社会愤恨不平而产生反抗心理,但面对生计问题又犹豫和妥协。“真想喝个烂醉”“看着妻子腹中的第七个孩子”等,表现了他的犹豫不决和妥协。10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人性在工业社会里已经被异
16、化”的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文本内涵的能力。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认同或不认同),然后结合文本阐述理由,主要把握“人性”的内涵,指自我、亲情等;“被异化”是指变得没有了自我、亲情扭曲、变得麻木等。回答时,注意从不同层面分条作答。【答案】观点一:认同此说法。人不像人,形如水泥。开篇描写松户与三的劳动过程,人在生产水泥的紧张环境中辛苦劳作,无暇顾及自己。亲情扭曲。松户与三与孩子本是至亲,但生活的压迫使他一想到即将降生的孩子就感到“泄气之至”。被生活吞噬。信中的内容反映了女工的丈夫已经被水泥吞噬,实际上也是被繁重的生活本身吞噬,这也是松户与三虽然活着,但也已经被生活吞噬的写照。生活的重压使他变得麻木,对生活不满也只能无奈地叹息。观点二:如不认同,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