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
2、”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
3、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
4、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
5、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
6、、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
7、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D中秋节俗形态
8、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2(14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南墙根儿北墙根儿袁省梅 保斤抓着麻绳要闪出门楼时,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嚷嚷,戏园子门口不让你坐啊,哪个欠你拾那点柴? 保斤听出儿子的话头话脑里满是埋怨,可他没停下脚,心说,我晓得你不欠,做饭有电磁炉,取暖有小锅炉,可拾拾捡捡个柴,不是能省个电吗?电又不是不要钱。 儿子看保斤没停下脚,就追了出去,喊,今个大嘎子对象来哩,你就不能少去一天地里? 保斤只好转身回来。 儿子又撵着保斤说,戏园子门口堆子爸能坐二孬爸能坐,
9、你就不能坐?就那二亩地能打几颗粮?还老去老去,让村里人都笑话我说我养不起你,孙子都要娶媳妇了,还让你去地里。保斤想说他胳膊腿好好的,坐戏园子门口才是受罪哩。张开嘴时,却只吐出了一团烟雾,灰白白的罩住了他的脸。 儿子看保斤不言语,嘴软了些,还是劝他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说,有我和大嘎子挣栈哩,咱这光景也好过了,那二亩地能收多少算多少,我和娃一月工资就买咱一年口粮哩,不值顾在庄稼上费心思。 保斤黑着脸,心想挣钱再多,哪能丢了地?南门前下牛坡那两块地,可都是好地,种啥收啥,分地时多少人眼红哩,现在就都让撂荒了?保斤没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斤和儿子在一起,只有儿子一个人说话。儿子催保斤换上干净衣服去
10、戏园子门口闲坐去。儿子说,堆子爸不到六十就啥活儿也不干了,一天坐在戏园子门口。二孬爸不也是?他都坐个啥意思?不就是给羊凹岭人看哩嘛?不就是显摆他娃的光景好过哩嘛?你也去生嘛,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咱挪北墙根儿,让人都瞅瞅,咱这光景也好过哩。 保斤还是不言语,心说大嘎子对象要来,不能灰头土脑的见人家娃,地是去不成了,那就去戏园子门口踅踅去。 戏园子门口坐了好多人,二孬爸堆子爸果然在。每个人的神情都像这深秋的阳光般慵懒,松散,苍老。就是二猪爸也是这种模样。二猪在地里养了几十头猪,整天忙得顾了东顾不了西,却非要叫他爸坐戏园子门口去。有人扔过来一个硬纸板,保斤挤着坐了。 他们就说老东西你可舍得闲坐啊?说
11、准备给娃干到死啊你?说你挣多少是个够啊?人家娃光景好过了,咱冷了坐这北墙根儿热了坐那南墙根儿,娃脸上光彩了,咱也享了福了,多好的事。 保斤讪讪笑着,可屁股下的硬纸板还没暖热,他就坐不住了。这么好的天,能拾一大捆柴哩。前几天说的浇地,也该看看排上了没?快霜降了,柿子萝卜都该收了。保斤一下子想起来一大堆活儿,屁股下就觉得烤着火般,坐得难受。抬屁股要走时,二孬爸说,猴屁股坐不住金鸾殿,受苦的命!保斤嘎嘎笑笑,一晃一晃地走了。 保斤背着一摘柴从地里回来时,媒人领着给大嘎子介绍的女孩儿刚好也进了门。 儿子把保斤堵在门口,叫他去外面避一避,不耐烦地说,你瞅你你瞅你,叫你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你又去地里了,看
12、你这一身土人家女娃见了不笑话我? 孙子对象没说成,儿子绷起一张黑脸,埋怨保斤,说都是他闹的。说他一天到晚地里跑,影响了一家人的名声。最后恼恼地撂下一句话,说,老人就该有个老人群,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坐北墙根儿,叫人都看着多好,娃娃孙子脸上也都跟着光彩。 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他胳膊腿好好的咋就不能去地里了?坐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等死咋就给娃娃孙子脸上添了光彩了?想是这么想的,可保斤没有问儿子。 第二天,又是个好天气,羊凹岭的人都看见保斤早早地就坐在戏园子门口的北墙根儿下,袖着手,眯着眼,跟个秃鹫般一动不动。时间久了,保斤身后的墙上竟磨出了一块黑黑的影子。 细细看去,南墙根儿北墙根
13、儿的墙脚处有好多黑影子,一团一团的。(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2000201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的语言质朴而传神,如“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用通俗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对保斤的强烈不满和急于劝阻保斤出门的情状。B文中二孬爸嘲笑坐不住墙根儿的保斤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鸾殿,受苦的命!”,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C保斤原本是不愿意去坐墙根儿的,但孙子没有说成对象一事让他内心深感愧疚,因此他最终顺从儿子的要求,成了戏园子门口南北墙根儿的常客。D保斤是个惯于劳作的老农,虽然家里并不需要他去干活儿挣钱,但他仍然坚持
14、拾柴种地,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和对土地、对劳动的热爱。(2)小说多次写到儿子的话,也写了其他人的话,唯独让保斤始终“不言语”,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3)小说以“南墙根儿北墙根儿”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3(1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
15、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
16、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17、”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
18、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
19、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
20、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
21、张楠)(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B
22、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虽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3)“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4(19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3、完成下列各题。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
24、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候。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乏,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注】梨面:我国古
25、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
