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60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卷历史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汉渤海太守龚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蕹、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可见,当时龚遂的做法A. 背离了政府的经济政策B. 改变了地方的习俗C. 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符合重农抑商政策2. 董仲舒的思想表现在民族观上,他主张以夏化夷,强调“王者爱及四夷”,同时期的司马迁则宣扬各民族同源共祖的思想。据此可知,二者思想在当时都A. 造成了汉朝政治上的分裂B. 具有强烈的民族排他性C.

2、有利于维护国家大一统局面D. 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3.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讲主要指A. 行政效率大大提高B. 决策程序更加规范C. 分权制衡限制皇权D. 社会阶层流动加快4. 南宋陆九渊说:“千古圣贤,若同堂合席,必无尽合之理。然此心此理,万世一揆也。”这反映出其A. 探究天理并始终恪守B. 强调“理”的精神是永恒的C. 遵从圣贤的悉心教导D. 认为圣贤之“理”不尽相同5. 清顺治皇帝说:“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这说明A. 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B. 内阁

3、的票拟权被剥夺C. 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D. 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6. 1894年申报写道:“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复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A. 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B. 高度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C. 反映了中国舆论界虚骄自大的心态D. 力求坚定民众抗日信心7.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不得不表示给民族工业的发展让出道路,并谕令各厂局的产品,按照洋货人口的办法,仅纳海关正税一道。这反映了,清政府A. 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 把民族企业视同于外企D. 财政税

4、收政策不完善8. 康有为既不曾到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亲身体验西方文化制度,又不懂西方各国的语言文字,不能直接阅读有关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著作,而且他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全部是封建教育。这导致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呈现出A. 保守性B. 革命性C. 激进性D. 反动性9. 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的创新之路,却受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傾教条主义者的嘲弄和排斥。他们断言“山沟里没有马列主义”,硬给革命根据地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富农路线”的帽子。毛泽东受到批判主要是因为他A.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 坚持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D. 依靠农民发动了土地革命10. 下图

5、史实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 准海战役B. 辽沈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11. 从1958年以来,在关于农村的文字中,“包产到户”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而它也常被质疑和批判。即使在小岗村获得丰收的1979年,批评“包产到户”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由此可知,对内改革初期A. “包产到户”已成农村共识B. 农村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C. “左”的思想仍居主导地位D. 农村改革的成效尚未显现12. 从1979年到1991年,中国红十字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帮助,积极谋求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合作,协助中央政府处理海峡两岸间查人传信探亲访友、家人团聚、处理海滩事件、见证遣派等人道事务。出现这一变化的

6、主要原因是A. 两岸“直通”的实现B. “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C. “九二共识”的达成D.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13. 雅典城邦的尺度使得一个人可以向其他人发出呼吁,而且公民大会的会议模式,也要求一个人能听见另一个人的声音及看见另一个人。材料意在说明A. 雅典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B. 古希腊人的民族民主意识浓厚C. 小国寡民是城邦制的基本特征D. 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14. 16世纪初,教皇声称自己是上帝在地球上的代言人,从王子到贫民都是教皇的臣民。同时,德法、英等国君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教皇无权干涉国家事务和在本国疆域内征税。这表明,当时的宗教改革运动A. 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

7、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萌生C. 扩大了罗马教皇的影响D. 密切了君民之间的联系15.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 自然权利说B. 公共意志论说C. 社会契论说D. 三权分立学说16. 有学者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其说是“爆发”了的工业革命,不如说是几个世纪技术发展的一个总结。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 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B. 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相关C. 是市场扩大的必然结果D. 不能称为技术上的革命17. 法国画家库尔贝表示:“我要表现出我所看到的这个时代的风俗、理想和面貌。简单地说,我

8、要按照自己的认识,不仅是作为一名画家,而且是作为一个人,去创造活生生的艺术一一这就是我的目标。”这种“活生生的艺术”作品A. 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B. 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感情C. 重视作者的“自我感受”D. 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18. 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公共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的费用标准是1.5法郎,晚餐的费用标准是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且公社严禁公社委员的家属享用该待遇。该规定A. 有利于建立工人阶级新型政权B. 表明公社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C. 防止了公社委员以权谋私,倡导了公仆意识D. 保证了公社委员的生活供应,维护了人民主

