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宁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文)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本大题共40分):31.(13分)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司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证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二: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
2、项之自由权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打开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对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做了怎样的概括?(3分)(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6分)【答案】(1)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分)(2)是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
3、宪法。反映人民渴望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具有进步性。(4分)(3)性质: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历史功绩: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教训: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妥协。(6分)【KS5U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联系所学及材料“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司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
4、萌,证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归纳总结。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与认识。回答时要紧扣材料二的内容,如“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等。第(3)问,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及失败原因、局限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联系所学的相关内容解答即可。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红军长征示意图材料三:红军长征胜利,
5、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
6、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阅读、识读材料一、材料二列举出红军长征中的至少五项重大事件(5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5分)(3)作为今天的中学生,我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发扬长征精神?(5分)【答案】(1)离开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5分)(2)坚定的理想与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5分)(3)略,(只要结合自身,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分)【KS
7、5U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结合毛泽东的诗及长征示意图,联系长征的过程解答。第(2)问,主要考查对长征精神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结合材料“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归纳总结。第(3)问,开放式的题目,只要自圆其说即可。结合第(2)问的内容分析认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美苏
8、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 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1) 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欧洲的“冷战”和亚洲的
9、“火药味”。(4分)(2) 尼克松在任期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2分)你认为这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答案】(1)欧洲: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答对一项即可)(4分)(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3)多极化局面出现。(2分)影响:有力地挑战了美苏霸权,动摇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民主与进步。(4分)【KS5U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分析与认识。联系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即亚洲的形势分析解答。第(2)问,联系尼克松为改变中美关系所做的努力分析解答,如尼克松访华,实现关系正常化。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分析与认识。结合战后经济的发展、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变化,如中国的兴起、第三世界的兴起、欧洲一体化、日本的崛起等,世界呈现多及华东趋势。联系所学分析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