26、民族之一,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于汉,北匈奴从漠北西迁。B食邑是指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卿大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C帝王纪年是一种重要的古代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种,文中“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D征辟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名流,辟是中央和地方长官自用僚属。下列对原文有关内(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沼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B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
27、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C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D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6(1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
28、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
29、”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7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煜虞美人中,作者用“”一句表达了遥想故国、不忍追忆的沉痛情感。(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当时士大夫对于从师学习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不能恢复。(3)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巧妙地把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之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8(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各大门户网站在报道角度上费尽心思,另起炉灶,用各种轻松好玩的传播方式将“两
30、会”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再回首,穿越岁月的重重幕帐,透过吉光片羽一样的古代名人家书,我们能看到其背后悲欣交集的人生历程和向上向善的谆谆教诲。图书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出版物未遭到彻底打击,而出版社又有经营利润的压力,一般只能选择多出书,因而造成少儿图书质量下滑。有舆论认为,特朗普就任后的首次日美首脑会谈对安倍来说正如阪上走丸,因为特朗普此前不断就贸易和汇率问题对日本发表批评言论。对屡屡发生的坑蒙殴打游客事件,如不依法严肃处理,势必会迟滞旅游市场的发育和拓展,所以丽江旅游业须防养痈成患。ABCD9(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白宫因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美国及国际舆论反
31、应强烈,这次风波已盖过了特朗普之前宣布修建美墨边境墙引发的争议B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格萨尔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一种文化形态,其独特性、多样性、活态性特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C考古人员在新郑市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布局清晰、保存完好的城门和瓮城,这对研究我国早期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D若不提升网游的内容品位,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只是单纯强调减少游戏时间或者一味强调家长的教育引导,很难真正达到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目的10(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古诗词“曲高”,“和者众”,国
32、人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经历和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时同时,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A 并且不仅而且也许/又B而虽然但是/所以也C/即使也因而那么就D而且/但是看来因此仍AABBCCDD11(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然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与黄斑变性没有直接关联,但并不是说。眼睛是通过调节睫状肌的收缩或舒张来改变晶状体的曲度的,视力正常的人能通过调节晶状体的
33、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使晶状体过度屈曲,进而。不仅如此,黑暗中过于专注地盯着太亮的屏幕,会使眨眼频率显著减少;而眨眼的作用主要是使眼角膜湿润,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干眼症。12(6分)下面是20152016年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的调查图表,请根据三个图表中的调查数据分别概括它们所反映的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30个字。图1 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习惯图2 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图3 民众食品安全维权的做法。四、写作(60分)13(60分)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2
34、月15日,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7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35、现代文阅读(35分)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
36、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
37、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
38、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
39、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
40、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D唐朝的
41、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
42、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筛选文中信息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解答】(1)D、说法绝对原文第五段中“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只是推测,因此不能说“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故选D(2)C、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二段,
43、“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依据只是“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不包括西王母“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故选C(3)B、“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理解有误从原文第四段,中秋月其诗及上文语境来看,中秋月是抒发“人生变化无常”的“浩叹”,并无思念友人之意故选B答案:(1)D(2)C(3)B【点评】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14分)(2017郑州二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