9、权19. 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要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被骂成是一种梦话。然而,到了十月革命前夕,有人如果还想维持资产阶级统治,就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了。这一变化表明A. “四月提纲”的精神深入人心B. 二月革命延缓了十月革命的爆发C. 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已成熟D. 临时政府曾一度代表着人民的利益20. 1932年,英国联合执政的保守党、自由党在关税问题上产生分歧,在内阁委员会提出一份总体关税报告之后,四名与首相持异议的内阁成员就递交了辞呈。内阁成员的这一做法A. 直接导致两党联合执政破裂B. 迫使首相和其他阁员必须辞职C. 符合内阁集体责任制的原则D. 表明政党斗争决定了阁员命运21

10、. 罗斯福在1935年年初至1939年的第二轮新政中,推行了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改革。在税收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多次颁布税法,实行累进形式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罗斯福政府的税收改革A. 有利于调控美国的经济B. 是暂时应对危机的措施C. 使行政权操控了立法权D. 最终帮助美国渡过危机22. 据史料记载,1946年苏联有75.8%的农庄每天付给庄员的报開是少于1公斤的谷物,而7.7%的农庄则无谷物可用来支付庄员的报酬。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是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3. 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华尔兹在其国际政

11、治理论一书中认为,美苏均势格局的出现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实力大致均等的集团,更是因为在这两个集团中分别存在着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盟主对阵营的维护和体系成员的控制。在此,肯尼思华尔兹主要强调A. 美苏均势格局中存在着不均势B. 美苏为争霸而展开激烈斗争C. 美苏均势格局稳定了世界秩序D. 两极格局中充斥着强权政治24.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

12、作用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二、非选择題: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期,少数诸侯在各自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封建。县成为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是在战国中晚期。到春秋时期,郡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大体完备。战国末期,各国基本上形成了郡、县、乡、里上下垂直统属的地方行政组织。秦朝为纯粹的郡县二级行政区划制。秦楚之际建立了按军功分封的新型封建制,诸侯王享有高度自治权。汉景帝朝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失去行政管理权,这标志着封建制被郡县制完全取代。摘编自张信通秦汉里治研究材料二 元朝辖境空前广阔,疆域四至极远。元常设十行省,在各行省设官,令其掌管各郡县的兵甲、屯田、钱粮、

13、漕运等大事。元行省制度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及近代、当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刘宇行省制度略论材料三 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罗马人占领了西西里,并首次采用行省的形式加以治理,从而区别于意大利本土的同盟制。此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行省的数目逐渐提高到53个之多。罗马实行行省制后,因行省的人民是外邦人,故而在他们与罗马人发生民事纠纷时就有了法律冲突问题,这将导致罗马法的变革。摘编自徐国栋行省制度的确立对罗马法的影响以西西里行省的设立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度确立对罗马的影响。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航路开辟使大量贵重全属流入西欧,大大增强了西欧人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能力,从而制激了中西物质文化交流大規模的开展。地理大发现之前,虽然中国丝绸早已远销西欧,但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购买力低的影响,因而西欧人消费的中国丝绸的数量仍然十分有限。16世纪以后,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海道大通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以掠夺黄全为目的的西欧殖民者大规模地向海外扩张,殖民地的财富,尤其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欧。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

15、辟与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 在利欲的驱使下,中国商人或“市通则转而为商”,或“市禁别商转而为寇”,采取多种形式与外界进行贸易交往。16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破土而出,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的高度。这客現上要求中国社会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于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在国际交往范围迅速扩大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刺激下,对外交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摘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中西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6世纪中国对外交往的因素。27.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阅读材

16、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儒家学派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以来,历久弥新,不间断地吸收新鲜血液,不间断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前行。宋朝理学似乎已将千年儒学发展到无与伦比的极致,因为儒家极力倡导的纲常道德被宋朝理学大师们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那么儒学会再向何处发展?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理学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但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还是很敏锐地找到了打破僵化局面的缺口,他们让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又峰回路转,再现其强大的生命力。摘编自隋晓明儒家的智慧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保持着汉朝以来的方向,大迈步前进着,但到明清之际,这种发展的方向有了不可思议的更改。理学的出现进一步强化

