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516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郑州市第47中学20162017学年下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历 史 命题人: 侯秀敏 审核人: 马书敖一、 选择题1.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2.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B.体现了国家对母族亲属关系的重视 C.阻碍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说明了农耕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3. 明代农书便民图纂记载:“男子园中

2、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体现了当时该地( )A.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 B.蚕桑种植面积的扩大 C.丝绸是民众的主要衣料 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4. 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5.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6. 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

3、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7. 唐后期起,古老的骆驼商道有了一条对等的海路。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方便、大宗、价值又高,能提高船东的利润。以下关于唐以来制瓷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清朝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B.唐朝瓷器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C.明代青花瓷、珐琅彩争奇斗艳D.秘色瓷是我国南方青瓷的珍贵品种8. 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脾、犯罪刑徒、官

4、府征发的服役者。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官营手工业( )A.不计劳动力成本 B.效率极其低下 C.产品与市场无关 D.工艺水平不高9. 据明末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这一现象( )A.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10.战国时期,各国官营手工业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雇佣工匠,而秦朝建立后,官营手工业中的劳动者是服役的工匠、刑徒和奴婢。这反映了( )A.战国手工业水平比秦朝先进 B.秦朝经济政策阻碍了手

5、工业进步 C.秦朝建立后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大一统国家加强了对人口的控制11. 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D.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12. 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

6、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草市 B.交子 C.夜市 D.商帮13. 在中国古代,“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侵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种情形最早应该出现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14. 康熙二十三年六月初五日,康熙帝发布的文告。“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但创收税课,若不定例,恐为商贾累,当照关差例,差部院贤能司官前往,酌定则例”。该文告表明( )A.康熙已有较强的自由贸易思想 B.农商地位趋于等同 C.康熙客观上顺应了近

7、代化潮流 D.海禁政策寿终正寝15.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该田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16. 明代制度规定,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官员纷纷“下海”。嘉靖时,首埔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 )A.吏治渐趋腐败 B.内阁地位上升 C.重农抑商政策

8、衰亡 D.轻商意识淡化17.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皆本 D.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18.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

9、。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官方朝贡贸易体系的弊端 B.对外贸易无利可图 C.“海禁”政策的恶果 D.国家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19.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下列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职业选择巨变 C.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20.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

10、.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C.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欧洲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21. 可可(生产巧克力的原料)大都出产于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后所占的殖民地,但那些弄不到可可的国家反而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寻找,或者通过移植来创造更多的可可产地。这可以用于说明新航路开辟( )A.使西欧主宰地位确立 B.开创了世界近代文明 C.推动了殖民地近代化 D.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22. 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

11、交。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23. 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与这两次“战争”对应的是( )A.英西战争、英法战争 B.英荷战争、英法战争 C.英法战争、英荷战争 D.英西战争、英荷战争24. 就在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之时,英国人亚当斯密却主张英国摆脱殖民地的累赘,不要去管殖民地的事,以“无形帝国”代替有形的“日不落帝国”。亚当斯密的“无形帝国”( )A.基于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强大实力 B.力图最大限度地减轻英国的

12、负担 C.意在促使英国提高现代文明程度 D.促使英国通过自由贸易称霸世界25. 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26. 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边疆观”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边疆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边疆观”。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两幅地图体现的“边疆观”并无本质区别 B.英国的“边疆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

13、展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边疆观”不同 D.清朝的“边疆观”的实质是一种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27.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28. “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以下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

14、A.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船、火车等 C.生产力发展对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D.生产力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29. 布罗代尔曾说,18世纪之前的文明是木材和木炭的文明,19世纪的文明是煤的文明。据此可知19世纪的文明进步的关键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采矿业的发展 C.珍妮纺纱机出现 D.电力的广泛使用30. “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这一决议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

15、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 网络。” 材料反映了(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自由主义思想被多数国家接受 C.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动摇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

16、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17、6分)(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4分)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麦哲伦与奥斯曼帝国的大将的对话材料二:本章的事迹,可以分为两段叙述:其一,是大发现时期,约自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这个大发现的动机,是一个极普通的人类活动,即是新土的开拓。这个活动的需要,历史上自有人类之后,即已表现,所以地理上的发现,并不是一件新异的事。但此次的发现,却有数点与从前不同:其一,从前的开拓目的,是大抵偏于政治或经济的,而此次的开拓目的,则兼有一个甚强的宗教分子。其二,从前欧洲的开拓,是以地中海沿岸为限的,而