44、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南墙根儿北墙根儿袁省梅 保斤抓着麻绳要闪出门楼时,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嚷嚷,戏园子门口不让你坐啊,哪个欠你拾那点柴? 保斤听出儿子的话头话脑里满是埋怨,可他没停下脚,心说,我晓得你不欠,做饭有电磁炉,取暖有小锅炉,可拾拾捡捡个柴,不是能省个电吗?电又不是不要钱。 儿子看保斤没停下脚,就追了出去,喊,今个大嘎子对象来哩,你就不能少去一天地里? 保斤只好转身回来。 儿子又撵着保斤说,戏园子门口堆子爸能坐二孬爸能坐,你就不能坐?就那二亩地能打几颗粮?还老去老去,让村里人都笑话我说我养不起你,孙子都要娶媳妇了,还让你去地里。保斤想说他胳膊腿好好的,坐戏园子门口才是受罪
45、哩。张开嘴时,却只吐出了一团烟雾,灰白白的罩住了他的脸。 儿子看保斤不言语,嘴软了些,还是劝他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说,有我和大嘎子挣栈哩,咱这光景也好过了,那二亩地能收多少算多少,我和娃一月工资就买咱一年口粮哩,不值顾在庄稼上费心思。 保斤黑着脸,心想挣钱再多,哪能丢了地?南门前下牛坡那两块地,可都是好地,种啥收啥,分地时多少人眼红哩,现在就都让撂荒了?保斤没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斤和儿子在一起,只有儿子一个人说话。儿子催保斤换上干净衣服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儿子说,堆子爸不到六十就啥活儿也不干了,一天坐在戏园子门口。二孬爸不也是?他都坐个啥意思?不就是给羊凹岭人看哩嘛?不就是显摆他娃的光景
46、好过哩嘛?你也去生嘛,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咱挪北墙根儿,让人都瞅瞅,咱这光景也好过哩。 保斤还是不言语,心说大嘎子对象要来,不能灰头土脑的见人家娃,地是去不成了,那就去戏园子门口踅踅去。 戏园子门口坐了好多人,二孬爸堆子爸果然在。每个人的神情都像这深秋的阳光般慵懒,松散,苍老。就是二猪爸也是这种模样。二猪在地里养了几十头猪,整天忙得顾了东顾不了西,却非要叫他爸坐戏园子门口去。有人扔过来一个硬纸板,保斤挤着坐了。 他们就说老东西你可舍得闲坐啊?说准备给娃干到死啊你?说你挣多少是个够啊?人家娃光景好过了,咱冷了坐这北墙根儿热了坐那南墙根儿,娃脸上光彩了,咱也享了福了,多好的事。 保斤讪讪笑着,可屁
47、股下的硬纸板还没暖热,他就坐不住了。这么好的天,能拾一大捆柴哩。前几天说的浇地,也该看看排上了没?快霜降了,柿子萝卜都该收了。保斤一下子想起来一大堆活儿,屁股下就觉得烤着火般,坐得难受。抬屁股要走时,二孬爸说,猴屁股坐不住金鸾殿,受苦的命!保斤嘎嘎笑笑,一晃一晃地走了。 保斤背着一摘柴从地里回来时,媒人领着给大嘎子介绍的女孩儿刚好也进了门。 儿子把保斤堵在门口,叫他去外面避一避,不耐烦地说,你瞅你你瞅你,叫你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你又去地里了,看你这一身土人家女娃见了不笑话我? 孙子对象没说成,儿子绷起一张黑脸,埋怨保斤,说都是他闹的。说他一天到晚地里跑,影响了一家人的名声。最后恼恼地撂下一句话
48、,说,老人就该有个老人群,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坐北墙根儿,叫人都看着多好,娃娃孙子脸上也都跟着光彩。 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他胳膊腿好好的咋就不能去地里了?坐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等死咋就给娃娃孙子脸上添了光彩了?想是这么想的,可保斤没有问儿子。 第二天,又是个好天气,羊凹岭的人都看见保斤早早地就坐在戏园子门口的北墙根儿下,袖着手,眯着眼,跟个秃鹫般一动不动。时间久了,保斤身后的墙上竟磨出了一块黑黑的影子。 细细看去,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的墙脚处有好多黑影子,一团一团的。(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2000201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DA小说
49、的语言质朴而传神,如“儿子的话硬邦邦地追撵了过来”用通俗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对保斤的强烈不满和急于劝阻保斤出门的情状。B文中二孬爸嘲笑坐不住墙根儿的保斤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鸾殿,受苦的命!”,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C保斤原本是不愿意去坐墙根儿的,但孙子没有说成对象一事让他内心深感愧疚,因此他最终顺从儿子的要求,成了戏园子门口南北墙根儿的常客。D保斤是个惯于劳作的老农,虽然家里并不需要他去干活儿挣钱,但他仍然坚持拾柴种地,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和对土地、对劳动的热爱。(2)小说多次写到儿子的话,也写了其他人的话,唯独让保斤始终“不言语”,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
50、简要分析。(3)小说以“南墙根儿北墙根儿”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考点】41:小说阅读【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以及欣赏文章标题的基本能力【解答】(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用通俗的比喻”理解错误,该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这说明他很享 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理
51、解错误,从文中看,老人们坐在这里表面是享清福,实则是活受罪;C项“让他内心深感愧疚”理解错误,从文中“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来看,保斤并没有为此深感愧疚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再就是要本来主要内容,同时需要理解小说的情节要点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性所在,在写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本的刻画关系题干表述为“小说多次写到儿子的话,也写到了其他人的话”,这主要是突出宝斤内心的一种孤独,宝斤的不言语,并不是他没有话说,而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愤懑与不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能够升华他的人物形象特点,更加增添出小说一种无声的坚持和
52、抗议,表现主人公一种隐忍的态度(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以及欣赏文章标题的基本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本文标题“南墙根儿北墙根儿”交代了人物活动,同时这也是文章的行为线索,引出了文中的主要矛盾,突出主人公的一种反抗与抵触的情绪,更加彰显
53、出一种孤独生活的无奈,小说的标题“南墙根儿北根儿”是一种方言的写照,突出一种乡土文化气息,彰显出小说接地气的特色答案:(1)D(3分)(2)(5分)更能体现保斤内心的孤独保斤始终不言语,并不是他没有话说,而是他没法与儿子以及其他人交流,他们不理解,也没考虑他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表现保斤沉默内敛的性格将外部的语言转化为“心想”“心说”等心理活动,更有助于表现其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也表现了他沉默的性格有助于突出保斤的无奈和苦闷让保斤的不言不语与儿子的不断催促、唠叨、埋怨和其他人的善意嘲讽形成鲜明对比,在不说与说的对比之间突显其苦闷增添了小说的悲凉意味保斤的不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坚持和抗议,也是一种无奈的