17、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神圣性,但当世界继续发展着资本主义已经取代封建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时,明清之际的儒学竟有意无意地适应了时代的这一变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学思想家,富有胆识与智慧地第一次质疑中国的封建统治,第一次质疑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思想,他们的句句真言掷地有声而振聋发聩。摘编自邓思平儒学新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儒学与宋代理学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方向出现“更改”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卷历史(解析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

18、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汉渤海太守龚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蕹、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可见,当时龚遂的做法A. 背离了政府的经济政策B. 改变了地方的习俗C. 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符合重农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可知,龚遂对齐俗的不满,其实是对齐地商品经济发展的不满,“劝民务农桑”体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符合重农抑商政策,所以D正确;当时龚遂的做法符合重农抑商政策,没有背离政府的经济政策,所以A错误;材料体现

19、了龚遂对齐俗的不满,但未体现其改变的结果,所以B错误;龚遂把商业经营看作“末技”是坚持抑商原则的表现,所以C错误。2. 董仲舒的思想表现在民族观上,他主张以夏化夷,强调“王者爱及四夷”,同时期的司马迁则宣扬各民族同源共祖的思想。据此可知,二者思想在当时都A. 造成了汉朝政治上分裂B. 具有强烈的民族排他性C. 有利于维护国家大一统局面D. 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主张以夏化夷,强调王者爱及四夷,同时期的司马迁则宣扬各民族同源共祖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思想在当时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所以C正确;“造成了汉朝政治上的分裂”与史实不符,所以A错误

20、;“具有强烈的民族排他性”不符合材料,所以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所以D错误。3.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讲主要指A. 行政效率大大提高B. 决策程序更加规范C. 分权制衡限制皇权D. 社会阶层流动加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将皇帝的决策权纳入三省决策的程序之中,原则上皇帝的决策需加盖中书门下印才能交给尚书省去执行,这促进了决策程序的规范化,所以B正确;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所以A错误;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所以C错误;“社会

21、阶层流动加快”涉及选官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所以D错误。4. 南宋陆九渊说:“千古圣贤,若同堂合席,必无尽合之理。然此心此理,万世一揆也。”这反映出其A. 探究天理并始终恪守B. 强调“理”的精神是永恒的C. 遵从圣贤的悉心教导D. 认为圣贤之“理”不尽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千古圣贤,若同堂合席,必无尽合之理。然此心此理,万世一揆也。”就是说历代许多圣人贤者尽管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说法,但是,他们的“心”“理”却是一样的。说明陆九渊强调“理”的精神是永恒的,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探究天理,排除A;材料不能看出遵从圣贤的教导,排除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

22、息是“此心此理,万世一揆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5. 清顺治皇帝说:“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这说明A. 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B. 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C. 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D. 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清朝内阁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联亲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内阁大学士权力受到限制,D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军机处,排除A;B项“被剥夺”的说法错误,只不过是“照例拟旨”罢了;C项说

23、法明显与题意背离,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内阁【名师点睛】关于对清朝内阁制的简单认识:(1)清朝内阁制度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内阁制度。清朝入关之前,后金(清)中央机关无内阁。清军入关之后,清王朝建立起全国政权,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始设内阁。(2)清朝承袭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6. 1894年申报写道:“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复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

24、A. 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B. 高度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C. 反映了中国舆论界虚骄自大的心态D. 力求坚定民众抗日信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料“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反映了过于夸大中国的实力和低估了日本的实力,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景盲目乐观,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战争爆发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分析的甲午中日战争,不是洋务运动,B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国人并没有正确分析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不利于坚定抗日的信心,故D项错。【点睛】材料“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

25、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可以看出国人的盲目自大。7.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不得不表示给民族工业的发展让出道路,并谕令各厂局的产品,按照洋货人口的办法,仅纳海关正税一道。这反映了,清政府A 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 把民族企业视同于外企D. 财政税收政策的不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但是在税务政策方面还不完善,因此规定各厂局的产品纳税“按照洋货入口的办法”,所以D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不得已实行的政策,不是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