18、此次的开拓,则遍及东西两半球。陈衡哲著西洋史材料三: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英国的强大最终还是通过商业和殖民地的经济扩张。西班牙阻挡了它的发展,荷兰人和后来的法国人都挡了它的路。因此英国必须利用它的海军,挑战所有这些国家的权威和力量,争夺他们的殖民地和贸易,而伊丽莎白(一世)是第一个真正成功做到这一点的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麦哲伦会怎样回答奥斯曼帝国大将?为此,他是怎样做的?(4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此次的发现”是哪次历史事件?与以前相比的突出不同点有哪些?“此次的开拓,则遍及东西两半球”的深远影响是什么?(6分)(3)材料

19、二认为“地理上的发现,并不是一件新异的事”,你赞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4分)(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是怎样一步步强大的?最终结果如何?(6分)郑州市第47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和解析【答案】 1.B2.D3.A4.D5.A6.A7.D8.A9.A10.D11.D12.A13.C14.C15.C16.D17.D18.C19.D20.D21.D22.D23.B24.D25.C26.D27.D28.A29.A30.D31.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

20、,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发展。 32. (1)回答:地球是圆的,绕过你,我也一定会到东方的。(2分)做法:率领船队绕过美洲南端,横渡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2分) (2)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不同点:性质和范围不同。(2分)影响: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日益连为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1、 (3)答案一:赞同;都是人类活动,新土的拓展。答案二:不赞同;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结束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等。(其他言之有理答案皆可)(3分) (4)强大: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获得法国大量海外殖民地。(3分)结果: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1分) 【解析】 1.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两柄上弯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耧车,故B项正确;AD项反映的是耦犁和曲辕犁,是耕作工具;C为灌

22、溉工具,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政府鼓励结婚,民间鼓励年纪较大的女子结婚,都是为了生育后代,扩大人口基数,成为劳动力,故D正确;材料所述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AC错误;B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D。 3.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中“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具体涉及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A项符合题意,正确;题干信息并没有

23、提及蚕桑种植面积以及丝绸是民众的主要衣料,排除BC两项;D项说法过于宽泛,题干信息并没有提及“耕”和“织”,排除。故选A。 4. 略 5. 略 6. 略 7. 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成就,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唐代南方出现了秘色瓷,故D项正确;A项理解错误,实行闭关锁国;B项错误,五大名窑是宋代的,故排除;C项错误,珐琅彩是清代才出现的。故选D。 8.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大意可知: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很多奴婢、刑徒及服役者等,这些人大多属于无偿劳作,只有对工匠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可见

24、其劳动力成本极低,可以忽略不计,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言及官营手工业的效率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供官营手工业产品及市场的相关信息,二者之间的关系亦未言明,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言及官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 9. 略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为雇佣关系,人生依附关系相对松弛,秦以后则为定期服役的工匠、刑徒和奴婢,对人的控制相对严格,故D符合题意;ABC说法均不正确。故选D。 11.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货币名称演变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

25、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说法错误,古代中国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说法错误,在中国古代,商人虽然富有但地位较低,材料不能反映商人地位提高的事实,排除;C项说法错误,早在汉代铸币权就已经掌握在国家手中,排除;从“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来看,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D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12.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经济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中材料“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可知,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草市。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

26、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A符合题意;BCD均符合题意。故选A。 13. 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可知市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依据材料信息“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可知商品经济非常活跃,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市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故C正确;汉代对工商业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故A错误;唐代有坊市制度,故B错误;清朝不符合材料的要求“最早”,故D错误。故选C。 14. 本题考查清朝对外贸易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

27、息能力。依据材料信息“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但创收税课,若不定例,恐为商贾累,当照关差例,差部院贤能司官前往,酌定则例”可知,康熙帝主张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这客观上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客观上顺应了近代化潮流,C符合题意;A材料未能体现,排除;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 15. 本题考查古代土地制度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以判断出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土地制度是均田制,均田制是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制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

28、其所有,因此C项说法是均田制的实施的意义,BD项说法错误;均田制始于北魏,并不是隋唐时期开始实施的,A项说法可以排除。故选C。 16.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靖时,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表明明代中叶以后一些官员也开始经商,表明了轻商意识的淡化,D项正确;A项对材料解读错误;B从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存在。故选D。 17. 本题考查对“重农抑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甲乙都主张重农抑商,丙主张农业和商

29、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丁的观点强调工商为本,因此ABC三项理解正确,排除;丙丁的观点都主张重视商业,因此观点相对立分析错误,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D。 18. 本题考查“海禁”政策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因为明朝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与“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有因果关系,故C正确;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不是倭寇成患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明朝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倭寇成患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对外贸易无利可图问题,而是因