54、隐忍和妥协,一个只是不想闲坐等死,只是不想荒废土地,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尽一份力的老人,面对儿子的“孝顺”,能说什么呢?(3)(6分)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戏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是羊凹岭的老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墙根儿闲坐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行文的线索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绕着去不去戏 园子门口的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展开的,儿子的要求和责备、保斤的抵触和最后的妥协,离不开墙根儿象征着一种孤独落寞、了无生机的老年生活羊凹岭的老人们为了成全儿子的“孝心”,彰显家庭的富足,年纪并不算老就不得不到南墙根儿北墙根儿去闲坐养老、打发时日,过着慵懒而毫无生气的生活,看似享清福,实则活受罪洋溢着浓
55、郁的乡土气息,与小说的内容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和谐一致,相得益彰设置悬念在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究竟发生了什么?吸引人一探究竟【点评】规范答题答案表述的原则:(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等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
56、一个重要的暗示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3(12分)(2017郑州二模)(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
57、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58、记者李兆清)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
59、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
60、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
61、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
62、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
63、准确的一项是B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AD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
64、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虽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3)“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
65、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
66、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
67、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E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筛选从而理解相关信息要点题干表述为“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档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答时就应该锁定相关的答题区间从文本中“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
68、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的相关语句可以具体筛选思考答案:(1)B(2)AD(3)“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 了诗意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中国
69、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点评】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4(19分)(2017郑州二模)(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
70、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
71、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候。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乏,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72、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于汉,北匈奴从漠北西迁。B食邑是指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卿大
73、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C帝王纪年是一种重要的古代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种,文中“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D征辟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名流,辟是中央和地方长官自用僚属。下列对原文有关内(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沼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B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C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
74、,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D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考点】51: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要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做题讲究技巧,可用排除法(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应关注课本,重视积累(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比较核实(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
75、力,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解答】(1)D “宫观”为名词,宫殿台观,作“幸”的宾语,其后停顿,排除AB;“除”授予、任命,“郎”为“除”的宾语,“除”前停顿,排除C;译文:耿秉在边疆任职七年,匈奴人感激他的恩德信义后耿秉受召任执金吾,很受皇帝亲近器重皇帝每次巡视郡国及幸临宫殿台观,耿秉常常率领禁军护卫于左右皇帝任命耿秉的三个儿子做郎官故选D(2)C “永元二年”属于年号纪年,不是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故选C(3)B “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理解有误,原文“访以边事,多简帝心”,“访”,询问;是“显宗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故选B(4)诣:到;便宜:
76、有利的、有好处的;见:被;译文: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嗣:继承爵位;以:因为或认为;国:封地;译文:(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答案:(1)D(2)C(3)B(4)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参考译文: 耿秉字伯初,高大雄壮,腰带八围博通书籍,能够解说司马兵法,尤其喜好将帅用兵谋略因为父亲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屡次上