26、义,所以A错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所以B错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企业在中国拥有诸多特权,而民族企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两者处境不同,所以C错误。8. 康有为既不曾到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亲身体验西方的文化制度,又不懂西方各国的语言文字,不能直接阅读有关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著作,而且他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全部是封建教育。这导致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呈现出A. 保守性B. 革命性C. 激进性D. 反动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因身处开放较早的广东而接触到了西方文明,从而力主改革,但“他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全部是封建教育”,这会导致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呈现

27、出保守性,所以A正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革命性”不属于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所呈现出的特点,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呈现出“激进性”,所以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呈现出“反动性”,所以D错误。9. 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的创新之路,却受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傾教条主义者的嘲弄和排斥。他们断言“山沟里没有马列主义”,硬给革命根据地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富农路线”的帽子。毛泽东受到批判主要是因为他A.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 坚持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D. 依靠农民发动了土地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实

28、际而提出的创新之路”、“山沟里没有马列主义”可知,“创新之路”是指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受到批判主要是因为他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所以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以A错误;“坚持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与题意不符,所以C错误;“依靠农民发动了土地革命”的表述不够全面,所以D错误。10. 下图史实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 准海战役B. 辽沈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北剿匪”、“锦州大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辽沈战役,所以B正确;ACD不符合材料内容,所

29、以ACD错误。11. 从1958年以来,在关于农村的文字中,“包产到户”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而它也常被质疑和批判。即使在小岗村获得丰收的1979年,批评“包产到户”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由此可知,对内改革初期A. “包产到户”已成农村共识B. 农村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C. “左”的思想仍居主导地位D. 农村改革的成效尚未显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即使在小岗村获得丰收的1979年,批评包产到户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可知,至改革初期,“包产到户”式的农村改革仍遭到批评和反对,这说明当时农村改革的阻力仍然很大,所以B正确;根据材料“批评包产到户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可知,“包产到户”还没有

30、成为农村共识,所以A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左”的思想不占主导地位,所以C错误;根据材料“即使在小岗村获得丰收的1979年”,说明农村改革的成效已显现,所以D错误。12. 从1979年到1991年,中国红十字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帮助,积极谋求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合作,协助中央政府处理海峡两岸间查人传信探亲访友、家人团聚、处理海滩事件、见证遣派等人道事务。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两岸“直通”的实现B. “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C. “九二共识”的达成D.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答案】B【解析】【详解】1979年.党中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31、大力推动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的发展,故选B项;A项实现是在2008年,排除A;C项发生在1992年,排除C;D项不是重要原因,排除。13. 雅典城邦的尺度使得一个人可以向其他人发出呼吁,而且公民大会的会议模式,也要求一个人能听见另一个人的声音及看见另一个人。材料意在说明A. 雅典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B. 古希腊人的民族民主意识浓厚C. 小国寡民是城邦制的基本特征D. 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公民大会的会议模式,也要求一个人能听见另一个人的声音及看见另一个人”说明雅典城邦体制下的直接民主政治的特点,这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制的特征,故

32、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古希腊人的民族民主意识浓厚,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看出直接民主提高决策效率,排除D。14. 16世纪初,教皇声称自己是上帝在地球上的代言人,从王子到贫民都是教皇的臣民。同时,德法、英等国君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教皇无权干涉国家事务和在本国疆域内征税。这表明,当时的宗教改革运动A. 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萌生C. 扩大了罗马教皇的影响D. 密切了君民之间的联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德、法、英等国君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表明德、法、英等国君民的民族国家意识形成;“把教皇看作外国人,教皇无权干涉国家事务”

33、表达出德、法、英等国君民对教皇干涉本国事务的不满。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材料所述情形表明德、法、英等国君民共同抵制教皇的控制和搜副,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改革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展示了民族意识对宗教改革的推动,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D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15.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 自然权利说B. 公共意志论说C. 社会契论说D. 三权分立学说【答案】C【解析】根据“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结合所学,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社会契