30、为政策调整,故BD错误。故选C。 19. 略20. 本题考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横跨大西洋,沿着南美洲东海岸向南,经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航行到达菲律宾群岛,穿过印度洋经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根据题干要求,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顺序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1.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前,只有在美洲地区种植可可,但是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其他地区通过各种方式也开始种植可可,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

31、了全球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A项错误,应该是在工业革命后;B项错误,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世界联系的加强,不是近代化的问题;C项错误,殖民地的情况材料并未涉及。故选D。 22.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英国 、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东方的香料等国的物品都运到荷兰的安特卫普,这表明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D项符合题意;A项对材料解读错误;B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D。 23. 本题考查对殖民扩张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识记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荷兰商业发达,英国手工业资本发达,最终在英荷战争英国打败了荷兰;

32、英法殖民霸权战争中,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是封建专制制度,英国最终打败了法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4.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殖民扩张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英国的“日不落帝国”的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此时亚当斯密提出自由贸易思想,促使英国通过自由贸易称霸世界,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上半期(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亚当斯密主张建立的“无形帝国”,是为了使英国获取更大的利益,不是为了减轻英国政府的负担,也不是为了提高英国的现代文明程度,BC两项错误,排除。故选D。 2

33、5. 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拓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主要描述了1650年左右,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得以普及,从贵族到各个阶级。引起变化的原因是大量的茶叶涌入英国市场,导致茶叶价格大跌。这是世界贸易发展的结果,C正确;A项中国茶叶量大增并不会影响到英国人对于饮茶的习惯,排除;B项航海条例是17世纪中期英国对荷兰提出的,是殖民扩张的表现,排除;D项的时间不符合题干要求,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故选C。 26. 本题考查清朝的“边疆观”、世界市场的拓展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由清朝疆界图可知,大清帝国位于图示中心,清朝的“边疆观”其实质是一种华夏文明中心主义

34、,强调夷夏之防和用夏变夷 。D正确;19世纪的英国疆界图,体现出英国在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与清朝的“边疆观”有本质的区别,A错误;英国在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B错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中英两国“边疆观”的不同,C错误。故选D。 27. 本题考查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行业垄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故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煤炭的价格优势,并不是强调对煤炭的依赖,故排除B;工人工资水平高反映劳资矛盾并不尖锐,故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动力的重要性,故D正确。故选D。 28. 略29.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对

35、所学知识和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9世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动力是蒸汽动力,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带动了煤炭开采业的发展,进入了煤的文明,故A项正确;BC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但是并不是进步的关键;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故选A。 30.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在其影响下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材料所述就是这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反映,D项符合题意;欧洲“一体化”进程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

36、现的,不符合材料时间,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充分体现;此时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及其巩固,C项表述错误。故选D。 31. 本大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分析能力等。 (1)第一问,有关于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的问题,可以依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来分析解决。“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表明孟子没有主张重农抑商。有关于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的问题,其实是要求回答重农抑商政策出台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的角度来分析。(2)第二问,有关于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的问题,材料中的“汉武帝令初

37、算緍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表明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实目的是为了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关于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的问题“后又令告緡,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是回答此题的答案。(3)第三问,注意此问回答商业的发展时代是在宋代,这个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所以这个时期商业发展非常的繁荣,这是宋代的商业状况,有关于宋代实行的商业政策的问题,材料中的“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表明宋代的商业政策是鼓励商业发展的。(4)第四问,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农

38、抑商政策的评价问题,我们评价历史史实或是某种政策时需要两点论,然后还要重点论,评论是要从不同的阶段来分析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是有其合理性的,但随着商业的发展,手工业与商业同样重要,对于国家的税收来说商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封建统治者在实行抑商政策的同时也会对商业有所关注,回答时要注意这一点。32. (1)本题考查的是欧洲新航路开辟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知识迁移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重点围绕“地球是圆的”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关于第二小问,考查麦哲伦环球航行史实,属于识记范畴,围绕相关史实展开表述即可。 (2)本题考查对欧洲新航路开辟的认识,旨在考查比较

39、、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题涉及到三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回答出“新航路开辟”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的“其一”、“其二”回答出“大发现”的性质和范围即可。关于第三小问,围绕“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世界影响”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考查对欧洲新航路开辟的认识。解题时要分两部分展开:首先,要表明态度。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其次,关于“理由”,这是难点和关键所在。“同意”的理由主要从材料中获得;“不同意”的理由主要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中总结。 (4)本题考查对英国殖民扩张进程的掌握,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知识迁移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围绕“英国殖民帝国建立的过程”相关史实,诸如打败西班牙、打败荷兰、打败法国等展开。关于第二小问,与第一小问有联系,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把握到“到18世纪中后期英国确立起了世界殖民霸权”维度,英国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