77、书谈论军事他常常认为中原空虚消耗,边疆不安定,问题就出在匈奴用战争消灭战争,是有盛德的君王的做法当时显宗已经有心北伐,暗中很赞同他的意见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每次公卿集会议事,皇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永平十五年,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永平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耿秉的副手,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一起讨伐北匈奴匈奴都已逃走,于是不战而还永平十七年夏,显宗派耿秉和窦固集合部队共一万四千骑兵,再次出白山攻打车师国,最终平定车师国而返还肃宗即位,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派他巡视凉州边境,慰劳赏赐城堡营寨的羌人、
78、胡人,进军屯驻酒泉郡建初元年,任命耿秉为度辽将军耿秉在边疆任职七年,匈奴人感激他的恩德信义后耿秉受召任执金吾,很受皇帝亲近器重皇帝每次巡视郡国及幸临宫殿台观,耿秉常常率领禁军护卫于左右皇帝任命耿秉的三个儿子做郎官章和二年,又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征讨北匈奴,大败他们皇帝封耿秉为美阳候,食邑三千户耿秉生性勇敢,而且处事简练,行军时常常自己披着铠甲走在前面,停下来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也把哨兵放得远远的,明确约法律令,有紧急情况,军阵马上列成,士兵都乐意为之效死永元二年,耿秉代替桓虞担任光禄勋第二年夏天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皇帝赐给朱棺、玉衣,命将作大匠为其挖墓,给予奏军乐的待遇
79、,五营骑兵三百多人送葬谥号桓侯匈奴人听说耿秉去世,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耿冲官做到汉阳太守耿秉的曾孙耿纪,年轻时有美名,被公府征召,曹操很敬重他,认为他与众不同,逐渐升迁为少府耿纪认为曹操将要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他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密谋起兵诛杀曹操,没有成功,被夷灭三族当时官宦豪门因耿纪遭遇祸事被灭族的很多【点评】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
80、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6(11分)(2017郑州二模)(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
81、豪放。莫学衰翁样。【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BE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
82、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考点】57:怀古咏史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
83、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内容和情感错误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E项“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故选BE(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
84、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空惆怅”抒发了作者虽有报国雄心却又壮志难酬的情怀,“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勉励下一代并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爱国情怀答案:(1)BE(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2)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 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
85、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 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思想情感”(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译文: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赏析: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
86、,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过片两句“老去情
87、怀,犹作天涯想”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
88、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点评】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7(三)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煜虞美人中,作者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表达
89、了遥想故国、不忍追忆的沉痛情感。(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当时士大夫对于从师学习普遍存在“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不能恢复。(3)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巧妙地把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之态。【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解答】(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重点字:堪)(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重点字:羞、谀)(3)俶尔
90、远逝 往来翕忽(重点字:俶、翕)【点评】师说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91、?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各大门户网站在报道角度上费尽心思,另起炉灶,用各种轻松好玩的传播方式将“两会”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再回首,穿越岁月的
92、重重幕帐,透过吉光片羽一样的古代名人家书,我们能看到其背后悲欣交集的人生历程和向上向善的谆谆教诲。图书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出版物未遭到彻底打击,而出版社又有经营利润的压力,一般只能选择多出书,因而造成少儿图书质量下滑。有舆论认为,特朗普就任后的首次日美首脑会谈对安倍来说正如阪上走丸,因为特朗普此前不断就贸易和汇率问题对日本发表批评言论。对屡屡发生的坑蒙殴打游客事件,如不依法严肃处理,势必会迟滞旅游市场的发育和拓展,所以丽江旅游业须防养痈成患。ABCD【考点】18:成语【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和语境进行分析判断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