34、约建立的,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然权利说”“三权分立学说”,排除AD;卢梭没有提出“公共意志论说”,排除B。16. 有学者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其说是“爆发”了的工业革命,不如说是几个世纪技术发展的一个总结。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 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结合B. 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相关C. 是市场扩大的必然结果D. 不能称为技术上的革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英国的工业革命,不如说是几个世纪技术发展的一个总结”,结合所学可知,工场手工业时期为英国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产生,故B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没有

35、紧密结合,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市场扩大的信息,排除C;材料认为工业革命是几个世纪技术发展的总结,故D错误。17. 法国画家库尔贝表示:“我要表现出我所看到这个时代的风俗、理想和面貌。简单地说,我要按照自己的认识,不仅是作为一名画家,而且是作为一个人,去创造活生生的艺术一一这就是我的目标。”这种“活生生的艺术”作品A. 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B. 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感情C. 重视作者的“自我感受”D. 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要表现出我所看到的这个时代的风俗、理想和面貌”可知,画家库尔贝强调要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活生生的艺术”作品,所以D正确;“注重画面的严整与

36、和谐”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不符合材料内容,所以A错误;“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属于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不符合材料内容,所以B错误;“重视作者的自我感受”属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不符合材料内容,所以C错误。18. 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公共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的费用标准是1.5法郎,晚餐的费用标准是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且公社严禁公社委员的家属享用该待遇。该规定A. 有利于建立工人阶级新型政权B. 表明公社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C. 防止了公社委员以权谋私,倡导了公仆意识D. 保证了公社委员的生活供应,维护了人民主权【答案】C【解

37、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公共食堂对公职人员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体现出了对公职人员经济权利的约束,防止公社委员以权谋私,体现了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所以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有利于建立工人阶级新型政权”,所以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表明公社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所以B错误;公社委员的定价份饭属于公社委员的专享,不能推及其家属,这是否能保证其生活供应则不得而知,所以D错误。19. 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要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被骂成是一种梦话。然而,到了十月革命前夕,有人如果还想维持资产阶级统治,就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了。这一变化表明A. “四月提纲”的精神深入人心B. 二月革命延缓

38、了十月革命的爆发C. 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已成熟D. 临时政府曾一度代表着人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十月革命前夕,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群众,背叛了革命,“有人如果还想维持资产阶级统治,就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了”表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全丧失了群众的信任,这意味着十月革命的时机已成熟,故C项正确;“四月提纲”提出要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但这一主张曾“被骂成是一种梦话”,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变化强调的是资产阶级统治难以维持,排除B项;D项表述错误。20. 1932年,英国联合执政的保守党、自由党在关税问题上产生分歧,在内阁委员会提出一份总体关税报告之后,四名与首相持异

39、议的内阁成员就递交了辞呈。内阁成员的这一做法A. 直接导致两党联合执政破裂B. 迫使首相和其他阁员必须辞职C. 符合内阁集体责任制的原则D. 表明政党斗争决定了阁员命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实行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制,内阁所有成员在大政方针上必须保持一致,按照“内阁集体负责制”的原则,与首相持异议的阁员理应辞职,退出内阁,从而保证内阁内部意见的一致性,故C项符合题意;与首相持异议的内阁成员辞职,有利于内部团结,故A项错误;部分与首相意见相左的阁员辞职,不会导致首相和其他阁员必须辞职,B项错误;政党斗争决定了阁员命运,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21. 罗斯福在1

40、935年年初至1939年的第二轮新政中,推行了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改革。在税收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多次颁布税法,实行累进形式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罗斯福政府的税收改革A. 有利于调控美国的经济B. 是暂时应对危机的措施C. 使行政权操控了立法权D. 最终帮助美国渡过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在第二轮新政中的税收改革,使得政府利用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为美国政府此后利用税收政策调控经济奠定了基础,所以A正确;罗斯福在经济危机期间实行直接和间接的救济政策,这些救济政策才是暂时性的应对危机措施,所以B错误;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与立法权相

41、互制衡,在经济危机期间虽然国会在立法方面给予罗斯福很多便利,但不能认为行政权操控了立法权,所以C错误;“最终帮助美国渡过危机”夸大了罗斯福政府税收改革的作用,所以D错误。22. 据史料记载,1946年苏联有75.8%的农庄每天付给庄员的报開是少于1公斤的谷物,而7.7%的农庄则无谷物可用来支付庄员的报酬。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是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采取农业集体化制度,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结果导致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出