93、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到其整体性和联系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解答】“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开始或另立门户,另搞一套用在此处与“在报道角度上费尽心思”语境不合;“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用在此处恰当;“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能形容“图书”,用在此处对象不合;“阪上走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用在此处与“此前不断就贸易和汇率问题对日本发表批评言论”语境不合;“养痈成患”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受到祸害此处使用正确;故选:B【点评】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有的成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
94、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相及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有些成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错误看成语与其它成分搭配是否恰当成语在语言运用之中,相当于一个词,因而就有一个和其他词浯的搭配问题,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重复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白宫因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美国及国际舆论反应强烈,这次风波已盖过了特朗普之前宣布修建美墨边
95、境墙引发的争议B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格萨尔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一种文化形态,其独特性、多样性、活态性特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C考古人员在新郑市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布局清晰、保存完好的城门和瓮城,这对研究我国早期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D若不提升网游的内容品位,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只是单纯强调减少游戏时间或者一味强调家长的教育引导,很难真正达到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目的【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病句类型,然后根据语感法、缩句法或是造句法等进行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是病句题中常
96、出现的六种类型,学生在平时应注意归纳【解答】A语序不当,“白宫”和“因”位置不当,导致句子中途易辙,应改为“因白宫颁布移民禁令而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B偷换主语,句子开头的主语是“史诗”,可是还没有出现与之对应的谓语动词,主语就偷换成了“格萨尔文化”,去掉“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C正确;D成分残缺,“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网络”后加“环境”;故选:C【点评】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缺少主语 例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2、缺少谓语 例如: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
97、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例如: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4、缺少修饰成分 例如: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1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古诗词“曲高”,“和者众”,国人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经历和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
98、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时同时,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A 并且不仅而且也许/又B而虽然但是/所以也C/即使也因而那么就D而且/但是看来因此仍AABBCCDD【考点】1B:关联词语【分析】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解答】解析:根据成语“曲高和寡”,可知处为转折关系,故排除A、C项;处前后的语意是递进关系,所以填“也”,故排除D项;故选:B【点评】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种类有:1、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2、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
99、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3、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5、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
100、、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然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与黄斑变性没有直接关联,但并不是说这种行为对眼睛没有损害。眼睛是通过调节睫状肌的收缩或舒张来改变晶状体的曲度的,视力正常的人能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使晶状体过度屈曲,进而导致视力下降。不仅如此,黑暗中过于专注地盯着太亮的
101、屏幕,会使眨眼频率显著减少;而眨眼的作用主要是使眼角膜湿润,眨眼次数减少(会使眼角膜干涩),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干眼症。【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段的中心,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境进行总结概括,注意字数的限定【解答】解析: 第一处,根据“但并不是说”语意,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前面的形成转折关系,所以填“这种行为对眼睛没有损害”;第二处,根据“视力正常的人能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和“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使晶状体过度屈曲”语意,可知疲劳用眼会使视力下降,所以填“导致视力下降”;第三处,根据
102、“眨眼的作用主要是使眼角膜湿润”语意,可知导致“干眼症”原因是眨眼少,所以填“眨眼次数减少(会使眼角膜干涩)”;答案:这种行为对眼睛没有损害 导致视力下降 眨眼次数减少(会使眼角膜干涩)(5分);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点评】补写句子的方法: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
103、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12下面是20152016年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的调查图表,请根据三个图表中的调查数据分别概括它们所反映的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30个字。图1 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习惯图2 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图3 民众食品安全维权的做法。【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分