42、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所以C正确;二战导致苏联损失惨重,但这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源,所以A错误;材料所述时间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关系,所以B错误;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出现在1955年,所以D错误。23. 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华尔兹在其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认为,美苏均势格局的出现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实力大致均等的集团,更是因为在这两个集团中分别存在着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盟主对阵营的维护和体系成员的控制。在此,肯尼思华尔兹主要强调A. 美苏均势格局中存在着不均势B. 美苏为争霸而展开激烈斗争C. 美苏均势格局稳定了世界秩序D. 两极格局中充斥着强权政治【答案】D【解析】肯尼思华尔兹在此强调的是美

43、苏均势的巩固和维护是以两大盟主对其各自成员的有效控制为前提的,是一种单向的、充满着霸权色彩的控制,D项正确。材料强调美苏在两个集团内部的控制力较强,不是强调美苏对峙中的不均势,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美苏之间的激烈斗争,排除B。材料体现了美苏对峙但没有强调世界秩序是否稳定,排除C。24.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答

44、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着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題: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期,少数诸侯在各自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封建。县成为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是在战国中晚期。到春秋时期,郡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大体完备。战国末期,各国基本上形成了郡、县、乡、里上下垂直统属的地方行政组织。秦朝为纯粹的郡县

45、二级行政区划制。秦楚之际建立了按军功分封的新型封建制,诸侯王享有高度自治权。汉景帝朝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失去行政管理权,这标志着封建制被郡县制完全取代。摘编自张信通秦汉里治研究材料二 元朝辖境空前广阔,疆域四至极远。元常设十行省,在各行省设官,令其掌管各郡县的兵甲、屯田、钱粮、漕运等大事。元行省制度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及近代、当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刘宇行省制度略论材料三 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罗马人占领了西西里,并首次采用行省的形式加以治理,从而区别于意大利本土的同盟制。此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行省的数目逐渐提高到53个

46、之多。罗马实行行省制后,因行省的人民是外邦人,故而在他们与罗马人发生民事纠纷时就有了法律冲突问题,这将导致罗马法的变革。摘编自徐国栋行省制度的确立对罗马法的影响以西西里行省的设立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度的确立对罗马的影响。【答案】(1)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秦汉时期郡县制度广泛确立;地方行政体系不断完善;分封制在汉初一度恢复,但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积极作用:郡县制的确立和巩固,有利于实现中央对地方

47、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2)背景:元朝疆域空前广阔;唐代藩镇割据和宋分化事权措施弊端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影响:行省的建制及其运作,为罗马在更大规模的扩张中普遍实施行省统治制度提供了-一个范例;为罗马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统治,维护其霸权地位提供了一种制度保障;助推了罗马法与万民法的形成。【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春秋时期,少数诸侯在各自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封建。县成为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是在战国中晚期”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根据材料“秦朝为纯粹的郡县二级行政区划制这标志着封建制被

48、郡县制完全取代”可知,秦汉时期郡县制度广泛确立;根据材料“战国末期,各国基本上形成了郡、县、乡、里上下垂直统属的地方行政组织。秦朝为纯粹的郡县二级行政区划制”可知,地方行政体系不断完善;根据材料“秦楚之际建立了按军功分封的新型封建制,诸侯王享有高度自治权。汉景帝朝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失去行政管理权,这标志着封建制被郡县制完全取代”可知,分封制在汉初一度恢复.但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确立和巩固,有利于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郡县制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2)背景:根据材料“元朝辖境

49、空前广阔,疆域四至极远”可知,元朝疆域空前广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藩镇割据和宋分化事权措施弊端的教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影响:根据材料“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罗马人占领了西西里,并首次采用行省的形式加以治理,从而区别于意大利本土的同盟制。此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行省的数目逐渐提高到53个之多”可知,行省的建制及其运作.为罗马在更大规模的扩张中普遍实施行省统治制度提供了一个范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为罗马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统治,维护其霸权地位提供了一种制度保障;根据材料“罗马实行行省制后,因行省的人民是外邦人,故而在他们与罗马人发生民事纠纷时就有了法

50、律冲突问题,这将导致罗马法的变革”可知,助推了罗马法与万民法的形成。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航路开辟使大量贵重全属流入西欧,大大增强了西欧人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能力,从而制激了中西物质文化交流大規模的开展。地理大发现之前,虽然中国丝绸早已远销西欧,但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购买力低的影响,因而西欧人消费的中国丝绸的数量仍然十分有限。16世纪以后,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海道大通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以掠夺黄全为目的的西欧殖民者大规模地向海外扩张,殖民地的财富,尤其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欧。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 在利欲的驱使下,中国商人或“市通

51、则转而为商”,或“市禁别商转而为寇”,采取多种形式与外界进行贸易交往。16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破土而出,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的高度。这客現上要求中国社会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于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在国际交往范围迅速扩大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刺激下,对外交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摘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中西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6世纪中国对外交往的因素。【答案】(1)变化:贸易中的商品数量、品种増加;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因:新航路开辟前,西欧生

52、产力发展水平低,西欧缺乏贵重金属,主要通过中介民族与中国进行贸易;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贵重金属,中西交流增多。(2)有利因素:新航路开辟,海外市场扩大;西欧的购买力增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贸易交往利润丰厚。不利因素:中国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航路开辟使大量贵重全属流入西欧,大大增强了西欧人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能力,从而制激了中西物质文化交流大規模的开展”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中西贸易规模扩大,贸易中的商品数量、品种増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

53、因:根据材料“地理大发现之前,虽然中国丝绸早已远销西欧,但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购买力低的影响,因而西欧人消费的中国丝绸的数量仍然十分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前,西欧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西欧缺乏贵重金属,主要通过中介民族与中国进行贸易;根据材料“航路开辟使大量贵重全属流入西欧,大大增强了西欧人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能力,从而制激了中西物质文化交流大規模的开展”、“16世纪以后,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海道大通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以掠夺黄全为目的的西欧殖民者大规模地向海外扩张,殖民地的财富,尤其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通过殖民扩

54、张掠夺了大量贵重金属,中西交流增多。(2)根据材料“航路开辟使大量贵重全属流入西欧,大大增强了西欧人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能力,从而制激了中西物质文化交流大規模的开展”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海外市场扩大和西欧的购买力增强;根据材料“16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破土而出,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的高度”可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据材料“在利欲的驱使下,中国商人或市通则转而为商,或市禁别商转而为寇,采取多种形式与外界进行贸易交往”可知,贸易交往利润丰厚,促使商人采取多种形式与外界进行贸易往来;根据所学知识,由于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中国政府实行“海禁”和“闭

55、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对外交往。27.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儒家学派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以来,历久弥新,不间断地吸收新鲜血液,不间断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前行。宋朝理学似乎已将千年儒学发展到无与伦比的极致,因为儒家极力倡导的纲常道德被宋朝理学大师们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那么儒学会再向何处发展?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理学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但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还是很敏锐地找到了打破僵化局面的缺口,他们让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又峰回路转,再现其强大的生命力。摘编自隋晓明儒家的智慧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保持着汉朝以

56、来的方向,大迈步前进着,但到明清之际,这种发展的方向有了不可思议的更改。理学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神圣性,但当世界继续发展着资本主义已经取代封建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时,明清之际的儒学竟有意无意地适应了时代的这一变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学思想家,富有胆识与智慧地第一次质疑中国的封建统治,第一次质疑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思想,他们的句句真言掷地有声而振聋发聩。摘编自邓思平儒学新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儒学与宋代理学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方向出现“更改”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答案

57、】(1)同:都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学;都属于儒学发展的范畴;都强调社会责任。异:理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君主专制,带有民主色彩;理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明清之际的儒学促进了思想解放。(2)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专制统治加强,阻碍社会发展;理学僵化,压制思想自由。特征:传承与发展,与时俱进;具有包容性。【解析】【详解】(1)同:根据所学可从其范畴、作用等方面概括相同点。异: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理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君主专制,带有民主色彩;理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明清之际的儒学促进了思想解放。(2)背景: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概括。特征:根据材料“不间断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前行”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传承与发展,与时俱进;具有包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