104、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标志图,分析标志图的组成要素,根据标志图的组成要素分析该标志的寓意【解答】本题是20152016年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的调查图表,该图主要有三幅图构成,分别是 :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习惯图,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图和民众食品安全维权的做法图,通过第一幅图表可以看出对于食品问题的关注主要是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后,说明我国国民缺乏关注食品安全意识;第二幅图可以看出人们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互联网,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非正式渠道;第三幅图表明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维权的做法是自认倒霉;由此可以看出民众的维权意识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概
105、括图中的信息;参考答案:我国国民普遍缺乏主动关注食品安全的习惯(或:我国国民关注食品安全信息的主动性不强);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 是互联网,而非权威可靠的渠道(或: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多样,以互联网为主);多数民众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通过适当的渠道维权(或:多数民众有维权意识,但仍需加强)【点评】本题是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标志图,明确标志图的内涵,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图标进行表述,用语要简明连贯得体四、写作(60分)13(60分)(2017郑州二模)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2月15日,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
106、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91:材料作文【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是青岛市政府出台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
107、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秩序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惩戒,并且可以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全面公开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我们写这道作文就应该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学校应该有惩戒权,这是对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不应该有惩戒权,可以从体罚学生,虐待学生,素质教育等角度进行反对参考立意:(1)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2)学校、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因为拥有“惩戒权”可能导致暴力被合理合法地“植入”教育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3)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必须对其权力的范围和行使权力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监督,避免滥用惩戒权(4)学校、教师有没有惩戒
108、权,或要不要将惩戒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孩子犯错的可能性,帮助孩子规避或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解答】赋予教师惩戒权,不等于体罚合法化 据报道,近日,青岛市政府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办法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情节严重的,视情节给予处分学校的惩戒规定应当向学生公开”专家分析称,“惩戒”这个词至今未出现在全国或者地方性法规中,此次青岛办法中明确了中小学可以适当惩戒学生,属于首次 教育和管理学生应有必要的手段,相对而言目前中小学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比较单一,以批评教育为主,但效果有限,约束作用不
109、明显,一些学生不惧怕批评教育,屡教不改,反而影响到老师的威信,不利于正常的教育管理,使得一些老师被迫选择体罚,弥补手段的不足所以,基于实践的需要,有必要引入适当惩戒手段,更好管理教育教学秩序并且,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适当的惩戒,让孩子懂得行为有界线、越界有代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不过,惩戒学生往往与学生的权益紧密相连,中小学生还不是成年人,身心容易受到伤害,惩戒的运用要满足保护的基本前提正因如此,在我国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由此可见,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引入适当的惩戒手段,有必要厘清惩戒与体罚的界线,在赋予教师惩戒权力的同时,又对老师惩戒手段的运用加以限制 从青岛
110、的地方性规章来看,办法提出了“惩戒”的概念,目前的意义仅限于承认中小学校对学生惩戒的合法性,还不具现实可操作性比如,条文设计仅提出“影响教育教学秩序”,“适当惩戒”,包括惩戒的前提、惩戒具体方式方法、把握的度,没有具体的设计,而且中小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不同,也需要区别对待,惩戒范围与适合的方式应有所区别 总之,惩戒学生不等于体罚合法化虽然,从形式上看,惩戒学生与一些体罚方式可能相同,但本质而言,惩戒是依法“惩戒”,而不是赋予教师惩罚学生方式自决的权利青岛的地方性规章中允许老师“适当惩戒”,还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征求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意见,进一步细化惩戒相关规定的设计,形成相对统
111、一的尺度与规则,不宜将惩戒规定制定的自主权下放给学校乃至教师,否则,真有可能导致体罚的合法化此外,惩戒学生还应遵循谨慎的原则,既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防止惩戒过当,伤害学生权益,也有必要建立效果评价制度,在实践中逐步改进和完善【点评】材料作文需全面把握材料,提取关键词,揣摩命题意图,精准立意分析思考任何问题都无非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但具体分析时要有所侧重由多则材料构成的作文题要弄明白材料间的关系,以便准确立意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复合型,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或现象进行阐述,这就需要找到论述的交集,即论述的共同话题;二是对立型,材料在内容性质或观点表达上都是矛盾、对立的,需要分析其矛盾对立的原因,往往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必须明确的是,所有的分析都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